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東北抗聯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32 率先整編 在東北抗聯的歷史上,到底是先有第1軍,還是先有第2軍? 由於第2軍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在第1軍和第5軍之間,所以他們與這兩個軍的聯繫也更為緊密。除了前面講到的與第1軍會師那爾轟以外,第2軍的領導人與第5軍的領導人也有兩次重要的會見。第一次是1936年1月中旬王德泰、李學中在甯安縣鏡泊湖遊擊根據地與周保忠會面。在這次會見中,他們對兩軍的整頓問題進行了討論,做出了第2軍正式成立軍部並擴編為兩個師的決定。軍長王德泰、政委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學忠、參謀長劉漢興。但是,這個決定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執行,這是因為第2軍與第5軍領導人在第二次重要會見中又做出了新的決定。 1936年1月,前去莫斯科彙報工作的中共東滿特委書記、第2軍政委魏拯民從蘇聯回來了。2月5日,魏拯民就在中共甯安縣委書記張中華的陪同下到第5軍軍部會見了周保中。在這次會見中,魏拯民向周保中傳達了共產國際第7次代表大會的精神以及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的代表關於撤銷中共滿洲省委,按遊擊區建立南滿、東滿、吉東和松江四個省委、建立東北抗日聯軍的指示。 2月9日,魏拯民動身西去。在額穆縣境內與王德泰、李學忠等會師。然後一起南下安圖遊擊區,並於3月上旬在安圖縣一個名叫迷魂陣的地方召開了第2軍領導幹部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有魏拯民、王德泰、李學忠、金日成、周樹東、安鳳學等人。 迷魂陣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就是部隊改編和分區作戰的問題。 根據這次會議作出的決定,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正式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成為東北各抗日部隊中最先改編為抗日聯軍的部隊。新成立的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按照中共的建軍原則,從軍部、師部都建立了黨委,政委兼任黨委書記。第2軍黨委由9人組成(軍長、政委、軍政治部主任以及下屬的3個師的師長、政委),魏拯民任黨委書記。 抗聯第2軍成立後,各師仍然繼續進行分區作戰。在以後的幾個月裡,第2軍的部隊不斷取得勝利,隊伍得到了很大發展,遊擊區也迅速擴大了。 就在抗聯第2軍進行分區作戰並且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南滿地區的遊擊活動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了鞏固這些成果,明確今後的任務,楊靖宇決定返回金川縣河裡根據地,召開中共南滿黨的第2次代表大會。 1936年7月,中共南滿黨的第2次代表大會在第1軍設在河裡會家溝的密營裡舉行,楊靖宇主持了這次會議。這次會議在分析了國內外形勢、肯定了過去一段時間裡的工作成績、找出缺點的基礎上,通過了《南滿黨第2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並正式宣佈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楊靖宇當選為中共南滿省委書記、第1軍軍長兼政委。 魏拯民是在中共南滿黨的第2次代表大會召開的前幾天,帶著一個連來到了河裡地區的。魏、楊兩人相見後,彼此都感到非常高興。魏拯民送給楊靖宇一本《共產黨宣言》,楊靖宇接到書後說:「老魏,你給我馬列主義,我給你殺敵武器!」然後,他回贈了一把小手槍給魏拯民。 南滿黨的第2次代表大會剛一開完,楊靖宇和魏拯民便一起主持召開了中共南滿、東滿及抗聯第1軍、第2軍幹部聯席會議。此次會議即為抗聯歷史上有名的「河裡會議」。根據魏拯民向大家傳達的共產國際第7次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有關指示,「河裡會議」做出了三項重要決定:第一,將抗聯第1軍和第2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並成立總司令部。