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肉長城 | 上頁 下頁
一三二


  第二天,日軍花穀正師團的一個大隊,進入彪關河騎兵團預設陣地,汽車開到大橋北段時,遠征軍炸毀大橋,日軍汽車全部傾覆,日軍大部被殲。彪關河前哨戰,拉開了東籲作戰的序幕。

  東籲是仰光和曼德勒之間的第一大城,距曼德勒兩百多英里,城東緊靠錫唐河,是曼德勒防禦的一道重要屏障。日本第十五軍司令官牟田口派精銳花穀正師團四萬多人攻打東籲,這個花穀正,就是參與過「九一八」事變的關東軍軍官。

  18日,四十多架日軍飛機分三批轟炸東籲,炸得全城大火燒了一整天,剩下一片瓦礫。兩天后,花穀正師團一個聯隊,在飛機和火炮掩護下,用坦克和裝甲車為先導,向東籲地區進攻。打了兩天,日軍傷亡三百多人,還是被中國遠征軍阻擋在鄂克春前進陣地。

  一連兩天,幾十架日軍飛機狂炸馬圭陣地,炸毀英軍飛機二十八架,重創八架,輕創二十一架。英國在緬甸的空軍幾乎全部喪失戰鬥力,日軍掌握了緬甸戰場的制空權。

  22日,日軍繼續攻擊,派出部隊迂回前進陣地,都被擊退。日軍又增加兵力,出動兩個步兵聯隊,在二十多架飛機掩護下,實施連續進攻。戴安瀾師以步騎兵相配合,向日軍側翼發起反擊,用手榴彈、燃燒彈和燃燒瓶炸毀日軍坦克和裝甲車多輛,日軍進攻受挫。

  24日,日軍繼續攻擊鄂克春前進陣地,同時派出一千一百多人向東籲北面的克永岡迂回,迅速攻佔了機場。杜聿明調派駐彬文那的補充第一團緊急增援,但機場已經失守。戴安瀾師也派一個團向機場的日軍反擊,未能奏效。日軍切斷了戴安瀾師與後方的聯繫,東籲守軍陷入日軍三面包圍之中。

  當晚,戴安瀾立下遺囑:「如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由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團長代之。」全師紛紛效法,誓死保衛東籲。

  25日,花穀正師團全部出動,從南、西、北三面圍攻東籲,守軍依託陣地頑強抵抗,激戰到第二天,東籲西北角陣地被日軍突破,戴安瀾師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雙方傷亡慘重。這時,日軍一支部隊開到東籲以北的南洋車站,佔領陣地,企圖阻止遠征軍增援部隊南下。

  當天,蔣介石電令中國遠征軍:「侵緬之敵,似有以主力向東籲、曼德勒進攻之企圖。我軍在目前應以第五軍之第二百師、新編第二十二師及軍直屬部隊,在東籲、彬文那間與敵作第一次會戰。如會戰不利,應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敵人;務期在此期間,迅速將第六十六軍全部及第九十六師與暫編第五十五師,集中於曼德勒、塔澤間地區,使第二次會戰準備完成,以期一舉擊破深入之敵。」杜聿明依照命令,決定攻擊當面之敵,將日軍壓迫到喀巴溫河右岸加以殲滅。

  27日,日軍繼續猛攻東籲,還是突破不了守軍防線。夜間,廖耀湘的新編第二十二師全部到達南洋火車站附近,完成了進攻準備。28日拂曉,廖耀湘師展開攻擊,但是進展遲緩。攻擊東籲的日軍,得知遠征軍增援部隊將到,又加強攻勢,並釋放糜爛性毒氣,守軍傷亡慘重,仍然固守著陣地。

  這時,日軍後續部隊趕到了東籲,先遣聯隊於28日抵達東籲南面,與花穀正師團取得聯繫後,主力向錫唐河東岸移動,攻擊東籲守軍的左側背。

  29日拂曉,廖耀湘師攻克了南洋車站,日軍繼續頑抗,廖耀湘師無法快速推進。東籲守軍彈糧缺乏,陷於苦戰。第九十六師在運輸途中,被阻擋在彬文那附近,中國遠征軍的整個作戰計劃受到影響。戴安瀾師傷亡太大,得不到增援,只得棄城突圍,東籲戰役失利。東籲保衛戰中,中國遠征軍以一師勁旅深入緬南,與數倍於己的、擁有強大空軍支援的日軍血戰十二天,殲滅日軍五千多人。

