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國炮兵傳奇 | 上頁 下頁
一四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了100萬大軍,200架飛機,部署了第五次圍剿行動。其中50萬大軍直接用於圍剿江西蘇區。

  1934年初,正是寒風凜冽的時節,江西蘇區周圍突然冒出了5000多座鋼筋水泥建造的「灰蘑菇」。用陳誠的話說,這是「先築壩,後抽水,再捉魚」。國民黨軍四路大軍按照洋參謀的戰法,正在徐徐縮小包圍圈。

  然而,正當紅軍面臨新的危險的時候,毛澤東、朱德、劉伯承、彭德懷等人的軍事領導權卻被剝奪了,中共臨時中央派來的一個叫李德的德國人,成了紅軍的太上皇。

  這次圍剿和反圍剿變成了兩個德國人的對壘。

  顯然,李德的閱歷根本無法同賽克特相比,況且他對中國的國情民情根本不熟悉,用下國際象棋的招法來下中國象棋,焉能不敗?

  苦戰10個月後,果然如蔣戰前所願,蘇區越打越小,紅軍越戰越弱,廣昌慘敗後,蘇區已經無法堅守,紅軍只有大範圍的撤退,以求保存有生力量。

  然而當紅軍主力命懸一絲之際,李德的西撤計劃居然還攜家帶口,肩挑車拉,印刷廠的設備、印鈔票的銅版、蘇區的檔案文件、甚至於各種衣物和換季的服裝,都一併在行走的隊列之中。紅軍的轉移,實行的是南道式的部署,前後左右四面都是戰鬥部隊,護衛著中間的中央機關緩慢移動。

  紅軍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後,應該說不是憑的巧妙指揮和英勇作戰,而是利用了敵人內部軍閥間的矛盾。

  紅軍西向的意圖終於被蔣介石察覺到了。

  1934年11月17日,蔣介石發出指令:查贛匪傾巢西竄,我大軍正分頭追堵,期於湘水以東地區,將匪撲滅。

  11月27日,紅軍第1、第3軍團渡過了湘江,而大部隊則聚集在東岸待渡。蔣介石圍剿的「鐵三角」驟然收緊。

  何鍵率領的10萬湘軍由北向南猛然撲壓過來,聲勢駭人。

  李宗仁、白崇禧率領的12萬桂軍由南向北擠壓過來。

  一直尾隨于紅軍身後的近20萬中央軍也突然間加快了衝擊的步伐。

  11月28日,酷烈的湘江之戰拉開了序幕。

  許多年以後,在筆者採訪的眾多老將軍中,當問詢他們戎馬生涯中哪一戰最殘酷時,他們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湘江突圍」。

  這一天的清晨,天空格外晴朗,清澈如碧的江水緩緩由西北向東南流去。由於是枯水季節,河水並不深。所以大部隊是涉水過江的。當滿江佈滿紅軍士兵和牽騾馬的炮車時,天空中突然出現了十幾架國民黨飛機。敵機飛臨到湘江上空後,下蛋般投下了一串炸彈。接著,機槍如一條條毒蛇的蛇信,在江面上來回亂掃。

  紅軍在這突然的打擊下,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許多官兵在猝不及防中中彈倒地。

  炮彈在爆炸,每一塊彈片,都切割下片片血肉;

  機槍在狂吼,每一聲槍響,都飛迸出嗆人的血腥……

  湘江,碧綠的湘江水,轉瞬之間變成了一江血水,打著粘稠的旋渦,馱著數不清的屍體,緩緩向東流去。

  11月30日,血戰的第3天,兩軍的搏殺達到了白熱化程度。在湘江西岸,林彪、聶榮臻率領先期過江的紅1軍團,為了殺開一條血路,為了保衛中央機關安全過江,全力抵擋著湘軍前鋒劉建緒部的猛撲。

