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 上頁 下頁
三三


  一軍團不僅要掩護行動遲緩的中央縱隊,而且還要掩護新成立的幾個軍團,特別是八軍團和九軍團。聶榮臻說:「我們既要完成我們自己的任務,又要掩護他們。」這是長征突圍中很多部隊面臨的共同問題。當八軍團指揮部在湘江東岸被阻時,它不得不擔負起原來分配給第三十四師的後衛任務。軍團宣傳部長奠文驊回憶說,三十四師「走了另外一條路」。事實上,他們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幾乎全軍覆滅。八軍團先頭部隊不得不在湘江岸邊接應所有其他部隊過江。然後,才跳進齊腰深的冰水裡過了江。八軍團也遭到了很大的損失。

  十二月一日下午,八軍團的一拉指揮員向聶榮臻請求緊急援救八軍團一部分被敵人阻隔在江東的部隊。聶榮臻不得不告訴他,此刻已毫無辦法。因為夜幕已降臨。

  十二月二日,聶榮臻獲悉,被阻滯在江東的有彭紹輝和肖華政委率領的少共國際師。一軍團指揮部派了一支救援部隊把他們接過江來。

  聶榮臻的結論是:「我們行動太慢,敵人來得太快。」少共國際師、三十四師、三軍團的十八團,還有八軍團的幾支重要部隊都被打垮了。一軍團本身損失也很嚴重。如長征開始時,第一師第三團有二千八百人。過了湘江後,只有一千四百人了。

  湘江這一仗,從十一月二十五日到十二月三日,打了一個星期。根據多數人的記述,這是一場災難。劉伯承寫道:「雖然(紅軍)最終渡過了湘江,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人員折損過半。」秦將軍說:「部隊在每道防線損失的準確數字尚不清楚。突破湘江防線時的損失最為嚴重。紅軍到達遵義時(大約一個月後)所餘兵力只有三萬來人。」

  肖華將軍是當年在湘江覆滅的少共國際師的政委,一九八四年時六十八歲,是一個矮胖而活躍的人。他的頭剃得光光的,有點像蔣介石,這一點不大討人喜歡。雖然他穿著一套講究的制服,但卻帶著歉意說,「我沒有穿軍裝」,因為他最感到舒適的服裝就是軍裝。

  少共國際師奉命同彭德懷的三軍團一起擔任後衛,它的一萬名年輕的士兵損失大半。最後,倖存者被編進擔任前衛的四團。

  據零散而且往往互相矛盾的記述表明,許多裝備包括X光機和用來給陳毅的傷處拍照的感光膠片,都被扔進了湘江,剩下的較重的槍炮也多半扔掉了。比較沉重的電臺設備和發電機可能也在過湘江時扔掉了。輜重隊伍大大減輕了負荷,挑夫的數量減少了;軍隊的機動能力增強了。

  彭德懷在回憶錄中作了對比,他的三軍團與廣西軍隊交火時「戰鬥艱苦」,「困難重重」;「右翼」的一軍團與湘軍作戰時則「情況比較順利」。各種記述有許多矛盾。中國專家們認為,一軍團和三軍團分別位於左翼和右翼。事實上,在渡口,紅軍部隊都緊緊地擠在一起,原有的正規行軍序列都搞亂了。

  湘江一戰究竟損失了多少部隊,又有多少人脫離了紅軍,中國現代的黨史專家們眾說紛壇,誰也提不出準確的數字。在長征的頭十個星期中,如果說紅軍損失了四五萬人(這是種種估計數字的平均值),那麼戰鬥傷亡至少有一萬五千人(其中大多數是在湘江傷亡的),這樣的估計似乎比較恰當。

  紅軍的新兵部隊損失最為嚴重。據伍修權估計,在離開中央蘇區之前的幾個月中,新征了五萬兵員。

  李德估計,紅軍過貴州省邊界時,已損失了一半新兵和百分之七十五的「後備兵」——所謂「後備兵」,他指的是那些挑夫。因為他們已經沒有挑東西的任務了,曾經打算把他們也編入紅軍。李德說,八軍團的二十一和二十三師,九軍團的二十二師都被消滅了。據他說,由老兵組成的師損失不大。

  湘江戰鬥之後,李德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削弱了。周恩來更多地接管了工作。然而李德沒有輕易放棄他的特權。三十四師師長周子昆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回到司令部。李德把他叫到面前辱駡了一頓。他說,周子昆的部下都沒有了,而他自己怎麼會逃出來?為什麼不執行他的命令?為什麼全師都消滅了,而他的妻子卻仍和他在一起?

  李德氣憤地說,周子昆應當受到軍法審判並槍斃。他命令警衛人員把周子昆捆起來送往軍事法庭。可是警衛人員拒絕執行。博古當時在房間裡,坐在那裡一聲不吭。毛澤東也在場。當李德大發雷霆時,毛澤東走向前去,把周子昆從房間帶了出去,他說:「讓我來處理這件事吧!」

  李德在他的回憶錄裡很少談到湘江戰鬥。他暗示,儘管紅軍受到損失,但它的戰鬥素質提高了,部隊還是增強了。他把失敗的主要責任歸咎於周恩來。他說,周恩來起草了撤離計劃,計劃要求從中央蘇區撤走大量的重型裝備,這些裝備使紅軍負擔過重,因而遲緩了前進的速度。他不承認,既然他能支配博古,他就對長征的一切組織和作戰計劃都擁有否決權。

  久經戰鬥的紅軍指揮員經過湘江一戰的慘敗之後,個個義憤填膺。這種憤慨將化為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情緒。

  不久後就有人說,三十四師被消滅時發出的最後幾陣震顫的槍聲和紅軍輜重大隊沿途百里丟盔棄甲的慘狀,就已經宣告了李德、博古統治的結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