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
一二七 |
|
4. 臨沂、滕縣,鳴響台兒莊禮炮前奏曲 武漢處死韓複榘的槍聲,震醒了沉睡、麻木的中國國民黨軍隊,驕狂地竄向中原大地的南、北兩路日軍,行軍、作戰再不像過去那麼順當了。 1938年1月21日,南路日軍由田俊六指揮4個師團出浦口向北一路進攻,剛過滁州不久,即在張八嶺、岱山、珠龍橋藕塘一帶被韋雲松的第31軍頑強阻住。 從1月25日開始,日軍利用飛機、大炮掩護,冒雪強渡池河。韋雲松指揮第31軍與日軍血戰10天,後接到李宗仁命令,讓開正面,佔領兩側山地,放日軍前出一步。 2月1日至4日,日軍先後攻陷蚌埠、定遠、懷遠、臨淮關、鳳陽,並開始強渡淮河。 2月8日晚,蚌埠日軍500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乘坐橡皮艇、帆布艇、木筏渡河,被於學忠第51軍全殲。 9日,日軍600餘人再行強渡,中國守軍阻截不住,退至小蚌埠以北陣地。又戰幾日,於學忠部退卻。 13日,張自忠率第59軍接替第51軍戰鬥。 張自忠自南京辭別李宗仁後,在1戰區閑著無事,便一門心思整訓部隊。一接到命令說要調赴李宗仁的5戰區,不禁大喜過望。一來他憋著勁兒要與日本人血戰一場,洗雪恥辱;二來投奔李長官手下,報知遇之恩已是時候。未離駐地,便先致電徐州,向李宗仁報到,並表示甘赴驅馳,絕不退縮。59軍的到來,無疑是阻止日軍北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李宗仁、張自忠皆大歡喜。 于此同時,廖磊第21集團軍到達合肥、舒城、八鬥嶺、下塘集線,5戰區南線力量大增,使華中派遣軍司令田俊六大將的4個師團的北進力量被阻于淮河兩岸。 北路日軍麻煩更大。韓複榘不戰自退,日軍一路順當。但今日之守軍。因韓複榘成了蔣介石的祭品,因而士氣猛增。這令左右兩路南下的日軍都遇到了頑強的抵抗。當時左翼是板垣征四郎的第5師團。該股日軍主力自膠州灣沿膠灣登陸後,幾乎未遇激烈的抵抗,大搖大擺地一路西進。至濰縣後,沿台濰公路南下,試圖奪取魯南要地臨沂,從東路包抄徐州,但在臨沂,板垣做夢也想不到會嘗到失敗的滋味。 2月21日,第5師團板本旅團3個步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1個騎兵大隊,輜重,工兵部隊以及劉桂堂偽軍,共約兩萬人,向臨沂突進,沿途遭到龐炳勳第3軍團、沈鴻烈海軍陸戰隊以及保安隊的節節抵抗,日軍連陷諸城、顴縣、沂水,於3月5日到達臨沂以北之湯頭白塔、尤家莊一帶,距城僅10餘裡。10日,日軍約八九千人,在戰車20餘輛、大炮30餘門、飛機10餘架掩護下,向臨沂發起了猛攻。 為了粉碎敵軍會師台兒莊的戰略企圖,坐鎮徐州的李宗仁南路布兵于淮河之線,北路佈陣于滕縣一線,分別阻止津浦線上南北之敵。地處敵板垣師團進擊路上的臨沂,屬魯南軍事重鎮,距台莊在90公里。臨沂不保,台兒莊難以維繫。要挫敗板垣、磯谷會師台兒莊,進擊徐州的計劃,必須將板垣師團截於臨沂,並予以重創。故臨沂一戰成為台兒莊戰役的前哨戰。 臨沂守軍名義上是一個軍團,但實際兵力僅有5個團,以及從青島撤退的海軍陸戰隊。面對日軍的狂轟濫炸,龐炳勳部隊傷亡極大,連電告急,第5戰區參謀長徐祖貽來赴臨沂指揮,同時李宗仁調張自忠第59軍從滕縣附近緊急增援。 張自忠於3月10日夜親自率部出征,一晝夜強行軍180裡,於12日抵達臨沂北部沂河西岸。龐炳勳當即要求59軍接替城防。