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大失誤 | 上頁 下頁
一六


  11月30日,「魔術」破譯日本致德國大使館的電報,內稱:屆內閣於4月開始的日美對話已經破裂……盎格魯一薩克遜國家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可能通過一些衝突突然發生,時間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快。

  12月3日,美國破譯了2日東鄉外相致野村大使的命令:除特別指定保存的東西外,大使館應銷毀密碼機、密碼本和密碼略語。情報人員發現,日本大使館正在後院焚燒文件,以至於引起了沖天煙霧。陸軍情報部長謝爾曼·邁爾斯和遠東情報處處長魯弗斯·布拉頓說,這種情況預示日美之間「至少是斷交,甚至可能發生戰爭」。

  12月5日,「魔術」截收到吉);I猛夫發自珍珠港的電報:「5日下午港內有如下艦隻: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可是,這份情報沒有及時處理,而是被保留在文件筐裡。

  美國從這些情報中瞭解到了什麼?他們知道日本已經決心與美國開戰,但是,何時開戰?向何地發動進攻?這些關鍵性情報,「魔術」中無隻字提及。10月9日,『「魔術」曾破譯了9月24日外務省致檀香山總領事喜多的電報,電報中要求喜多把珍珠港分成5個不同的水域,報告太平洋艦隊各艦的停泊位置。12月3日,「魔術」破譯了外務省致喜多總領事的電報。電報中說:「鑒於目前形勢,港內的軍艦、航空母艦、巡洋艦的進出情況是極其重要的。此後,務必盡全力逐日向我報告,在珍珠港上空是否有阻塞氣球防護網,是否有跡象表明會升起這種氣球,還應電告我各艦是否有防魚雷網。」但是,「魔術」同時發現,日本對菲律賓、美國西海岸和巴拿馬也同樣有興趣,這種情報如果不加特別分析,沒有特別的警惕性,情報人員很難意識到日本海軍的真正目標所在。

  一知半解的「後術」情報,讓美國的情報饑渴
  症有所緩解,但是,美國人卻將它當作靈丹妙藥。
  這對美國分析日本的意圄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後,美國人對日本的軍事奇跡百思不得其解。照理說,美國有這麼好的情報來源,為什麼不能避免日本的突然襲擊?日軍的炸彈到底是如何扔到美國人頭上的?對此,各位專家各有高論。以《珍珠港;警告與決策》一書揚名美國的女學者羅伯塔·沃爾斯塔特說:「我們以前從未有過如此完整的有關敵人的情報,也許以後我們再也不可能掌握如此重要的情報來源了。」但另一位學者戴維·卡恩卻說, 珍珠港事件之所以發生, 是因為美國情報人員缺乏必要的情報,「魔術」提供的情報不足為憑,它解決不了美國當時存在的情報缺乏問題。誰是誰非,莫衷一是。

  應該說,羅伯塔·沃爾斯塔特和戴維·卡恩的觀點都有道理。美國在戰爭爆發前確實掌握了一個很好的情報來源。這種情報來源,對美國來說,雖非絕後,卻是空前的。美國情報界從中瞭解了日本的開戰意圖,知道戰爭的爆發不可避免。但是,「魔術」的缺陷在顯而易見的。它只說日本準備打仗,但何時打,怎麼打,「魔水」一概沒有涉及,從而為美國留下了一個情報缺口。可悲的是,弟國人沒有意識到這個缺口的存在,更不用說採取措施去填補這個門口了。

  戰爭爆發前美國的情報體制是很不完善的。長期以來,美國忽視情報機構的建設,情報經費嚴重不足,難以應付日趨嚴重的局勢。

  美國情報事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獲得過前所未有的發展,陸軍情報部作為一個常設情報機構建立起來了,信號情報部門也從無到有,初具規模。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情報機構再次經歷了大幅度裁減,情報經費也多次削減,儘管陸軍情報部、海軍情報部仍然存在,但實際上已處於半癱瘓狀態。陸軍情報部外國情報處處長喬治·斯特朗曾說:陸軍情報部「經費短缺,缺少辦事員和速記員,嚴重阻礙了正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情報界無力經營諜報活動。

