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肉長城 | 上頁 下頁 |
一六五 |
|
8點整,海軍樂隊奏出洪亮的進行曲,美國國旗高高飄揚,二百八十名各國戰地記者,分佈在「密蘇裡」號戰艦上,準備記錄這個非同尋常的時刻。8點15分,中國全權代表徐永昌上將率先登上甲板,隨後是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和新西蘭的代表。各國代表排列在威嚴的十六英寸大炮炮筒的旁邊。 8點45分,首席受降官麥克阿瑟從將官室走出,跟隨在他後面的是尼米茲五星上將和海爾塞上將。 8點53分,日本降使乘一艘小艇停在「密蘇裡」號旁邊。儀仗隊停止動作,樂隊靜默。日本代表團團長重光葵外交大臣第一個走上舷梯,拖著一條假腿走上甲板。大家記得,他的這條腿是在「八一三」淞滬會戰後被一名朝鮮志士炸掉的。他畢恭畢敬地摘下大禮帽。因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而知名的副團長梅津美治郎跟隨其後。他們後面還跟著九名隨員。 9點整,簽字儀式開始。麥克阿瑟走到麥克風前,用嚴肅緩慢的聲調宣佈:「我現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代表、日本帝國大本營代表,在投降書上指定的地方簽字。」 第一個簽字的是重光葵。他瘸著腿走近簽字桌旁坐下,在投降書上簽字。梅津美治郎迅步走到桌前,站立著欠身簽字。 麥克阿瑟宣佈:「盟國最高統帥現在代表和日本交戰各國簽字。」他一連用了六支筆簽字,其中有兩支是中國代表給他的。有人揣測,他是為了多留幾件珍貴的紀念品。美軍魏瑞德將軍和英軍潘西凡將軍陪同簽字。隨後,尼米茲代表美國、徐永昌代表中國簽字,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和新西蘭等國代表依次簽字。加拿大代表因沒把字簽在指定位置上,美方代表替他做了更正,並加以證明。 全體代表簽字完畢,麥克阿瑟宣佈儀式結束,十一架超級堡壘B-29型轟炸機列陣飛過「密蘇裡」號上空,隨後又有四百架飛機飛過。 整個儀式歷時二十分鐘,在9點18分結束。 第二天,9月3日,在炎熱的南京,市民們一大早就手舉彩旗,走上街頭,燃放鞭炮。中國將在這一天舉行接受日本投降的儀式。 中外來賓在8點半來到中央軍校大禮堂,陸續簽到入場。從軒門到禮堂通道兩側,每隔十步便有一面同盟國國旗,禮堂大門口的松柏牌樓上寫著「和平永奠」四個大字。 8點52分,日軍投降代表岡村甯次等七人分乘三輛汽車,由王武上校導引到大操坪下車。此時,中外觀禮人員和外國來賓,都已依席次坐定。禮堂正中央的長餐桌為中國軍隊受降席,對面設置一個較小的長案,為日軍投降代表席,席後各有十二名士兵肅立。受降席與投降代表席的四周環繞著白綢。禮堂左側是中國軍隊高級將領席和中國記者席,右側是同盟國軍官席及外國記者席。會場內外約有一千多人觀禮。 8點56分,何應欽率領四名軍官入場,中外軍官和來賓肅立致敬。盟軍將領有美軍的麥克魯中將、柏德勒少將和英軍的海斯中將等。何應欽在受降席中央就座,他的左邊依次是海軍上將陳紹寬和空軍上校張廷孟,他的右邊依次是陸軍上將顧祝同和中將蕭毅肅。 8點58分,軍訓部次長王俊中將引導日軍投降代表走出休息室,進入會場,到達規定位置立正,面向受降席居中端坐的何應欽上將,行四十五度鞠躬。何應欽欠身作答,命令他們坐下。日軍投降代表分別就坐在投降席內,岡村寧次居中,面色慘白,肩頭高聳,面向受降席上的何應欽。他一抬頭,就可以望見會場上面的中、美、英、蘇四大盟國國旗和巨型的金色「V」字勝利標誌。 岡村寧次左側依次坐著小林淺三郎、今井武夫和小笠原清,右側依次坐著福田良三、澤山春樹和三澤昌雄。日軍投降代表都身著軍裝,未佩軍刀。 9點04分,受降儀式開始。何應欽命令岡村寧次呈交證明文件,岡村將證件交給小林淺三郎,呈遞給何應欽。何應欽檢視後,將該證明文件留下,將日軍投降書的中文本兩份,交由蕭毅肅,遞交給岡村。