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
五八 |
|
但是,納賽爾的克制態度在整個阿拉伯世界都不受歡迎。約旦、沙特和敘利亞等國不斷嘲笑埃及躲在聯合國緊急部隊背後,聽任以色列船隻通過亞喀巴灣。至於說納賽爾所關心的阿拉伯團結,敘利亞新聞媒介明確指出:「革命的阿拉伯人將在戰場上,而不是在最高級會議上團結起來。」如果納賽爾再不對以色列採取措施,他作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地位將發發可危。在新一輪危機到來後,他不得不採取措施,改善他的處境。 納賽爾不想對以色列動武.但是,他卻不得不 在阿拉伯人的推動下一步步向危機進發。 從1966年開始,阿以關係進入了新一輪的緊張時期。以色列國內政局動盪不寧,經濟問題成堆。強硬派認為政府對阿拉伯國家軟弱無力,鼓吹「以色列的安全問題仍像以往一樣嚴重」,要求採取「更為大刀闊斧的行動」。而阿拉伯國家內部也不能用一個聲音說話。失去家園的巴勒斯坦人仇恨侵略者,他們採取種種行動與侵略者對抗,一個名叫亞西爾·阿拉法特的青年率先拿起了武器,組織了一個名叫「法塔赫」的武裝組織。他們從約旦等地,不斷向以色列出擊,給以色列造成很大的壓力,以色列境內流血事件屢有發生。而敘利亞1966年2月上臺的薩拉哈·賈迪德政權,則以強硬的民族主義姿態支持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武力對抗。這樣,敘以邊境事件層出不窮。對此,以色列軍方頗為惱火。一些強硬派人士強烈要求打擊敘利亞,理由是,在前兩次中東戰爭中,敘利亞都沒有受到什麼損失,現在有必要採取措施消u弱敘利亞。 可是,以色列要對敘利亞發動進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敘利亞雖然與以色列接壤,但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擋住了以色列軍隊的前進。敘利亞軍隊依託戈蘭高地,可以俯瞰整個以色列,並對它進行炮擊,而以色列軍隊如果要進攻戈蘭高地,勢必要付出重大代價。每當以色列軍方要對敘利亞採取行動時,它總是不能不想到那可畏的戈蘭高地。大規模的進攻時機還不成熟,而且,在以色列眼中,真正的敵人還是埃及。對納賽爾在阿拉伯世界贏得的巨大聲望,以色列更是恨之入骨,以色列軍方發誓,一定要消滅納賽爾,「至少使他蒙受屈辱,以致毫無希望恢復他作為一個阿拉伯領抽的威望」。如果要對敘利亞施行「外科手術」,那起碼也要把埃及拉進去,而且,主要的打擊目標將是埃及。從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結束,以色列軍方就在準備著這一天。 1966年11月12日,以色列巡邏隊在約以停戰線旁巡邏,一輛指揮車觸發地雷,造成三人死亡,六人受傷。這一事件在以色列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很明顯,這類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以色列既然沒有與阿拉伯國家締結和平協議,也沒有退出它所佔領的阿拉伯國家的領土,發生這類流血事件何足怪哉!可是,以色列這次卻不願息事寧人,而寧願把事態搞大。它首先指責約旦,說這是約旦的預謀人侵。實際上,它很清楚,事件雖然發生在約以邊界,但究竟是不是約旦人幹的,則很難斷定。而更大的可能性是,這次又是敘利亞支持的巴勒斯坦遊擊隊幹的。剛才我們已經提到,要對敘利亞下手,以色列力有不逮,於是,它乾脆來個殺雞給猴看,拿約旦作為出氣的對象。 13日黎明,以色列出動了一支裝甲部隊,在空軍和炮兵的掩護下,向約旦河西岸希伯倫地區的薩木村進發。全副武裝的以色列士兵,把約旦老百姓趕出住房,到門外集合。在確認房內已經無人後,以色列士兵開始放火,共燒毀了125間房屋,整個村莊被夷為平地。這種事情在以色列看來根本算不得一回事。它既非空前,更非絕後。此前,它導演過1953年的襲擊基蔔亞村事件,300名以色列士兵用爆破筒。 迫擊炮向手無寸鐵的基蔔亞村開火,殺死了53人,毀掉了30多間房屋,而在此後,猶太複國主義分子也導演過希伯倫事件。1964年2月25日,極端的猶太複國主義分子巴魯赫·戈爾茨闖進希伯倫的易蔔拉欣清真寺,向手無寸鐵的穆斯林發動突然襲擊,造成多人死亡,400人受傷。