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新四軍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五七


  9月12日,段、苗二部遭重創,被殲4個團。與此同時,彭雪楓、張震正在指揮部隊激戰于夏邑縣的八裡莊。昨天清晨,彭雪楓部秘密接近八裡莊,並迅速達成合圍,十分鐘內從東、北兩個方向突入,攻破大圩子。眼下,敵正在小圩子拼命抵抗。彭雪楓正在最前沿指揮作戰,子彈呼呼地從他頭上掠過。身先士卒是他的一貫作風。他曾在給愛人林穎的信中寫道:「在指揮陣地上,看到戰士那樣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雄姿,使我深為感動。為了執行命令而毫不吝惜生命。我從心裡熱愛他們,或許他們也在熱愛著我吧!因為我離他們並不遠,連望遠鏡都不需要,就是沒有和他們一起衝鋒而已。」

  突然一顆子彈飛了過來,彭雪楓倒下了,鮮血從他左胸彈洞中湧出,心臟停止了跳動。

  張震抱著彭雪楓,悲痛不已。他深感問題嚴重,便下令要嚴格保密。幾位戰士把彭雪楓的遺體抬到設在天主教堂的師指揮所裡。

  八裡莊戰鬥結束,斃敵1000餘名。中午,張震帶著25團,護送彭雪楓的靈柩返回半城鎮。走在這熟悉的土地上,張震想起與彭雪楓共同戰鬥的日日夜夜。1938年10月,彭雪楓和張震率領不足300人的兵力來到淮北。5年時間裡發展到1個師,擁有主力17000人,地方部隊10萬人……想到這些,張震禁不住流下了眼淚,心中默默地呼喚著彭雪楓的名字。

  彭雪楓犧牲的消息傳到延安。中共中央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中央軍委遂任命張愛萍為第4師師長、韋國清為副師長,並令韋國清先赴津浦路西指揮作戰。

  陳毅得知彭雪楓殉難的消息後,悲傷不已,遂提筆寫下《哭彭雪楓同志》詩一首:

  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雄氣壓隴海,英雄斷淮河。榮衰何有盡,萬眾淚滂沱。

  11月下旬,新四軍西進部隊又開闢了商(丘)毫(縣)永(城)等地區。至此,基本恢復了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並建立了淮北第二專署和8個縣的抗日政權,成立了第二軍分區,使豫皖蘇邊區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的第二戰場,實現了蘇、美、英三國在德黑蘭會議上所確定的從東、西、南三面進攻德國的計劃。

  日本侵華軍驚恐萬狀,為確保中國京滬杭三角地帶和佔領東南沿海要地,防止美軍可能在該方向登陸,日軍第13軍於1944年9月9日攻佔溫州,並相繼佔領福州,控制了閩、浙沿海地區,迫使國民黨軍紛紛西撤。

  延安。

  中央軍委擴大會議。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陳毅等人正在研究新四軍下一步的戰略任務。

  陳毅操著濃濃的四川話說道:「根據國際國內形勢來看,我認為,必須將過去向東發展的方針改為向南發展的方針。從目前情況看,新四軍南進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陳毅的意見得到毛、朱等人的贊同。幾位高層決策人認為:南進名義上是配合美軍在沿海登陸,另一方面,又為以後向日軍進行大反攻,為奪取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等城市作好準備。

  9月27日,中共中央指示華中局:

  以新四軍主力一部渡江南下,發展豫浙皖邊與浙江沿海,為以後收復南京、上海、杭州等各大城市創造條件。

  接著,中共中央確定了新四軍南下的部署:

  以第1師第16旅擔負南進任務,沿京杭公路發展太湖西南地區;浙江遊擊隊除在四明山逐步發展外,著重加強金華、義烏、蘭溪等地遊擊戰爭,接應由蘇浙邊南下的部隊,並加強對浦東敵後鬥爭的領導;浙南遊擊隊向浙、閩交界沿海敵後發展。同時還應從第1、第2、第3師抽組第2、第3批部隊,待命南進。

