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勢中原 | 上頁 下頁
六八


  §河南商城 解山砦 1947年9月29日

  月亮出來了。

  今天是中秋節。

  斛山砦附近村與村之間的池塘、水田中倒映著一輪輪金黃的圓月。月亮在水面上沉浮,不時被微風吹皺。

  溶著月光的是遍地的篝火,閃閃的火苗流溢著,為夜色鍍上一層質感很強的亮霧,像無數匹金色的絲綢在抖動。

  劉鄧大軍真勇敢,
  渡河反攻殲敵六七萬。
  ……
  大別山好比一把劍,
  直插到蔣介石的心裡面。

  歌聲伴著流動的篝火在山野中跳蕩。在這月華如水的中秋之夜,遠離故鄉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的戰士們一掃舊日的陰霾,歡度團圓佳節。沒有月餅,沒有瓜果,他們飲著一碗碗盛滿月光的山泉。沒有紙張,沒有黑板,他們用秋天的樹葉點綴在惜來的門板上,紅紅綠綠貼滿了劉鄧講話摘要、張際春寫的《大別山風俗詩》、《如何擂稻穀》、《桐油為什麼不能吃》等短文,還有戰士們自己寫的決心書、倡議書。

  圓月高懸的天幕下,指戰員們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劉伯承和鄧小平從這堆篝火走向那堆篝火。

  望著玉盤般的明月,劉伯承悵然感謂:「我想起一句古詩,可惜忘了是哪個寫的。」

  鄧小平興致很高:「哪一句?」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哦……大約是陸遊的吧?」

  「對,是陸放翁的《長相思》。」

  「此情此景,我也想起一句詞。你來猜猜是哪個寫的:「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這個我曉得,是辛棄疾的《大常引》。」

  「我想,把這兩句同合起來,雖不押韻,倒別有一番意味。你聽:『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這像不像部隊近來的變化?」

  「『特地暮雲開,飛鏡又重磨』……像,很像。看來寫詩是創造,你把別個的詩編在一起,獨具匠心、別出新裁也是創造。」

  「版權歸劉鄧共有。」

  一個白色的人影在遠處晃動。

  劉伯承:「那是什麼人?」

  「好像是哨兵。」

  「白花花的,他穿了件啥子衣服?」

  「看不清楚。部隊南下,只帶了單衣,他大概是披了件什麼。」

  「時已中秋,夜風襲人。這時候站崗是要吃些辛苦了。」

  「時令不饒人,解決部隊冬裝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劉鄧說著,向「白影」走去。

  月色朦朧,看不清他的臉;那白花花的東西原來是一床夾被,被哨兵反過來披在了身上。

  劉伯承:「很冷吧?」

  「不……」哨兵見劉伯承只穿了件單衣,難為情地取下夾被。

  「山區夜風很硬,說不冷是假話。可你披著自被裡子,要暴露目標的。」

  鄧小平幫哨兵疊起夾被,說:「可以多走動走動,用自身的熱量抵禦嚴寒。解放軍,吃苦也要吃得自然。你是哪個單位的?」

  「警衛團3連的。」

  劉伯承:「聽你的口音,是太行的?」

  「左權縣的。」

  「家裡還有什麼人?」

  「只有一個70歲的老母親。」

  「中秋本是團圓之節,她老人家會想你的。」

  哨兵望瞭望天上的圓月:「等全國解放了,我會好好伺奉她的。」

  「很好,就應該這樣。母親拉扯大一個孩子不容易,小時含辛茹苦,大了還要牽腸掛肚。將來你回去,替我和政委感謝她。」

  哨兵的眼睛濕潤了。

  一個戰士跑過來,氣喘噓噓:「司令員、政委,請幫我解決個問題。」

  劉伯承望著壯壯實實的小戰士:「很嚴重嗎?」

  「反正……反正我自己解決不了。」戰士踢著地上的石子,指指哨兵。「他是我們副連長,他下命令替我站崗……」

  劉伯承很有興趣的樣子:「你是不是讓我給他也下個命令?」

  「反正您一句話就管用。您不知道,我們副連長他……」

  「牛原平!」站崗的副連長喊。

  「你別叫,反正在首長面前要講真話,反正你確實在生病打擺子嘛。」

  「反正、反正,你就知道反正。讓首長評評理,打擺子幾天才發作一次,不發作是不是和好人一樣?」

  劉伯承聽著聽著笑了:「哎呀呀,你們這官司很難斷哩。副連長同志,你叫什麼名字?」

  「趙桂良。」

  「趙桂良同志,你做得對。牛原平,聽副連長的,你和我們看戲去。」

  趙桂良很得意,又給牛原平下了道命令:「快給首長帶路。」

  「趙桂良同志。」鄧小平抖開夾被,把草灰色的被面朝外,披在趙桂良的身上。「這樣披,既保暖,又隱蔽。」

  「政委,我……不冷。」

  「披著,這是我的命令。身子也要當心。」

  牛原平照顧著劉鄧順著田間小路向篝火邊走去。

  第6縱隊宣傳隊的「活寶」李進修正在說快板,見劉鄧走進人群,趕忙停下來。

  鄧小平:「接著,接著表演。」

  劉伯承在人群中坐下:「我和鄧政委都是觀眾。你唱的什麼段子?」

  「自己編的,還沒起好名,就完叫《大別山快板》吧。」

  「《大別山快板》?好,我就聽你唱唱大別山。」

  戰十們鼓掌。

  敲響清脆的竹板,李進修字正腔圓,妙語連篇——

  同志們,請啞言,咱來唱唱大別山。
  大別山,是好山,養兵屯兵好兵站。
  山連山,宜作戰,最利開展遊擊戰。
  戰略位置更重要,威脅南京和武漢。
  山高水高連成片,過江是個好跳板。
  本是革命發源地,群眾覺悟靠動員。
  只要我軍紀律好,群眾自然擁護咱。
  有些人,往北看,盡想太行大平原。
  只要提起大別山,滿心滿嘴是討厭:
  厭馬桶,厭爬山,雨水多,行路難,
  又說群眾覺悟慢,不送擔架鞋襪穿。
  忑記這是老地區,苦盡甜來方喜歡。
  回想初到太行山,討厭爬山群眾頑;
  回想初到冀魯豫,鋼盔(高梁面窩頭)糞坑盡牛圈。
  經過八年苦鬥爭,群眾生活才改善,
  吃的好,穿的暖,人人思想換新顏。
  支前優屬樣樣幹,真心實意擁護咱。
  說一千,道一萬,思想不開才是難。
  厭馬桶是不習慣,厭爬山是怕困難,
  粗脖子,打擺子,癩痢頭、疥瘡癬,
  都是敵、大摧殘,民生活才很難。
  咱們革命打蔣軍,為的窮人把身翻,
  同志們,加油幹,報前仇,除壞蛋,
  去掉個人小算盤,只要革命有好處,
  個人小事別計算,別計算!

  「好噢!」劉伯承帶頭鼓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