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儘管如此,當麥克阿瑟在東京寬敞的辦公室裡說出仁川登陸作戰的計劃時,所有在場的軍事將領們幾乎沒有一個不認為這位70歲的將軍「是不是腦子出了什麼問題」。 8月23日下午。東京第一大廈會議室。 這是朝鮮戰爭爆發以來美國軍方召集的最高級別的軍事會議。到會的有從美國本上趕來的包括謝爾曼海軍上將和柯林斯陸軍參謀長在內的三軍高級將領。他們討論的是麥克阿瑟提出的仁川登陸計劃。 海軍方面首先發言,說的全是在那個叫做仁川的地方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是多麼的不切實際。那裡有世界上最大落差的潮汐。落差達幾十英尺;從而使幾百上千萬年淤積的爛泥形成了幾十公里的灘塗,「爛泥恰如巧克力軟糖,但味道卻大相徑庭」,步兵在這樣的灘塗上登陸,無異于成為敵軍的活靶子。仁川港可供船隻進入的水道只有一條,而且非常狹窄,潮水在狹窄的水道中水流洶湧。在這樣的水道中,任何一艘船哪怕只出一點兒事故,就會將整個水道完全堵塞,這時其餘的艦隻就連掉頭的餘地都沒有了。而一旦耽誤到落潮的時候,水道上的船隻就會擱淺,要想重新浮起來就得等下次漲潮,在這樣的情景下,敵軍的海岸炮火怎麼會閑著呢?海軍的結論是:「如果在這樣的地方登陸成功,海軍就不得不改寫教科書。」 陸軍方面的憂慮是:一旦仁川登陸的美軍上岸,要想達到登陸作戰的目的,就必須指望沃克部署在釜山防禦圈裡的第八集 團軍向北實施反擊,與登陸的美軍形成南北的夾擊態勢。而目前沃克沒有把握能夠率第八集團軍沖出釜山防禦圈,他此刻正處在人民軍的包圍中,「在堵住他的防線漏洞上已經焦頭爛額,無從考慮今後突圍的事」。而如果沃克不能在登陸時向北進攻,對於仁川登陸的美軍來講,「將是災難性的」。 是否登陸作戰? 在什麼地方進行登陸作戰? 海軍和陸軍一片悲觀。 麥克阿瑟最後發言。他的架勢與其說是在發言,不如說是在演說。會議室中的長時間沉默使他的演說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強烈效果。麥克阿瑟欣賞所有人的悲觀調子,甚至欣賞他們在爭論時焦灼的神色,因為所有這些都成了他演說前的鋪墊。 正如柯林斯後來的回憶:「即便排除明顯的戲劇性效果,這也是一次為他決心在仁川登陸而孤注一擲論點的絕妙陳述。」麥克阿瑟堅定地認為,敵人對仁川還沒有防禦準備。他舉了1759年英國人在加拿大魁北克突襲的例子,正是英國士兵爬上了別人認為根本不可能爬上去的高岸,才使法國人的守衛摔不及防。仁川正是出奇制勝的地方。他說他相信海軍勝過海軍相信自己,因為美國海軍在二戰的多次兩栖作戰中曾經克服了很多困難,海軍肯定可以在仁川登陸中勝任。別的地方雖然登陸的危險性小,但價值也小。 而仁川登陸可以把敵人的腰部斬斷,敵人漫長的戰線就會因此而癱瘓。至於第八集團軍能否沖出釜山的防禦圈,麥克阿瑟更認為不是個問題,他認為美國士兵們的頑強鬥志會很快證明這一點。最後麥克阿瑟說:不登陸就只剩下一條路,就是在釜山繼續防禦,「你們願意讓我們的部隊像牛羊一樣在屠宰場似的那個環形防禦圈裡束手待斃嗎?誰願意為這樣的悲劇負責?當然,我決不願意!」「假如我的估計不準確,而且萬一我陷入無力應付的防守局面,那我將親自把我們的部隊撤退下來那時惟一的損失將只是我個人職業上的名譽而已。但仁川之戰絕不會失敗,並且必將勝利,它將挽救十萬人的生命。」 在場的所有的人都被他的演說打動了。 麥克阿瑟以他的堅強固執和他作為軍事將領的威望,不但說服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中難以對付的三軍部長們,而且經過反復的陳述、憤怒、要挾,最終杜魯門總統也不得不同意仁川登陸作戰的計劃了。