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七六


  沙茲利認為,以色列以往總是打閃電戰,這是由它弱小的人口數量所決定的。以色列總共只有300萬人口,一旦戰爭打響,它可以動員全國1/5以上的人口,但是,它不可能長期維持這種動員,而使它的國民經濟受到損害。可埃及的情況不同,埃及人口眾多,經濟落後,戰爭時間拖長一點,對埃及經濟並無太大的妨礙。沙茲利決。已讓以色列在不利的條件下作戰,不與它打閃電戰,而要延長衝突時間,與它打陣地戰,大量殺傷它的兵員,給它造成最大的傷害。

  軍隊的素質是打好這場戰爭的關鍵。沒有一支質量過硬的軍隊,要想打贏以色列這樣的對手,那是不可想像的。沙茲利在建軍過程中,對軍隊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高性能的武器是重要的,但不是不可缺少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曾指責過埃及:「如果你們的每一輛坦克都能發射一枚炮彈,整個戰績就會有完全不同的寫法」,「可是你們的大炮連動也沒有動」。話雖然說得刺耳,但也確實是實情。埃及軍隊數量龐大,但素質之差也是令人吃驚的。

  一位在戰鬥中當了俘虜的埃軍營長竟然向以色列人「抗議」:「以軍太狡猾了,為什麼不堂而皇之地從正面進攻呢?」他根本不懂得「兵無常勢」的道理,更不懂得「兵者,詭道也」的戰略思想,這樣一支軍隊怎麼能打勝仗呢?沙茲利痛感改善軍隊素質的重要。他針對軍隊中存在的問題,編寫了八本小冊子,其中有《士兵指南》、《駕駛員指南》、《觀察哨指南》、《在沙漠中迷路時保證安全的指南》。這些小冊子針對性強,很受土兵的歡迎。

  巴列夫防線給埃軍渡河形成的障礙當然是重點克服的難題。沙茲利苦思冥想,也未想到比架橋更好的方法,而解決高達60英尺的沙壘問題確實讓沙茲利大為頭疼。最後,在軍隊中服役的一位工程師想出一個方法:用高壓水管沖。一立方米的水可以沖掉一立方米的沙土,這樣,幾個小時後,工程兵就可以在固若金湯的巴列夫防線上打開缺口,為裝甲部隊打開通向西奈的道路。沙茲利大喜,立即從英國和德國訂購了幾百台這種輕便水泵。德國人不明白埃及的用途,說:「是不是全世界都發生了火災,需要這麼大的水壓?」對此,埃及人不置可否。這個難題解決後,第三個障礙就更簡單了:在渡河前,埃及派幾十名士兵泅渡到對岸,用水泥把油氣管道堵死,這樣,以色列就不能動用這些油氣罐了。

  「白德爾行動」成功的關鍵是隱蔽埃及的行動,盡可能達成突然性。如果埃及軍隊剛剛渡河,兵力尚未及完全展開,以色列的增援部隊就已經趕到了,那麼,渡河部隊將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因此,要盡力延緩敵人的預警時間。而以色列的情報機構與它的軍隊一樣有名,是睡覺時都要睜一隻眼的。要瞞過它的耳目,又談何容易2埃及必須付諸戰略欺騙。

  為了掩蓋進攻企圖,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埃及軍方研究了阿拉伯國家1967年「六天」戰爭的失利原因,尤其注重對情報保障進行研究。他們研究了以色列的戰略理論、以色列總參謀部的特性和思想、以色列武裝力量尤其是巴列夫防線的情報,並有意識地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在諾曼底地區的登陸經驗和以色列在歷次戰爭中的成功經驗,針對以色列的弱點,擬制了以外交、安全、保密和政治欺騙為主要內容的戰略欺騙計劃,以掩飾大規模兵力的展開,推遲以色列開始動員的時間。

