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肉長城 | 上頁 下頁
五二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炮火中飄揚!飄揚!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擋,我們行動有力,我們志氣豪壯。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快快趕上那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30日,孫元良師參謀長張柏亭向謝晉元轉達蔣介石下達的撤退命令。同一天,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31日,謝晉元率領第一營官兵揮淚撤退到租界裡,受到市民夾道歡迎。

  謝晉元後來一直被困在租界的孤軍營裡,1941年被日軍收買的四名叛兵殺害。上海各界幾十萬民眾舉行弔唁,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少將。

  再說,日軍派到上海增援的第十軍,由柳川平助中將率領三個師團和國崎支隊,突然在杭州灣登陸,策應上海派遣軍實施迂回包圍。當時,杭州灣北岸的守軍大部已調去支援上海市區作戰,只有第六十三師的少數部隊守備,對日軍的進攻猝不及防。

  這股日軍佔領沿海地段以後,馬上派谷壽夫的第六師團進攻松江和閔行,派中島貞雄的第十八師團進攻金山和廣陳。第三戰區急調第六十二師和第七十九師分別阻擊日軍這兩個師團,都被日軍擊退。日軍佔領金山的第二天,日本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合編為華中方面軍,由松井石根統一指揮,企圖迅速包圍上海的中國守軍。

  日軍已經迂回到守軍的右後側翼。在上海戰場苦戰了三個月的守軍,開始向吳福線方向潰退。張治中集團軍和薛嶽集團軍下轄的部隊,沿京滬線兩側撤退時,遭到日軍飛機不分晝夜的轟炸,部隊聯絡中斷,亂成一團,幸好有羅卓英集團軍和廖磊集團軍在新涇河西岸固守,戰區主力才得以後撤。

  兩個集團軍完成掩護任務以後,後撤到太湖西南的孝豐和甯國一帶。日軍在淞滬正面向守軍追擊,另派三個師團沿甯杭國道西進,先後攻陷平湖鎮和嘉興,並向吳興推進。周祖晃的第七軍在吳興阻擊日軍。劉湘的第二十三集團軍剛到戰區,大約有六個師的兵力,其中約五個師立即開往廣德策應。

  周祖晃軍阻擊日軍谷壽夫師團的主力,幾天後難以抵擋,退守孝豐和甯國附近。劉湘集團軍在長興和廣德一帶掩護錫澄線後撤的守軍,將追擊的日軍抵擋了十天之久,再也無法支撐。這時,蔣介石被迫下令全線撤退。12月初,守軍退守甯國一帶,這一次淞滬會戰就此結束。

  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日本的華中方面軍,編成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下轄近十個師團的兵力,共約二十八萬人,動用軍艦三十多艘,飛機五百多架,坦克三百多輛,大舉進犯上海。中國先後調集中央部隊和駐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部隊,總計兵力約七十多個師,海軍艦艇約四十艘,空軍飛機二百五十架,投入這次戰役。中國官兵同仇敵愾,鬥志昂揚,以劣勢裝備,與優勢裝備的日軍拼搏,斃傷日軍四萬多人。淞滬守軍浴血奮戰,使日軍被迫將戰略主攻方向轉向華東,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為中國沿海工業的內遷贏得了時間,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忱。

  在北平激戰的時候,駐守天津的宋哲元軍第三十八師一部,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偕同天津保安警察部隊,向日本駐天津各機關和租界發動進攻。李文田和副指揮劉家鸞等人發出通電:「誓與津市共存亡,喋血抗戰,義無反顧。」

  中國軍隊一度攻佔了北倉飛機場和日軍駐守的車站,逼近日租界的海光寺營房。日軍增援部隊很快趕到,在戰車和飛機掩護下,向中國軍隊反撲,總車站和南開大學校舍等處大半毀於戰火。中國軍隊寡不敵眾,血戰一晝夜後,放棄天津,向馬廠撤退。

  日軍佔領了北平和天津,派部分兵力南下,在長辛店至獨流鎮一線展開,等待國內援軍到達,進攻華北內地。8月5日,日軍參謀部決定進行華北會戰。日軍正式編成華北方面軍,由寺內壽一大將任司令官,下轄兩個軍,八個師團,十七個旅團,一個臨時航空兵團及其他特種部隊,外加關東軍四個獨立混成旅團和兩個支隊,共約三十七萬人。

