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日出日落三八線 | 上頁 下頁 |
一 |
|
◎序篇 三八線並非鴻溝 東北亞渴望和平 三八線,朝鮮軍事分界線。 位於三八線上的板門店,原來是朝鮮半島上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這裡簽訂,從而名揚於世。這裡是朝鮮半島分裂的最具象徵性的地方。 時光飛逝,今天的板門店已今非昔比。從平壤乘車出發,沿著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不用兩小時就能抵達板門店。非軍事區內,當年的停戰談判場所和停戰協定簽字大廳保持著原樣,簽字大廳是一座具有朝鮮民族風格的飛簷斗拱的大廳,掩映在一片綠蔭之中。一條公路通向板門店共同警衛區,在這個長800米,寬700米的近似圓形的共同警衛區裡,軍事停戰委員會會議室、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會議室等7座木制單層建築物一字排開,一條水泥路鋪設在建築物之間,象徵著不可侵犯的軍事分界線。在這些建築物的兩側,北方建造的「板門閣」和南方建造的「自由之家」相對而立。「板門閣」顯得凝重深沉,「自由之家」是個小涼亭,顯得小巧別致。 平時的板門店寂靜冷清,雙方只有幾名士兵值勤。橫亙在板門店東面的砂川河清澈透明,從北向南,緩緩地流向遠方。 但是,北南對話或軍事停戰委員會會議舉行時,這裡頓時熱鬧起來。雙方值勤的士兵各就各位。最活躍的是前來採訪的北南方的記者和外國記者。他們穿梭於軍事分界線南北或交流信息,或討論問題,或索取材料。到板門店採訪的記者大都是熟面孔,有時久別重逢顯得很親切。1993年3月19日,前朝鮮人民軍隨軍記者李仁模被釋放時,就重演了這種熱鬧場面。 1950年7月,年僅33歲的李仁模在戰爭期間隨人民軍部隊南下採訪,當年底被俘,以間諜罪在獄中度過了43個春秋。 1989年7月,一位南方女記者發表《李仁模手記》,介紹了他的坎坷人生,這篇文章引起了朝鮮各界的關注。北方將遣返李仁模列入北南總理會談的日程,但一再遭到南方的拒絕。金泳三就任韓國總統後,1993年3月16日,雙方就此達成協議。 1993年3月19日一早,天空被陽光照耀著,年已76歲的李仁模搭乘直升機從南海岸的釜山抵達板門店,當他進入交接場所——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會議室時,充滿激情的樂曲響起了,李仁模分別了拓年的妻子和女兒呼喊著猛撲過去,撫摸著李仁模的手和肩膀。此時,親人們百感交集,熱淚滾滾。李仁模越過三八線返回朝鮮,吸引了北南方和外國的新聞界。大批記者雲集板門店採訪,其場面超過任何一次北南對話。 自從1953年7月28日軍事停戰委員會在這裡舉行第一次會議後,至1991年2月13日,軍事停戰委員會已經舉行過459次會議。然而,近幾年來,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基本處於癱瘓的狀態,沒有舉行過會議,原因是美國在1991年3月單方面將軍事停戰委員會「聯合國軍方面」首席委員的職務移交給了韓國,而韓國不是朝鮮停戰協定簽字的一方,美方的這一舉措違反了停戰協定,理所當然地遭到朝中方面的反對。 近年來,板門店更多地成了朝鮮北南對話的場所。雙方在板門店舉行過的諸如經濟會談、紅十字會談、體育會談以及國會會談預備會談等等,次數難以精確統計。雙方越過板門店軍事分界線的代表團和各類人員也為數不少。尤其是北南方總理級高級會談已在平壤和漢城舉行過多次,雙方總理和隨行人員都是直接越過三八線進入對方地區的。軍事分界線看來並不是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也不能阻斷朝鮮民族的同胞骨肉情。 為了更便於舉行北南會談,北南方在80年代中期分別在板門店軍事分界線的自己一側修建了新的會談場所,北方取名「統一閣」,裝飾得富麗堂皇;南方取名「和平之家」,也修建得新穎別致。北南會談如今已經很少使用板門店的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會議室,而大都在「統一閣」和「和平之家」輪流舉行。1992年5月,北南方根據達成的協議在板門店分別設立了北南方聯絡事務所,專門負責北南對話的聯絡事宜。聯絡事務所就設在「統一閣」與「和平之家」內。 如今的板門店已是各國旅遊者的一個觀光點,到北方訪問的外國代表團和旅遊者一般都被安排去參觀板門店。南方也把板門店作為一條旅遊路線。美聯社記者于1992年12月從這裡報道:冷戰即將從人們的記憶中泯滅,如果你錯過了看柏林牆,那麼,你還有機會體味冷戰時期風風雨雨的機會——請到板門店來。 1991年,10萬名外國遊客參觀了板門店。 1992年,也有這麼多人。 在板門店親眼目睹朝鮮半島分裂現狀的外國人,幾乎都能切身感受到朝鮮民族希望實現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 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和朝鮮半島的緩和,中斷多年的中國和韓國的關係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1992年,兩國開始了建交會談。韓國組成了預備會談代表團。由青瓦台外交安全首席秘書金宗輝負責。代表團一再強調,必須對新聞界嚴守秘密。為了保密,代表團成員口頭提出辭職,有的以有病在家療養為藉口,有的調到外交安全研究院。 5月13日,他們秘密去了北京。為了不被人發覺,他們沒有乘坐大韓航空公司的飛機,而坐了外國公司的飛機,分頭經由東京和香港去北京。 在北京釣魚臺,雙方代表團舉行了兩天的會談。 韓方表示了同中國建交的願望。 6名中國代表團成員瞭解韓國情況令韓國代表團成員吃驚。他們都在朝鮮留過學,不僅知道韓國的經濟和社會情況,甚至知道誰會出馬競選總統。 6月2日,釣魚臺,中韓舉行了第二次預備會議。 6月20日,第三次預備會談舉行,雙方就建交公報和首腦會談達成原則協議。 7月28日,雙方在釣魚臺草簽了聯合聲明,盧泰愚派金宗輝秘密去華盛頓,說明韓中建交進展情況。8月18日,外交部長官李相玉召見臺灣官員,通報了韓中不久將建交的問題。 8月24日,朝鮮戰爭爆發42年後,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寬敞明亮的大廳裡,在鋪著綠色絲絨布的長條桌中央,豎立著中國的五星紅旗和韓國的太極旗。上午9時,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和來訪的韓國外務部長官李相玉在長條桌旁坐定,同時提筆,在中韓兩國建交公報上鄭重地簽了字,為中韓關係翻開了新的一頁。簽字儀式歷時3分鐘,近百名中外記者在現場採訪,閃光燈不停地閃爍,中國中央電視臺史無前例地通過衛星向中國和世界作了現場實況轉播。 下午,中南海紫光閣,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會見了李相玉,他說:「中韓建交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於朝鮮半島的緩和與穩定,有利於亞大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李鵬還說:中國很關注朝鮮半島的形勢,對北南對話取得的進展感到高興。中國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很好;中韓建交後,中朝關係還會繼續發展。中韓建交也有助於朝鮮北南雙方繼續對話、改善關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