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祭盧溝橋 | 上頁 下頁
六〇


  安次縣長張漢權與民眾的看法不同。這張縣長是見過世面的軍人出身。早年跟著五省總司令孫傳芳當師長,以後叛孫投奔了盧永祥。張縣長見國家連年內戰,內憂外患,軍閥之間無正義可言,決心解甲歸田,回到家鄉為百姓做些實事。以後當了安次縣父母官。張縣長見劉旅長等人連日苦戰而又失了城池,退兵到了安次城關,張縣長在縣府設宴小酌,為劉旅長、崔團長等人飲酒解悶。劉旅長只是低頭喝酒,一言不發。其他官佐也因在槍林彈雨中打仗行軍沒撈上一頓飯吃,現在只顧狼吞虎嚥,席上一片吸溜吃飯之聲。

  張縣長憑其老軍人的直覺,他雖然沒有參加廊坊之戰,對發生的事情也能猜度出八九。他從劉旅長的態度及兵撤安次,料劉旅長沒有下定反攻廊坊的決心。根據平津形勢,廊坊這交通要道,對兩方都是至關重要,尤其在塘沽港口日軍的10萬噸軍火物資,如運至北平,必經廊坊。廊坊在日軍手中,對支援北平日軍行動極為關鍵,如若落在中國軍隊手中,在北平的日軍馬上就會糧草軍火不濟。這平津要道日軍必然死守,中國軍隊如去爭奪,必然要付出慘重代價,這是劉旅長心情沉重的主要原因。可是,不去爭奪,事關平津戰局。

  張縣長暗想,第一步首先應使劉旅長定下決心奪回廊坊,至於下一步,待著瞬息萬變的戰局發展。

  張縣長知道部隊已連戰兩個日夜,已經極度疲勞,在這酒席宴上,也不便久留。索性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法激劉旅長等人下定奪回廊坊的決心。

  張縣長說:「劉旅長,上級指示,不得先敵開火,雖是使戰局被動所系,可是,上級也沒有命令撤出廊坊。」

  張縣長一語,四座皆驚。也許是當事者迷,在紛亂繁難的過程中,誰也沒有認真總結出這樣一句「點睛」之意。

  張縣長又有條不紊地說:「廊坊的情況,不管在時間上,地點上和敵情上,都和盧溝橋不一樣。盧溝橋是平津與中央聯繫的咽喉,而廊坊是北平與天津聯繫的要道,如若日軍在平津之間腹中開花,將對二十九軍極為不利。同時,日軍自國內運來的兵源物資,如進北平,必經廊坊。廊坊得失事關重大矣。如果為了一時的態勢不利而撤出,應當伺機恢復廊坊,庶不致有過。」

  接著張縣長又分析了廊坊周圍兩軍形勢及進展趨向,又特別強調日軍目前佔領廊坊立足未穩,急於利用北寧線運兵運物資,也是襟肘不能兼顧,空隙很多。張縣長又表示,如果軍人為國用命,敝人也必動員鐵路員工及鄉民破壞鐵路和設備,使日軍一兵一卒一槍一彈不能從廊坊一線通過。

  當時吃飯的人都停下吃食,洗耳聽著張縣長滔滔論述。在座的無論是軍人或是陪客的地方官員,都情緒激奮,表示不惜一切報效國家。

  當即劉旅長表示,令崔團長帶領七個連的兵力,飯後出發,夜襲廊坊之敵,奪回陣地。

  前面提到,軍長宋哲元態度轉變,已經命令部隊備戰佈防,使得二十九軍官兵興奮異常,憤懣沉悶的空氣一掃而光,各部隊都在積極備戰,只等命令到達,即殺日寇,雪恥復仇。

  秦德純副軍長很快地制定了收復豐台的戰鬥計劃,隨即準備付諸實施。7月25日,廊坊戰鬥爆發,為了支援和配合廊坊戰鬥,二十九軍何基灃旅加炮兵1個營,在何旅長的指揮下,乘敵不備,向豐台發起了猛烈進攻。