但張自忠認為與其消極防禦,不如以攻為守,擊敵側背,以解臨沂之圍。結果張自忠的主張被戰區採納。 14日淩晨,張自忠指揮全軍暗渡沂水,以38師主力為左縱隊,180師為右縱隊,114旅為總預備隊,于4時許迅速展開成20餘裡正面,向第5師團右側背發起攻擊,第一次臨沂之戰打響。 59軍左右兩路很快便在亭子頭、大太平、申家太平、徐家太平、沙嶺子等處突破日軍陣地,攻擊鋒芒之銳利,大出板垣意外。第5師團被迫放棄正面攻城,轉對59軍作戰。 張自忠原本就是一員虎將,又急於殺敵雪恥,報知遇大恩,因而不顧犧牲,率59軍官兵發揚西北軍近戰傳統,與日軍短兵相接,形成逐村逐屋的白刃爭奪戰。戰鬥空前激烈,59軍讓板垣的機械化第5師團付出了慘重代價。 戰至16日,戰區長官部認為59軍傷亡過重,建議該軍向郯城撤退。這一刻,李宗仁已為張自忠的英勇所感動,也心領了張自忠的感激之情,但他不能做一錘子的買賣,一次把59軍耗個乾淨,因此決定以其他部隊換下張自忠的59軍。 誰知張自忠殺紅了眼,幾次懇請,堅持再打一天一夜。李宗仁無奈,只能同意。 張自忠得令後,下令全軍各級將領全部奔赴第一線,傾盡全力對第5師團作最後一擊。 同日,龐炳勳軍團也發動攻勢,張、龐兩軍臨沂城下前後夾擊板坦師團的板本旅團,激戰一晝夜,先後佔領尤家莊、傅家屯、東西水湖崖、沙嶺一線。 18日,張、龐兩軍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湯頭、三疃、傅家池、草坡附近日軍。經過3天血戰,先後攻克李家五湖、輦沂莊、車莊、前湖崖,日軍完全被擊潰,殘敵大部向莒縣竄逃,一部仍在湯頭固守待援。 這次戰鬥,張、龐兩軍共約傷亡3000餘人,但日軍亦被消滅3000人左右,其中包括第11聯隊長野裕一郎大佐、年田中佐和一名大隊長。日軍用載重汽車拉回莒縣焚化的屍體就達100余車,來不及運回就地掩埋者還有七八百具。 此次輝煌的戰鬥,不但打痛了板垣,也震驚了武漢的蔣介石。連戰連敗中,兩支地方軍竟能與日軍打出1∶1的傷亡率,而且對手是日軍的第一支機械化師團。蔣介石大筆一揮,親自致電張自忠,嘉勉59軍,並通令全軍,撤銷軍委會對張自忠「撤職查辦」的處分。好漢什麼時候都有種。張自忠一上戰場,便用日本人的血替自己洗清冤名。 18日晚,59軍奉令向費縣集結,威脅第10師團左側背,以策應戰區正面作戰。不料,第5師團趁機增兵臨沂,龐部再度告急。張自忠部星夜回援,於25日返抵臨沂。全軍官兵浴血鏖戰,冒死衝鋒,再給日軍以極大殺傷。 29日,中國軍隊第57軍333旅和湯恩伯部一個騎兵團趕到。張自忠乘勢下令全線出擊,板垣精銳再次被打得掉頭向湯頭方向逃竄。臨沂之圍再解。 兩次臨沂之戰,59軍付出了巨大犧牲。僅連長就傷亡120名。第5師團號稱日本「鐵軍」,兩次敗北。師團長板垣征四郎連大衣、手杖都未及帶走,被59軍繳獲。板垣羞于屢戰屢敗,差點自殺以謝罪天皇。 臨沂之戰,張自忠幾乎征服了所有的人。國人一改過去斥之為「漢奸」的鄙夷態度,轉而向其投去了熱辣辣的崇敬的目光。 但真正被其感動的,還是5戰區的幾員戰將,首先是被困臨沂的龐炳勳將軍。最初臨沂告急,聽說李宗仁派張自忠的59軍增援,龐老將軍心裡直打鼓:怎麼偏偏派這麼個人來,看來我這把老骨頭是非扔在臨沂城下不可了。 龐、張二人是老相識了,而且曾有過袍澤之誼。龐炳勳瞭解張自忠,他從未認為張自忠會是「漢奸」。但一輩子治軍嚴明、東征西討的龐炳勳將軍做過幾件對不起朋友的事,對張自忠他更是心有愧疚。 早年,兩人同在西北軍效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