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勢中原 | 上頁 下頁 |
七六 |
|
劉伯承抬頭望望,見鄧小平就在前面不遠處,於是放下竹竿:「好,時間不可過長。」 康理找了個向陽背風的旮旯兒,攏了一層厚厚的乾草,扶劉伯承坐下。 劉伯承突然發覺衣襟發出「叮叮噹當」的金屬碰撞聲。仔細摸摸,有兩塊銀元被縫在前襟的補丁甲。 劉伯承撕開補丁:「我劉伯承真是老眼昏花嘍。這一定是房東大娘給補進去的。糟糕糟糕!」 康理也想起來了。劉鄧住在山腳下張家榜的一戶老鄉家裡。早上,劉鄧正在俯案研究地圖,房東老大爺泡了一壺茶端上來,誰知水裝得太滿,不小心灑在了地圖上。 房東見闖了禍,慌忙用袖子擦地圖,結果又把紫砂茶壺碰到地上摔碎了。 「不要緊,不要緊。這叫歲(碎)歲平安嘛。」劉伯承一邊彎腰收拾茶壺碎片,一邊說著當地的吉利話,義掏出兩塊銀元:「你是為照顧我們摔碎了自家的東西,應該由我們賠償。」 房東說什麼也不肯收。 劉伯承把錢塞進他的衣袋裡:「損壞東西要賠償,這是我們的紀律。你要是不收下,我心裡會不安的。」 房東沒了主意,趕忙回屋去找老伴。 康理在院子裡聽見房東大娘罵她老頭:「死鬼,你真是越老越糊塗了!東西是你自己摔壞的,能讓人家賠嗎?再說,還收人家兩塊銀元,你那把破壺值那麼多錢嗎?」 過了一會兒,房東大娘又端上兩碗茶水,遞給劉伯承和鄧小平。她發現劉伯承的衣襟上破了個大口子,歎道:「你們這些當兵打仗的人呐,就像薛平貴,衣裳破了都沒人縫補。快脫下來,我幫你補補。」 劉伯承難拂大娘的好意,就把軍裝交給大娘,沒想卻讓她移花接木了…… 劉伯承掂著兩塊亮閃閃的光洋:「這倒成了難題了。錢是一定要還的,可已經上了半山,我再回去,你們肯定不同意。那麼,只好麻煩哪位辛苦一趟了。」 警衛員們都爭著要去。 劉伯承選了一個身強體壯的,把銀元放在他的手中:「那就請你代勞了。記住,務必送到!」 大梯一樣的羊腸小道越來越難走了。康理看見前面的鄧小平忽爾扒住鱗峋的石壁,忽爾抓住路邊的樹叢灌木,很吃力的樣子。這樣的路,對於劉伯承就更艱難了。到了最後,他幾乎是被警衛員們連拉帶推地架上山的。 劉伯承大汗淋漓,氣喘噓噓,渾身上下像剛從水中撈出的一般。鄧小平遞上一條幹毛巾,又端來一碗晾得正可口的茶水。 三角山上有座三角寺。不知山因寺而得名,還是寺因山而稱之。據說三角寺當年是個香火極盛的宏偉寺院,光僧人就有兩千,如今卻一片荒涼,只剩下十幾個和尚了。 聽說大軍來到山上,寺院長老身披襤樓的袈裟,有些惶恐地出寺門迎接。 「大軍一路辛苦。貧僧有失遠迎,罪過,罪過……」 劉伯承說:「豈敢,豈敢。我軍只是經過此地,多有討擾了。」 長老見來者如此和善,更加無措手足:「貴軍到此,乃僻野小寺之榮耀,倘有不便,貧僧願助一臂。請,請賞光略飲薄茶。」 長老一路引導,吩咐眾僧獻上清茶,又特意拿出一碟素餅,招待劉伯承、鄧小平。 「請隨便用一點。卑寺貧寒,不成敬意。久聞大軍威名,不知來此之後,我等應該做些什麼?」 鄧小平知道僧人仍存有顧慮。這是可以理解的。連年戰火使得這遠離塵世的佛門淨土也不安寧了。大別山山多寺院也多,部隊經過的寺院幾乎處處都有國民黨貼的「勘亂剿匪,人人有責」、「僧人道士,也要當兵」的標語。 鄧小平:「長老請放心,我軍政策紀律嚴明,決不干擾正常佛事。」 