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介紹了情況,認為美國不會輕易對古巴動武,即便肯尼迪宣佈入侵古巴,美國也至少需要一晝夜的準備時間。馬利諾夫斯基的分析是準確的,一支軍隊要從和平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沒有幾天時間的準備是不可想像的。但是,馬利諾夫斯基的講話並沒有消除赫魯曉夫心中的憂慮。美國入侵古巴,目標當然是沖著蘇聯的導彈來的。此外,蘇聯還有幾千名技術人員在古巴,如果發生衝突,他們勢必遭殃。如果蘇聯有人員傷亡,那麼蘇聯是不可能不作出反應的。而美國與蘇聯之間的戰爭前景大家都清楚,那就是一場世界大戰,一場核大戰。這將是史無前例的。一場核大戰肯定會使幾億人遭殃,而蘇聯能否度過這場危機,他心裡一點把握也沒有。 幾乎人人都知道赫魯曉夫是輕率、魯莽的,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幾次直接對抗,同他的魯莽是分不開的。為了嚇唬美國人,他也時不時地祭起核大棒,但是,只有他知道,蘇聯的力量是如何不堪美國的一擊。如果美蘇之間真的發生一場核戰爭,那麼,最後在地球上生存下來的必定是美國,而不是蘇聯。儘管這些年他一直在拼命發展核武器,但蘇聯的核力量與美國相比還是相差一大截。這些,外人可能不清楚,但他作為蘇聯的最高決策人,卻不會不清楚。 事關蘇聯的存亡,他再不會魯莽了。肯尼迪的講話還沒有開始,赫魯曉夫已經作出了決定:「我們不想發動戰爭,但如果敵人要對古巴發動進攻,我們將會作出反應。」此言一出,今天會議的基調也就確定了。剩下的就是看肯尼迪會如何反應而蘇聯如何回應,從而體面地結束危機的問題了。根據赫魯曉夫的提議,蘇聯駐古巴的武裝力量應進人緊急戰鬥狀態,戰爭開始時蘇聯不會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美軍真的在古巴登陸,那麼,蘇聯可以考慮使用戰術核武器。馬利諾夫斯基建議,使用核武器的命令暫時不要發出,等肯尼迪發表聲明後再說,看美軍是否真要入侵古巴,否則將給美國留下蘇聯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藉口,在外交上對蘇聯不利。會議通過了馬利諾夫斯基的提議,莫斯科時間23時55分,會議結束。幾分鐘後,蘇聯駐古巴人員通過克格勒渠道接到了全面進入戰鬥狀態的命令,但命令中排除了使用核武器。 肯尼迪已經在電視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美國要封鎖古巴,檢查運往古巴的貨物。但是,美國一時不能作好準備,封鎖將在幾天之後奏效。目前美國所做的僅僅是說說而已,肯尼迪是否改弦更張,現在誰也說不清楚。赫魯曉夫心中又存在一份僥倖,他要看看情況再說。他與肯尼迪打過幾次交道,對這個人,他有一個基本認識。 肯尼迪家族當然是一個著名的家族,但這個家族的名聲似乎並不太好。肯尼迪的父親曾是美國駐倫敦大使,在任期間,他與英國首相張伯倫攪在一起,為綏靖政策鳴鑼開道。對肯尼迪大使這段時間的經歷赫魯曉夫也是清楚的。肯尼迪家族有著經協的傳統,赫魯曉夫大概在心裡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儘管約翰·肯尼迪表現出色,但在赫魯曉夫心目中,父親是個膽小鬼,兒子也不見得英勇到哪兒去。他認為,以他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對付肯尼迪這樣一個政壇新手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他發現,肯尼迪敢於作出支持古巴流亡者入侵古巴的決定,但關鍵時刻卻不敢向陷於困境的流亡者提供武裝支援,致使入侵失敗。這與赫魯曉夫的行為方式當然大相徑庭,也讓他覺得不可思議。豬灣事件後,曾有人作如是評論:「朋友看我們像傻瓜,敵人看我們像無賴,其餘人看我們像窩囊廢」。 實際上,在赫魯曉夫心目中,肯尼迪又何嘗不是一個窩囊廢!1961年的維也納會晤更印證了他的感覺。他在維也納對著肯尼迪口若懸河,而肯尼迪則只能洗耳恭聽。這次會見後,赫魯曉夫發現,肯尼迪是在優裕的環境中長大的,沒有經歷過多少大風大浪,從心底裡他認為肯尼迪是軟弱的。