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新四軍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序幕(2) |
|
小車在急駛。重慶街上,到處可以聽到抗日的呼聲,也可以看到國民黨特務的影子。周恩來等人找到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沖,當面提出了質問和抗議。 周恩來返回紅岩村時,夜已經深了。月亮被烏雲遮住了,到處漆黑一片,連星星也沒有一顆。夜幕裡,一切都顯得朦朧、迷離…… 紅岩村,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卻難以平靜。白天發生的事情太驚人了。日本法西斯的軍隊在中國的土地上到處抓人、殺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遭到無情的踐踏,在抗日軍民奮起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嚴峻時刻,蔣介石政府卻誣衊新四軍是「叛軍」,這正是千古奇冤。 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領導同志先後來到紅岩村13號。這是一幢「大有農場」的三層樓房改建成的辦事處辦公樓。日本侵略軍的飛機轟炸重慶時,辦事處的房屋一度被炸毀,工作人員自己動手,修建了這幢辦公樓。這幢辦公樓四周的山坡上,國民黨別有用心地建立了一些憲兵、警察和秘密特務機關,構築了機槍陣地和瞭望台,日夜監視著八路軍辦事處的活動。 監視是監視,八路軍辦事處的同志們依然機智、勇敢地開展各項工作。 這也是一次緊急會議。大家情緒激昂。 有人說:「國民黨當局的命令公佈以後,新四軍面臨的形勢會更嚴峻,應該抓緊時間向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揭露蔣介石的陰謀。」 「應該向全世界揭露。」另一個人說,「要徹底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破壞團結抗戰、破壞國共合作的這一陰謀。抗日戰爭,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抗日戰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打擊法西斯分子的一個重要戰場,世界應該知道國民黨撤銷新四軍番號的真相。」 會議決定,利用《新華日報》這一陣地,刊登周恩來為皖南事變所寫的題詞。 《新華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機關報。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在武漢創刊。武漢淪陷以後,《新華日報》又遷到重慶出版,山西、廣州、西安設有分館,鄭州、潼關、洛陽、許昌、宜昌、南昌等地設有代銷處。在周恩來、董必武等人的領導下,《新華日報》在國民黨統治區的特殊環境裡,及時報道了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績,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是國民黨統治區影響最大、最受群眾歡迎的報紙。 毛澤東當年稱讚《新華日報》起到了一個方面軍的作用。對於這個「方面軍」,國民黨方面往往給予「特別關照」。報紙稿件都要經過嚴格審查。前一個時期,有關皖南事變的稿件全部被新聞檢查官扣下。這天夜晚10點多鐘,國民黨新聞檢查所的檢查官突然來到《新華日報》社,東張西望的。他們心裡有鬼,不放心呀! 「稿件不是都看了嗎?」有人責問。 「我們要看明天的大樣。嗨嗨!」那人皮笑肉不笑。 「看大樣?早呢!」 「我們等,等……」 周恩來的題詞已經寫好了。副官特地從紅岩村把題詞送來,還傳達了周恩來的指示。周恩來要求報社加快編排,組織好製版和發行力量,務必搶在第二天各大報發行前將報紙送到廣大讀者手中。如果新聞檢查官看到周恩來的題詞,一定會扣下。 鬥爭越是尖銳,越是需要智慧,需要勇氣。看見坐在那裡等候看大樣的檢查官,報社的同志們胸有成竹。他們準備了兩種不同版面。 一種版面上刊登了周恩來題詞的手跡。 另一種版面上沒有周恩來的題詞,那是專門給新聞檢查官看的。 夜越來越深了。夜空陰沉沉的,大塊大塊的烏雲把夜空壓得很低很低,像是要塌下來似的。寒風吹得樓外的樹沙沙地響,讓人覺得格外寒冷。新聞檢查官再三催促,終於看到了那個沒有刊登周恩來題詞的《新華日報》版面。他們看了又看,互相交換眼色,終於離開了《新華日報》社。 他們實在等得不耐煩了。 他們以為可以滿意地向上司交差了。 他們回到住處,倒頭就想睡。誰知被子沒有鋪開,就聽到一陣嚴厲的斥責:「混蛋!」他們本想聲辯,但當他們看到印有周恩來題詞的《新華日報》時,驚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 大批大批的《新華日報》已經衝破山城的重重濃霧,傳遍了重慶,轟動了重慶。 