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一六九


  美國人注意到馬立克的演說使用的不是「蘇聯政府認為」,而是「蘇聯人民認為」這樣的措辭方式:全世界人們都認識到,和平對人類具有巨大的價值。自從犧牲了千百萬人類生命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到現在還不滿六年,而這樣高的代價得來的和平又受到威脅。

  美國和依賴美國的其他國家對朝鮮的武裝干涉就

  是這樣政策的最生動的表現。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一再提出和平解決朝鮮衝突的建議。

  朝鮮戰爭之所以仍在朝鮮進行,完全是因為美國始終阻撓接受這些和平建議。

  目前最尖銳的問題,朝鮮的武裝衝突問題是能夠解決的。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各方有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意願。蘇聯人民認為,第一個步驟是交戰雙方應該談判停火與休戰,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線。我認為,為了確保朝鮮的和平,這個代價不算太高。

  馬立克的演說令美國人又喜又憂。喜的是事情終於有了眉目,憂的是不知道馬立克所說的「蘇聯人民」是不是代表「蘇聯政府」。美國人這時突然發現。如果談判時蘇聯人插進來,情況將不是很妙。有一點美國人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蘇聯人又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共黨宣傳」,「克里姆林宮的人是搞宣傳的大師,宣傳是他們外交政策的一個主要工具」。

  馬立克演說兩天之後,北京的《人民日報》在頭版的顯著位置刊登了蘇聯駐聯合國大使馬立克發表演說的新聞和題為《朝鮮戰爭的一年》的社論。社論的內容表明,這表面上是中國政府對馬立克的演說內容的表態,實際上是對美國的談判信息的正式回應。社論說:木月二十三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發表廣播演說,再一次提出了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我們中國人民完全贊同這個建議。這是給予美國的又一次考驗,看它是否接受以往的教訓,是否願意和平解決朝鮮問題。

  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朝鮮的反侵略戰爭,其目的就在於求得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所以即在此後,中國人民仍然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朝鮮問題,並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支持其他國家關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合理建議。

  美國卻依然幻想依靠它的武力來征服全部朝鮮,進而威脅我國東北,因此,使所有這些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努力歸於失敗。

  毫無疑問,作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個步驟,馬立克的提議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同日,正在田納西州參加一個航空研究中心落成典禮的杜魯門在其演說中也對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表達了正式的態度。他除了表示美國政府「願意參加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之外,針對美國國內的反對勢力,杜魯門對美國政府的立場進行了辯護:抱有黨派成見的人,力圖把我們的外交政策說成是「姑息主義」,還給它加上「恐懼」或「膽怯」的按語。

  他們只指向一個目標,要使我們「單槍匹馬地去幹」,走上通往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道路。

  把世界上的自由國家團結在維護和平的偉大、統一的運動中,這難道是恐懼政策嗎?在朝鮮打擊武裝侵略,並把它擊退,這難道是姑息政策嗎?

  請看看這些批評家提出的另外的辦法吧。他們是這樣說的:冒一下風險吧,把衝突擴大到亞洲大陸去!

  冒一下風險吧,最多不過喪失我們在歐洲的盟國!冒一下風險吧,說不定蘇聯不願意在遠東作戰!冒一下風險吧,也許他們不致挑起世界大戰。

  他們希望我們拿著頂上子彈的手槍,用美國的外交政策同俄國玩輪盤賭。

  6月29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經過杜魯門總統的批准,向美國遠東最高司令官李奇微發出指示。並要求他一字不差地執行:奉總統指示,你應在三十日,星期六,東京時間上午八時,經廣播電臺將下述文件向朝鮮共軍司令發出,同時向新聞界發佈:我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資格,奉命通知貴軍如下:我得知貴方可能希望舉行一次會議,以討論以後停止在朝鮮的故對行為及一切武裝行動的停戰協議,並願適當保證此停戰協議的實施。

  我在貴方對本通知答覆以後,將派出我方代表並提出一個會議的日期,以便與貴方代表會晤。我提議此會議可在元山港一隻丹麥傷兵船上舉行。

  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中將李奇微(簽字)

  7月1日,彭德懷、金日成發出複電: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將軍:你在六月三十日關於和平談判的聲明收到了。我們授權向你聲明,我們同意為舉行關於停止軍事行動和建立和平的談判而與你的代表會晤。會晤地點,我們建議在三八線上的開城地區。若你同意,我們的代表準備于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至十五日與你的代表會晤。

  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中國方面之所以不同意把談判的地點放在丹麥的傷兵船上,是因為中國方面認為那只船是屬￿敵方的。至於地點定在開城,美方認為這對他們不利,但是為了不至於把剛有點眉目的事搞砸了,也就同意了。

  雙方經過多次電報的來往討論,最後達成如下協議:

  一、談判地點:選定在三八線上的開城。
  二、正式談判日期:從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開始。
  三、為安排雙方代表第一天會議細節,雙方各派聯絡官三人,翻譯二人,於七月八日上午九時在開城舉行預備會議。
  四、應聯合國軍方面的要求,中國軍隊一方負責保證對方聯絡官及隨行人員進入其控制區後的行動安全。
  五、雙方代表團的車隊前往開城赴會時,每輛車上均覆蓋白旗一面,以便識別。

  朝鮮問題的談判渠道就這樣最終打開了。

  朝鮮戰爭交戰雙方在經過幾番較量之後終於坐在了談判桌邊。

  7月,朝鮮戰場交戰雙方的兵力是:中朝方面,總兵力為111萬,其中中國軍隊77余萬,北朝鮮軍隊34余萬。聯合國軍總兵力為69萬。雙方兵力對比為1.6:l,中朝方面占絕對優勢。技術裝備上,聯合國軍擁有各種火炮3560餘門,坦克1130餘輛,飛機1670架,艦艇270艘。中朝方面只有少量的坦克和飛機,火炮武力數量與質量均與聯合國軍相差甚遠。聯合國軍在武器裝備上占絕對優勢。

  雙方戰線的現狀是,西線聯合國軍似乎有意放棄了臨津江流域的沼澤地區,認為這塊難以通行的土地沒有什麼軍事上的價值,而在「鐵三角」地區,聯合國軍卻深深地向北插進來,與中國軍隊一直對峙在鐵原。這條線基本上是從漢城以北,沿著一條向東北方向的斜線延伸,對於三八線來說,雙方都有「越界」的地區,但從純軍事的角度上看,中朝一方似乎有點「吃虧」。

  就李奇徽來說,他屬￿「不願意談判」的那一派。至今為止,他在朝鮮戰場上已經度過六個多月的時間,他認為是他重新為第八集團軍「樹立了信心」,並且是他把戰線向北推進到三八線以北,他不願意就這樣把他的戰功拱手讓出。即使他已經得到國內關於談判的指示之後,他依舊給參謀長聯席會議打電報表示他的看法,他認為「停火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他「拒絕停火,除非是受命而為」。李奇微說他有「確鑿證據」來證明,對面的中國人「正在調兵遣將,準備決戰」。

  與此同時,毛澤東多次打電報給彭德懷,始終嚴肅地重複一個警告:特別警惕敵人可能發動的進攻!特別警惕美軍可能發動的登陸作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