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日出日落三八線 | 上頁 下頁 |
七 |
|
三軍參謀長的看法是:「蔣介石所提供的3.3萬人,儘管他們自己說是最精銳的部隊,卻很少現代化裝備,其情況恐怕會同李承晚的軍隊一樣,無法對付北韓的坦克。此外,如果把他要求我們提供的運輸力量,用於給麥克阿瑟輸送供應品和增援部隊,可能更好一些。」 杜魯門接受了參加會議的人差不多都持有的看法,那就是應當婉言謝絕蔣介石提供的援助。 蔣介石的建議和麥克阿瑟的3次請求,終於被最後否決。 7月27日,杜魯門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們提出建議,給予蔣介石軍隊以全面的援助,使他們能抵抗共產黨對臺灣的可能攻擊。 杜魯門批准了三項具體的建議:給予蔣介石軍隊以廣泛的軍事援助;由麥克阿瑟對蔣介石軍隊的需要作軍事方面的調查;計劃在中國海岸作偵察飛行,以確定對臺灣的攻擊的緊迫性。 7月31日,臺北,麥克阿瑟率領了一個由16名高級軍事官員組成的代表團飛抵這裡,親自向蔣介石說明情況。他們分乘兩架飛機,麥克阿瑟乘坐的是「巴丹」號。陰雲密布,雷雨交加。飛機降落推遲了1個小時,候機室裡,蔣介石不無擔心地等待著。當飛機終於降落後,蔣介石的手捏出一把汗。 麥克阿瑟與蔣介石舉行了整整兩天的軍事會議,蔣介石又請求出兵參加朝鮮戰爭。 在第1天會議結束後,宋美齡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國宴。麥克阿瑟的隨從人員惠特尼寫道:「大元帥在這樣的社交場合英語講得十分蹩腳。但他的夫人作為女主人的照人光彩卻作了彌補。儘管她從來沒有見過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很可能只是從為這次訪問進行的官方通報上聽說過我們,但她卻親切呼喚著到來的客人的名字,向他們問候。」 分析家們認為:蔣介石一再呼籲出兵朝鮮,不單是獻殷勤,也不是如他所講的「中華民國政府軍距離韓國最近,是能夠赴援最快的友軍」。而是另有企圖:朝鮮戰爭擴大,他可以從朝鮮進攻東北,也可以在東南沿海開闢第二戰場,那就是他「反攻複國」的機會了。 但是,由於美國擔心這一問題會變得十分白熱化,有可能促使中國或蘇聯介入朝鮮戰爭,而加以拒絕。 ◎第二章 毛澤東抉擇果斷 彭德懷掛帥出兵 §(1)打,還是不打,毛澤東3天3夜沒睡著覺。 6月25日以來,北京城內的大街小巷,報童們大聲吆喝著:「號外!號外!朝鮮戰爭爆發了。」炎炎烈日下,行人紛紛駐足傳閱。 中國老百姓關心著這場戰爭。 中南海也關注著戰況的發展。 「翡翠層樓浮樹抄,芙蓉小殿出波心。」 這是描寫中南海景致的詩句。中南海位於故宮西側,舊時與北海統稱「三海」,又名「西苑」、「太液池」,有800畝土地和700畝水面。始建于遼金,歷經元、明、清,是封建帝王的行宮和宴遊之地。著名的瀛台、翔鸞閣、涵元殿等一批古建築,都已歷史悠久。清代的熙、乾隆二帝曾在瀛台「聽政」。光緒搞「變法維新」失敗後,長期幽禁在這裡。 民國時期,袁世凱等人在中南海設立過「總統府」。 那時,一代偉人毛澤東上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他多少次倘佯在中南海的紅牆外,「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他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打敗了用美國武器裝備起來的蔣介石軍隊,建立了人民的共和國。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這位中國農民的兒子,這位從來也沒有到蘇聯學過馬列主義的中國共產黨領袖,走進了古城北京。 5月,毛澤東遷入中南海居住,一直到1976年9月9日逝世。 他住在豐澤園裡面的菊香書屋院內,這是一座中國古代宮廷建築風格的四合院。飛簷走廈,青磚灰瓦,居所面臨碧波漣漪、岸柳依依的中南海,毗鄰假山疊翠、溪流漏漏的靜穀。 中國共產黨的一代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也住在中南海內。 連日來,菊香書屋內,毛澤東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例覽一遍當天的報紙。 中國人民需要和平,最不需要的就是戰爭。 在剛剛結束的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和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好轉而奮鬥。並提出:人民解放軍應在1950年復員一部分,回鄉安心生產。話音剛落,朝鮮內戰就爆發了,美國武裝干涉,並開進臺灣海峽,直接威脅著中國的安全。 6月28日,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8次會議。這位無限深邃而豁達的政治家、戰略家,談起話來氣勢磅礴: 「中國人民早已聲明,全世界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亞洲的事務應由亞洲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美國對亞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亞洲人民廣泛的和堅決的反抗。杜魯門在今年1月5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干涉臺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並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美國這樣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國主義面目,這對於中國和亞洲人民很有教益,美國對朝鮮、菲律賓、越南等國內政的干涉,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全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都將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決不會站在美帝國主義方面。他們將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帝國主義是外強中乾的,因為它沒有人民的支持。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與會者一致以掌聲表示支持。 同日,周恩來發表嚴正聲明:「我現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聲明:杜魯門27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於中國領土的侵略,對於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鬥到底。」同時,「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中南海的水載著柔柔的陽光。風乍起,水面出現微波。 這裡成為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的統帥中樞。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成員多次開會,決定國內恢復經濟的工作不變,在全國開展「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周」。同時,軍事上作必要的準備並爭取朝鮮戰爭的和平解決。 7月7日,中南海頤年堂,在毛澤東提議下,周恩來主持召開國防會議。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聶榮臻以及林彪、羅榮恒等人到會,會議決定組建以13兵團為主的東北邊防軍。毛澤東批准了這個建議。 7月10日,周恩來又召開第二次會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