第二版上,周恩來的題詞占六欄地位: 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 第三版上,用五欄地位登出了周恩來為皖南事變題的一首詩: 千古奇冤, 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兩個版面,滿含悲憤的25個字,一下子揭穿了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皖南事變的實質,具有一種強大的震撼人心的抗議力量。報社的工作人員把報紙印好以後,把它包在鋪蓋卷裡,裝在籮筐裡,巧妙地從紅岩村運到重慶城裡,送到讀者手中。 周恩來的題詞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反響。人們爭著購買報紙。不到一上午,當天的《新華日報》都銷完了。 毛澤東看到這一天的《新華日報》後,從延安致電周恩來,說:「收到來示,欣慰之至,報紙題字亦看到,為之神往。」 「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 國難,又是一次國難。中國的災難太多了。 中國人民怎麼能忘記,1931年9月18日的那個夜晚,日本關東軍在瀋陽北郊柳條湖村附近炸毀了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再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襲擊日本守備隊,突然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瀋陽城發起進攻。 東北有一支東北軍,有東北人民抗擊侵略者的決心。誰知,東北軍不戰而潰,軍政官員四散逃避。19日,日本侵略軍就佔領了瀋陽。不僅僅是瀋陽,長春、營口、遼陽、鞍山等20座城市都被關東軍侵佔。再過4個月又18天,東北三省全部淪陷,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萬同胞陷入日寇的鐵蹄之下。 東北軍將領張學良想打日本鬼子,卻被蔣介石束縛住了手腳。東北危亡在即之時,蔣介石卻電令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 那時候,蔣介石想的是集中力量在江西「圍剿」工農紅軍。 歷史在9月18日這一天劃下了一道重重的傷痕。 「九·一八」,作為一個特定事變,震驚中外。 6年以後,又一次震驚中外的事變發生了,那是在北平附近的盧溝橋。 也是一個天高月黑的夜晚,駐豐台的日本駐屯軍一部分部隊在北平西南宛平縣境內的盧溝橋附近舉行實彈演習,詭稱一名日本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這種侵略行徑當然會遭到中國駐軍的嚴正拒絕。雙方的交涉只是一種形式,無論怎麼談,日本軍隊都要向盧溝橋、向宛平、向附近地區發起進攻。 歷史上又出現了一個「七·七盧溝橋事變」,又多了一道傷痕。 事變往往同災難聯繫在一起。「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盧溝橋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 在抗日戰爭進入第四年的重要時期,歷史又寫上了「皖南事變」。蔣介石的反動軍隊要圍殲堅決抗日的新四軍。 這正是「千古奇冤」。 在發生「盧溝橋事變」以後的第10天,蔣介石一度作出歷史性的抉擇。蔣介石在江西廬山上向各界人士發表談話時說: 我們既是一個弱國,如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生存。那時節,再不容講我們中途妥協。須知中途妥協的條件,便是整個投降、整個滅亡之條件。 我們東四省失陷,已有6年之久;現在衝突地點,已到了北平門口的盧溝橋。如果盧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佔,那麼我們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與軍事重鎮北平,就要變成瀋陽第二! 北平若可變成瀋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 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蔣介石的這個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是國民黨多年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個正確的宣言,因而受到了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全國同胞的歡迎。 然而,全面抗戰開始以後,蔣介石並沒有放棄投降活動,更沒有放棄反對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 投降和反共,成了國民黨反動派在抗日戰爭中的兩大污點。 早在新四軍組建時,蔣介石一夥的面目就暴露出來了。 歷史為堅持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新四軍將士樹起了一座座豐碑。歷史也在訴說國民黨反動派在皖南事變中的暴行。 讓我們掀開歷史中的這一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