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六一


  一個「黃金峽谷」的作戰計劃出籠了。

  「黃金峽谷」的取名來自於傳說中的西班牙人冒險在深山峽谷之中尋找黃金城,是一種極為冒險的行動。為了這次行動,美國投入了「美國」號航空母艦、「珊瑚海」號航空母艦以及近百架艦載機。同時,還動用了空軍的遠程轟炸機。

  4月12日,美派出特使遊說歐洲盟國支持美國空襲利比亞。經過再三磋商,英國同意美使用其駐英空軍基地。

  3月13日,美軍再次調整了軍事部署,增派一批極為先進的F-111轟炸機、KC-10A加油機、EA-6B電子干擾機和E-2C雷達指揮預警機,並有裝備了百舌鳥導彈的戰鬥機和護航機,使直接參與這次空襲行動的艦艇達20餘艘,飛機200餘架。

  這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4月的地中海春意宜人,但戰爭的氣氛卻籠罩著整個海面。4月14日7時整,利比亞人正在夢醒時分,美空軍基地、海上艦群和駐英國的戰鬥機部隊已經同時接到了凱爾索將軍的命令。

  巨大的探照燈把英國拉表肯希思和朱登霍爾機場照得通明。

  裝著激光制導炸彈的F-111戰鬥轟炸機和電子戰的驕子E-76「鷹眼」預警機相繼升入空中。擔任空中警戒任務的「空中堡壘」和大型空中加油機KC-10A最後吻別跑道,撲向茫茫的夜空。英國上空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戰鷹聚會。

  美空軍F-111型轟炸機24架、KC-10A型加油機17架、KC-135型加油機13架和FF-111型電子戰鬥機5架,分別由倫敦附近的3個空軍基地啟程,繞過法國和西班牙,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經4次空中加油,飛行10380公里,對利比亞實施遠程奔襲。

  海上,實行無線電靜默管制的「美國」號與「珊瑚海」號航空母艦群也開始悄悄地向南移動,像一群漂移的巨大冰山。它們將在襲擊行動開始前從海上控制利比亞的兩個大城市——的黎波裡和班加西。航空母艦的甲板上整齊地排列著將要起飛的飛機。它們分別是海軍的A-7和F-18戰鬥機,將在格林尼治時間24時即利比亞當地時間淩晨2時,與遠道而來的F-111戰鬥機會合,並主要擔負電子干擾和攻擊「民眾國」兵營與貝尼納軍用機場的任務。

  利比亞時間15日淩晨零時20分,16架F-111型飛機飛抵距利比亞海岸約500公里的地中海上空,經空中協調,繞過突尼斯阿達爾角,分為3個編隊向南直飛的黎波裡。與此同時,已在地中海的艦載機40餘架和空中預警機先後升空,其中14架A-6型攻擊機飛向班加西。

  燈火通明的「美國」號航空母艦指揮室裡,凱索爾中將根據衛星傳真圖像和高空拍攝的最新圖片,再次以審視的目光注視著作戰地圖,幾隻紅色的箭頭,像一把把利劍直指阿齊齊亞兵營、西迪比拉勒港口、的黎波裡機場和位於班加西的「民眾國」兵營與貝尼納機場。其中的兩個兵營都是卡紮菲的住處和第一、第二指揮所。

  「再過一會兒,卡紮菲就不存在了。」將軍們看著放大的阿齊齊亞兵營中那個白色的類似帳篷的光點,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利劍已經揮出,利比亞已經被推上了「手術臺」,一雙雙迫不及待的手按動了電鈕。

  EA-6B飛機上的干擾吊艙發出了巨大的無線電干擾電波。F-111戰鬥機上的紅外線搜索瞄準器開始工作。美軍的15架F-111飛機和18架艦載攻擊機全部以低空高速沖向的黎波裡和班加西的預定目標。武器吊艙的激光束根據紅外線與雷達瞄準器顯示的圖像,把目標鎖定在十字光源的正中。地面上,街燈通明,目標一清二楚。

  這時,利比亞的防空導彈也發現了目標,但一開機就成了循電磁波而來的反雷達導彈的絕好靶子。

  第一架飛機上的4枚2 000磅的「石眼」激光制導炸彈立即沿激光波束向目標飛去。接著,預先選定的其他4處目標,也遭到了同樣的下場。

  利比亞的雷達開不了機,導彈無法發射,導彈指揮所的司令員急得抱著話筒高喊:「打!快給我打!沒有雷達也要打!」就這樣,噴著火焰的薩姆導彈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火光,高射炮的曳光彈像焰火一般密集地飛向空中。

  飛機在空中轟鳴,火炮在腳下震響,曳光彈在空中飛舞,半個天空都成了桔紅色。利軍的導彈不但無一擊中目標,反被美軍完全掌握了性能,被美軍大功率的干擾機完全壓制。

  10分鐘後,白宮收到第一封戰況密電:「由於通過電子干擾對敵雷達進行干擾和用哈姆高速反雷達導彈對敵雷達進行破壞,敵防空雷達系統完全喪失效用。米格飛機不能起飛,導彈不能發射,轟炸進展順利。但經過最初的混亂後,敵導彈及高炮已開始對空射擊,雖是無的放矢,卻企圖以大規模火力網封鎖我機轟炸。這似乎是越戰後,我軍遇到的最猛烈的反擊。」

  僅僅12分鐘,戰鬥宣告結束。美機除1架F-111戰機被利高炮擊中墜入地中海、2人死亡外,其餘順利返航。其間共投擲炸彈100噸,5個選定的目標全部被摧毀,14架米格-23型機和伊爾-76型運輸機被炸毀,40餘人被炸死,90餘人被炸傷。死亡者中有卡紮菲的1歲半的養女,傷者中有卡紮菲的兩個兒子,唯卡紮菲不在死亡之列,他在阿齊齊亞兵營內的一個地下指揮所裡,倖免於難。

  美海軍倚仗先進的電子技術,進入新的戰場,以其「軟殺傷」與「硬摧毀」相結合的戰術,為高技術在現代海戰中的運用開創了另一種先例。

  21. 巴拿馬運河,一條黃金水道,也是一條充滿血腥爭奪的水道。緝拿「販毒犯」,成了戰爭的「理由」。「隱形飛機」隱藏不了霸權主義者的侵略野心。

  1989年底,美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中美洲的巴拿馬共和國悍然發動軍事入侵,使這個只有200萬人口、面積不足8萬平方公里的小國遭到了一場空前浩劫。

  區區小國巴拿馬,何以得罪了泱泱大國美利堅?只因運河惹大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