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國空軍傳奇 | 上頁 下頁 |
四九 |
|
◎第十一章 §一、艾森豪威爾與空中「絞殺戰」 1952年寒冬來臨的時候,朝鮮戰場上的局勢又進入一個新階段。一年前,中、朝、美三方雖然在三八線附近的板門店開始了停戰談判,但隆隆的槍炮聲和兩軍將士的廝殺聲卻一刻也沒有止息。三方的談判人坐在和談桌前,但眼睛卻都瞟著戰場,和談的條文仿佛不是出自會談,而是來自戰場上的勝負。 2月2日,南朝鮮漢城美國軍用機場。 今天,這裡的氣氛格外緊張,軍警人員荷槍實彈,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 下午3時許,機場上空傳來了隆隆的飛機轟鳴聲,一架美軍客機徐徐降落在跑道上,等候在機場貴賓室的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急步走到飛機的舷梯旁迎候。 能讓他們兩位親臨機場迎接的,肯定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果然,機艙門打開,警衛人員的身後,露出一張令世人極為熟悉的臉。他身高6英尺5英寸,方臉盤上隆鼻深目,棕褐色的眼眸裡深藏著堅忍和兇殘,他就是新當選的美利堅合眾國第43屆總統,美國共和黨領導人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這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任西歐盟軍司令,指揮過諾曼底登陸戰役的陸軍將軍,神采奕奕地健步走下舷梯,同等候在機場上的美軍高級將領,南朝鮮高級官員頻頻握手。 在李承晚、克拉克將軍的陪同下,艾森豪威爾等一行驅車前往美軍司令部。 隨同艾森豪威爾來南朝鮮的還有美國國防部長查爾斯·威爾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以及太平洋戰區司令阿瑟·雷德福。 作為久經戰陣的前線總指揮官艾森豪威爾當然會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他知道什麼時候是重要時刻,自己應該在什麼地方出現。 12月3日、4日,艾森豪威爾在李承晚、侵朝美軍總司令克拉克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范佛裡特的陪同下視察了朝鮮前線,並慰問了美軍將士。重點視察了海軍和空軍。他對剛裝備海空軍的最新式武器感到滿意。 12月5日,艾森豪威爾在美軍司令部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 艾森豪威爾端坐在長條桌正中的高靠背椅上,李承晚和克拉克分坐在兩邊,還有其他高級官員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艾森豪威爾掃視了與會者一眼,說:「我的來意大家似乎都清楚了,那就是尋找一條體面的實現和平的途徑。可現在,我們還缺乏完全支配戰場的能力,中朝軍隊還不時地向我防禦陣地進行騷擾和挑釁。戰地指揮官們都認為,如果在一定時間內談判還不成功的話,我們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全力發動一場進攻!」 克拉克不失時機的站起身來,走到大幅軍用地圖前,用手指著朝鮮海岸線,說:「總統先生,我認為進攻是必要的,我的想法是,要進行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利用海空優勢在朝鮮的東西海岸實施兩栖登陸,配合正面進攻。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壓縮中朝軍隊的防線,使他們最後乖乖地按我們的條文在停戰書上簽字。」 艾森豪威爾微微地皺了皺眉頭。現在中朝軍隊固定在朝鮮的北部山區,已經修建了大量的永備工事和塹壕,美軍再來一次海棲登陸,那是徒勞的。他理解克拉克,作為一場戰爭的總司令官,在戰場上毫無建樹的話,他會日夜不能安枕的。 艾森豪威爾向身邊的布萊德雷點了點頭。布萊德雷站起來說道:「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意見是,儘量減少地面戰鬥,而代之以空中絞殺戰,在地面戰鬥中,我們美國人死傷太多,國內的反響太強烈,他們已經鬧翻了天,而天空,卻是我們獨佔的世界……」布萊德雷說著,向牆上的大幅作戰地圖走去。 §二、被拉直的「拉弗伯雷圓圈」 1953年2月17日下午3點,我志願軍空軍某部機場突然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根據指揮部命令,一中隊戰鷹馬達轟鳴,直沖藍天。 1號長機的駕駛員是中隊長徐開良,他兩眼凝視前方。接指揮塔的情報,有5架美機在西海岸執行轟炸任務後,正在返回駐地的途中。指揮部命令:務必將這股空中強盜擋住並消滅掉。 「各機注意,前方發現敵人,準備戰鬥!」徐開良發現遠方的天海交際處出現了5個小黑點,他立即下達了戰鬥命令。 敵機漸漸駛近了,徐開良看出,這是5架美國空軍的F—4C戰鬥機,他看了看下面的大同江口,命令道:「堵住敵機!準備攻擊!」 「明白!」各機回答。 即刻,4架戰鷹以梭形編隊向敵機猛撲過去。 敵機此刻也發現遭到志願軍空軍攔截,長機斯坦達爾少校立即傳令:「按'拉弗伯雷圓圈'陣編隊!」 5架美國戰鬥機立刻熟練地拉出一個古怪的圓圈。 徐開良看到敵機又排出這個讓人頭疼的陣形,牙齒咬的咯咯響,忿忿地說:「今天我非砸開你這圓圈陣不可!」 在朝鮮戰場上,美國空軍經常採用一種被稱為"拉弗伯雷圓圈"的陣法,以逃脫志願軍空軍的懲罰。 「拉弗伯雷圓圈"陣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大圓圈編隊"。 須知空中作戰與地面作戰有許多不同。地面作戰只是敵我雙方陣地的爭鬥,兩軍將士在一個水平面上進行搏擊。而空戰則絕然不同了,他們是在三維空間裡進行戰鬥。沒有陣地,沒有堡壘,沒有絲毫的遮蔽物。因此,除人的因素外,戰機性能、戰術及靈活多變的隊形,便顯得極為重要。1916年夏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開始以6機組成"大圓圈編隊",這是一種大規模的戰鬥機編隊,專門在戰區來回飛行,以搜索敵機。這種編隊既有較為嚴密的防禦能力,又有一定的反擊能力。1916年9月17日,德國飛行員波爾克上尉率領著德軍第二戰鬥機中隊,駕駛著阿勃脫勞斯公司生產的D—1型新式飛機,首次採用這種大圓圈編隊的嶄新隊形,突破了協約國軍隊的空中防線,一舉取得了擊落英國飛機6架而自己無一損傷的赫赫戰果。 德國的編隊戰術使英國和法國大傷了一番腦筋。後來,法國的空軍驕子拉弗伯雷根據實戰經驗,對"大圓圈編隊"又作了改進,使參加編隊的飛機不但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飛行,而且可繞圓圈盤旋爬高,利用盤旋取得高度優勢,以便伺機進行攻擊,使得這種編隊威力大增。這種陣形,當時西方各國空軍稱之為"拉弗伯雷圓圈"。 在朝鮮戰場上,美國空軍頻頻採用這種戰術,使志願軍的空軍多次吃虧。對此,中朝聯合空軍司令員聶鳳智十分惱怒,指示空軍部隊:「下大功夫研究這種陣形,一定要拉直美軍的拉弗伯雷圓圈!」 決不能叫敵人利用"圓圈"陣逃脫懲罰,志願軍空軍指戰員心裡憋著一口氣,日日夜夜苦心琢磨這個"拉弗伯雷圓圈",等待時機打破敵人的"圓圈"陣。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徐開良看到了5架敵機在空中繞成一個大圓圈,各單機相距300米,圓陣直徑約為600米左右,各機首尾相顧,相互掩護。整個圓陣朝太陽光方向仰高,背太陽光俯低,成一個斜平面螺旋移動的隊形,逐漸降低高度,向椒島方向退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