  聶榮臻元帥在回憶這一戰時說:「在20多裡的戰場上,炮聲隆隆,殺聲震天,在寬闊的江岸上,在茂密的叢林間,在隆起的山丘上,兩軍展開了生死存亡的拼殺戰。湘軍歷來以兇悍聞名,而紅軍更是不畏死戰之師,兩軍的陣地已經全部摧毀,兩軍的官兵也相互搏殺在一起,子彈沒有了,用槍托、用木棍、用石塊,槍托砸爛了,用拳頭、用牙齒……」

  打得最苦的,當屬紅5軍團的34師。

  當紅軍一路緩慢長行時,擔任後衛任務的34師已經斷斷續續地同尾追而來的薛嶽部進行過多次拼殺,但由於沒有固定的戰線,而且薛嶽率領的中央軍也只是若即若離地跟隨著,所以戰鬥尚不十分殘酷。

  然而湘江之戰開打後,薛岳如同吞食了過量的大煙一般,不顧死活地衝殺上來,大有不把紅軍全部趕進湘江誓不罷休之勢。

  面對20倍於己的敵人,紅34師自知已沒有退路了。面前是橫斷的湘江,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全部被困於此,他們又能往哪兒退呢?

  師長陳樹湘和政委程翠林緊急商量後,在江東岸擺出了與敵作最後拼死的架勢。存留的子彈,全部壓進了彈倉,師所屬炮兵營和各炮兵連的全部炮彈,都擺到了炮架前面。

  在靠江的一片丘嶺地裡,陳師長分配完各團的陣地後,鐵青著臉說:「現在,各團的陣地已經分配完畢,各團務必要堅守到底,沒有預備隊,沒有支援火力,惟一生存的希望,就是擊垮敵人的衝擊……」

  12月1日,當紅軍主力終於渡過湘江,突破湘軍陣地,急向西行的時候,紅34師的退路已經被敵人完全切斷。

  陳樹湘發出了最後的命令,毀棄無彈的火炮、槍支,爭取涉水過江。

  一支支心愛的鋼槍,在石崖上砸爛了。一門門威風凜凜的火炮,被拆得七零八散,然後拋進了山洞。

  渡河時,僅剩不到千人的隊伍剛踏進湘水,便遭到敵軍猛烈火力的封殺,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倒在血泊之中。

  陳樹湘師長一看湘水難涉,只得率剩下的700餘人折回東岸,另尋時機過江。

  無奈此時湘江兩岸已經完全變成了蔣軍的天下,蔣介石正為紅軍主力突圍一事雷霆大怒,各軍怎能輕易放過這支人數不多的紅軍!

  日戰夜戰,終於在10日之後,陳樹湘因腹部中彈而被俘,為了維護軍人的尊嚴,他把手伸入自己的腹中,忍著巨痛,強行掐斷腸子,死於押往敵軍指揮部的途中。

  湘江之戰,是紅軍有史以來最慘痛的一次敗仗。這一仗,紅軍損失5萬多人,使得長征出發時的紅軍由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

  這一戰,也使紅軍的炮兵幾乎全部喪失殆盡。

  在此之前,炮兵作為一個主要兵種,已經成為紅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軍團設有炮兵團外,基本做到了軍有炮兵營,團有炮兵連,編有野炮、山炮、迫擊炮等上千門。湘江一戰,重炮幾乎全部遺棄,只剩下有限的十幾門迫擊炮。

  §紅軍調頭西渡烏江,蔣介石剿滅紅軍計劃落空

  湘江血戰之後,紅軍主力受到重創,輜重丟失大半,挑夫也基本逃散,這樣反倒使紅軍的行動輕捷、靈巧起來。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如果沒有湘江一戰,也許紅軍還不肯丟掉那些沉重的包袱。

  李德的瞎指揮幾乎遭到全體紅軍指揮員的憤怒譴責,毛澤東在政治局中的地位上升,說話的分量變重,而在此之前一直遭打擊的劉伯承從指揮殿后的紅5軍團複任紅軍總參謀長。

  劉伯承不負眾望,上任後即指揮紅軍大步進退,連克數城,把尾隨不舍的敵人甩開了一段距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