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軍婚 | 上頁 下頁
三五


  李晉忙站起身來,客氣地伸著手:"小吳,老趙,來,坐坐!蘇亮啊,沏兩杯茶來!啊,就沏劉義前兩天托人從福建捎來的'大紅袍'!"

  趙大同夫婦落座,蘇亮忙送上兩杯茶水。

  "老趙啊,怎麼樣?小京找回來了沒有"李晉迫不及待地問。

  "孩子已經平安帶回來了!"趙大同說。

  "老趙,這回多給你幾天假,把家裡事處理好再回基地!嗯,我和蘇亮已經商量過了,就讓小平住我這裡來!我這裡一堆女孩子,陰盛陽衰嘛!把小平摻沙子摻進來,上下老少皆大歡喜嘛!噢,小平來了以後,他的生活費你們就不要管了!都由我包了!"

  趙大同聽了,心中一陣感動,一時說不出話來。

  吳蔚帆見狀忙說:"李政委,目前家裡主要是小平和小京掐得厲害,小蕊倒還好。要是小平、小京分開了,家裡基本就太平了。這回去蘭坪,我大姐、姐夫提出要把小京留下,老趙死不同意,又給帶回來了!"

  "我自己的孩子,怎麼能留在人家家裡?沒有這個道理嘛!"趙大同不高興了。

  "老趙做得對,應該把孩子帶回來!咱們自己家裡的事,在自己家裡解決,何必麻煩別人"李晉也說。

  "李政委,蘇亮同志,我正是要彙報一下本次蘭坪之行的情況——我打算搞'一家兩制',把小平、小蕊送回山東老家我母親那裡,由老人照顧幾年。待他們大一些,接回來住校。孩子大了,一切就都好了。"趙大同一口氣說出了自己在蘭坪的決策。

  李晉和蘇亮聞聽愣了一下。

  "把這麼小的兩個孩子送到農村去?不太合適吧!還是讓小平住我們家來吧!"蘇亮說。

  "不行,蘇亮同志!"趙大同急忙發話,"咱們兩家都在一個大院裡,小平這孩子又頑皮得很。你和李政委工作又忙,他動不動還會到這邊搗亂的!"

  李晉有些著急:"大同啊,把小蕊小平送回山東老家的事,你還得慎重考慮啊!孩子太小正在長身體,眼下農村裡生活條件怎樣?會不會影響孩子們的身體發育?孩子太小不懂事,家裡人會不會太放任?大同,家裡大娘的情況怎樣?老人能擔得起教育、養育兩個孩子的重任麼?不行的話,咱們部隊再想想辦法……"

  "政委,你放心!"趙大同見老首長著急,趕緊寬慰,"我母親才六十多歲,身體很硬朗。家裡還有一個寡居多年的小嬸子和我母親同住,兩個人照顧兩個孩子的生活,精力綽綽有餘!"

  李晉聞聽,稍感心寬:"大同同志,孩子的教育可是個大問題呢!你山東老家的學校情況如何?教學質量如何?比北京差多少?這些問題你千萬馬虎不得!少小缺教育,老大徒悲傷——別讓兩個孩子埋怨你一輩子啊!"

  "政委,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心裡有數!我們趙莊中心小學是一所老學校,縣重點,教學質量在鄉村裡應該說是一流的——我就是那裡畢業的嘛!要沒有這所好學校,我也不會動把孩子送回老家這個心思!"趙大同胸有成竹。

  "那好!不過,既使這樣,你也要把這個問題專門處理一下,親自向有關同志做個交代才好!"李晉再三叮囑。

  趙大同見政委松了口,也一身輕鬆:"政委,既然組織上同意我這樣安排家事,那我明天就把報告交給總部黨委,我'一家兩制'的政策必須要實施,這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

  李晉、蘇亮兩口子一看趙大同決心已下、而且說得有理,也就沒有再說什麼。

  趙大同家裡的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趙大娘聽說兒子要把小蕊、小平送回老家來,又是喜又是憂。

  老太太年輕守寡,獨生兒子又少小投身革命,離家在外,令她時感孤獨。好不容易兒子跟隨共產黨打下了天下,進了北京,娶妻生子,老太太是真想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可是,兒子抗美援朝一走八年,回國後又遭遇離婚,多年沒有續弦,使得老太太的心願一直沒有實現。再後來,兒子續娶了空軍的小吳,老太太是滿心高興,覺得平生願望就要實現——畢竟,對於一個寡居多年的鄉村女性來說,兒孫繞膝是最大的樂趣了!可是,兒子婚後一直沒有寫信讓她去北京同住,趙大娘的心裡時有狐疑:一會兒擔心兒媳小吳不歡迎自己,兒子是個怕老婆男人;一會兒又擔耽心北京那邊出了什麼事,兒子有難言之隱……

  現時,兒子趙大同突然修書一封,提出把小蕊小平送回老家,交由自己撫養,理由是自己常年下基地,不在北京的家裡,無暇照顧孩子。信裡說是要讓兩個孩子在老家上學,待升入中學後再接回北京……莫非兒子在北京的家裡出了什麼事嗎?北京那麼好的地方不讓孩子待,要把孩子送回來?莫非新續的兒媳小吳有了身孕,照顧不了小蕊、小平了?趙大娘左思右想,本想再去信問個明白,可趙大同的信上說,幾天之後,他與孩子即返鄉,並沒有給母親留下往返討論的時間。

  趙大同帶著兩個孩子踏上了返鄉之途,這是他自十八歲離開家鄉之後第三次回鄉。

  趙大同的老家是山東膠萊平原上的趙莊。這是一個美麗的、中等大小的村子,綠蔭環抱著上百個農家的院落,一條大路從村中插過直通縣城。村中的大道旁,是趙大同的啟蒙小學——趙莊中心小學,它是一所有幾十年歷史的一流鄉間學校。

  趙大同家的院子在村東頭。部隊實行薪金制後,趙大同多次寄錢回鄉讓母親翻新房屋。所以,趙家的房子在全村來說,也是數得著的好——土坯壘成的整齊的院牆,五大間坐北朝南的瓦房,另有東廂房和西廂房各三間。與眾不同的是,這個院子很乾淨,既不喂雞,也不養豬,偌大的院子中間只有已經長成的、碗口粗的棗樹和柿樹各兩棵,樹下擺著一幅石桌石凳,顯得很清雅。

  趙大同的母親叫賈鄉芹,父親是前清秀才,自幼知書達理。她早年喪夫守寡,苦苦熬大了趙大同這個獨苗,如今兒子已成氣候,又對母親十分孝順,每月寄錢回家。她早就不用幹地裡的活兒了,名下的土地交給了村裡,她只按季領取口糧。近年來,老太太一直和寡居多年的弟媳同住,拾柴做飯這樣的事都不用她插手,每日只是動動剪子針線,替親友的小孩子們做做衣服和鞋子,日子過得很舒心。

  趙大同是在萊蕪車站下的車,他出站後看見不少等著拉客的大車擠在車站外的廣場上,就走到一個車把勢面前問道:"老鄉,趙莊去得多少錢?"

  趕車的老漢說:"哎呀,是位首長!到趙莊還有30多裡地,你說得收多少錢?"

  趙大同又問:"要坐你這車,得多少錢?"

  車把勢說:"上一個人收兩塊錢,整包車走一趟是三十元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