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國空軍傳奇 | 上頁 下頁 |
八六 |
|
◎第十九章 新中國空軍已經誕生半個多世紀了,由於空軍兵種的特殊性,加之我國空軍是在帝國主義的反對和包圍中艱難起步的,所以,高度的保密和隱蔽性是其顯著的特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至今,還有許多重大事件和神秘人物淹沒在歷史的雲霧之中,本書正是利用人們鮮知的珍貴資料,破解這些縈繞在人們心頭的世紀之謎,讓歷史還它以真實的面目。 §一、中國第一支核工程大軍失蹤之謎 1958年,在中國加快核試驗緊密的鼓點中,在核中心試驗場,出現了一支龐大軍隊,這支數萬餘人組成的大軍成員十分繁雜,司令員是我軍著名的陳士榘上將。 幾年以後,這支部隊又悄然消失了,誰也不知它的去向。 除了散佈在試驗場的那些一幢幢高大的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好像這支大軍根本就沒有存在過。 這支大軍到哪裡去了呢? 這是一個謎。 直到陳士榘上將去世後,在他的筆記和回憶文章中,才道明瞭這支部隊的來龍去脈。 1958年4月的一天,在由周恩來主持的軍委會議上,錢學森同志詳談了我國發展導彈技術的規劃設想。一個月後,黨中央根據軍委會議的報告,決定:建立並發展我國的導彈事業。當年10月8日,成立了以錢學森為院長的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某研究院。 1958年夏,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上指出:沒有原子彈這東西,人家就瞧不起你,人家說你不算數,我們要搞一點原子彈和氫彈,我看有10年功夫完全可能。 這次軍委擴大會議決定,儘管我國國民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兩彈工程不能下馬,核彈試驗要繼續進行。 這樣,就把核基地的建設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上。 本來,核基地的建設是由國防科委負責的,但他們認為困難太大,工程量十分驚人,施工難度極高,因此要求工程兵幫忙。 中央軍委對此事詳細研究後,決定導彈試驗基地和核試驗基地,均由工程兵負責建設,導彈試驗基地代號為A基地,核試驗基地代號為B基地。於是,這個為兩彈建家築巢的巨大工程,便壓在了中國工程兵的身上。 1958年盛夏,中國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上將率領一個由30多人組成的龐大的參謀班子,從北京乘坐一架蘇制伊爾軍用飛機,飛向祖國的大西北,對兩彈基地進行實地考察。 這次跟隨陳上將的參謀班底,不是他那些同生共死、身經百戰的將士,而是一批文質彬彬的專家學者,他們有的來自二機部,有的來自科學物理研究所,還有幾位金髮碧眼的是來自蘇聯的專家。兩彈基地的選址,將由他們來決定。 導彈基地和核試驗基地都有十分苛刻的要求。比如核試驗區的要求是200公里半徑範圍內沒有生物的地區。這次空中勘察後,終於找到了這樣一片區域。這兒地勢平坦開闊,對於工農業開發基本沒有影響,荒無人煙,符合試驗場的要求。 第二次複查時,陳士榘和萬毅、孫繼先將軍經歷了一次充滿兇險的飛行。 兩個月後,為了核試驗基地建設的一些數據,陳士渠等3位將軍又一次飛往核中心試驗場。 為了觀察方便,陳士榘上將乾脆坐在駕駛員和機械師的中間,透過前窗玻璃向地面瞭望。他們在空中已經飛行了3個多小時。向下看,地面不但沒有村莊和馬牛,連一點綠色都難以找見。 