隨同肯尼迪參加會談的艾夫裡爾·哈裡曼也發現,肯尼迪對這次會談感到非常震驚,十分不安,精神上真有點垮了。而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蘇聯外交官列·謝夫琴科則說:「同肯尼迪會晤的時機很好,不過,外交部對會晤的印象不怎麼好。 肯尼迪未能對付得了尼基塔,這很危險。尼基塔覺得肯尼迪是一個弱者,認為他甚至可以恐嚇肯尼迪。每個人都得意洋洋,這改變了我們在美國人面前的自卑感。發現一位美國總統可以被嚇往而不能以強硬的方式作出反應,這種心理作用非常重要。」謝夫琴科還說,蘇聯領導人對冷戰專家杜魯門以及面帶笑容但實際上相當強硬的艾森豪威爾記憶猶新,而目前這個與他們打交道的約翰·肯尼迪當然也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是後來美蘇之間屢屢發生對抗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但是,赫魯曉夫當然失算了。能夠在美國擊敗這麼多候選人脫穎而出的肯尼迪,當然也不是一個無能之輩,只不過,他確實需要在實踐中磨煉。與赫魯曉夫的每一次對壘,對肯尼迪來說,當然也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機會。肯尼迪確實在這場鬥爭中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 意識到自己上當後,肯尼迪怒不可遏。關於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赫魯曉夫已經多次保證:蘇聯不會在美國的家門口部署進攻性武器,蘇聯的核武器威力已經足夠,用不著把核武器運到古巴去。可是,現在看來,這些信誓旦旦的保證全部是欺騙,那麼,美國以後如何同這樣一個沒有信用的領導人打交道? 但是,盛怒歸盛怒,肯尼迪的行動並沒有失去理智。在危機剛開始的時候,吉爾帕特裡克和邦迪就為他開了一個好頭。知情者雖然感到震驚,但大家都知道,必須保守秘密,過早把消息洩露出去沒有好處。這樣,美國可以從容不迫地考慮對策,讓赫魯曉夫自我得意去吧。肯尼迪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因此,從10月僑日確信古巴有導彈到10月22日晚上肯尼迪發表電視講話決定對古巴進行封鎖,整整六天時間,華盛頓捂緊了蓋子,一聲不吭,但美國的決策機器卻緊張地運轉起來。執委會將從各個方面研究可以選擇的途徑,國務院在爭取拉丁美洲各國和盟國的支持,而五角大樓則著重研究各種可能被採納的軍事方案。為了不讓外界察覺美蘇關係出現了意外,肯尼迪仍按原定計劃到康涅狄克州為民主黨候選人助選,直到午夜才返回首都。 10月18日,肯尼迪接見了蘇聯外長葛羅米柯,兩人談了兩個多小時。在談話中,肯尼迪盡力把話題往導彈上引,但是葛羅米柯就是不搭腔。葛羅米柯到最後也沒有弄懂總統到底是什麼意圖。當天晚上,執委會舉行會議。國務院八樓正在舉行宴會,臘斯克正在招待蘇聯外長,正好麥科恩和麥克納馬拉一起出現。敏感的新聞記者圍了上來,他們大概也意識到出了什麼問題,因此,這兩位麥先生就故意裝出是前來赴宴的。會議結束,為了防止再度碰到新聞記者,執委會的九名成員全部擠進了司法部長的轎車。第二天,總統又到芝加哥助選。在華盛頓,麥克納馬拉宣佈,三軍參謀長將在華盛頓暫留六個星期,以討論編制預算問題。 只是到20日,嗅覺靈敏的英國人才意識到可能出了問題。當時,英國情報代表團正在美國訪問,他們在英國大使館與中央情報局會談。在這一個星期的開始,他們發現,參加會談的美國官員越來越少,有時全體美國人都被叫走。到星期五,他們斷定,必定是古巴出事了。新聞記者也嗅出了一些不平常的氣味,《紐約時報》注意到軍隊的調動和其他一些異常跡象,到週末也推測可能與古巴有關,甚至推測到可能與核導彈問題有關。詹姆斯·賴斯頓寫了一篇報道送到白宮,要求核實。總統親自打電話給該報的發行人,要求新聞界將消息封鎖到他發表電視講話的第二天,說如果發表這篇報道,那麼在他有機會實施自己的計劃之前,就可能面臨莫斯科的最後通牒。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