  從1968年起,埃及軍隊每年秋季都要進行為期一周的大型軍事演習,且規模一次比一次大。由於當時埃及的軍事實力明顯弱幹以色列,這些演習顯得很不真實,以色列人也不會把它放在心上,而只會作為一種笑談。這種演習可以對以色列情報人員產生一種「狼來了」效應。至於1973年的軍事演習,則更是一種欺騙。根據計劃,1973年的演習將在10月1日開始,10月7日結束。鑒於以色列已經習慣了埃及的這種演習,它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戰爭將在「演習」期間的10月6日爆發。

  埃及利用這次演習調動部隊、展開炮兵,在夜晚把渡河器材運到集結地點。埃及通過這種軍事演習有效地掩蓋了它的戰爭準備。在贖罪日戰爭爆發前,以色列軍事情報部認為,埃及沿邊界集結兵力並不意味著戰爭迫在眉睫,即使是埃及軍隊自身也誤以為軍隊的調動只是一次演習。95%的埃及軍人只是到10月6日戰爭爆發那一天,才知道他們進行的演習實際上是一場戰爭準備,戰爭即將開始。此外,「六天」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埃及以此為由,說埃、以之間已經沒有屏障,因此著手在運河西岸修築一條巨大的河堤以及彈藥。飲用水貯備設施,表面上是為了抵擋以色列的炮轟,實際上是用來隱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結。由於施工延續了很長時間,這種拖拉起了麻痹以色列人的作用,使他們未能意識到這一工程的真正價值。

  從1973年起,埃及多次徵召預備役人員服役,然後又分批復員。到9月下旬,埃及已經動員了22次預備役人員服役(有時只動員一批人,有時則動員多批人),服役時間從三天到兩個星期,以試驗新的動員體制,並再次對以色列進行欺騙。9月30日,埃及又徵召了一批預備役人員。為了打消以色列人的懷疑,埃及又於10月4日宣佈,9月27日動員的第一批預備役人員復員,第二批人員將于10月7日復員。但實際上復員的只有兩萬人。

  通過這些動員,埃及成功地將軍隊集結完畢,完成了開戰準備。而頻繁的戰爭動員使以色列產生了麻痹心理。1973年5月和8月埃及的兩次動員都曾使以色列被迫進行總動員,結果造成20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當埃及宣佈於9月30日進行動員時,以色列以為這只是一次尋常動員,不以為然。達揚說:「薩達特曾兩次促使我們宣佈總動員,每次都使我們毫無價值地耗費1000萬美元。所以第三次再來的時候,我以為又像前兩次一樣是一場兒戲,但我失策了。」

  在備戰過程中,埃及和敘利亞制定了嚴格的保密措施。敘利亞總參謀部的軍官來開羅商討作戰計劃,埃及要求他們一律著便服,從海上來到埃及,禁止乘坐民用航空,防止歹徒劫持飛機,也不通過海關。重要的文件必須手抄,派專人傳遞,不准打印,更不准用無線電下達。8月2日埃、敘召開聯合軍事會議,為防止走漏風聲,規定電子器材一律不准帶人會議室,除指定埃及作戰部長一人用鉛筆作記錄外,其他人一律不准作記錄。走出會議室後,軍官之間交流意見必須通過口頭交談,不准使用電話和書信。為了保密,所有的作戰命令在10月5日才傳達到營連一級,而普通士兵直到戰爭爆發前幾個小時才知道這一切。

  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埃及統帥部同時制定了一份使一切工作保持「正常」的計劃。一切工作要照常進行,不得有任何意外發生。薩達特總統照常進行他的工作訪問,並有意透露他將出席10月份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9月27日,國防部長伊斯梅爾將軍邀請所有的內閣成員到總司令部參觀,向他們介紹司令部的組織和工作情況。次日,伊斯梅爾和沙茲利又隨同大批軍人祭掃納賽爾陵墓,爾後,又在總司令部舉行了紀念活動。當晚,沙茲利還出席了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一年一度的悼念活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