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勢中原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三 |
|
劉伯承摘下眼鏡,感慨道:「粟裕了不起啊!改變中央既定的戰略方針,是要有些勇氣的。」 鄧小平:「而這一點尤其難能可貴。粟裕不僅目光敏銳,有獨到的軍事謀略,還是一個胸懷坦蕩、無私無畏的人。伯承,他需要我們的支持。」 劉伯承點頭:「粟裕是個周密的人,他來電徵求我們的意見,是恐有不周干擾了中央的決策。既然他的提議于全域有利,我們應該支持。」 「我們給中央軍委和粟裕發個電報,提出我們的看法。有時從局部看到的問題,會對中央的決策全域有參考價值。與此同時,我們下一步的作戰方向應繼續向西,按原計劃展開宛西戰役。」 劉伯承的目光又回到地圖上:「無論粟兵團渡江南下或是加人中原作戰,都需要引敵西調,使他們順利渡過黃河,跳出濮陽。」 4月18日,劉伯承、鄧小平下達「宛西戰役」命令。 同日,劉鄧聯名發電報給中央軍委和陳粟: 照現在情況看來,我們擔心的是過江很少把握。 ……如果過江與自身準備尚不充分,則以退出幾個月 為好(先派多支小部隊去)……如果粟部退出,加 入中原作戰,爭取在半後方作戰情況下多殲滅些敵 人,而後再出,亦屬穩妥,亦可打開中原戰局。 §河南 濮陽 1948年5月14日-l5日 古城濮陽沐浴在5月明媚的陽光裡。 14日和15日,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分別接見華東野戰軍第1兵團團以上幹部和連、排、班長及戰士代表。 朱德站在木桌搭成的講臺上,望著台下情緒亢奮的指戰員,聲音微微有些激動: 「同志們辛苦了!打了很多大勝仗,我來看看大家。來的時候,毛主席說了,他向同志們問好,祝你們為人民再立新功!」 掌聲如潮,久久沒能平息。 會場設在柏樹林裡。這是朱德自己選定的。柏樹參天,蔥綠茂密,蔭涼幽雅,既空氣新鮮,又便於防空。 這是朱德第一次視察華野,指戰員們多是在木刻的領袖畫像上認識自己的總司令的。現在這位三軍統帥活生生站在他們面前,他們被巨大的溫暖包圍著,忘情地鼓掌,忘情地望著這位傳奇的巨人。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高大,身上穿著跟他們一樣的粗布軍裝,束著腰帶,打著綁腿,舊軍帽下是張皺紋縱橫的臉,黑胡茬子冒出老長老長。心的距離在觀望中消逝,這種似曾相識的渾樸和這張飽經風霜的面容,使他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無邊的親切如同身邊的野花暗香悄無聲息地浮動著。 陳毅坐在檯子右邊,他一手支在講臺桌上,一手夾著香煙,笑呵呵的樣子,把目光灑向會場。 粟裕坐在檯子左邊,他面色嚴峻,深凹的雙眼轉動沉重、遲緩,雙肩上聳,仿佛架著一座山。 何止是座山? 瘦小的粟裕改變了中央醞釀已久的一個大動作。毛澤東頗為鍾愛的又一招險棋——第二個躍進,棋子已經舉起,卻被粟裕按下了。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這同樣適用于將軍。 可是他畢竟對中央的部署發生了置疑:究竟採取何種戰略才能改變敵我力量對比,推動中原乃至全國的戰局? 粟裕極力想推翻、打倒自己的結論,一遍遍地挑剔自己的「謬誤」、「偏頗」,可是在懷疑中堅定的信念猶如淬過火的鐵,卻是一次次愈加堅韌。粟裕對自己的固執氣憤,他不想在沼澤裡困惑、掙扎,他想踏上一塊堅實的土地。 其實那是一種錯位。他的自信正是來自腳下堅實的大地。他靈魂的底色是他從士兵成長為將軍的漫漫歷程,這塊土地是堅實、厚重的,這是粟裕被士兵歌唱為「粟司令打仗,仗仗勝」的基石。卓越的將軍正是從平凡的士兵中誕生的,這樣的將軍以士兵為起點,最善於把握戰爭的全域。 