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
四三 |
|
9時,七團的先頭部隊二營進入了三五三團的包圍陣地,在突然而猛烈的射擊下,二營即刻亂了隊形。儘管有四架F-51 戰鬥機的支援,但南朝鮮第六師七團面臨的崩潰局面已經不可挽回。12時,南朝鮮第六師師長金鐘五終於發來了一封「令人心碎」的電報:「除能攜帶的作戰裝備外,其餘裝備均予以破壞和燒毀,並到檜水洞集結。」這封電報的實際意思是:不管用什麼方式,逃出來就行。 接近中午,戰場突然寂靜了。寂靜的出現令南朝鮮士兵不安和不解。甚至他們又開始了行軍——繼續向南撤退。但是,天一黑,他們的末日來臨了。下弦月清冷的微光照在殘雪上,突然,滿山遍野響起了中國軍隊的軍號聲。在中國軍隊的進攻下,南朝鮮軍隊幾乎沒有組織起有效的作戰行動,成百上千的南朝鮮士兵在夜色中驚恐地四處逃散。由於這些南朝鮮士兵如此地接近了中國的邊境,因此中國士兵心頭的仇恨格外強烈,他們奮不顧身地在月光下追擊著南朝鮮士兵,呐喊聲響徹山谷。 《韓國戰爭史》是這樣記載這場戰鬥的:一到子夜,中共軍吹喇叭敲鑼打鼓,集中大批兵力進擊第二營和第三營防守的陣地正面,企圖通過強襲突破,進行分割包圍。兩個營的全體官兵決心阻止和消滅該放。但因敵繼續以大兵力實施集中攻擊,經兩小時激戰,我軍陣地有幾處被突破。兩個營不得不撤往豐場方向。中共軍乘勝追擊,二時已逼近豐場。 在豐場,第一營為了盡力掩護前方兩個營後撤,並爭取時間整編,將李大榕上尉指揮的第一連配置在道路右側窪地,將第二連和第三連配置在道路左側兩條核線上,集中所有火力阻敵前進。經約一小時短兵相接,最後因寡不敵眾,第一營被擊潰,車場終於被突破。 悲痛哉!曾在鴨綠江畔洗刷刀槍偽英勇將士們,最終也未能從這狂風惡浪中沖出來! 如上所述,我軍在中共軍採用入海戰術進行作戰的最險惡的情況下,為了消滅敵人,寧死不屈,英勇獻身。在我軍的威力面前,中共軍不顧傷亡,連續蜂擁猛進。隨著時間的推移,戰況對我越來越不利,大部隊的集結行動受到很大限制。值此,第七團團長林富澤上校,為使部隊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最後戰勝這一危機,斷然下令:「各部隊竭盡全力分頭突圍,到球場洞集結。」 所謂「人海戰術」是南朝鮮軍隊驚慌中的錯覺,從雙方的兵力上看,這場戰鬥基本上是一個團對一個團,而且,中國軍隊由於急促行軍而來,官兵疲勞,並且沒有炮兵的支援,更沒有空中的支援。 據聯合國軍方面的統計,這次戰鬥,南朝鮮第六師七團損失了所有的重裝備,全團3552名官兵中,只有875名逃了回來,而其他一些主要軍官、美軍顧問們和士兵則非戰死即被俘。 弗萊明是這場戰鬥中惟一活下來的美國顧問。他被俘時渾身已有15處中彈。這位1942年從珍珠港入伍,1950年9月19日來到朝鮮的美軍少校,在朝鮮戰場上當了40天的顧問後躺在冰冷的雪地上已是奄奄一息。這時,那條中朝邊境上冰封的美麗大江的景色在他腦海中已經模糊了,他對中國軍隊的翻譯說,他很想念他在美國的妻子和屬他的那座有180英畝土地的農場,並且聲明他上過大學,是個文明人。三年後的1953年秋季,他作為交換的戰俘回到了美國。 志願軍第三十八軍出師不利。按照原來的部署,這個軍渡江後在江界集訓三個月,作為志願軍的戰役預備隊,等待改換裝備後再投入作戰。誰知剛一入朝,彭德懷就命令他們立即向熙川方向開進。匆忙前進的部隊在狹窄的公路上與撤退下來的北朝鮮軍隊和政府機關的車輛擠在一起。