楊靖宇、王德泰和魏拯民分別任第1路軍正副總司令和總政治部主任。第1路軍下轄6個師(第1軍轄第1、2、3師和第2軍轄第4、5、6師);第二,將原來的中共東滿、南滿黨組織合併組成新的中共南滿省委(也稱東南滿省委),魏拯民任省委書記,楊靖宇、王德泰等13人為省委委員;第三,確定了新的軍事計劃,決定部隊要衝出東邊道,向遼南、遼西發展。正式決定第1軍軍部和第1、第3、第4師經「遼西再向熱河、外蒙邊境」遠征,打通與關內紅軍的聯繫。第2師留在撫松、蒙江、通化老遊擊區活動。第2軍軍部與第6師與第2師相配合,在堅持南滿老遊擊區的同時,開闢長白根據地。第5師仍然留在東滿綏寧地區與第5軍相配合,開展東滿地區的遊擊鬥爭,同時保持第1路軍、南滿省委與第5軍、第3軍和吉東、北滿黨組織的聯繫,以便各軍協同作戰,使東北的抗日遊擊戰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研究抗聯歷史的專家們認為:「『河裡會議』是抗聯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它使東北抗聯第1、2軍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在中共南滿省委和第1路軍總司令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為進一步將東南滿抗日遊擊戰爭推向新的高潮,做了組織上、思想上的準備。」 「河裡會議」之後,楊靖宇率軍部教導團從河裡地區出發南進,以便向第1師和第3師傳達「河裡會議」精神。途中,他們與敵人進行了多次戰鬥。楊靖宇與其勁敵邵本良之間的較量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終於見了分曉。 §33 楊邵鬥法 日本人講究什麼事都要有個順序,因此對於那幫跟著他們屁股後邊打抗日隊伍的漢奸也按本事大小給排出了個座次。邵本良、王友成、李大善三人並稱「東北三大厲害」,其中邵本良又稱為「東北第一大厲害」。 邵本良這個人其實本來就不良,他是一個有20多年匪齡的老鬍子頭,還做過東北軍的團長。「九·一八」以後,他搖身一變又成了偽軍的團長。日本人來了以後,發現了他這個「人才」,於是他又成了東邊道的少將「剿匪」司令。 為虎作倀者凶於虎。邵本良在打抗聯這方面就比日本人厲害。日本人雖然槍法好,又有武士道精神,但他們那兩下子一進山就玩不轉了,經常被抗聯戰士們把他們當驢在山裡牽來牽去,然後再打上一頓。邵本良可不吃這份虧,他是鑽山林的老手。他手下的那些兵也都多是土匪出身,這些人打仗的時候不但帶著槍,而且還要帶上一把刀,一進林子就開始砍路標,這樣,他們在山裡怎麼轉也迷不了路。冬天下雪時,抗聯的人在和日本人打完仗後,鑽進林子,然後把地上的雪印一掃,日本人就不知他們的去向了,但這辦法對久鑽山林的邵本良卻不管用,你就是把雪掃得再乾淨,他也能找到你的蹤跡。也正因如此,邵本良才敢在日本人面前誇口說: 有我邵本良,就沒有楊靖宇! 邵、楊之間的較量開始於1933年11月15日。當時,楊靖宇率部初到松花江以南地區活動,其後衛部隊就與邵本良的部隊遭遇了。那一仗,雖然楊靖宇的部隊取得了斃傷敵人11名的戰果,但卻付出了3傷4亡的代價,在死的4個人裡就有楊靖宇的老戰友、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金伯陽。 邵本良在這第一次較量中是實實在在地得上了一分,但楊靖宇也不是好惹的。就在那次遭遇的一個多月以後(12月20日),楊靖宇和李紅光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成功地用調虎離山計把邵本良的主力調出了他的老窩——柳河三源浦,然後乘虛而入逮捕了漢奸走狗並沒收了他們的財產,摧毀了偽滿鐵路工程局和偽警察署,燒了他的幾十間營房,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和武器彈藥,解決了部隊的給養和群眾的食鹽問題。 這一仗震動了南滿。因為三源浦不但是邵本良的重要兵站,而且是梅輯線上的重要據點,地勢險要,戒備森嚴,許多人都說打下三源浦比虎口拔牙還難,但楊靖宇卻把它一舉打了下來,這一下給一直在吹牛的邵本良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了。但是邵本良也並未因此而放棄同楊靖宇的較量,他發誓說:「我一定要讓楊靖宇知道我的厲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