  豐台是北平地區鐵路交通樞紐,是北甯鐵路和平漢鐵路的結合點。北寧鐵路所運輸到北平的日軍和物資首先到達豐台。7月7日以前,豐台駐有日軍約2000人,7月7日以後,日軍不斷增兵,人數雖不可查,最少也在4000—5000人左右。豐台的日駐軍,已經成了北平地區的毒瘤,二十九軍的心腹之患。豐台日軍佔有地利,向西南方向兵出盧溝橋,挑起盧溝橋事變的清水次郎中隊不過是豐台駐軍一部。另外幾次向東南方向南苑兵營挑釁,也是豐台駐軍,只是幾次南苑衝突,在佟麟閣將軍的指揮下,都予擊退,未釀成較大事件。另外,如進攻北平城,豐台的鋼甲車也可以直沖永定門,而進入城內。當初,石友三叛亂,即是首先佔領豐台,然後利用鐵路這種現代交通工具的優勢,而威懾北平。

  25日廊坊戰起,何基灃旅的官兵像火山爆發一樣,冒著槍林彈雨,一鼓作氣沖進了豐台鎮。當時豐台日軍沒有準備,又加上中國軍隊如泰山壓頂壓了過來。他們憑藉著工事和建築物,節節抵抗,節節後退。開始,日軍依靠自己兵精武器優良,並且有建築物為依託,還想固守豐台。可是中國軍隊非常勇猛,不畏生死,拼命前沖,每被突破一個點,日軍就退回一個面,兩軍膠著對峙的戰線漸漸朝東南方向移動。為什麼?日軍非常怕交手戰,即:拼刺刀。

  7月8日夜,金振中營長率大刀隊收復盧溝鐵路橋,對日軍如砍瓜切菜,給日軍帶來了巨大的恐懼心裡,再加是日本兵又怕天照大神不收無頭之鬼的心理壓力,所以一見到二十九軍的士兵揮舞大刀沖近,就心膽發顫。為此,日本軍方還專作深題研究,並特別請專家——用現在的觀點看,應該是心理學家——商討對策,商討的結果是,每個士兵裝備一個鐵圍脖,即:用一塊半月形的鐵片,將其折成半圓,在上沿兩頭打兩個洞,用鉚釘鉚在鋼盔上,戴上鋼盔時,鐵圍脖即圍在後脖子上面。日本人是講究效率的,在25日豐台之戰時,日軍的每個戰鬥員,都已經配備了鐵圍脖。

  可是,戰鬥一起,就發現了這鐵圍脖的問題。一個是,這鐵圍脖圍在脖子後,極為不便,不過這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鐵圍脖在脖子後蹭來蹭去,總有一種大刀即將砍來的感覺,假如大刀砍在脖子後,倒可僥倖無礙,那大刀未必都是看准鐵圍脖砍的,砍到其他地方也是有效的,所以,25日豐台之戰,只要有一個戰線被中國軍隊突破,何旅長的士兵沖了上來,兩旁的日兵,都會感到大刀的災難即將來臨。

  那戰線漸向東南方向移動。因為二十九軍軍部考慮是局部反攻戰,主要將日軍趕出豐台據點,並非將日軍全殲於豐台,日軍且戰且退,整個上午,戰鬥進行得十分順利。到中午,何旅已收復豐台大部,日軍只是佔領豐台東南一隅,只有部分日軍,憑藉堅固工事頑強抵抗。如若此時,調動南苑駐軍攻其背後,可能大功很快告成。可惜,沒做這種準備。

  這時,趁廊坊守軍疏忽,天津日軍的一列軍車載著戰鬥部隊,一路綠燈開到了豐台。形勢大變。

  中國軍隊因無全域計劃,沒有兄弟部隊增援,也無阻擊外圍日軍的計劃安排。進攻豐台的部隊經過10小時的激戰,疲憊不堪,加之傷亡甚眾,戰鬥力銳減。下午4時,從天津增援的日軍趕到,與負隅頑抗的日軍相互配合,一齊發起反攻,不久,又佔領了豐台,二十九軍功敗垂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