軍部與各師的聯絡因此中斷。不知道先頭師到底到達了什麼地方,更令軍長梁興初惱火的是,軍司令部的一輛車翻了,包括作戰科長在內的司令部人員死傷嚴重。還沒有見到敵人就出現嚴重的傷亡,這也許不是一個好徵兆。這時,彭德懷打來電報,命令第三十八軍配屬第四十軍一二五師迅速集結於熙川以北,準備殲滅南朝鮮第八師。 軍司令部立即起草了作戰計劃:—一三師擔任主攻,—一二師迂回熙川以東切斷敵人退路,—一四師為預備隊。可是,—一三師怎麼都聯繫不上。這時,—一二師發來一封令在場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的電報:熙川發現一個美軍黑人團。 這個情報與志願軍司令部戰況通報中的「熙川只有南朝鮮軍隊一個營」相差太遠,中國軍隊此前從沒有與美軍作過戰,這個情報令第三十八軍的指揮員謹慎起來,於是,他們直到29日才對熙川發起進攻,結果除了在熙川外圍俘獲100多名南朝鮮士兵外,攻入的熙川城內空無一人,南朝鮮第八師已經在幾個小時前逃離了。而情況證明熙川根本不存在一個美軍黑人團。 志願軍第三十八軍的貽誤使彭德懷的「首殲熙川之敵」的計劃落空了。 熙川之戰本是第三十八軍這支在中國軍隊中亭有盛譽的部隊在朝鮮戰爭中的第一仗,戰機的貽誤給這支部隊的歷史留下了說不盡的遺憾。 在中國軍隊的突然打擊下,首當其衝的南朝鮮第六師在最初的三天內,二團、七團、十九團以及南朝鮮第八師的十團,都遭受到致命的損失。 美第八集團軍的右翼,就這樣崩潰了。 而此時,美第八集團軍的左翼依舊在北進。 麥克阿瑟在中國軍隊已經參戰,並且在其右翼已經撕開戰役縫隙的時候,仍然下達了繼續向北進攻的命令,除開對情報的誤判等原因之外,沿著西海岸北進的美第二十四師幾乎沒有受到抵抗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中國軍隊入朝參戰的最初幾天,沿西海岸公路向南的中國軍隊推進的緩慢程度令人吃驚。雖然美第八集團軍的右翼由於南朝鮮第六師的慘重失利而失去了保護,可是沿西海岸長驅直入的美軍居然已經到達了距離中朝邊境的新義州僅80公里的地方。由此,中國軍隊與美軍的實際戰線已經交錯在一起了,志願軍必須在其側後存在著嚴重威脅的情況下作戰了。 美第二十四師是最早進入朝鮮的部隊,已經在北朝鮮人民軍淩厲的攻勢下損失巨大,在補充之後它依舊可以於西海岸走在最前面。其先頭部隊是英軍第二十六旅。30日,英軍第二十六旅佔領定州。這個旅自21日從平壤出發以來,一直擔任著前衛的任務,當它到達定州的時候,旅長考德突然命令部隊停止前進,他要求換班,也就是說,該讓美國人走在前面了,理由是他的士兵在連續不斷的行軍和對付北朝鮮散兵騷擾的九天中,「精神和體力都到達極限了」。 考德提出這個要求後,命令部隊在定州宿營。他對他的下屬軍官們說,等美軍一接班,第二十七旅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沒有人對到鴨綠江邊閒逛感興趣」。 就在這個時候,在帳篷裡熟睡的澳洲營營長格林中校被強烈的爆炸聲驚醒了。北朝鮮軍隊的炮兵開始擾亂性射擊,結果有六發炮彈落在了澳洲營的營部。其中一發就在格林中校的帳篷旁邊爆炸了,被炸成重傷的格林被送往安州的美軍醫院,三天后死亡。格林是在朝鮮戰場上除美軍之外第一個死亡的聯合國軍參戰國的軍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