岡村起立,雙手接受,小林在一旁為他磨墨。岡村極為謹慎地翻閱降書,一面握筆吮毫,用微微顫抖的手在兩份降書上簽字,然後從右衣袋中取出一枚圓形水晶圖章,在簽名的下端蓋印。岡村簽字、蓋章後,令小林將降書呈遞給何應欽。 小林將兩份降書送到受降席前,雙手呈遞給何應欽。何應欽檢視後,在日軍的降書上簽名蓋章,將其中一份令蕭毅肅交付給岡村。岡村起立接受。何應欽又將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的第一號命令連同受領證,遞給蕭毅肅轉交岡村。岡村在受領證上簽字蓋章,並將受領證交給小林送呈何應欽。至此,何應欽宣佈日軍代表退席。日軍代表在王俊引導下離座,向何應欽一鞠躬,然後退出禮堂。整個儀式也是歷時二十分鐘。 隨後,何應欽即席發表廣播演說,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已於本日上午9時在南京順利完成。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日子﹐這是八年抗戰艱苦奮鬥的結果。」 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公會堂內隆重舉行。國民政府新任命的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上將主持受降。日本原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向陳儀遞呈了投降書,標誌著駐臺灣的十六萬九千名日軍向中國軍隊繳械投降。 陳儀宣佈:「從今天起,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政府全權之下,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事宜本人特報告給中國全體同胞及世界周知。」 1895年4月17日中日簽訂的《馬關條約》,將中國的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中國人民把這一天視為國恥日。半個世紀之後,隨著抗戰勝利,臺灣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向日軍發動大反攻作戰,是從8月12日開始的。這一天,晉察冀軍區所屬各部隊,迅速逼近各指定目標。冀察軍區第一軍分區和第十一軍分區的部隊,以及冀中軍區第十軍分區和冀熱遼軍區第十四軍分區的部分部隊,由冀察軍區統一指揮,從東、西、南三面向北平逼近。 第十四軍分區的一支部隊在8月20日攻佔了通縣飛機場,另一支部隊攻入順義縣城,經一夜激戰,殲滅五百多名日偽軍,然後掩護民兵破壞了從古北至通縣的鐵路。 第一軍分區和第十一軍分區的主力部隊向北平攻擊前進,推進到長辛店和豐台附近。第十軍分區的一支部隊開到南苑等地。至此,構成了對北平的包圍。 在進軍北平的同時,冀中軍區集中十三個團的兵力,於8月19日夜以天津為主要目標,對北起楊村、南至唐官屯的地帶發起進攻。第九軍分區一個團攻進了天津火車站。 與包圍北平和天津相呼應,冀察軍區第十二察蒙騎兵支隊北上接應南下的蘇軍;兩個團的的兵力攻擊張家口的日軍,切斷了日軍東逃的鐵路。隨後,第十二軍分區主力向張家口開進,收復了張家口及萬全縣城,殲滅兩千多名日偽軍,繳獲一萬多支步槍、二十多挺輕重機槍、五十門炮和大量軍用物資。 冀熱遼軍區的一支部隊,分別從興隆與圍場兩地出發,合擊承德;另一支部隊從冀東區北進平泉、淩源和赤峰,兩路大軍會同蘇軍消滅了熱河境內的偽軍,接受了興隆的偽滿洲國軍兩個旅、七個「討伐」隊和青龍的六個「討伐」隊的投降。9月23日,淪陷十四年的熱河省獲得解放。冀熱遼部隊主力北進後,留在冀東區的部隊連克縣城十一座,9月1日收復華北重要港口秦皇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