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國炮兵傳奇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第五章 §蔣介石簽署改組紅軍的手令 廬山,濃縮著一部蔣介石的盛衰史。 1926年,蔣介石第一次登廬山時,身分尚是北伐革命軍總司令,可是轉過年來,他便撩開了偽裝革命的面紗,露出了專制獨裁、反共反革命的嘴臉。此後的數年中,他幾乎年年登廬山,在這裡謀劃的是如何消滅紅色革命根據地,如何將弱小的紅軍扼殺在搖籃之中。 1937年7月,這是中國人民遇到的又一個歷史轉折關頭。蔣介石再一次登上了廬山。夜已經很深了,蔣介石在他下榻的美廬別墅裡,久久不能成眠。望著窗外的星空,他索性披衣下床,走出屋來。7月廬山的夜風吹散了白晝的燥熱。蔣介石仰望夜空,心頭驟然回想起半年前在西安的那個可怕的寒夜…… 槍聲,炒豆般的槍聲,從華清池的四面響起。蔣介石陡然間從睡夢中驚醒,只見身邊的幾個親兵衣衫不整地跑進來,斷斷續續地哭喊著:「蔣委員長,快藏起來,共產黨的軍隊殺進來了。」 蔣介石頓覺骨軟筋酥,抖抖索索地披上黃大褂,連桌上的假牙都未及戴,便被親兵們攙扶著出了五間廳。 寒夜裡,只見火光閃閃,槍彈亂飛,手榴彈的爆炸聲震得古堂廊柱搖搖欲墜。蔣介石被親兵們托扶著,好不容易翻過一堵矮牆,只聽見那邊傳來幾聲慘嚎,他明白,那幾位親兵恐怕是一牆永隔了…… 那一夜是多麼的漫長和陰冷。正是12月呵氣成冰的天氣。他從二道門裡翻牆而出後,就隻身躲在半山腰的一塊山石後邊。由於是倉皇出逃,根本未及穿他那件皮襖,只披了一件單薄如紙的大褂。且腳上非但沒有穿鞋,連線襪都不曾穿。如今蹲在這寒風如刀的山坡上,被山石劃得傷痕累累的腳面已失去了知覺,好像早已離開了他的軀殼…… 就在那次西安的「兵諫」中,自己與西北軍和共產黨簽訂了一個「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六條協議」。 不過,那是迫於當時情勢下的不得已而為之。在蔣介石的思想深處,從未有過絲毫對共產黨的寬容…… 想到這些,蔣介石心頭陣陣發緊。他長歎一聲,走出了美廬,在五老松下的石亭上默坐。 山風一陣陣從天際吹來,在山的豁口盤繞回旋時,發出一聲聲狀如呼嘯的怒號。周遭古樹不停地搖曳著樹冠,在起伏的松濤林浪中不緊不慢地搖晃著。 儘管蔣介石已經把策劃「兵諫」的張學良軟禁,楊虎城放逐,可他仍覺難消心頭那口惡氣。 如果沒有蘆溝橋事件,沒有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也許他還不至於這麼快就同共產黨言和。 一個月前,也是在這山上,當討論到政局時,自己的幾位心腹一番高論曾讓他頗為心動。 孔祥熙的妙論是:「抗戰不如參戰,參戰不如觀戰。讓日本人同共產黨或者蘇聯、或者美國人打去。」 張群的14字真言更是說到了蔣的心坎裡:「和必亂,戰必敗,敗而言和,和而後安。」用張群的解釋,與日本人講和,必然會遭到國人的反對,尤其是共產黨人的反對,從而自貶聲威,國家必亂。而戰則必敗無疑,連美、蘇這樣的大國對日本都懼怕三分,更何況貧弱的中國乎。但敗也要戰,只要戰敗,就能言和,這樣可以堵住老百姓的嘴,讓他們說不出什麼,還能緩和中日間的矛盾。和而後安,只要中日兩國安定了,那麼主張抗日的共產黨就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不但國軍會全力剿之,連日本人也會發兵征伐,共產黨即便有天大的本事,難道會抵擋中日兩支大軍的會剿麼。如此一來,豈不是和而後安麼? 那一刻,蔣的心境是何等的暢快。 然而,局勢突變,日軍在此時不合時宜地大舉進攻起來,這叫他想和而不可能了,更何況,中國工農紅軍又主動請纓,願意捐棄前嫌,為國效命,擁戴他的領導,接受政府的改編。 蔣回到書桌前,展開桌上的一份文件。 宋美齡發現丈夫不在身邊,急忙起身,她擔心晚間風大,將一件大氅披在蔣的身上。 「達令,又有什麼心事?怎麼半夜起來辦理公務啊!」 蔣心緒煩亂地說:「難啊!國難當頭,全民抗戰,當然是大局所逼,可如今收編共匪,或許會種下養虎遺患的禍根啊!」 宋美齡驚訝地問:「怎麼,共產黨的軍隊同意收編了?」 蔣:「是啊,正因如此,我才舉棋難下啊!」 宋美齡看到桌上的那份文件,正是紅軍接受改編的部隊序號。文件中說:根據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共中央軍委將發佈命令,於1937年8月始,將陝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副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全軍4.2萬人,編為3個師:第115師,轄第343旅、344旅,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第120師,轄第358旅、359旅,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參謀長周士第,政訓處主任關向應;第129師,轄第385旅、386旅,師長為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參謀長倪志亮,政訓處主任張浩。 此外,紅軍留在湘、贛、閩、粵、浙、鄂、皖、豫8省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軍1.03萬人,步槍6200支,編為4個支隊,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第3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副司令員譚震林;第4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高敬亭。 蔣介石最先看到這份名單的時候,生出了許多感慨,這其中有許多人出自黃埔軍校,是他熟知偏愛、能征慣戰的戰將,可現在都投到共產黨的門下,這使得他又心疼氣惱,又無可奈何。 宋美齡閱後,有些驚訝地問道:「同紅軍打了這些年的仗,難道他們就這麼點軍隊麼?」 蔣介石不得不面帶愧色地喟歎道:「是啊!想當初,調集數十萬人馬,先後五次進行圍剿,然而功敗無成。如今國難當頭,再行征討極易引起民憤,故而只能收編安撫了。」 宋美齡提醒道:「既然他們服從委員長指揮,就應打破他們的指揮體制,讓我們的人也參加進去。」 蔣介石苦笑道:「我何嘗沒努力過,只是中共代表周恩來機謀善斷,他堅決不肯,並認為這是對他們的猜忌,不利於團結抗戰。話爭到此步,也不好硬來,只能先這樣定下了。」 宋美齡說:「共軍名為接受改編,會不會隱瞞兵額,藏掖建制呢?」 蔣介石說:「我想不會,因為共軍需要我的軍需供應。只是我看了中共報來的炮兵建制令人費解,近10萬人的軍隊,僅有10余個炮兵連,各種火炮不到百門,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