  中國方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派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一部向平綏鐵路東段的張家口和南口地區集中,準備迎擊日本關東軍和中國駐屯軍;派劉峙的第二集團軍向保定和石家莊一線集結,其中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在琉璃河與馬頭鎮地區展開防禦,準備迎擊北平方向日軍的南攻;派宋哲元的第一集團軍在津浦路北段地區展開,準備迎擊天津方向南下的日軍。兩個戰區共六個集團軍,二十四個軍,五十三個師另二十一個旅,還有其他部隊,約六十萬人。

  在平綏鐵路沿線,湯恩伯的第十三軍在8月7日早晨全部進入南口地區陣地,第二天和日軍展開前哨戰。

  香月清司的中國駐屯軍焦急地等待著與中國軍隊進行華北決戰,而關東軍則奉命進攻內蒙境內和長城以南地區。香月清司見關東軍搶先動手,也對北平西北方的南口一帶戰略腹背發動進攻。香月的企圖,一方面是想解除受到中國軍隊夾擊的威脅,另一方面是想阻止關東軍擴大戰區搶功。他命令阪井德太郎的混成第十一旅團主力在11日向南口展開攻擊,並以飛機、大炮和坦克提供火力支援。湯恩伯軍第八十九師在南口車站和龍虎台高地頑強抵抗,第二天退守長城要隘居庸關和八達嶺一線主陣地。

  13日,衛立煌的第十四集團軍經過平西山地增援南口。由於湯恩伯軍已經學會了對付日軍在空中掩護下的進攻,又搶先控制了地形險峻的南口一帶要地,把握了戰場優勢,發起主動靈活的逆襲戰,打得阪井旅團轉攻為守。阪井旅團攻不下湯恩伯軍的陣地,反而受困待援。香月接到戰報,大吃一驚,他的部隊剛剛打敗宋哲元的部隊,建立了無往不勝的形象,經不起失敗的挫折。他立刻派出精銳的板垣征四郎第五師團於16日馳援阪井旅團。

  17日,板垣師團一部佔領了長城防線上的最高峰一三九〇高地,主力向守軍右翼鎮邊城迂回,嚴重威脅守軍陣地。18日,傅作義奉命率部增援懷來,第二天與日軍爭奪空前激烈,反復衝殺,守軍一天之內就傷亡一千二百多人。日軍突入居庸關南門,又被守軍擊退。

  香月沒有料到,湯恩伯軍越戰越勇,儘管板垣師團在火力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守軍將士不肯後退一步,板垣師團的攻勢進展非常緩慢。19日,湯恩伯下令調整部署,將得勝關、居庸關和鎮邊城一帶劃分為三個固守區,由第八十九師、第二十一師、第四師和第七十二師一部分別固守。

  正在這時,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組成了察哈爾派遣兵團,在20日從內蒙的多倫入侵平綏鐵路沿線,準備截斷湯恩伯軍的補給線,並控制整個內蒙,因此華北戰線的抗戰,首先在平綏一線展開。傅作義奉命率兩個旅從下花園回援張家口。北上增援的衛立煌部於21日推進到門頭溝西北三十公里的傅家台和千軍台一線,日軍谷壽夫第六師團牛島支隊已佔領阻擊陣地。衛立煌的部隊前進受阻,側後又受到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師團威脅,於是採取守勢。

  中國守軍和援軍被日軍隔斷,陳長捷的第七十二師各部在長城峪、灰嶺子和鎮邊城等地與日軍反復爭奪,孤立無援,日軍在23日攻佔了鎮邊城。板垣命令部隊施放毒氣,香月又調派關龜治第二混成旅團支援板垣師團,於是在南口發生更激烈的血戰。華北駐屯軍又調來飛機、重炮和坦克等攻堅重兵。日軍兵分兩路,一路西進懷來,一路向東北方向包抄長城正面守軍前沿陣地。兩軍血戰八晝夜,到24日,湯恩伯軍傷亡過半,仍然守住了居庸關到八達嶺一線的戰略高地。

  但是,東條英機的關東軍兵團在這時順利突破了察哈爾的長城防線,攻佔了平綏鐵路的重要車站張家口等地,威脅到湯恩伯軍補給線的安全。蔣介石電令在河北中部佈防的衛立煌集團軍設法繞道山西和察哈爾邊界,馳援湯恩伯軍。可惜援軍進展緩慢,無法如期趕到。傅作義和劉汝明的部隊在察哈爾和山西邊境所設的防線,已被東條英機的部隊突破,湯恩伯軍為了避免被日軍包圍,27日奉命從南口一帶戰略要地撤退。

  日本中國駐屯軍先後佔領懷來和延慶,打通了平綏鐵路,與關東軍會師。南口戰役結束。

  對於南口戰役,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發表短評說:「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然而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