在襲擊過程中,以色列士兵把住了清真寺的大門,不讓驚慌失措的人們逃命。比起這些暴行來,以色列此次的行為可以說已經「仁慈」到了極點。 薩木村事件在約旦國內引起強烈反響,人們譴責以色列的暴行,也譴責政府的軟弱無能。激憤的人們甚至把怒氣撒到納賽爾身上。你不是阿拉伯民族的天然領袖嗎?薩木村人民受難時,埃及軍隊在幹什麼?安曼電臺對納賽爾更是百般奚落,說約旦的軍人捐軀疆場,而埃及人則「躲到了聯合國緊急部隊的裙擺後面去了」。12月7日,阿拉伯防務理事會在開羅開會,討論遭到以色列進攻時,阿拉伯成員國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會上,阿拉伯國家的首腦相互攻計。約旦首相責問,當約旦遭到以色列進攻時,埃及和敘利亞在幹什麼?原先允諾的空中掩護又在何方?納賽爾則說,約旦為什麼不允許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軍隊在約旦領土上自由行動?約旦不答應這一點,阿拉伯國家怎能對以色列採取行動?會議不歡而散。 1967年4月3日,以色列官方宣佈,以色列將耕種非軍事區內的全部土地,包括屬阿拉伯農民的第51號區和52號區。消息一出,立即引起阿拉伯人的強烈反應。4月7日,一輛以色列裝甲拖拉機在軍隊的掩護下,開始強行耕種阿拉伯人的土地。敘利亞軍隊鳴槍警告。雙方發生衝突。戈蘭高地的敘利亞炮兵向以色列開炮,而以色列則出動飛機炸毀了這些大炮。隨後,敘利亞也出動空軍與以色列交戰。敘利亞空軍出動的是當時最先進的米格一對戰鬥機,而以色列則出動了法國制的幻影戰鬥機迎擊,幾分鐘內,六架米格一對折朝沉沙,而幻影則毫髮無損。 勝利的以色列空軍乘勝追擊,一直前進到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上空。以色列此舉也許是給敘利亞人一個警告:在以色列軍隊眼中,戈蘭高地不是天然屏障,米格一月也不是保護傘。可是,以色列此舉在阿拉伯人看來,卻是一個十足的挑釁行為。敘利亞援引敘埃防務條約,指責埃及作壁上觀,而約旦的新聞媒介再一次極盡奚落之能事,嘲笑納賽爾。一家約旦報紙問道:「當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遭到明目張膽的空中侵犯時,開羅做了些什麼?」納賽爾不得不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對保護阿拉伯國家的安全承擔起更多的義務。 4月17日,埃及總理蘇萊曼與敘利亞領導人進行了為期五天的會談。會談中,埃及要求敘利亞克制自己,停止暴力行動,但遭到敘利亞人的反對。埃及不得不答應,一旦以色列侵略敘利亞,埃及將向敘利亞提供援助。雙方保證,如果以色列再次挑起戰爭,埃敘雙方將採取聯合行動。5月1日,納賽爾在「五一」節演說中警告以色列:埃及準備向敘利亞派遣飛機,以對付以色列。蘇聯也向以色列發出了一份措辭強硬的照會,警告以色列不要挑釁。以色列當然不會示弱。5月11日,以色列總理艾什科爾也向敘利亞發出正式警告:除非敘利亞人停止侵略行動,否則以色列軍隊將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以自己選擇的方式回敬敘利亞人。 說實在的,納賽爾從心底裡不願與敘利亞結盟,也不願向以色列挑釁。他知道,大馬士革政權根本不把他放在眼中,如果不是這次在以色列人那裡吃了虧,他們是怎麼也不會求到納賽爾門下的。他不願意充當敘利亞的保護人,以免引火燒身。敘利亞的目的則正好相反。它要把埃及拉進這場戰爭中來,讓埃及人為自己火中取栗。戰後,以色列公佈了一份戰場上繳獲的敘利亞文件。文件證實,一旦埃以之間發生戰爭,敘利亞將佔領以色列的整個北部地區。出於此目的,敘利亞承認了納賽爾在阿拉伯世界的領導地位。這樣就把納賽爾推到一個尷尬的地位:答應敘利亞,承擔保護敘利亞的責任,無異於把自己與敘利亞綁在同一輛戰車上,而且這輛戰車並不聽埃及的使喚;不答應敘利亞,納賽爾在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地位又從何談起?他怎麼向廣大阿拉伯人交代?最終,第一種考慮占了上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