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
四三 |
|
其實,在19世紀末,當外國為製造新型軍艦而展開一輪競爭的時候,飽嘗鴉片戰爭之苦和外國列強多次入侵的中國,也在奮起建造自己的「堅船利炮」。福建船政局製造出我國第一艘裝甲巡洋艦「龍威」號。該艦排水量為2100噸、長60米、寬12米,軍艦前端裝甲厚12.7釐米,後段裝甲厚15.24釐米,機艙、鍋爐房、彈藥艙的防護裝甲寬16米,厚20.3釐米,裝備260毫米前主炮,在當時來說並不比外國落後多少。該艦調入北洋水師後更名為「平遠」號。此外,中國還從英國和德國購買了大型戰列艦2艘、裝甲巡洋船7艘,組成了當時遠東地區最大規模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這是清朝海軍曾擁有的曇花一現的輝煌。 第十章 「大艦巨炮」的海上較量 在上個世紀之交,地球的各個角落都充滿著火藥味。 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馬漢撰寫的《海權論對歷史的影響》一書,震動了世界各個海軍強國。被稱做「鼓吹帝國主義的傳教士」的馬漢宣稱:國家的生存,有賴於對海洋的控制。制海權的取得,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軍隊,建造裝備大口徑火炮的重型戰艦,這也是美國的當務之急。一個「大艦巨炮」主義就這樣誕生了。 當時,迅猛發展的工業革命為建造大艦巨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於是,世界各海軍強國展開了空前規模的造船競賽,戰艦噸位越造越大,炮口越造越粗。大艦巨炮正日益深刻地影響著各國在戰爭中的勝負及其戰後的國際地位和未來命運。 9. 清王朝坐山觀虎鬥,卻被虎狼欺。大艦巨炮的軍備競賽,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數百艘戰艦對射,誰是勝家? 難以想像,大艦巨炮海上較量的前奏是在我們的家門口發生的,這就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這場戰爭是圍繞爭奪遠東霸主地位展開的。 曾在甲午戰爭中擔任「浪速」號巡洋艦艦長的東鄉平八郎出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他首先指揮日本艦隊用水雷封鎖了旅順口軍港,使俄國駐旅順口地區的所有艦船損失殆盡,幾代沙皇處心積慮經營的太平洋出海口和遠東海上霸權地位正經受著嚴重威脅。 1904年9月26日,芬蘭港的勒法爾灣旌旗招展,由羅熱特文斯基海軍上將率領的波羅的海艦隊就要赴遠東戰區同日本海軍決一雌雄了。沙皇尼古拉二世親自登上旗艦「蘇沃洛夫」號,為這支肩負特殊使命的艦隊舉行隆重而盛大的遠征起航送別儀式。在一片「勝利地返回故鄉」的祝福聲中,這支由38艘戰艦和13艘輔助船組成的龐大艦隊開始了遙遠而艱難的航程。這時還沒有人想到,他們要到達的海域將是他們的葬身之地。 歷經8個月的海上顛沛,終於在第二年的5月駛進了日本海海域,再有3天就可穿過對馬海峽抵達目的港海參崴了,艦員們搬出了船艙裡的「威士忌」酒,準備痛飲一番。就在這時,東鄉平八郎在「三笠」號旗艦上升起了「國家使命在此一戰,全體官兵奮勇殺敵」的戰鬥信號,聯合艦隊餓狼一般撲向疲憊不堪的俄國艦隊。 27日14時,日俄艦隊開始交火,舉世聞名的對馬大海戰爆發了。 精於機動戰術的日本艦隊將其主力艦只分為兩大戰術群,對排成縱列的俄國艦隊實施穿插和分割包抄,其戰術與甲午海戰如出一轍。瞬間,交戰海域方圓數十海裡的海空上,響徹著300毫米以上口徑巨炮的轟鳴。日本艦隊首先搶佔了「T」字橫頭對艦攻擊的有利陣位,繼而又利用艦炮的優勢與敵平行航向的舷向射擊。經過一晝夜的激戰,日本艦隊大獲全勝,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羅熱斯特文斯基及司令部人員還沒有來得及喝一口海參崴的淡水,就全部做了日本人的俘虜。 對馬海戰的結果,使俄國遠征軍的38艘作戰艦艇有21艘被擊沉,9艘被俘,損失總噸位高達20萬噸之巨;俄軍官兵死亡4 380人,被俘6106人。而日本艦隊僅損失3艘魚雷艇,噸位不過300噸,陣亡117人。日本艦隊凱旋。 沙俄失去了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後,日軍在遼東半島和庫頁島相繼登陸,迫使沙皇政府接受了日本的媾和條件。中國的東北逐漸淪為日本人的殖民地。大艦巨炮,使「觀戰」的中國人飽嘗了戰爭的辛酸。 早在日俄戰爭爆發之前,「英國海軍理想的戰艦」就被著名的意大利工程師托裡奧·坎奈貝爾蒂上校設計出來了。這種新式戰列艦排水量達1.7萬噸,配備12門能夠齊射的305毫米口徑的巨炮,5具水下魚雷發射管,裝甲最厚處達300毫米,最大航速24節。這艘戰艦的全新設計和強大火力,使得以往的任何戰艦都黯然失色。為了早日造出這種巨艦,英國委任海軍大巨約翰·費希爾著手實施。 兩年後,這艘被稱做「無畏」級的戰列艦終於造出來了,其排水量達到了17900噸。面對世界上第一艘面目猙獰的巨艘,世界海軍震驚了。緊接著,英國又造出一批「無畏」級巨艦,1908年又造出「常勝」級戰列艦,排水量為17300噸,航速26.5節,裝備356毫米火炮8門,102毫米火炮16門。 這時候,歐洲大陸中部的德國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這個以堅韌、縝密著稱的日耳曼民族奮起直追,僅在英國造出第一艘「無畏」級戰列艦的第二年,就造出了4艘同樣規模的巨型戰艦,其排水量達到18873噸,並敷設有300~400毫米厚的裝甲。 英吉利深知德意志與其競爭的真實目的,自然不會落後。在這「大艦巨炮」時代,競爭的成敗將決定著本民族的命運。獨鐘海權的英國人立即還以顏色,於1911年專門成立了「巡洋艦委員會」,以領導造船業的發展。委員會決定建造新的「林仙」級巡洋艦,該艦採用世界最新技術:在水線部位裝有裝甲,對舷側甲板增加強度;採用燒重油的蒸汽輪機以取代煤作為燃料,航速從25節提高到30節;混裝102毫米和152毫米火炮,還在部分巡洋艦上進行搭載飛機的試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