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日出日落三八線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4)敵人生在一座隨時可能爆發的火山口上。 戰火紛飛的597.9高地和537.7北山上,除了597.9高地西北山腿的三個陣地外,志願軍士兵全部退進大小40餘條坑道,堅持坑道鬥爭。秦基偉根據志願軍總部的指示,命令第45師重點轉入坑道作戰,以爭取時間,為進行最後粉碎敵人進攻、恢復全部陣地的決定性反擊作準備。 敵人雖然佔領了表面工事,但實際上早已坐在了一座隨時可能爆發的活火山上。 後來,志願軍舉辦的「抗美援朝展覽」裡陳列過如下的數據:3年來,挖的坑道長達1250公里,等於從中國東海岸連雲港起,橫穿江蘇、河南,跨過黃河,直達陝西西安的一條石質大隧道;挖的各種塹壕、交通壕共長達6249公里,相當於萬里長城的長度;修的10萬多個地堡,出土在6000萬立方米以上,如果把這些土堆成寬、高各1米的長堤。它可以圍著地球赤道轉一周半。 毛澤東對朝鮮戰場上形成的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52年8月,他在一次講話中說:「能不能守,這個問題去年也解決了。辦法就是鑽洞子。我們挖兩層工事,敵人攻上來,我們就進坑道,有時敵人佔領了上面,但下面還是屬我們的。等敵人進入陣地,我們就反攻,給他極大的殺傷。我們就用這種土辦法撿洋炮。敵人對我們毫無辦法。」 敵人連續用手榴彈、炸藥加硫磺彈破壞坑道無效後,就在坑道左右修上暗地堡,配合炮火來封鎖與摧毀坑道,這種頻繁的破壞,使虛土、碎石子在洞口越堆越高,幾乎堵塞住了。可是志願軍更頑強,它炸,志願軍修,上塊碎石子隨落隨清除。 敵人加緊封鎖。他們用密集的炮火,切斷五聖山至兩高地的通道,使各坑道彈糧告磬。而斷水是更危險的危脅。有時後方拼出幾條性命的代價,送上來一袋餅乾,但它無法通過乾燥的食管。坑道裡出現了拿著餅乾挨餓的情景。大夥往乾裂的唇上抹牙膏,趴在坑壁上舔濕潤的岩石。最後終於有人不顧羞澀,小心翼翼地提出用尿解渴。提議立即被採納。每人輪著尿給大家喝,軍官帶頭端起尿來:「喝,就當是光榮茶嘛!」 這是為求生的極端之舉了。而且嚴重脫水的人所排泄的尿,經體內的高度濃縮,味道格外難聞。 電影《上甘嶺》中記敘了一個關於蘋果的真實故事。河南省信陽軍分區原副參謀長張計法就是影片中張連長的原型。許多年過去了,他對那段往事記憶憂新: 一位不知名的火線運輸員,年齡頂多不過20歲,身體矮瘦矮瘦的,他給597.9高地一號陣地的坑道士兵送彈藥時,身上帶著一個蘋果。他自己走得口乾舌燥,但捨不得吃,留給堅持坑道的戰友。他先遞給連長張計法。 夕陽西照,借著洞口閃進的亮光,大家看到這個年輕人,滿身塵土,褲子經過一路上在炮火下爬行、打滾,已經撕了好幾條口子了,腳脖子上也劃破了好幾處,浸著血跡,大家簡直有點不敢相信地問:「哪裡來的蘋果呀?」 「我在半路上拾的。吃了潤潤喉嚨吧1」 大家7天以來只吃了一塊蘿蔔,沒喝過一口水。喉嚨早就幹得冒火,煙薰火燎般地難受。 