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日出日落三八線 | 上頁 下頁


  1993年3月9日,美韓開始「協作精神93」聯合軍事演習。這是自1976年以來舉行的第17次。參加演習的兵力總共有12萬人,美軍有5萬人。除了現駐韓國的3.6萬人外,其餘來自美國本上、夏威夷、關島和沖繩等地。美國動用的武器裝備有「獨立號」航空母艦、新型日一1B遠程戰略轟炸機、F-117A隱型戰鬥轟炸機」、「愛國者」導彈等。演習內容包括海上登陸作戰、空中協同作戰和地面作戰等。這是戰後西方國家舉行的最大規模演習之一,理所當然遭到朝鮮各界的強烈反對。

  朝鮮人民軍司令官金正日於3月8日發佈了命令,宣佈朝鮮全國、全民和全軍進入准戰時狀態。

  3月9日,平壤市10萬人舉行了集會和示威,強烈遣責美韓軍事演習。

  朝鮮各報也發表文章指出,在北南關係取得重大進展的情況下,舉行「協作精神」演習毫無道理。演習不利於北南對話繼續取得進展,對朝鮮北方產生壓力,阻礙了朝鮮半島緩和。

  3月19日,為期10天的「協作精神93」演習結束。

  3月24日,平壤,朝鮮人民軍司令官金正日宣佈,解除准戰時狀態。

  美軍在朝鮮半島劍拔彎張,這不能不使人回想起40多年前,正是由於美國的粗暴干涉,擴大了朝鮮戰爭,威脅了中國的安全。那是一段並不遙遠的歷史。戰爭留給人類的是對歷史的回顧,對未來的思考。

  ◎第一章 李承晚入侵北方 杜魯門出兵朝鮮

  §(1)布萊爾大廈:杜魯門決定出兵千里之外。

  1950年6月25日,華盛頓,白宮斜對面的布萊爾大廈,同白宮僅有一街之隔。這是一幢老式的房屋,古樸典雅,富麗堂皇。

  此時,這座建築是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臨時官邪。杜魯門是密蘇裡州人,1945年當選為美國副總統。當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按照美國憲法規定,杜魯門繼任總統。1948年,他正式當選為美國總統。因白宮正在修繕,他臨時搬到布萊爾大廈。

  杜魯門正在匆匆召集會議,主要是討論千里之外的朝鮮半島當天爆發的內戰。

  圍坐在考究的紅木圓桌周圍的有13位負責軍事和外交的高級官員,他們中有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約翰遜,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佈雷德利,以及三軍部長、三軍參謀長等。

  他們首先初步瞭解了一天來世界的東方爆發的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

  當天早晨,平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務省發表了一條新聞。這條消息說:「南朝鮮偽政府的所謂國防軍,於6月25日拂曉,在全38度線地區向38度線以北地區開始了出其不意的進攻。

  發動意外進攻的敵人,在海州西部、金川方面、鐵原方面,侵入到三八線以北地區1公里乃至2公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務省,已命令共和國警備隊擊退侵入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敵人,現在共和國警備隊正展開著激烈的防禦戰來抵抗敵人。共和國警備隊已擊退了從襄陽方面侵入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敵人。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已指令共和國內務省警告南朝鮮偽政府當局,假如南朝鮮偽政府當局不立即停止對三八線以北區域的冒險的戰爭行為,則即採取決定反擊敵人,同時敵人須對因這一冒險的戰爭行為而引起的嚴重後果負全部責任。」

  與此同時,金日成立即召開了內閣的非常會議,研究了朝鮮半島的局勢,對人民軍部隊和警備隊下達了制止敵人進攻並立即轉入進攻的命令。

  朝鮮戰爭之所以發生並引起美國如此的重視,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舞臺上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朝鮮半島的局勢確切地反映了全球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而按著大國的意願分裂民族,大大地傷害了朝鮮人民的感情,為戰爭的爆發創造了條件。

  嚴格他說,三八線根本不是一條邊界線。朝鮮是一個文明古國,居住在三八線兩邊的朝鮮人講的是同一種語言,吃的是同樣的飯菜,穿的是同樣的衣服,具有的是相同的民族習慣,懷有的是相同的民族自豪感。朝鮮在歷史上、地理上、經濟上和種族上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一個民族被三八線隔絕開來,完全是因為外國人的干涉。

  1945年8月,二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時,蘇聯和美國商定,以朝鮮國土上的北緯38度線,作為對日本採取軍事行動和劃分勢力範圍的暫時分界線。

  外國人的武斷劃分,使完整的朝鮮半島一分為二。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口約占40%,土地面積占57%,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南方的大韓民國人口占60%,土地面積占43%,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三八線成了一條互相對立的界線。在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對立的情況下,雙方矛盾日益激化,政治和軍事摩擦鬥爭日益尖銳。李承晚早就準備統治朝鮮半島。在準備計劃中,包括捏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國、蘇聯進攻的說法。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企圖稱霸世界。僅在亞大地區,就部署了1/3的陸軍兵力和1000多架飛機、100多艘軍艦,建立了200多個軍事基地。美國此時需要這種說法,它企圖以共產黨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為藉口,捲入計劃中的武力行動。美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整個朝鮮半島,使之變成與中蘇直接接壤的「遏制共產主義」的戰略前哨。消滅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可以顯示美國制止社會主義陣地擴大的決心。

  李承晚軍隊和警察開始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邊防進行武裝挑釁,從1949年:月至1950年6月,共發生2000多起。隨著1950年6月的臨近,挑釁次數漸增。其中有的是火力偵察,參戰者達數個步兵營。從截獲的無線電報、偵察得到的軍事文件以及後來攻克漢城時朝鮮軍隊搜查到的作戰地圖都可證明,確有這樣的計劃。

  事態發展對美國是有利的,華盛頓一面促成李承晚實現自己的野心,一面準備干涉朝鮮半島的內部事務。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終於爆發了全面的內戰。美國迫不及待地要進行武裝干涉。

  當天下午,紐約,成功湖,在美國策劃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緊急會議開始了。最後,通過了美國提案。這個決議指責朝鮮的部隊「對大韓民國的武裝進攻」,「構成了對和平的威脅」,號召「各會員國對聯合國執行本決議給予一切幫助」。「給予一切幫助」這幾個

  字成了美國全面干涉朝鮮的法律根據。根據聯合國憲章第27條規定,安理會一切有關重要問題的決定,至少需要7個理事國的同意,其中必須包括安理會所有5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安理會當時由11個理事國組成,其中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和6個非常任理事國。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當時,中國的席位仍被蔣介石當局的代表佔據著。蘇聯代表團因為驅逐蔣介石代表出聯合國的提案被否決,從1950年1月30日起拒絕繼續出席會議。6個非常理事國當時是印度、南斯拉夫、埃及、挪威、古巴、厄瓜多爾。南斯拉夫的代表力爭無效,只好棄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