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七三


  他的對手,首批沖過運河的埃及士兵阿卜杜拉·阿拉蒂證實,他的部隊在10分鐘時間內就擊毀了8輛以色列M-60坦克。他說:『用B些坦克加速到最高速度以規避我們的火箭,但只要仍然在射程以內,我們就能擊中其最薄弱的部分。每一枚埃及導彈的代價就是一輛以色列坦克。」一位當時正駐守在戈蘭高地的以色列士兵在幾天後耳中還盡是敘利亞坦克的轟鳴聲。他說:「它們像洪水一樣滾滾而來,哪裡有可能就往哪裡沖。」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沙龍將軍痛苦地承認:「我們正被迫跟著埃及人的步子轉,而沒有做任何努力去改變它。」

  用不著多長時間,事實會讓陶醉在軍事優勢中的以色列領導人清醒過來。9日下午,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終於承認:「我們並不比埃及人強大。優勢的神話,以色列比阿拉伯國家強大的軍事原則,以及如果他們膽敢發動戰爭就一定失敗的觀點,在這裡都站不住腳了。」這位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一戰成名的以色列將軍開始懷疑以色列的軍事優勢,猶豫不決,悲觀失望,這與他此前的表現簡直是判若兩人。

  l五月14日,在聯合國的調解下,埃以雙方同意停火。第四次中東戰爭終於結束了。從表面上看,儘管阿拉伯國家在戰爭初期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但最後的勝利屬￿以色列。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共擊毀2500輛阿拉伯國家的坦克,擊落阿拉伯國家400多架飛機使阿拉伯國家付出了死亡8000餘人的代價。而且,在停火之前,以色列正在向埃及和敘利亞的腹地挺進,開羅和大馬士革的門戶已經敞開。以色列人完全可以用「輝煌」來形容這場戰爭的結果。

  可是,如果再考慮一下以色列在這場戰爭中付出的代價,以色列人是否還會有這種感覺?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死亡2552人,受傷7500人,傷亡的人數要比阿拉伯國家少得多,武器裝備的損失也遠遠少於阿拉伯國家。但是,考慮到以色列總共只有300萬人口,這死亡的2552人,占以色列全部人口的1%,加上受傷的人數,傷亡比例達3%。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為國捐軀,家家戴孝,戶戶悲歌,這種景象自以色列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

  最重要的還是心理打擊。戰前,以色列人毫不懷疑,如果阿拉伯人膽敢與以色列開戰,那無異於以雞蛋碰石頭。可是戰爭的結果卻讓以色列人大跌眼鏡。埃及是戰敗了,可是,戰前埃及在運河以東並無一寸土地,到這場戰爭即將結束時,埃及軍隊已經控制了運河東岸的一條狹長地帶,以色列並沒有像以前歷次戰爭那樣,乾淨、徹底地打敗埃及人。以色列國防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以色列在開戰初期暴露出的種種弱點昭然若揭,而軍事勝利再也無法把戰爭給以色列人帶來的巨大創傷撫平。仿佛一夜之間,以色列人從惡夢中醒來:原來以色列的軍事優勢是假的,以色列在軍事上的勝利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他們的幸福還是操縱在阿拉伯人手中。

  一位年輕的以色列人告訴自己的心理醫生:「1973年前的歲月裡,我們懷著對戰爭的恐懼經歷了以色列一阿拉伯衝突的各個階段,這種恐懼是極為合理的。但基本上我們有安全感。當時我很清楚,同我交談的人也很清楚,即使爆發另一次戰爭,當然這次戰爭將是災難性的,許多人會受傷或死去,但毫無疑問我們最後會占上風。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想像以色列國會被毀滅。我認為贖罪日戰爭粉碎了這個基本信念。我們忽然發現,如果有一天趁我們不備,所有阿拉伯國家都向我們開火,他們能把我們作為一個民族一政治實體消滅。……所以說,最近這次戰爭使我們作為一個民族的安全感破滅了。」

  以色列人開始認真地思考起自己的處境來,這自以色列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以色列人開始認真地與埃及人坐下來討論和平問題,而不僅僅是停火。經過數年的努力,終於有了埃及總統薩達特的耶路撒冷之行。1979年,埃及與以色列簽訂了和約,埃及承認以色列有權在巴勒斯坦地區生存。這是自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來,阿以之間第一個和平協定,也是自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重新建國以來第一個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在中東的生存權利,而這一切全部肇始於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可是,當時的以色列人並沒有看到這一點。一位高級將領說,這場戰爭的發動是以色列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事情」,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則說,這場戰爭是一場災難。

  這場軍事災難是如何發生的?神通廣大的以色列情報機構在這場災難前為什麼睡著了?

  「全世界在中東危機問題上都睡著了」,不戰
  不和的局面令埃及難以忍受。薩達特總統決心通
  過戰爭打破這種局面。

  對埃及和它的領導人納賽爾來說, 1967年是災難性的一年。 在這一年的「六天」戰爭中,以色列通過突然襲擊,奪取了阿拉伯國家的大片領土。作為反以戰爭的主力,埃及的損失尤其嚴重。埃及的空軍在地面上被以色列消滅,戰爭沒有消除埃及人的恥辱,反而使埃及人加深了這種感覺。在此之前,戰爭還基本上在埃及領土之外進行,可是就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把戰火燒到了埃及本土,西奈半島也淪陷了,這使埃及的領土完整和主權受到嚴重損害。戰爭的失敗使納賽爾心力交瘁,但是,失敗後的埃及更離不開納賽爾,納賽爾必須站起來,領導埃及人民消除恥辱。

  消除恥辱的唯一途徑是軍事勝利,可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軍隊基本上瓦解了。殘兵敗將把大量的武器留在了西奈,納賽爾不得不重建軍隊。借著戰敗的時機,納賽爾對軍隊進行了改組。軍隊的土氣和戰鬥力有所提高。在蘇聯的幫助下,埃及再次武裝起來。於是,納賽爾發動了一場消耗戰,其目的是,提高因失敗而受到沉重打擊的軍隊士氣,給一向經不起損失的敵人造成傷亡。納賽爾知道,以色列有錢,武器裝備在他們眼中算不得什麼,即使有所損失,美國老闆也會源源不斷地給它運來,而人是最寶貴的東西,生命失去了不會再活上一次。只要給以色列造成重大殺傷,以色列遲早會坐下來與埃及談判。因此,納賽爾選擇了這一策略。

  1967年7月1日,埃及軍隊同以色列軍隊發生了交火,這是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兩軍第一次交火。結果,埃軍不敵,留下了很多屍體撤離戰場。第二天,埃軍開始炮擊蘇伊士運河東岸的坎塔臘。此後,炮擊成了埃及的主要戰爭形式。這種炮擊給以色列人造成很大殺傷,讓以色列十分頭疼。1968年9月8日,埃及軍隊用1000門大炮從150個陣地上向以色列的陣地發射了1萬發炮彈。

  但是,以色列也木是好惹的。納賽爾的策略很快遭到了以色列的報復。9月8日的炮擊發生後,以色列轟炸了埃及的蘇伊士煉油廠、蘇伊土城和伊斯梅利亞,隨後又派出直升機深入埃及腹地,破壞埃及的重要經濟目標。以色列空軍摧毀了埃及北部的防空網,在伊斯梅利亞和塞得港之間打開了缺口,形成了一條可以長驅直入尼羅河三角洲的空中走廊。此後,以色列空軍對埃及的重要城市,包括首都開羅,都進行了狂轟濫炸,工廠、醫院、學校成了以軍轟炸的目標,而埃及空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