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金日成是一國的領袖,彭德懷是一國中的一位將軍,他們能一起指揮戰爭嗎?政治經驗不足的彭德懷從沒有想到過這一 點。彭德懷還沒有想到的是,會談完畢,在這個偏僻的山溝裡,金日成還能拿出一隻雞和一瓶葡萄酒來款待彭德懷。於是,他們在飛機和大炮的轟鳴聲中碰了杯。 此時的彭德懷最渴望的是那輛載有電臺的卡車的出現。炮聲中的他對自己失去對戰局的瞭解焦灼不安。他爬上小山希望看見那輛卡車,甚至希望看見自己的部隊突然出現,但他看見的依舊是一片一片往北撤移的難民。下午,電臺車終於來了。彭難得地笑了:「安全就好!快發電報!」 這是彭德懷入朝後發給毛澤東的第一封電報,時間是1950年10月21日16時: (一)本日晨九時在東倉北鎮之大榆洞與金日成同志見面。前面情況很混亂,由平壤撤退之部隊已三天未聯絡。 (二)友軍在長津附近有一工兵團和坦克團,德川、甯邊大道線以北有第四師,肅川有第四十六師,博川有第十七坦克師,均系新兵,如敵繼續北進,勢難阻擊。 (三)目前應該迅速控制妙香山、杏川洞線以南,構築工事,保證熙川樞紐,隔離東西敵人聯絡是異常重要的,請速集中汽車運一個師到妙香山、杏川洞線構築工事,保障側翼安全和江界後方交通線。如我軍能控制熙川、長津兩要點,主力即可自由調動,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擊東西或西面之一路。 (四)請鄧、洪、韓三同志帶必要人員速來我處商籌全域部署。解沛然同志率留余人員而後跟進。 毛澤東當晚上收到電報,次日淩晨回電同意。接著,又發來電報:此次爭取殲滅李偽軍三幾個師,這是出國後的第一個勝仗,是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望彭鄧精心計劃實施之。彭鄧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彭德懷分析敵情後,於22日把自己的觀點告訴了毛澤東:目前我無制空權,東西沿海諸城市在敵海、陸、空軍和坦克配合攻擊下是守不住的,應果斷加以放棄,以分散散人的兵力,減少自己無謂的消耗。當前戰役計劃一面以一個軍鉗制敵人,一面集中三個軍尋機殲滅南朝鮮軍兩個師,爭取擴大鞏固元山至平壤以北山區。 毛澤東回電稱,這個方針是正確的,他說:「我們不做辦不到的事。」 原定的先建立防禦線的計劃在敵人迅速前進的現實中無法實施了。況且,原定要佔領的龜城、溫井、熙川現已在敵人的手裡。因此,只有放棄過早接敵的計劃,把敵人引進來再做打算。 方針是有了,但部隊現在在哪裡?遇到了什麼情況? 彭德懷曾明確命令,為了隱蔽企圖,各軍在沒與敵人打響之前,所有的電臺一律不准開機。 彭德懷獨自一人在長滿雜草的山溝裡徘徊。 志願軍一進入朝鮮境內,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聯合國軍飛機的低空偵察和掃射。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士兵來講,他們推一有關飛機的知識就是老兵對他們講的飛機一旦「下蛋」是如何地厲害。且北撤的人民軍在路上一見到志願軍,第一句話就是:「你 們有飛機沒有?「一聽說沒有,這些被美軍的空襲打得驚慌失措的散兵們一個勁兒地搖頭。志願軍入朝初期有一條嚴格的命令,禁止用手中的輕武器打飛機,原因是打不下來反而暴露了目標。