  中共中央強調:「新四軍在西進、南下兩個任務中,應以向南發展蘇浙皖邊地區為主要任務,江北兵力應盡可能抽調向南。」

  粟裕接到中共中央令其南下的電報,同時,陳毅在電報中還特別強調:抗戰之初,黨中央在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確定的遊擊戰方針,現在必須調整。要迎接大反攻,必須把遊擊軍變成正規軍,把遊擊戰變成正規戰,南下蘇浙要確立對日打遊擊戰,對頑打運動戰……

  粟裕放下電報,心潮起伏。對黨中央賦予的重任感到光榮,同時也感到任務十分艱巨,面臨著重重困難。於是,他與葉飛、陳丕顯、劉先勝、鐘期光等人不斷地研究南下方案,並命令部隊做好南下準備。不到20天,南下的準備工作就緒。

  南下大軍兵分兩路,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一路為西路大軍,由粟裕率1師師部和3旅7團及300多名地方幹部,從高郵出發,由儀征渡江;一路為東路大軍,由劉先勝、鐘期光、陶勇等人率特務1團、4團,由三侖河出發,從三江營渡江。

  12月下旬,在地方黨的配合下,南下大軍渡過長江。粟裕率部隊迅速越過贛船山,抵達韋崗。5年前,粟裕曾率領新四軍抗日先遣隊,在這裡打響了新四軍在江南的第一仗,震動了大江南北。當年粟裕曾賦詩一首:

  新編第四軍,先遣出江南。
  韋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

  粟裕重返昔日戰場,心情格外激動。這時,華中局發來成立蘇浙軍區的命令:粟裕任司令員,劉先勝任參謀長,鐘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統一指揮蘇南和浙東的部隊。軍區下轄3個縱隊,第16旅改稱第1縱隊,王必成任司令員;浙東縱隊改稱為第2縱隊,何克希任司令員;一師第3旅改為第3縱隊,陶勇任司令員。

  2月初,南下大軍3個縱隊向敵後挺進。第1縱隊冒著紛飛的大雪,越過宣城至長興公路,向莫干山區疾進,沿途打擊日偽軍,3天之內收復德清、武康兩縣,控制了莫干山區。第3縱隊越過宣城至長興公路向西南發展,佔領了泗安、上堡裡、觀音橋一線;第2縱隊繼續在四明山堅持,並逐步向西發展。第1、3縱隊勢如破竹,鋒芒直指天目山地區。

  重慶。

  蔣介石站在窗前,望著沉浸在除夕夜中的山城。

  侍從室二處主任陳佈雷悄悄走了進來,他將一份電報呈在蔣介石面前:

  委座:

  據偵察,新四軍粟裕部已渡江南下,現抵長興、廣德、德清一線,企圖不明。如何處置,盼立示。

  三戰區顧祝同

  蔣介石緩緩地坐在沙發上,陳佈雷心裡清楚,委座對這一消息感到有些震驚。蔣介石在盤算,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把粟裕這個棋子下到此地,用意何在?他轉身對陳佈雷說道:「粟裕乃新四軍的一員猛將,此次南下用心險惡。要電告墨三,集中所有兵力,務必將粟裕趕回蘇北。」

  陳佈雷直接用電話將命令下達給顧祝同。

  顧祝同接電後,不禁想起10年前與粟裕的一次交鋒。1934年夏,方志敏、尋淮洲、粟裕率抗日先遣隊北上。蔣介石親臨南昌坐鎮,督令顧祝同部在天目山、南華山、懷玉山一線堵截。顧祝同率20個師與抗日先遣隊激戰于古竹溪一帶,結果方志敏被俘,尋淮洲陣亡,粟裕負傷撤至浙南山區。

  想到這裡,顧祝同得意地笑了起來。他找來上官雲相和參謀處長岳星明,一起研究堵截方案。嶽星明先彙報剛剛得到的情況:新四軍南下部隊共3個旅9個團,浙西只有2個旅6個團。這6個團分佈很散,在上堡裡一線只有一個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