飛機下面出現了一條大峽。 「能飛進峽谷嗎?」陳士榘問。 「從沒有飛進去過。」駕駛員回答。 「進去看看行嗎?」 「這……」駕駛員有些猶豫。 「我們在這兒建基地,周圍的地形地貌必須熟悉,要有準確的地形方位圖,否則,要出大亂子的……」陳士榘上將不動聲色地勸導著。 在陳士榘上將的再三動員下,駕駛員才勉強同意。 「好吧,請首長坐穩,飛機準備進入峽谷。」 駕駛員話音剛落,飛機已經鑽進了峽谷之中,陡峻的大山遮住了明麗的陽光,機艙裡頓時一漆黑暗。 飛機在黑暗中穿行,他們好像被關進了一個可怕的魔匣,只能聽到發動機的嗡嗡聲和覺出飛機輕微的顛簸,此外便什麼都看不清了。 3位將軍只覺毛骨悚然,面面相覷,不知此行是凶是吉。 就這樣,飛機在"黑匣子"裡飛呀飛的,眼看前面一座黑黝黝的山崖,好像一隻魔鬼的大嘴要一口將他們吞吃下去。 就在這危險的一瞬,大夥兒只覺得身體往上一提,飛機猛一抬頭,直插一個山埡口,待飛機穿出山埡口後,大夥的眼前頓時一亮,一個更闊大的天地陡然出現在面前。 原來,他們穿越了峽谷後,來到了某盆地的上空。 核試驗場選定並經中央軍委批復同意後,一支上萬人的建築大軍首先開進了大西北。 1958年,隨著各大軍區工程兵一支支隊伍的消失,一個個指揮員的神秘失蹤,一個代號為7169的部隊在共和國的大西北誕生了,這就是為建設導彈、原子彈試驗基地而組建的特種工程兵部隊,這支部隊的司令員兼政委,便是陳士榘上將。 從中央軍委的第一個調令起,大西北先後調來20餘個工程兵團,兩個工程兵師,以及其車團、工程兵技術大隊、醫院、通信營、勘察大隊、辦事處;此外還有印刷、木材加工、機械修配、農牧場等7個服務單位及其他配屬單位等。上述部隊約計數萬人,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默默地工作了3年。 陳士榘上將故世前,曾痛惜地說:「由於當時的特殊背景和嚴格的保密制度,這支大軍默默地開進來,又悄悄地撤離出去,他們的名字、業績至今仍鮮為人知。在當代人的心目中,只知道從事兩彈研製的科學家和試驗發射隊伍,而從未聽說過那個代號為'7169'的特種工程部隊,他們也為兩彈的成功付出了青春,甚至鮮血和生命,然而直到現在,人們還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說到這裡,老將軍淚水漣漣,有一種說不出的內疚和悔痛。 §二、氫彈險些在機艙裡爆炸 70年代初,戒備森嚴的軍事要地,西北某機場。 天空,高遠明淨;塔臺旁,雷達天線在引頸眺望。 數千名軍人肅立在草坪上,一雙雙睜大的眼睛裡,充滿了焦渴和期盼。他們的目光,一起聚焦在一架嶄新的強5型飛機上。 這是我國自己研製的飛機,修長的機身,流線型的表體,它靜靜地停立在飛機跑道的起飛線上,明麗的豔陽為它鍍上一層淡淡的金泊。它像一隻盤弓待發的金箭,在等待著主人的召喚。 塔臺上終於用無線電波發出了起飛的命令,強5飛機發出了嗡嗡的響聲,翅膀微微顫動,然後沿著跑道徐徐滑行。 駕駛艙裡,飛行員楊國祥凝神氣息,穩穩地把握著操縱杆,全神注視著前方。 強5飛機在跑道上越跑越快,終於機頭一昂,騰空而起,沖向碧霄。 機場裡,每天各個機種、機型的飛機起起落落要有上百個架次,為什麼這一回牽動了每一個人的心呢? 這是因為,今天氣飛的這架強5機不同尋常,它的機艙裡,裝著一顆氫彈,這架飛機正是在執行氫彈投擲任務。 駕駛員楊國祥深知這次飛行試驗任務的重大,他的這次飛行將被寫入中國飛行史冊,還將引起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注目,片刻之後,中國的第一枚實戰氫彈,將由他投擲到預定地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