這樣,在經過一整夜的風雪行軍之後,大部隊藏在樹林的雪窩裡,看著美國飛機貼著山梁、掠著樹梢飛來飛去。有的部隊白天隱蔽的汽車就在士兵的眼皮底下被美軍飛機炸得燃起大火,部隊開始出現因為空襲而造成人員傷亡的情況。即使在應該全速前進的夜間,在志願軍各條前進的路上都發生了堵塞現象,大部隊在山間狹窄的公路上急於南下,而向北逃難的難民把公路擠得滿滿的。 志願軍與撤退的人民軍在誰給誰讓路的問題上發生磨擦。在到達指定地點期限嚴格的情況下,因行軍速度緩慢而焦慮的志願軍軍官們在如何提高速度的問題上傷透了腦筋,不少部隊已經和派出的先遣隊失去聯絡,各部隊指揮員僅僅靠著一張地圖帶領部隊盡可能快地向目標接近。官兵們剛剛渡過鴨綠江時看見人民軍女戰士穿著他們認為很」洋氣「的蘇式軍裝列隊高唱朝鮮語的《東方紅》時的良好感覺,在寒冷、疲勞和緊張中消散了。在那時,新義州的朝鮮市民甚至還跑到道路兩邊揮動花束歡迎他們,中國士兵們當時都後悔沒能學會那首《金日成將軍之歌》。 最影響了中國士兵的是,在他們前進的路上一路目睹了北朝鮮勞動黨員、民青盟員、甚至普通的村民被南朝鮮軍隊殺害後橫陳遍野的屍體。另外,還有美軍飛機對北朝鮮村落的轟炸給普通百姓造成的不堪入目的慘狀。在志願軍一支向泰川方向前進的部隊中,一個叫何慶亮的參謀在被美軍飛機擊中的民房火焰中,救出了一個朝鮮嬰兒,當時這個嬰兒正在母親的屍體上哭。何參謀把嬰兒抱起來,向他的政治委員報告,他得到的回答黨是:「這孩子就交給你負責,不許凍著餓著,一直到有人照顧他為止!」於是,何慶亮參謀只有抱著一個嬰兒行進在隊伍中。由於身上除了槍支彈藥之外,還有背包和糧食,何慶亮不久就覺得體力不支了。於是,這支部隊的士兵們開始輪流抱這個嬰兒。 經過一個晚上的急促行軍,天亮的時候他們才找到一戶願意收留嬰兒的老百姓。「一位慈祥的朝鮮老大爺從我懷裡接過去這個無母的孤兒,」何慶亮回憶道,「圍在旁邊的年輕婦女們流著眼淚,親著嬰兒嬌嫩的小臉。」 第四十軍左翼的先頭部隊是—一八師。連續五個夜晚的急促行軍,這個師已經越過新侖,接近北鎮地區。—一八師師長是一位很年輕的軍官,名叫鄧嶽。他不知道他的部隊實際上已經成為整個志願軍的前鋒,也不知道不久他指揮的部隊會成為最早與聯合國軍交火的志願軍部隊之一,從而使他自己也成為在朝鮮戰爭的戰史中註定要留名的軍官。鄧嶽這一年32歲,他12歲就參加了中國紅軍,在紅軍的長征中是個名副其實的「紅小鬼」,長征途中他曾患病,他的班長給了他10塊光澤讓他脫離隊伍,他不幹。當鄧嶽躺在路邊因為高燒縮成一團而抽搐不已的時候,紅軍將軍陳賡發現了他,將軍要把自己的戰馬讓給這個孩子,倔強的鄧嶽沒有騎馬,而是拉住了將軍的馬尾巴,馬蹄濺起的泥水糊住了他的眼睛,他閉著眼迷迷糊糊地走完了長征艱難的路程。後來他歷任抗大一分校區隊長、幹部營營長、軍分區參謀長、八路軍的副團長。他是一名性格堅強、能征善戰的軍官。 到解放戰爭時,他已經成為一名師長,作為解放軍一支主力部隊的指揮者,他率領他的士兵參加了遼沈、平津等著名戰役,戰功赫赫。 就在彭德懷焦灼不安的時候,鄧嶽的部隊已經接近了彭德懷。當時他們聽見前面炮聲隆隆,判斷那是溫井方向,但是敵情小明。在一個山溝的溝口,他們發現幾個人民軍士兵,於是帶著 翻譯上前詢問敵情。誰知這幾個人民軍士兵對他們的問題拒絕回答,鄧嶽發火了,大聲地說出自己的職務。正在僵持中,一直在溝口翹首盼望自己隊伍的彭德懷的參謀跑來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