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祭盧溝橋 | 上頁 下頁 |
四 |
|
日人得勝,為什麼這麼容易接受簽約?請看關東軍作戰命令「473號」: 「熱河為滿州國之領域,但隔一長城之河北,則系中華民國之領土,在該領土上,本軍無行動之自由……違反國策,貽誤大局……」 其實日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司令部都不准許日軍越過長城。日軍顯無後勁。中國將士用命,可是中國方面為什麼失敗?宋哲元將軍曾大聲疾呼:「為什麼我們30萬大軍打不過5萬日本軍?」這個問題只能留給中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學問家們研究。蒙辱的協定,給不服從軍紀的日本武士下了臺階,使越過長城的日軍擺脫了尷尬,助長了少壯軍人們的侵略氣焰。 長城各口戰役中,日軍死傷約6000人,中國軍隊死傷多少?說不準!請看下面記載: 「時事日報」二卷二期載:各軍死傷失蹤之數達6.5萬,徐廷瑤一軍損失最大,幾達65%。 中國政府通知美國大使館,謂:中國戰役損失達3萬人。 這兩個數字差距太大! 屈辱的「塘沽協定」之後,華北局勢是否平靜?日人既得壟複望蜀,情勢如何,眾所矚目。 §第二章 政客武夫叛亂 長城抗戰之時,察哈爾省兵力空虛。日方也不斷在察蒙邊界蠢蠢欲動,只因兵力不足沒有翻起大浪。宋哲元調兵去平東以後,把權力交給副軍長佟麟閣,由佟代察哈爾省主席。 馮玉祥在山西汾陽被閻錫山解除軟禁之後,到了察哈爾。馮大帥這個人愛國心切而又好動,趁著察哈爾防禦空虛,中央軍大部還在南方「剿共」之機,在察哈爾舉起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大旗。憑馮大帥昔日的威望及愛國將士的支持,振臂一呼即集聚了10萬大軍。這10萬大軍包括方振武、吉鴻昌二將軍帶來的較正規部隊和佟麟閣帶領的二十九軍留部外,其他是保安團、義勇軍、軍官學校學員,還有一些反正的偽軍蒙古騎兵。其主要將領就是佟麟閣、方振武、吉鴻昌等。 當蔣介石、何應欽得知此事後,蔣明確表示只有一個中央,和在中央領導下的軍隊。批評其不得「擅立軍政名義」。何應欽是駐北方的最高軍政長官,對他來說,就不是聲明呼籲的問題了,他要採取行動。當時,龐炳勳第四十軍也在平東參加長城抗戰,在仙安、薊縣、馬蘭石門等地打得不錯,曾給日軍迎頭痛擊。蔣介石與何應欽考慮再三,決定將龐炳勳的四十軍從平東撤出,電令其向張家口進兵。 為什麼偏偏要令龐炳勳去進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呢?這也頗具中國用兵特點。 原來龐炳勳也是馮玉祥舊部,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龐炳勳等先後叛馮投蔣,致使馮閻大敗。龐炳勳投靠蔣介石以後,組成了第四十軍。第四十軍一直在河北河間縣駐防。河間只是一個縣,地方小不是養兵之地。其他各路諸侯,照樣和過去一樣爭城奪地。第四十軍感到,蔣介石不時冷遇其部。龐炳勳大有後娘之子之感,如後來龐部編的歌謠所雲:「年年當雜牌,天天孤哀子,不求向上沖,但願餓不死!」要想餓不死,擁有養兵之地尤為重要。蔣介石、何應欽也算摸透了龐炳勳的心思,所以這時把四十軍從長城陣地上撤下來,許以察哈爾省主席之職,趁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北出多倫收復失地之時,令其兵出張家口抄馮玉祥後路,令龐拿著中央的尚方寶劍「勸馮取消名義,奉還張政、離去張垣(張家口),另謀安置」。也就是說,你馮玉祥離開張家口,這地方已是我龐炳勳的了!