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西行漫記 | 上頁 下頁 |
七七 |
|
關於這幾點,我原來問過彭德懷,是否可以歸納一下「紅色遊擊戰術的原則」?他答應過給我總結一下,並且寫了一些筆記,現在他念給我聽。至於這個問題的詳盡論述,他叫我去看毛澤東寫的一本小冊子,是在蘇區出版的,但是我無法弄到。 彭德懷說,「如果新發展的遊擊隊要成功的話,有些戰術原則必須遵守。這是我們從長期經驗中學習到的,雖然視具體情況而異。我認為背離這些原則一般都會造成滅亡。主要原則可以歸納為下列十點: 「第一,遊擊隊不能打打不贏的仗。除非有很大的勝利把握,否則不同敵人交戰。 「第二,遊擊隊如果領導得好,所採用的主要進攻戰術就是奇襲。必須避免打陣地戰。遊擊隊沒有輔助部隊,沒有後方,沒有供應線和交通線,而敵人卻有。因此在長期的陣地戰中敵人據有一切有利條件,總的來說,遊擊隊獲勝的可能性與作戰時間長短成反比例。 「第三,在交戰之前,不論主動或是被動,必須制訂出縝密的詳細的進攻計劃,特別是撤退計劃。任何進攻,事先如不充分準備好預防措施,遊擊隊就有遭到敵人出奇制勝的危險。遊擊隊的極大有利條件就是優勢運動能力,在運用這種能力方面如有錯誤就意味著滅亡。 「第四,在發展遊擊戰中必須注意民團,這是地主豪紳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的最堅決的防線。從軍事上來說,民團必須予以消滅。但從政治上來說,如有可能,就必須把它爭取到群眾一邊來。一鄉的民團不解除武裝,群眾是發動不起來的。 「第五,在與敵軍正常交戰時,遊擊隊的人數必須超過敵人。但是如果遇到敵人正規軍在移動、休整、或防範不嚴的時候,可以用一支小得多的部隊,對敵人戰線上的要害進行側翼奇襲,行動要迅速堅決。紅軍的許多『短促突擊』都是用幾百個人的兵力對成千上萬的敵軍進行的。這種突然進攻要完全成功必須要突然、迅速、勇敢、果斷、計劃周密,挑選的是敵人最薄弱又是最重要的環節。只有高度有經驗的遊擊隊才能取勝。 「第六,在實際戰鬥中,遊擊戰線必須具有最大的彈性。一旦看出他們對敵人兵力或準備或火力的估計如有錯誤,遊擊隊員應該能夠象發動進攻那樣迅速地脫離接觸而後撤。每一單位必須有可靠的幹部,充分能夠代替在戰鬥中傷亡的指揮員。在遊擊戰中必須大大依賴下級的隨機應變。 「第七,必須掌握牽制佯攻、騷擾伏擊等分散注意的戰術。在中文中,這種戰術 叫做『聲東擊西的原則』。 「第八,遊擊隊要避免同敵軍主力交戰,要集中在最薄弱的或最致命的環節。 「第九,必須提防敵人找到遊擊隊主力。為此,遊擊隊員在敵人前進時應集中在一個地方,應該在進攻之前經常變位置——一天或一晚上兩三次。遊擊隊行動神出鬼沒是要取得成功所絕對必備的條件。進攻後迅速分散的周密計劃同實際集中力量應付敵人進攻的計劃一樣重要。 「第十,除了優勢機動以外,遊擊隊由於同地方群眾不可分離,在優勢情報方面具有有利條件,必須充分利用這一條件。理想的情況是,每個農民都是遊擊隊的情報員,這樣敵人每走一步,遊擊隊就無不事先知道。應努力保護敵情渠道,並建立好幾道輔助情報網。」 據彭德懷司令員說,這就是紅軍力量所系的主要原則,每次擴大紅區都要運用這些原則。他最後說: 「因此你可以看到遊擊戰要成功,需要這些基本條件:無畏、迅速、計劃周密、機動、保密、行動神出鬼沒和堅決果斷。缺一項,遊擊隊就不能取勝。如果在戰鬥開始時,他們沒有決斷,戰鬥就要拖延時日。他們必須迅速,否則敵人就能得到增援。他們必須機動靈活,否則就會失掉運動的有利條件。 「最後,遊擊隊絕對必需得到農民群眾的擁護和參加。如果沒有武裝農民運動,事實上就沒有遊擊隊根據地,軍隊就不可能存在。只有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心中,只有實現群眾的要求,只有鞏固農村蘇維埃中的根據地,只有掩護在群眾之中,遊擊戰才能帶來革命的勝利。」 彭德懷在陽臺上踱來踱去,每次走到我伏案疾書的桌子邊上時就提出一個論點。現在他突然停下來,沉思地回想。 「但沒有任何東西,絕對沒有任何東西,」他說,「比這一點更重要——那就是紅軍是人民的軍隊,它所以壯大是因為人民幫助我們。 「我記得一九二八年的冬天,我的部隊在湖南只剩下二千多人,還受到包圍。國民黨軍隊把方圓三百里內的所有房子都燒掉了,搶去了所有糧食,然後對我們進行封鎖。我們沒有布,就用樹皮做短衫,把褲腿剪下來做鞋子。頭髮長了沒法剃,沒有住的地方,沒有燈,沒有鹽。我們病的病,餓的餓。農民們也好不了多少,他們剩下的也不多,我們不願碰他們的一點點東西。 「但是農民鼓勵我們。他們從地下挖出他們藏起來不讓白軍知道的糧食給我們吃,他們自己吃芋頭和野菜。他們痛恨白軍燒了他們的房子,搶了他們的糧食。甚至在我們到達之前他們就在同地主老財作鬥爭了,因此他們歡迎我們。許多人參加了我們的隊伍,幾乎所有的人都用某種方式幫助我們。他們希望我們取勝!因此我們繼續戰鬥,衝破了封鎖。」 他向我轉過身來,簡單地結束道。「戰術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數不支持我們,我們就無法生存。我們不過是人民打擊壓迫者的拳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