劉伯承:「如果長老一定要問該做什麼,那就只有兩件事:趕快從事生產,保護好寺院。」 劉鄧小坐即告辭。臨別,劉伯承從康理的掛包裡掏出四塊銀元,送給長老: 「一件藍衫之助,略表謝意。請長老收下。」 長老雙眼滿含淚花,深躬施禮。 康理不高興,轉身先走。 出了寺院,康理埋怨:「司令員,我剛給你領來兩個月的伙食補貼,賠了茶壺不說,怎麼能把剩下的四元錢全都送給那個鬼神的宣傳員呢?」 「噢,我說你怎麼不高興呢?原來為這件事。你看那和尚,藍衫都是破的,他也是個窮苦人,也很困難啊!」 「他困難,給他茶錢就是了,也不能給那麼多呀。」 鄧小平拍拍康理的肩膀:「小康呀,長征時,司令員與彝族兄弟共飲雞血灑結盟的事,你知道不知道呀?」 康理點點頭。 「就是嘛,那件事已成為美談。如今,司令員團結僧人,叫鬼神的宣傳員給我們做宣傳,這件事意義大不大?」 康理無語,若有所思。 劉伯承笑道:「你呀,都快成兩歲小孩了。」 三角山風光壯麗,雲霧繚繞,山外有山,猶如一座座島嶼浮在藍白相間的海洋中。透過雲縫向山下望去,滿坡紅葉,翠綠叢灌點綴其間。一條條瀑布飛流直下,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騰起珍珠般的水霧,在日照下似架起無數彩虹。 任何自然景觀在劉伯承的眼裡都是一部偉大的、獨一無二的兵書。長期的戎馬生涯使他認識到,如果讀不懂這部「兵書」,充其量不過是一名勇士,而絕對不可能成為軍人。戰略大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稔熟這部「兵書」到了過目能誦的地步,使大自然造化的一切盡可能地為自己所用,從而步人運籌帷幄、趨利避害、決勝千里的戰爭自由王國。 「你們看,這裡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正是伏兵殲敵的好地方!」劉伯承揮動竹竿,指著連綿起伏的山巒,說:「鄧政委,蔣介石想在大別山北殲滅我們,而我們略施拖刀小技轉到大別山南,主動權就又回到手中,應該煞煞他的威風了。」 「是的,我們解放了幾十座縣城,群眾已經初步發動,此其一。其二,剛剛打過張家店戰役,殲敵一個旅,我軍士氣正高,再加上這麼好的地形,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另外,華北野戰軍正發起清風店戰役,我們要趁勢搞個南北呼應,拖刀之後,殺蔣介石一個回馬槍!」 劉伯承興奮地回轉身:「康理同志,你那嘴巴不再掛油瓶了吧?你講講著,我們在這裡打仗,應該用什麼戰術呀?」 上山時劉伯承講故事,康理就聽出了劉伯承有意使用埋伏戰術,這會兒陪首長看了地形,心裡已經有了盤算,遂信口答道:「狼的戰術。」 「噢呵!很有戰術眼光嘛。你再說說看,目前蔣介石正派青年軍203師渡江北上浠水,又調40師、52師的82旅南下蘄春,我們應該在哪裡設伏?」 康理思索了一下,指著西面的群山相交之處:「浠廣公路。」 「為什麼?」 「因為司令員說過:『吃屎的狗離不開糞坑』。國民黨軍隊車多、炮多、輜重多,當然離不開公路、鐵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