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日出日落三八線 | 上頁 下頁 |
四六 |
|
11月25日,進攻了43天的美偽軍傷亡慘重,美7師、偽之師被迫撤下整補。上甘嶺戰役至此全部結束。 敵人從此再也沒能在朝鮮戰場上發動過如此規模的戰役。 12月1日,朝鮮前線,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部隊召開祝捷大會。經過這場悲壯而殘酷的戰鬥,接受軍功章的戰爭倖存者為數太少了,被授予「特等功8連」稱號的、堅守597.9高地1號坑道的8連,只剩下3個人。 入夜,天色愈陰暗了,竟下起雪來,雪花大似梅花,紛紛揚揚,血污的戰場覆蓋上一層厚實的白雪,傷痕累累的大地又顯得潔白美麗起來。 炮火停熄了,美國軍方無可奈何地承認:「戰鬥的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大炮發揮了驚人的作用。」 美國報紙評論:「上甘嶺戰役實際上變成了朝鮮戰爭中的『凡爾登』。」 計劃「金化諸山嶺的戰役」的軍事專家說,即使用原子彈也不能把阻擊兵嶺和爸爸山(指五聖山)上的共軍部隊全部消滅。美國軍事顧問門卡賓中校說:如果你在爸爸山上面投一個原子彈,你會發現那裡仍有中國軍隊。在三角山,雖然聯軍的大炮實際上已將山頂打得不成樣子,但是中國軍隊還能築成一條鐵的防線。」 1952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社論指出:「上甘嶺的戰鬥,雖然僅僅是一個狹小的陣地上的戰鬥,但它的激烈程度與我軍的勇敢頑強,是世界史上少有的,已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平。」 在長達3年之久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共湧現出30多萬英雄模範功臣。僅上甘嶺一戰45軍就為志願軍英雄增添了以特等功8連為代表的英雄集體200多個;以黃繼光為代表的英雄模範功臣1200多名。 50年代,「上甘嶺」成了6.5億人口泱泱大國的英勇頑強的代名詞,革命英雄主義的同義語,感染、引導過整整兩代人。 40年後,擔任國防部長的秦基偉,在他的北京寓所裡接受採訪時,談起上甘嶺戰役時依然那樣動情。他說,在上甘嶺戰役的日子裡,有時敵人占了山頂的表面陣地,我們退守坑道;有時我們部隊沖出坑道,把表面陣地上的敵人肅清。陣地上的情況往往一天之內多次變化,但是無論怎樣變化,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的人始終沒有離開上甘嶺。 上甘嶺戰鬥從敵人第一次發起進攻到我們最後一次把敵人驅逐下山,總共經歷了43天,範佛裡特在這兩個加起來也不足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先後投入了美軍第7師,美軍空降第187團,李承晚的偽2師、偽9師,及埃塞俄比亞營和哥倫比亞營等總共6萬多兵員;出動了3000多架次飛機,投擲炸彈5000餘枚;使用105毫米口徑以上的大炮300多門,發射炮彈190多萬發;出動坦克170輛,有時為了衝擊一個小小的山包,敵人往往使用3到5個營的兵力進行集團衝鋒,甚至:天達30多次。當戰鬥結束時,山頂上的岩石已被炸成:尺多厚的粉未和碎渣,山峰被削低了2米,我軍的幾條堅石鑿成的坑道被打短了三四米。 志願軍士兵以無畏的英雄氣概和不可戰勝的頑強精神迎接了敵人兇狠的進攻。我軍傷亡1.1萬多人。祖國人民已經熟知的黃繼光、孫占元、朱保才、王萬成等英雄的名字,不過是在上甘嶺戰鬥中湧現的上萬名英雄模範人物中的代表罷了。作為曾經參加這個戰鬥的指揮員,我為自己有這麼多英雄的戰友而感到光榮,我為我們祖國有這麼多的英雄子弟而感到驕做。 不管敵人在進攻中用了多麼多的兵力,使用了如何殘酷的手段,但是,我們英雄的志願軍戰士們,卻像一個鋼鐵的巨人,始終屹立在這個英雄的陣地上。 敵人在這次窮兇惡極的進攻中得到了些什麼呢?他們除了付出了2.5萬個士兵的傷亡之外,我沒看見他們在上甘嶺上得到任何一寸土地。 上甘嶺本來只是無人知曉的普普通通的山峰,但我們和我們的敵人都把它作為一種象徵,誰也不會忘記它。在我們的心目中,這種象徵、這種力量,就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高度的集體主義精神,是永遠鼓舞後人前進的精神財富。 是的,時至今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86年版的五百萬分之一的地圖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聖山,卻標出了上甘嶺。只是那個赫然醒目的黑三角圖例旁,沒有標高數字。事實上也無法標高。但是,眺望歷史的崇山峻嶺,人們一眼就看見了它,那就是上甘嶺。 ◎第九章 李承晚節外生枝 「卡秋莎」最後發言 §(1)毛澤東複電:停戰簽字必須推遲。 1953年6月下旬,朝鮮金城前線,精力充沛的楊勇爬山越嶺,到前沿陣地進行了現地勘察,瞭解了地形和敵情。前方炮聲隆隆,兩側樹木還在燃燒,飄著濃煙。 他看到,金城以南,是對方戰線的突出部,約25公里寬。突出部是以轎岩山為主的一片山地,山高坡陡,易守難攻。而西部、西北部山勢較低,尤其是金城西南地形開闊,雙方陣地相距近千米,不易接近。突出部的東側是長達317公里的北漢江,江水深約5米,水流湍急,不能徒涉。對方在這一帶擔任防禦的是李承晚的首都師和第3、6、8師,這幾個師都是李承晚的精銳部隊,特別是首都師,是他的一張「王牌」。 這或許是朝鮮戰爭的壓軸戲,這台戲該怎麼唱?這是楊勇察看地形時一直在冥思苦想的問題。 楊勇眯著眼睛,眺望遠方,想到很多: 就在2個月前──1953年4月18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毛澤東在中南海那間寬大簡樸的辦公室裡,揮動著遒勁有力的大筆,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簽署了一項新的任命:調任楊勇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 楊勇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接到新的任命的。楊勇與楊得志、楊成武是人民解放軍著名的三虎將。1930年參加紅軍,開始了戎馬生涯。新中國成立後,任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總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他曾多次要求參加志願軍。儘管周恩來也曾說過,要把「三楊」拿出去,讓「三楊開泰」。但由於種種原因,楊得志、楊成武已先期赴朝,而楊勇一再要求參加志願軍,請纓殺敵。他常常面向軍用地圖久久地凝視和思考,在地圖上畫出各種標記,記熟了許多朝鮮地名,好象自己已經置身於朝鮮戰地似的。他和大家認真學習和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如今楊勇終於如願以償。命令一下達,楊勇迅速交代了工作,帶著簡單的行裝,急不可待地奔赴朝鮮前線。 作為一名軍人,他深知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肩負的使命;作為一名將領,他比一般人更清楚朝鮮的形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