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祭盧溝橋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盧溝橋戰鬥

  中國人的脾性,那是誰也說不清的。比如:時下氣功太極拳之類。江湖上怎麼說?這叫內練一口氣,勁兒使在五臟六腑上。這有分教,曰勁氣內練,或,勁氣內斂。兩個詞兒雖常混淆,一字之差,發言相同,內涵遠去。內斂,指在五臟六腑裡收藏,是靜止的。內練呢,還在肚子裡折騰,且要動。這叫調理。不過兩個概念的核心均在「內」字上。

  譬如說,一節車廂裡有數十號人,超載時當然更多。突然有歹人拔出了殺豬刀堵在門口,與眾為敵,令大家把金錢細軟交出來。此種情形,大家當屬「內」,而舉殺豬刀者則是「外」了。結果如何?大家乖如小兒。雖然車廂裡定會有十幾條或幾十條七尺男兒,卻在練內功,沒外部動作。想什麼?錢是身外之物,交就交吧!也許在這之前,國上下殺得血肉橫飛,將軍們人人豪傑,可外族東洋兵一來,又個個如喪家之犬,幾十萬大軍狂逃數百里依然談「日」色變。

  我把這些都歸納為勁氣內練,並非戲言。

  且說1937年7月7日在北京盧溝橋發生的事變。提起盧溝橋事變,那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3個月內佔領了東北三省。古長城之外,還有熱河省和察哈爾省的一部分還在中國人的手裡。看看當年的地圖,就知道熱河省的形象狀如豬鼻子拱在泔水缸裡。三面被日本人包圍著。東三省是前大帥張作霖發祥之地,後來卻丟了家鄉丟了祖宗墳墓。少帥張學良受到國人上下一片譴責,尤其受到東三省父老鄉親的怨恨。張學良自然也是不甘心的,打算死守熱河以待時機。

  張學良委派了大帥的八拜兄弟湯玉麟為熱河省主席,並兼華北對日作戰軍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湯玉麟稱自己是星宿下凡,所以有星宿將軍之稱。上將軍銜。其統帥的軍隊除轄第五軍團外,還有孫殿英的四十一軍、派遣義勇軍、蒙古騎兵旅等,號稱8萬大軍。

  1933年元旦,日軍開始攻擊山海關,長城抗戰開始。在這之前,湯上將已悄悄將母親及其姨太太送往天津。這位星宿將軍一日三驚。3月初謠傳日本人要進攻熱河,湯玉麟軍中僅有的20余輛道吉卡車滿載煙土運往關內。3月2日又率部狂逃察哈爾省的古源。3月3日,日軍佔領熱河首府承德,其兵力只有128騎,以至佔領承德之時都來不及向上司請示。

  少帥張學良住在北平順承郡王府內,得悉熱河失守極為震怒,下令通緝湯玉麟。中國的事情往往奇怪。聽說過通緝逃犯的,那是因為他越獄了;通緝帳房總帳的,那是他卷走了金銀;通緝綁匪的,那是他拐走了稅務局長的姨太太。雖然那個時候到處都可見貼著照片的通緝文告,可是通緝國家高級將軍的尚屬首例。

  星宿將軍失蹤了!當時,也講究出國鍍金,政客失意武夫丟了地盤,小媳懷了孕,都走出國門到國外考察學習,然後回來或是升遷或是重操舊業,又一番事業,又一番風采。可是誰聽說過星宿飛到國外去了,鎏了一層金,又亮閃閃的飛了回來?那時候也沒有人造衛星!要不就是星宿歸了位。可是紫金山天文臺,也沒有發現天上又多了一顆星星呀!原來這湯玉麟在察哈爾躲了起來,上下打點得體,過了兩年又出來當顧問了。

  且不說湯玉麟。熱河棄守之後,古長城暴露在日本人面前。古長城初建於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時代,據說現在的長城是明代在原來基礎上修復的。從秦始皇到明英宗修這長城的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落後的遊牧民族。今天派上用場了,但是,為了防禦的再不是落後民族,而是現代化裝備的日本帝國主義。這恐怕也是秦始皇到明英宗都沒有想到的。

  中國人喜歡建牆。一個家庭,修牆圍起來,這叫庭院。一個家族用圍牆圍起來,這叫寨子。一個城市用牆圍起來,這叫城池。皇上住的地方用牆圍起來,這叫皇宮。整個國家的叫長城。供遊覽,收門票。當然這不是建牆的初衷。閣下若是注意,凡中華民族發祥之地,還都殘留長長短短高高矮矮各有風采的牆,現在叫文物古跡。現在也還在建築各式各樣的牆,什麼用途?沒考察清楚。

  力求防,怕是在人的潛意中存在。常言道,防人之心不可無。

  長城抗戰!那是記者文人後來編排出來的詞兒,最初在軍事上叫長城佈防。布:佈置,防:防守。詞典是這麼解釋。

  全文應該說:在長城佈置防守。

  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綿延萬餘裡。長城西半部是土結構,東段都是磚石結構,以巨大石條為地基,上面用城磚砌成。去過八達嶺的人都見到過,城牆建築在高山峻嶺最險要之處,寬處有10余米,高有七八米,要緊之處有箭樓、烽火臺等。就是在現代戰爭中也不愧為良好的防禦陣地。

  長城的關口,從東面算起,有山海關、冷口、界嶺口、喜峰口、羅文峪、古北口、獨石口等。每個關口都是要塞,在長城抗戰中都經歷了殘酷的血肉廝殺。每個關口死傷壯士都以數千人計。

  現在我們不容易再找到60年前戰場的遺跡。過去,那裡的紀念碑,抗戰烈士墓,將軍殉國處比比可見。後來,滄桑變遷找不到遺跡了。若干年前人們又想起了這件事。20世紀70年代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鄉修建了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當然,為此,也給他們帶來經濟效益。可謂:歷史搭台,經濟唱戲。

  唯一把這古戰場保存比較完好的是喜峰口的潘家口戰場。倒不是誰有意這麼做,而是1958年在潘家口修了水庫。戰場的遺址到了水庫的水平線以下。你要是想參觀一下當年的彈洞,壯士遺骨,可以穿著潛水服下去看。

  事也湊巧,我們就是想介紹介紹二十九軍當年喜峰口抗敵的故事。在這之前,我們不得不把敵我兩方的情況概述一下。

  且說,東北三省數萬大軍紛紛潰退關內,國軍匆匆北上。都有哪些兵?我們還是沿著戰線,從東向西介紹。守山海關的何柱國新編五十九軍已經退到灤河西岸,商震的三十二軍準備佔據冷口,商震部側後是龐炳勳四十軍做預備隊,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兵出喜峰口,徐廷瑤的中央第十七軍在古北口之南的南天門。

  國軍有多少軍隊?這問題現在也難準確回答。除前面已經提到的四個正規軍以外,還有從關外退下來的王以哲軍、繆澂流師、湯玉麟部,以及駐多倫的孫殿英部等。共有中央軍11個師,東北軍12個師,西北軍、晉軍13個師,大約30萬人。為什麼是「大約」?一是還有些部隊編制混亂,如義勇軍、保安隊等。就是正規部隊也參差不齊,有的是剛剛由旅升格為師,有的被打殘人員不齊,有的本來就編制不滿員,像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只有2.2萬人,其中7000人留守山西陽泉附近,真正開到長城前線的只有1.5萬人。每個師僅有約5000人的編制。

  從武器上看,也是參差不等。輕重武器裝備比較齊全的是徐廷瑤的中央軍。東北軍裝備也不差,可是千里潰退,武器丟失損壞嚴重。裝備最差的是二十九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