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超限戰 | 上頁 下頁 |
四五 |
|
多維協作的概念只有在被具體的目標所覆蓋時才能成立。沒有目標,就談不上多維協作。而目標的大小,又決定各維協作的廣度和深度,如目標的設定是贏得一次戰策級的戰爭,需要協作的領域和力量就可能涉及到整個國家甚至超國家。由此推及任何一次軍事或非軍事行動,無論所涉領域、力量的深淺與眾寡,各維間的協作都必不可少,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次行動中動用的手段越多越好,而是以必要為限。各維的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只會使行動在浮腫和乾癟之間搖擺,最終危及目標本身。在這裡「過猶不及」的東方智慧,有助於我們理解和實踐這一原則。 此外,在對可動用力量特別是非軍事力量的認識上,亟需要我們打開視野。除了對常規的、物化的力量給予一如既往的關注外,還應特別注意無形「戰略資源」的運用,如地緣因素、歷史地位、文化傳統、民族認同感以及支配和利用國際組織影響力等等⒀。但這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在對這一原則的運用上也來一次超限行動,把極可能出現的變多維協作為平面作業的庸常之舉,引向從戰策到戰術各級臺階的立體交叉式組合。 【⒀中國在這方面得天獨厚。悠久的文化傳統、平和的意識形態、沒有侵略史、華人經濟實力強大以及擁有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全程調控——在戰爭的開始、進行和結束的全過程,不間斷地獲取信息、調整行動和控制局勢 戰爭是一個充滿隨機性和創造性的動態過程,任何企圖把一場戰爭固定在一套預設方案中的念頭,都近乎荒唐或天真。因此,有必要在戰爭的「現在進行時」,對其進行全過程的反饋和修正,以使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是「全程調控」。 由於共時性原則的加入,已不能把全程調控的「全程」,理解成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在現代高技術手段條件下可能只是一個瞬間。就像我們在前面所說的,一次戰鬥的時間就足以完成一場戰爭。這將可能使戰爭的全程變得非常之短,同時也就大大增加了調控難度。 信息技術把整個世界焊接成一張網絡的今天,介入戰爭的因素遠比以往的戰爭要多得多。各種因素的咬合及對戰爭的影響是如此緊密,以至於每一個環節的失控,都有可能像丟掉一隻馬蹄鐵那樣丟掉整個戰爭⒁。因而在氣球般快要被新技術、新手段、新領域撐爆了的現代化戰爭面前,全程調控越來越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種技術。它要求你更多的運用直覺而不是數學推演,去把握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它要求你改變的遠不止兵力的調整、部署的變化、武器的更新,更主要的是戰場向非軍事領域的轉換導致的全套戰爭規則的改變。其結果是把你送上一個陌生的戰場,同一個陌生的敵人,展開一場陌生的戰爭。而你則必須通過對這一陌生過程的全程調控,去贏得一次陌生的勝利。 【⒁在現代戰爭中,偶然因素也像古代戰爭一樣會影響戰爭的結局。一根指揮中心計算機上的保險絲在關鍵時刻因過熱燒斷(這是完全可能的。發生在海灣上空的一次F-16誤擊事件的原因,就是由於「黑鷹」直升機「敵我識別器」的電路經常發熱,飛行員偶爾關閉它以降溫的結果),就可能會導致一場災難。這也許是因為丟失一塊「馬蹄鐵」,而喪失一場戰爭故事的現代版。正因此,「全程調控」是必須堅持的。】 超限組合戰,正是這樣一種以陌生的然而也是全新的戰法進行的戰爭。 以上的所有原則都以適合任何一次超限組合戰為原則。 遵循這些原則並不能包打勝仗,但違反上述原則,則肯定會走向失敗。對於戰爭勝利,原則從來都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沒有必勝的原則,只有必要的原則。我們應牢記這一點。 ◎結語 信息化和全球化……產生了數 千家環球商業企業及成千上萬個國 際組織和政府間組織。 ——E·拉茲洛 人類在進步,不再認為戰爭是 潛在的上訴法庭。 ——布洛克 當「四海一家」這個人類的千年理想被IBM用作廣告詞時,「全球化」已經不再是未來學家的預言了。一個被貼滿信息標簽的技術大綜合趨勢所推動、被文明衝突與融合兩股冷暖洋流所激蕩、被此起彼伏的局部戰爭、多米諾骨牌式的金融危機和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所困擾、並讓所有人包括預言家和占卜師都感到陌生和意外的時代,正在20世紀的黃昏和21世紀的黎明之間徐徐展開。 全球化整合,全面而深刻。經其無情點化,必然要改變甚至消解的,是以國家為主體的權威地位和利益邊界。誕生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①的現代概念的「民族國家」,已不再是高居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組織頂端的唯一代表。超國家、跨國家、非國家組織的大量出現,同國家與國家間固有的矛盾一起,正在使國家權威、國家利益、國家意志受到空前的挑戰②。 【①1648年歐洲協議的總稱。它結束了西班牙、荷蘭八十年戰爭和德國三十年戰爭的局面,並被認為確定了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散前所訂一切條約的基礎。】 【②國家至高無上的地位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最具代表性也令人最擔心的是,國家對於武力的壟斷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按照厄納斯特·吉爾納在《民族和民族主義》中的看法,國家的定義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單位。據美國《新聞週刊》1997年關於「21世紀安全威脅來自何方」的民意調查,32%的人認為來自恐怖主義,26%認為是國際犯罪和販毒集團,15%認為是種族仇恨,第4位才輪到民族國家。美國陸軍在一份在網絡上公開,卻未出版的小冊子(TRADOC PAMPHLET 525-5:FORCE XXI OPERATIONS)中,明確把「非國家力量」列為「未來的敵人」,「使用賦予它們類似於民族國家的相當能力的現代技術的非國家安全威脅,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正在向傳統的民族國家環境挑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