  4月11日,蔣介石派羅卓英接替衛立煌任遠征軍總司令。這樣,遠征軍的指揮就由史迪威、林蔚、羅卓英和杜聿明四人擔任。四人不在一處,只能靠通訊聯絡,文電交馳。西路縱隊的英軍,遭到日軍第三十三師團攻擊;甘麗初軍一個整師,陷於羅衣考地區,下落不明。更為嚴重的是,在仁安羌地區,七千名英軍被日軍圍困,突圍不出,形勢嚴峻。最後,遠征軍決定放棄蔣介石制定的平滿納會戰計劃。

  危急時刻,蔣介石電告:戰略預備隊第六十六軍,從滇西開拔,正向緬甸的曼德勒進發。4月8日,第六十六軍先頭部隊新編第三十八師已到達曼德勒,9日進駐曼德勒,師長孫立人奉命擔任曼德勒衛戍司令。

  孫立人師是一支能征善戰、訓練有素的全美式裝備的部隊。營級以上軍官,大多受過英、美軍校的培訓,英語水平高,軍事知識豐富,訓練刻苦,紀律嚴明。

  孫立人在曼德勒著手清理戰爭留下來的創傷,接到亞歷山大將軍的電報,讓他火速到梅茵參加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孫立人立下軍令狀,要將仁安羌地區被日軍圍困的七千名英軍解救出來。

  孫立人即刻返回駐地,命令第一一三團做好戰鬥準備。

  17日黃昏,孫立人率部到達賓河北岸,在距離渡口不遠處,與日軍展開激戰。打了十多個小時,在第二天中午消滅了賓河以北的日軍,佔領了渡口。孫立人沒有乘勝渡河,命令部隊停止進攻,自己到渡口觀察南岸的敵情。經過周密部署,決定在19日拂曉發動攻勢,爭取一舉殲滅日軍。

  淩晨,輕霧嫋嫋,第一一三團在山炮、輕重迫擊炮和輕重機槍掩護下,向賓河以南的日軍發起猛烈攻擊。仁安羌油田處處是油管、油罐和油桶,槍炮的射擊轟炸,處處引燃大火。第一一三團的官兵渡過賓河,強佔高地,直把日軍逼進火海。被圍的英軍見援兵到了,便強行突圍。日軍受到兩面夾擊,在火海中潰不成軍,棄屍逃竄。日軍自攻佔緬甸以來,頭一次遇到如此勇猛頑強的軍隊。

  日軍很快就被遠征軍全部趕出陣地。20日下午5點鐘,孫立人的部隊全部收復了仁安羌地區,救出被圍的七千名英軍。

  仁安羌大捷,孫立人師以不滿千人的兵力,在劣勢情況下,解救出近十倍的盟軍,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孫立人成為名噪一時的英雄。為此,英王喬治六世授予他一枚豐功勳章,蔣介石也為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勳章。

  仁安羌戰役後,孫立人準備集合全師,反攻當面的日軍,穩定西線,配合杜聿明軍的彬文那會戰。但是,英軍在仁安羌被圍吃了苦頭,精神不振,決定放棄緬甸,向印度轉移。他們通知孫立人師從仁安羌開到喬克巴當附近,掩護英軍撤退。25日,日軍重又佔領了仁安羌。

  英軍不斷後撤,中國遠征軍也到了危亡關頭。28日,臘戍失陷,彬文那會戰流產,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撤軍也無回頭之路了。

  杜聿明率領兩個師向緬北要塞密支那撤退。在日軍攻佔菲律賓群島的第三天,即5月8日,日軍攻佔了密支那,第二天繼續推進。中國遠征軍其他各部也各自尋路撤退。

  中國遠征軍從1942年2月至5月第一次入緬作戰,最後敗退到印度、雲南西部。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十萬精銳,兩萬多人戰死或被俘,撤退中,三萬多人餓死、病死在緬北叢林中,最後集結到印度和雲南西部的遠征軍部隊,只剩下四萬多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