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世界王牌特種部隊實錄 | 上頁 下頁
四六


  以色列特種部隊的編制以小隊為基礎。但各支部隊的小隊人數差別很大,通常為10~15人,近似一個班的規模。在一些規模較大的特種部隊裡,小隊以上還有近似連級分隊的建制,可稱之為「連」。

  1973年「贖罪日戰爭」時,偵察營下轄4~5個連,每連下轄幾個小隊,全營實力約200~250人(其中半數為預備役),接近正規步兵營的規模。

  次年的馬阿洛特事件後,總參授權偵察營增招40名人員,組建專門的人質營救分隊——269部隊。至此,偵察營的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現在應該已超過300人。

  偵察營營長為中校,營部設有作戰、情報、通信、後勤、軍械等部門。營下設連,連長為上尉。連下轄小隊,小隊長為少尉或中尉,每個小隊約14人,其中10名是偵察兵,4人是狙擊手。

  1999年,以色列進行了「跨越2000」軍隊改革計劃,將原地面部隊司令部改為陸軍司令部,在陸軍司令部下增設野戰偵察司令部,總參偵察營和其他一些部隊被劃歸到這個司令部之下。此舉表明,以色列陸軍特種部隊已正式獲得了兵種地位。

  六、「薩耶雷特」

  以色列的特種部隊在全球聞名,但有趣的是,以色列沒有「特種部隊」這個詞,所有執行特殊任務的部隊都被統稱為「薩耶雷特」(Sayeret)。在希伯萊語中,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偵察隊」或「巡邏隊」。雖然有些部隊的性質離偵察和巡邏實在是差得太遠了些,但也這麼叫。因此,從稱呼上,以色列的特種部隊是看不出實際建制的。

  傳統的影響和現實的需要,使得以色列特別側重選拔精幹人員,組成規模小而效率高的特種部隊,以至於今天在以色列國防軍中充斥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特種部隊,代號名稱更令人難以琢磨。要分清楚這些部隊,的確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情報部隊在以軍中是一個獨立的兵種,經過以軍「跨越2000」改革後,其所屬的特種偵察部隊統一劃入在陸軍下新成立的野戰偵察司令部。該司令部下轄的部隊中,除總參偵察營(Sayeret Matkal)是以色列無可爭議的頭號特種部隊外,另兩支部隊規模並不大:「亞赫曼」(目標情報)部隊是一支遠程偵察部隊,平時作為以色列北部邊境的邊界觀察部隊,戰時為以色列炮兵搜索炮擊目標。特種偵察組則是一支受過特種作戰訓練的目視觀察情報部隊,可以滲入敵後對重要目標進行目視偵察。

  以色列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也較少,因此,其國防體制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常備軍少,預備役部隊眾多,以備戰時迅速擴充。陸軍只有四個常備步兵旅,屬步、傘兵司令部(以色列原來一直沒有專門的特種作戰司令部,步、傘兵司令部在相當程度上擔負了這個職能,尤其是在指揮聯合特種作戰時)。這四個旅各有一個旅屬偵察連,即戈蘭旅(步1旅)偵察連(Sayeret Golany)、吉瓦提旅(步84旅)偵察連(Sayeret Givaty)、納哈爾旅偵察連(Sayeret Nahal)和傘兵旅(空降步兵第35旅)偵察連(Sayeret Tzanhanim)。從字面看,很容易將這四個步兵偵察連的職能聯想為單純的偵察兵,實際上,這四支部隊都接受過反恐怖作戰訓練,擔負反恐怖作戰任務。

  戈蘭旅組建於1948年,以色列獨立戰爭期間,全旅將士戴土黃色軍帽,是目前國防軍戰鬥序列中歷史最悠久的部隊,在獨立戰爭中,從最北方的黎巴嫩邊界,一直打到最南方的紅海之濱,贏得了國防軍第一旅的稱號。獨立戰爭後,戈蘭旅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均立下了汗馬功勞,現駐北部軍區(以色列全國分為北、中、南三個軍區)。戈蘭旅偵察連以帶飛翼的銀色虎頭為標誌,號稱「飛虎」,起源於獨立戰爭中建立的特種偵察排,和這個旅一樣,是國防軍中歷史最長的步兵偵察分隊。在反恐作戰方面,曾參加過1976年恩德培機場人質拯救行動。與其他步兵旅不同的是,戈蘭旅還下轄一個「胡桃」偵察營(Sayeret Egoz),但這個營與旅偵察連擔負的任務不同,主要是在以占南黎地區進行反遊擊作戰。

  第35空降步兵旅通常稱傘兵旅,戴紅色貝雷帽,是以軍兩支王牌旅之一。1948年,國防軍建立了第一支傘兵部隊,後發展為傘兵890營。1954年,890營與一支名聲不佳,然而卻是軍中精銳的101部隊合併,並於次年擴編為202傘兵部隊,參加了1956年的西奈戰役。由於指揮官沙龍的輕敵冒進,202部隊在米特拉山口遭受重大傷亡。戰後,202部隊的兩個現役營——890營和「納哈爾」空降88營合編為傘兵35旅。由於繼承了特種部隊101部隊的血統,這個旅在戰爭中以機動靈活著稱,現駐中部軍區。傘兵旅偵察連源於101部隊的偵察分隊,建旅時成為旅偵察連,是特種部隊中的特種部隊,參加過多次著名的作戰行動。

  吉瓦提,意為山丘。這個旅組建於1983年,繼承了獨立戰爭中的老吉瓦提旅(第5旅)的稱號,現駐南部軍區,建旅時被授予紫色軍帽。獨立戰爭中的吉瓦提旅偵察連,是一個在沙漠中神出鬼沒的吉普車突擊連,到處突襲埃及部隊,號稱「參孫之狐」。新建的吉瓦提旅偵察連也繼承了這一稱號。

  以淺綠色軍帽為標誌的納哈爾旅,是建於1983年的一支新部隊,駐中部軍區。「納哈爾」是「青年戰鬥先鋒隊」的簡稱,其前身是以建國初期建立的,一支擔負軍墾戍邊任務的生產兵團。1983年「納哈爾」部隊建立了一個獨立步兵旅,擔負總部作戰值班任務。以後由於部隊任務的變化,納哈爾步兵旅已經不再具有軍墾部隊的性質,並最終於1999年脫離「納哈爾」部隊序列,僅保留原有的「納哈爾」稱號。該旅偵察連曾在約旦河谷地帶參加過邊界反遊擊作戰。

  以色列的特種部隊雖不像美、英等一些國家那樣龐大,在國防軍中也未形成統一的編制,但其發展歷史卻很久遠。

  七、反恐行動、戰例

  1. 21小時和90秒

  1972年5月8月,星期一。由布魯塞爾飛往以色列盧德國際機場(即後來的本·古裡安國際機場)的比利時「薩貝納」航空公司571航班正在飛越前南斯拉夫上空時,駕駛艙門突然被打開了。一名瘦小的男子用手槍對準機長拉傑蘭德·利維的頭,告訴他飛機被劫持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