粟裕嚴厲地審視自己,審視得極其痛苦。經過兩個月的思考推敲、否定之否定,他把「出格」的想法和盤向陳毅托出。 親身參加「渡江躍進」這一戰略方針制定,並和毛澤東的軍事性格相當一致的陳毅大感意外,一時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思考」。 粟裕將了陳毅一「軍」。素來不拘一格、以下快棋著稱的陳毅,在那些日子常常舉棋不定,心不在「焉」。 然而,粟裕的思考是有說服力的。胸懷坦蕩的陳毅開始被說服,並欣賞起粟裕這種置個人得失於不顧、大膽直陳的勇氣來。他笑道:「你粟裕膽量不小喲,簡直是在大歲頭上動土!哈哈……很有見地,很好!你大膽向中央、毛主席直呈,我陳毅支持你!」 粟裕十分感激披肝瀝膽、共事多年的陳毅軍長,更感激遠在豫西、無私無畏的劉鄧。4月18日,當接到劉鄧致中央軍委並給他的回電時,粟裕深深的眼窩問了一下,他由衷地感受到了劉鄧求實求是、熱忱中肯的支持…… 同日,粟裕以個人名義向中央發出電報,正式陳述了暫不渡江的建議和理由。 此時的毛澤東正在從陝北到西柏坡的途中。粟裕的電報無疑大大出乎毛澤東的意料,他當即親擬電文,「為商量行動問題」,請陳毅、粟裕於4月25日至31日內同來平山開會。 4月28日,粟裕和陳毅趕到毛澤東的駐地——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 毛澤東親自迎出門。 粟裕說:「主席,我4月18日的電報,是不是搞了『突然襲擊』?」 毛澤東笑道:「『突然』往往制勝,這是辯證法。」 黨中央的五位書記一同聽取了粟裕的彙報,並立即在會議上做出決定: 「目前粟兵團的任務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開闢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則四個月多則八個月內,該兵團加上其它三個縱隊在汴徐線南北地區,以殲滅5軍等部為目標,完成準備渡江之任務。」 同時,為奪取中原決戰的勝利,中央又採取了一個大動作,決定加強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同時組建以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李先念為首的中原野戰軍,統一指揮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逐鹿中原。 敢於實事求是地提出與中央戰略行動方案不同意見的將領是大勇大賢者;善於實事求是地採納下屬不同意見的最高統帥是大智大德者。 但是,中央批准了粟裕的方案,無疑也就是粟裕向中央立下了軍令狀。此刻,粟裕是心裡燒著火,肩上扛著山。加人中原大戰,留給他的只有一個字:勝! 恰在這種別無選擇的關頭,長期與他並肩作戰並時時為他撐腰的陳毅卻要離他而去中原赴任了。粟裕猶如疾行的列車進入急轉彎,猛被閃了一下。但他更沒有想到,朱德總司令竟不顧年事已高、路途艱危遙遠,乘著一輛破吉普,隨同他和陳毅一起來到濮陽,為即將加人中原大決戰的華野助陣、壯行。沒有比這種「待遇」更大的支持了。粟裕除了深解總司令的一片苦心,更多的是難以抑制的感動…… 掌聲再次打斷了朱德的講話。朱德端起水杯喝了口水,繼續講道: 「1946年7月以來,我們共殲敵160多個旅,共計224萬人。這裡面有你們的功勞,你們三個縱隊是有光榮歷史的。自去年7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戰爭由內線轉為外線作戰,戰爭已被我們劉鄧大軍、陳粟大軍、陳謝大軍引向國民黨統治區,開闢了遼闊的中原解放區,使敵我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