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國炮兵傳奇 | 上頁 下頁 |
六四 |
|
在解放軍面前最大的困難不是地雷,而是搶渡護城河。天津蔣軍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天津外圍被困之後,蔣軍在三元村的邊上將南運河和護城河挖通,使水流入了護城河。 我軍則是在南運河的上游找到了減河的水閘,讓南運河的水流入了減河。 總攻之前,敵人向河裡放水,我軍就設法排水,兩邊先打開了「水仗」。 林彪在觀看了天津的城防之後說:「主要還是這條河的問題,炮擊之後,部隊能不能快速過河,多在河上停一分鐘,就要多很大傷亡,這個仗打到最後,就划不來了!」 部隊想了很多辦法,有的提出造大板橋,有的說用葦秸,還有的提出用汽油桶搭橋。 「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林彪總是要新辦法。 「蘇聯衛國戰爭的時候,用過坦克架橋。」劉亞樓在蘇聯留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個辦法。 林彪點頭了:「這個辦法可以試試!」 「坦克填到河裡倒不心痛,就是坦克兵。」 「爬出來就是了!」 劉亞樓看到林彪定下了決心。便馬上派人去試驗。 下一個主要問題,便是炮兵了。劉亞樓向林彪報告:「我們已經在天津西南和平門集中了273門大炮,20輛坦克,炮兵六個團,分為四個炮群。這是1縱的主要進攻方向。另一個方向是7縱,由東向西,集中了160門大炮,10輛坦克,另外還有96門大炮擔任助攻。」 林彪對這個打法很滿意,很合他「一點兩面」的戰術。 「炮兵的任務要明確,總任務:壓制敵炮及觀察所,打亂敵指揮系統,打開突破口,支援步兵衝擊,摧毀與破壞鋼筋水泥工事及縱深堅固目標。在敵人反撲的時候,還要有足夠的火力攔阻射擊。」 「這些我們全都考慮到了。」 林彪低頭不語,過了一會兒又說:「還有一點就是炮兵不要打了自己人,步炮協同很重要。信號要弄清楚。」 劉亞樓在小本子上記完之後,將林彪的指示馬上下到了各主攻部隊。 1月14日早上,大霧彌漫,天津城頭白茫茫一片,地面上幾米之外看不見人。林彪一大早就起來了。他在院子裡轉了兩圈後問劉亞樓:「等霧一散就開始總攻怎麼樣?」 「這是沒有問題的,10點一定會散的。」 10時許,天空一片清朗,大霧散盡。 劉亞樓下達了總攻的命令。500多門大炮同時開火,彈雨紛飛,向天津城頭瀉去。在西南主攻方向上,10分鐘之內發射炮彈2萬多發,重約300多噸,整個和平門城樓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開始還能聽到幾聲城內打出的炮聲,10多分鐘之後,便什麼也聽不見了,只有一陣陣的轟鳴聲。 這時天上出現了兩架敵機,地面上炮聲震耳欲聾,根本聽不到飛機的轟響。這兩架敵機低空從我軍炮陣地掠過,看來又是從北平飛來探聽天津戰況的。 劉亞樓給高炮營打電話:「你們高炮是幹什麼吃的?沒有看到敵人的飛機?」 「報告首長,我們沒有接到開火命令。」高炮營長說。 劉亞樓也笑了:「地面上都打開了,你們還等什麼命令,見敵機就打!別讓他給我跑了!」 我軍高炮一陣齊射,兩架敵機在火網中,左沖右撞,中彈起火拖著黑煙栽到了地上。 我軍經過1小時57分的轟擊,敵人的天津城防工事已是千瘡百孔,城上敵步兵不少被震昏過去。 步兵接到了衝擊的命令,在前面開道的是5輛準備架橋的坦克,敵人的炮彈對準坦克打來,坦克越來越快,直向護城河沖去,後面的步兵也被拉下了一大截。 第一輛坦克沖上了護城河,坦克兵加大了油門,坦克「轟」的一聲上了冰面。按照敵我雙方想像中的,坦克馬上就要掉到河裡去了,連敵人的大炮也不開火了。 可是大出人們意料,坦克轟響著沖過河去了!跟在坦克後面的步兵,一看坦克過去了,把手裡拿的渡河的木板,全都扔了,從冰面上直接沖過河去。 事後才弄清楚,儘管當時天津的氣候不算冷,由於敵我雙方,一邊加水,一邊放水,結果冰一層一層地越凍越厚,最後連坦克也掉不下去了。 陳長捷在他的指揮部裡,聽到解放軍的坦克直接從冰面上沖上了城頭,大吃一驚:「這是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回事?」 他已經隱隱地感到,上帝跟他開了一個玩笑,連天氣也和他作對。 「天不助我!命令各部隊反擊!反擊!」陳長捷一下子坐到長條桌前,再也說不出話來。 如果他能夠預見到20多個小時之後,他會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俘虜,這時,他會做些什麼呢? 站在地堡的門口,聽著解放軍攻城的炮聲,他的心中難免要生出幾分悽楚,一個多月之前,如果他聽從了他的手下幾位軍長的話,率部從塘沽坐船出走,又會怎麼樣呢? 他不敢決斷,沒有傅作義長官的指令,蔣介石也不會同意。 如果他守不住天津,北平傅長官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他的擔心不是多餘的,不過此時陳長捷已經來不及後悔了。 攻克天津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6日,一封由林彪和羅榮桓具名的急函來到傅作義將軍的手上。 除了北平守軍放下武器的條件外,明確提到至21日下午2時為止,如拒絕起義解放軍將全面實行攻城。 此時,傅作義將軍已經無心再打了,他知道從解放軍攻打天津的炮火來看,解放軍的大炮一開火,古城北平將毀於戰火之中,我傅作義將是千古罪人。 1月21日,解放軍前線代表蘇靜與傅作義的代表王克俊共同在18條協議上簽了字。 國之大幸,北平不染炮火,便和平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