諸位想,這結果如何! 龐部得到西調命令後經北平、出南口兵陳沙城,佔領宣化,離張家口僅有60華里,與察哈爾首府張家口成對峙局面。 馮大帥是二十九軍的老統帥,在察哈爾又另樹旗幟拉起隊伍,宋哲元等人如何去想?怕也不是滋味。要說起宋哲元、張自忠、劉汝明、馮治安等人對大帥的尊重那是無可非議的。宋哲元後來回到張家口,馮玉祥到火車站接他,專列尚未停穩,宋哲元這個近50歲的人就跳下火車忙給馮玉祥敬禮。西北軍的正宗教材是四書五經,講孝悌,典型的家長式教導。官大一級如同父母,言之不過。可是在這樣的當口,二十九軍必須表個態度。二十九軍支持馮大帥,這抗日同盟軍可能越搞聲勢越大,尤其在喜峰口得勝,二十九軍聲威正熱的關頭,便是不用出兵,發表個聲明,就會使抗日同盟軍如虎添翼。反之,將是另外一種形勢。 這時宋哲元表示了什麼?「不協助馮先生」,「對馮不用兵」。這不是矛盾嘛!宋哲元明白馮玉祥的抗日決心和熱忱,當時中國太缺少這樣的人物。可是,中國20多年的內戰,已經使國力衰竭,生計凋敝,百姓生活在苦痛之中。一旦內戰再開,國家不堪設想。國軍必然北剿,日人必然尋機鬧事。大帥危矣,察哈爾說不定會落入日本人之手。 且說龐炳勳的四十軍已經到了宣化下花園、沙城、新保安一帶。這裡歷來也是古戰場。當年明英宗御駕北征,就是在這裡被異族包圍,而做了敵人的俘虜。後來國共兩軍平津戰役,新保安一仗揭開大戰的序幕,而此一仗也是關鍵一仗。首先截斷平津與張家口的聯繫,而使平津陷於孤立,天津失守,北平和平解放。 龐炳勳到這裡以後,未敢輕舉妄動。為什麼?不義之師自先狐疑。首先擔心的是二十九軍再抄其後路,到那時候前途難蔔。 龐炳勳這個人在當年時也是個人物,他看到國事日非決心投筆從戎。當其報名參軍時,名額已滿,其自願自備服裝口糧入伍。那時候講究當兵吃糧,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雇傭兵。龐自費當兵,創中國陸軍史上自費服役的先例。後來還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後看中馮玉祥西北軍軍紀嚴明有革命精神,所以帶著隊伍投靠了馮玉祥,中原大戰以後龐部脫離馮以後,軍心渙散軍紀鬆弛。下面的人借著有一支軍隊的勢力做起了煙土(鴉片)買賣。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軍餉無著。當年馮玉祥紀律嚴明,過得清苦,所以有石友三、韓複榘等人叛離。水至清則無魚!後來自己也吸起了大煙,煙癮一上來,多重要的軍事會議也得停下來,趕緊鑽進裡屋,點起煙泡,過足了癮才能出來。在這時候就是敵人端著刺刀沖到屋門口,他倒在煙炕上也不會起來。諸位別覺得奇怪,那時候有多少將領要員不抽大煙?張學良、趙登禹…… 俗稱雙槍將,就是指拿著手槍又拿著煙槍的將軍們。龐炳勳正在煙床上,吞雲吐霧。突然副官來報告:「藎忱、仰之來了!」龐炳勳一驚坐了起來,藎忱是誰,藎忱是張自忠,張自忠字藎忱。仰之是馮治安,馮治安字仰之。龐炳勳知道此次張自忠、馮治安來訪,必然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原來二十九軍將士已經從喜峰口退了下來,退到了通州,在喜峰口已經殺紅了眼,退到平原準備挨打心實不甘,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再拼個魚死網破之時,得知龐炳勳帶兵來到沙城,壓迫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當然也是抄了二十九軍的老家。個個要求去沙城打龐拐子(龐在馮部打仗時一條腿負過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