杜魯門因麥克阿瑟早有這個如此重大的計劃卻一直不向他請示心裡很不舒服,他曾在7月間多次問到麥克阿瑟是否存在這麼一個作戰企圖,可傲慢的麥克阿瑟一直沖總統打哈哈,仿佛美國的事務是可以由一個遠東司令隨意支配的。 但是,朝鮮戰爭目前的難堪僵局該怎麼打開,杜魯門除了同意他所任命的聯合國軍總司令的主意外,似乎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但就是在此時,包括杜魯門在內的所有的人內心都對仁川登陸存在著巨大的憂慮,就像麥克阿瑟自己所說的那樣,這與其說是一場登陸作戰,不如說是一場賭博。 賭場上的規律人人皆知:靠一個籌碼就能發橫財的機會幾乎微乎其微。 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在北朝鮮還沒有建立大使館,因此,中國領導人對朝鮮戰爭進程的瞭解不是很及時。戰爭爆發後不久,中國駐北朝鮮大使館匆匆建立起來了。9月初,中國大使館政務參贊柴成文從平壤回國彙報有關朝鮮戰爭的問題,時值釜山前線戰局僵持的階段,也是美軍秘密準備仁川登陸的時候。柴成文向聶榮臻彙報情況時,特別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美軍正在積極準備反攻,很可能會在北朝鮮人民軍的側後實施登陸作戰,而地點很可能在仁川。柴成文對這個判斷的理由是:仁川是漢城的門戶,佔領仁川可以直搗漢城,可以一舉切斷人民軍 的後勤補給線,同時又可以和釜山防禦圈裡的美軍相互呼應。 另外,情報顯示,美軍最近在仁川沿海的活動十分頻繁。 這是一個事關全域成敗的判斷。聶榮臻當天就把柴成文的彙報提綱呈報給了毛澤東,毛澤東閱後當即批示:「周閱後,劉、朱、任閱,退聶。請周約柴成文一談,指示任務和方法。第十三兵團同柴去的軍事人員是否要來京與柴一道面授機宜,請周酌定。」 周恩來在與柴成文談話時,明確地問道:「如果我們出兵,將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林彪問柴成文:「他們(指金日成)有無上山打遊擊的準備?」 應該說,有著豐富戰爭經驗的中國領導人對美軍將要採取的行動,是有充分預料的。因為目前戰局的僵持對北朝鮮越來越不利。為了準備戰局的逆轉,在聶榮臻的建議下,中央軍委決定,調在中國華東地區準備用於解放臺灣的宋時輪的第九兵團(轄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軍)和在西北地區剛剛結束剿匪作戰的楊得志的第十九兵團(轄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軍),分別集結於津浦、隴海兩條鐵路線上,作為東北邊防軍的第二梯隊。同時,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加強了對國民黨軍隊可能發動襲擊的戒備。8月26日,周恩來再次主持召開國防會議,決定加速中國軍隊炮兵、空軍和裝甲兵的建設,加緊向蘇聯訂購必需的武器裝備。 對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的事先預測,中國是否向北朝鮮方面打了招呼,通過什麼渠道給予了金日成警告,至今還沒有確切的記載。 1950年9月15日。淩晨。 麥克阿瑟坐在他的「麥金萊山」號旗艦上,嘴裡叼著他的玉米芯煙斗,透過舷窗可以看見波濤洶湧的海浪和在波濤中前進的登陸艦隊。麥克阿瑟此時的心情難以形容,這位身經百戰的職業軍人,面對黑暗中的朝鮮海岸和已經不可中止的行動,感到了一些心神不定。麥克阿瑟知道,登陸作戰的關鍵是奇襲,但是,美軍登陸的時間和企圖可以說不是什麼秘密,秘密是登陸的地點。為此,他下令所有的電臺和報刊進行迷惑性的報道,大肆宣揚聯合國軍要在釜山進行反攻,希望混淆人們對仁川登陸作戰的戒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