  1939年8月18日,海軍情報部長安德森在向海軍部長所作的備戰報告中說:海軍情報部在海外進行的工作,僅限於武官們寫來的報告,以及陸軍部、國務院、商務部和某些有關商務單位送來的材料,還有就是一些預備役軍官到國外旅行反映的情況。他警告說:「真正經過組織、能夠執行間諜和反間諜等項勤務的隱蔽情報工作並不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海軍情報機構目前沒有經費可供開銷」。武官也大多部署在歐洲國家。駐日武官雖然提供了日軍的編制、兵力、人員素質等方面的情報,但有關日軍的意圖駐日武官其實是一無所知,美國駐日使館則集中力量研究日本的政治動向,對軍事問題很少涉及。美國不得不依賴「魔術」這一情報來源。

  「魔術」提供了日本政府對日美關係的態度等重要情報,使美國政府對日本政府的立場有了比較準確的瞭解,對於日本即將向美國發動的進攻,「魔術」也提供了很多線索。但是「魔術」破譯的是日本的外交電報,而對美國更為有用的卻是日本的陸軍電報尤其是海軍電報,這些,「魔術」都無能為力。「修正學派」認為羅斯福政府通過「魔術」掌握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日本是不會在外交電報中談論軍事機密的,真正重要的情報日本也不是通過無線電發送,而是用信使傳遞。

  此外,「魔術」提供的線索很多是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它沒有提供日本即將發起進攻的時間、地點,美國政府雖然知道日本即將採取重大軍事行動,但是,它對日本的軍事動態一無所知,同一個瞎子差不多。但最重要的不是這一點。如果對日軍的動向完全不瞭解,美國政府會提醒它的軍隊保持戒備狀態。關鍵是,美國政府通過「魔術」瞭解到日美關係即將破裂,而在何時破裂、日軍從何地發動進攻,美國是一概不知。而由於「魔術」情報的存在,美國決策人員還產生了一種盲目的自信或錯覺:不管日本未來的行動如何,都不會逃出美國的掌握。美國可以靜觀其變,坐待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從而使自己處於一種消極的等待狀態。

  美國情報界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一個綜合性的情報分析機構。 應該說,「魔術」提供的情報雖然支離破碎,但是,它畢竟還是提供了一些線索,如日本外務省對珍珠港過分熱心的關注。如果美國的情報分析人員得力,那麼,它可能得出珍珠港是日本的一個重要目標,而不致於在戰爭爆發之後還以為日本襲擊的是菲律賓或是泰國。遺憾的是,美國當時恰好缺乏這樣一種機構。雖然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情報機構缺乏協調的危害,在1940年建立了以威廉·多諾萬為局長的情報協調局,但由於情報協調局剛剛成立,正處於草創時期,還在為其生存權而鬥爭,根本談不上實際工作。而獲取情報的信號情報機構僅僅負責情報的搜集,至於說情報的分析、評價,實際上不是它的份內之事,它也沒有這個能力對這些情報進行評價。

  如果說美國當時有一些偵聽站而沒有情報機構,也許並不過分。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全部破譯工作和破譯力量鄰集中在陸軍,譯出的外交電報提供給陸軍部、海軍部和國務院,秘密活動電報提供給陸軍部和海軍部,海軍電報只報送海軍部,並向陸軍部提供摘要,但傳遞的辦法很繁瑣,由一名信使把電報交給有關官員,閱後即由信使帶回,不能留下任何書面材料。其主旨是為了絕對保密,但犧牲了速度,影響了對電報內容的確切理解。沒有人對全部材料進行綜合研究,閱報人只閱讀與他有關的那一部分,看完即拿走,以後再也看不見了。這樣,就缺乏對情報的綜合研究,也無法核實其準確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