連長張計法是一位樸實的河南人,1944年參加八路軍,1951年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他對運輸員說:「你們運輸辛苦,還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涼水。」小夥於羞怯地笑著,推讓著,固執他說什麼也不肯吃。 大家知道,通向後方的3裡路根本找不到一滴水。 連長激動地舉著手上這個顯然是用心擦得很乾淨的蘋果,它青裡透紅,香氣誘人。這會兒,不要說一個,就是10個20個,一個人也能吃完。 「給誰吃呢?」連長拿著蘋果想。這時步話機員李新民正在聲音沙啞地向上級報告戰鬥情況。這個平時愛說愛唱的小夥於,這些天來一直堅守崗位,嗓子全啞了,嘴唇乾得裂開了好幾道血口子,血跡還凝在嘴唇上。連長把蘋果遞給李新民,讓他潤潤喉嚨,好繼續戰鬥。 李新民出神地看著這個蘋果。他回頭看了看睡在洞子裡面的傷員藍發保,把蘋果接了過去,沒有吃,又給了藍發保。 藍發保被炮彈打斷了右腿,現在躺在那裡,很少聽到他的呻吟。他的臉黑黃黑黃的,嘴唇乾得發紫。他拿起蘋果正準備吃,突然向周圍望瞭望,又閉住嘴,把蘋果放下了。原來他發現一共只有一個蘋果。 「連長,你幾天沒喝水了,你吃吧,吃了好指揮打仗。」藍發保把蘋果遞恰了連長。 於是,連長又遞給了司號員,司號員立刻轉給了衛生員,衛生員又交給了傷員。最後,蘋果轉了個圈兒,還是原樣落在連長的手中。 連長決定由8個人共同分吃這個來之不易的蘋果。 他用沙啞的聲音說:「同志們,我們能夠奪回陣地,趕走了敵人,難道我們就不能吃掉這個蘋果嗎1」 大家誰也不吭氣,他帶頭先咬了一口,就傳給李新民。李新民只輕輕地咬了一小口,就交給身旁的胡景才。然後,一個人接一個人地傳下去。轉了一圈,蘋果還剩大半個。 「是誰沒有吃?」張計法問。 沒有人吭聲。 張計法剛想責備幾句。可是,忽然覺得坑道裡的空氣格外凝重。借著洞外射進來的微弱的光線,看見每個士兵都在用手擦眼睛。一瞬間,張計法激情澎湃,象有什麼東西塞住了喉嚨。在這戰火紛飛的夜晚,他被這種人類的真情深深激動著。他和戰友們堅守了坑道14天,殲敵數百名,守住了陣地。 這段故事後來被電影《上甘嶺》真實地再現了。 秦基偉注視著坑道部隊的艱難處境。為了使這些部隊釘牢在上甘嶺,他下達了死命令:不借任何代價,把物資送進坑道,並要求多送些解渴又止餓的大蘿蔔。 可是,火線運輸員一撥一撥地派出去,一撥一撥地倒在封鎖線上。多少蘿蔔、蘋果、藥品、彈藥,都滾落在血泊裡。更使志願軍官兵感動的是,朝鮮人民無私無畏的支援。 上甘嶺戰開始了。英勇而勤勞的朝鮮農民們,得到了這個消息,便迅速組織了一支強大的隊伍,投到支前的洪流裡。 10月15日,戰鬥開始後的第二天,朝鮮勞動党金化郡委員會委員長安龍河率領了80名青年趕到志願軍前線指揮所裡,向指揮員說:「給我們任務吧!」這支運輸隊首先被志願軍接受了。但接瞳而來的是更多的朝鮮農民的支前要求,近到火線上、遠到離火線百里以外的農民們都趕來了。不管是在火線上,在山溝裡,在公路上,到處都是川流不息的朝鮮青年、老人、婦女、姑娘和孩子們。他們說著同樣的一句話:「為了祖國,支援志願軍。」他們組織了無數的運輸隊、擔架隊、茶水站……為了不讓志願軍士兵們受凍,他們在山野裡砍柴,燒成木炭送到前方去。這是一支8000人的支前洪流,其中有900多名是婦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