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新四軍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毛澤東當然傾向於這種帶有積極防禦色彩的戰略性進攻,在他曾經指揮過的大小戰役中不乏這種精彩之筆。然而,毛澤東不僅僅具備了戰略家的膽魄,更重要的是具備了政治家的深邃灼見。他深知,這一著將在政治上帶來極大的不利。 於是,他難下決心,再次舉棋不定。 毛澤東站在延河水邊,平靜的水面倒映著西北灰渾的天際。他凝視著河水,仿佛看到蔣介石在向德國日本「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此刻,他做了最壞設想。 他深知,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此時錯一著將遺爾後無窮之患。」 他久久地望著迷蒙的遠方。 軍事行動會給政治帶來極大的不利嗎?戰爭是什麼?毛澤東有著自己的戰爭觀,他曾反復告誡過全黨: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當政治在前進道路上遇有障礙,用和平的方式不能解決,於是出現了戰爭。戰爭是用來掃除政治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的特殊工具。 眼下,國民黨已步步逼進,生存便是政治。儘管毛澤東清楚地知道,在蔣介石還沒有公開投降日本的時候,向國民黨發動局部戰爭是一種冒險,但比較被國民黨軍隊趕過黃河,「置我于日蔣夾擊之中而消滅之」,到底是危險性較小的一種冒險。 毛澤東善於把戰爭詩化,也有著「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此時,他也許想起一、二,三次反「圍剿」那種硝煙中的浪漫,也許想起克勞塞維茨「防禦中應有進攻的利劍」這句他頗為讚賞的名言,也許看到一支浩蕩的大軍在創造著人間的奇跡…… 11月3日,毛澤東不再徘徊,他在取得了其他中共領導人的同意後,毅然決定:一方面以朱、彭、葉、項名義起草答覆何白「皓電」,準備示以團結姿態,並指示皖南新四軍軍部「答應北移」,爭取延緩國民黨剿共軍事行動的時間;一方面採取重大軍事步驟,以15萬精兵分幾路深入到國民黨後方河南及甘肅等地,以粉碎其剿共陰謀和封鎖計劃。同時,毛澤東擬就「炸彈宣言」,並通知重慶辦事處等中共在國民黨區域的機關即刻開始作緊急佈置。 弓舉弩張,一切引弦待發。 然而,這畢竟是孤注一擲的重大冒險步驟。毛澤東十分清楚,這一重大決定必須取得共產國際和蘇聯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備而無患,並有利於在內戰形式的民族革命戰爭爆發後長期作戰。於是,毛澤東向共產國際最高領導人發出了請示函。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作戰室。 參謀處長岳星明來回踱著,他這種機械反復的動作已經從早晨6點持續到下午4點。儘管如此,他的目光似乎一時也沒有離開皖南地區的軍事沙盤,沙盤在告訴他: 新四軍皖南部隊萬餘人,正面抗擊著蕪湖、繁昌一帶的日軍第15師團和116師團,其餘三面受到蔣介石軍隊4個師4萬兵力的防範和監視、右有第25軍的52師和108師,左有新7師,後有川軍的144師。 嶽星明不愧為是訓練有素的參謀處長,隨著那長時間機械反復動作的停止,一份完整的「防堵計劃」也躍然胸中。 傍晚,《防堵皖南新四軍作戰計劃》端端正正地擺放在顧祝同的辦公桌上。 莫斯科。 斯大林第五次拿起毛澤東的請示函: ……蔣介石計劃是驅逐我們至華北,修築重層縱深封鎖線(正在大規模修築)置我們于日蔣夾擊之中而消滅之,反共有戰爭一觸即發之勢;在我們取讓步態度而彼仍堅決進攻之時,我們擬舉行自衛的反攻。在日蔣夾擊中,如不採取此種軍事步驟,打破進攻與封鎖是不可能的,我之地位是很危險的;但此舉有可能使蔣介石與我們最後大破裂,故在政治上是不利的。因此,我們如處置不當,可遺將來無窮之禍。我們最後決心還沒下,請求你們給予指示。 斯大林習慣性地拿起那支碩大的煙斗,一張毫無表情的臉卻明顯地說明,他不贊成毛澤東的計劃。 斯大林認為,中國共產黨還顯得太孱弱,其在國內的地位還不鞏固,蔣介石可以輕而易舉地聯合日本人來反對共產黨。因此,把槍口對準國民黨,必然使中國共產黨處於走投無路的境地,而由此把蔣介石逼到日本那邊去,不論對中國革命還是蘇聯的安全,都是一種嚴重的危險。 共產國際的領導人明顯地表示,不贊同毛澤東的形勢估計和戰略方針。他們認為:蔣介石的主要危險,還只是有被親日派拉入圈套而由反共走向投降的可能性,並無全面剿共和投降日本的決心。而親日派的目的,正是要設法挑起國共戰爭,逼蔣介石降日,共產黨切不可中此詭計,在政治上軍事上只應做防禦準備。 11月23日,季米特洛夫給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回信: ……在沒有詳細弄清情況之前,中國共產黨不 要對國民黨採取任何行動。舉行自衛反攻,有可能使蔣介石在人民面前把你們說成是抗日鬥爭團結的 破壞者,並利用你們的行動來為自己同日本人締結妥協性和平的企圖辯解。當前的任務,是要消除抗 日民主統一戰線中的分歧,首先需要停止中共武裝力量和國民黨軍隊之間的衝突。 毛澤東放下季米特洛夫的來信,良久沒有說話。此刻,沒有人能夠知道,這位愛吃辣子的湖南農民的兒子在想什麼。 他有著自己的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喜愛革命戰爭,喜愛用革命戰爭去消滅反革命戰爭。他懂得,「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以15萬精兵千里躍進敵後,變敵後為前線,這的確展示出一位軍事戰略家險中求勝的膽識。如果是這樣,歷史又將如何寫?毛澤東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嚴肅而活潑的課題。 也許,他在下決心,總有一天毛澤東會導演出一幕敵進我進的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此刻,有誰能料想到,7年以後,當蔣介石軍隊重兵進攻陝北和山東的時候,劉鄧大軍竟中線突破,千里躍進大別山,三軍配合、兩翼箝制、逐鹿中原,在也許不該反攻的時刻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史載: 194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決定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的名義發出「佳」電,申明中國共產黨為顧全抗戰大局,相忍為國,挽救危亡,決定新四軍皖南部隊「遵令北移」,但須寬限時限。15日,毛澤東在向全黨發出的《關於擊退蔣介石反共高潮的措施》中,進一步指出:「對於蔣介石這次反共進攻,決定對皖南取讓步政策(即北移),對華中取自衛政策,而在全國則發動大規模反投降、反內戰運動,用以爭取中間勢力,打擊何應欽親日派的陰謀挑釁和蔣介石反共進軍,拖延抗日與國共合作時間,爭取我在全國之有利地位。」 蔣介石得意地笑了。他在1∶500000的中國大地圖前笑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