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超限戰 | 上頁 下頁 |
二二 |
|
即使是在美國這樣一個很容易傳播相接受新鮮事物的國家,事情也遠不像沙利卡什維利以為得那麼簡單,隨著他的退役,美軍中對「聯合構想」的批評漸漸多了起來,懷疑論重新抬頭。海軍陸戰隊認為,「不要將『聯合』奉若神明,而去壓制有關未來軍隊編成的討論」,「聯合的一致性將導致軍種獨特性的喪失」,而這是與「強調競爭、多元化」的美國精神相違背的。空軍則委婉地表達了「2010年聯合構想必須在實踐中發展,並鼓勵軍種間相互學習」、「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實驗的時代,我們的思想要靈活,不能僵化」的意見⑥,海軍、陸軍在這方面的看法也相去不遠,大有將沙利卡什維利的心血毀於一旦之勢。 可見,並不是只有發生在東方的改革才會出現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境況。我們作為旁觀者,當然會對為了狹隘的集團利益犧牲一種可貴的思想扼腕而歎。因為「聯合戰役」、「聯合構想」的實質根本就不在於對軍種利益的肯定或剝奪,而是意圖使各軍種能在統一的戰場空間內實現聯合作戰,最大限度地降低各軍種自行其是的負面效應。顯然這是在尚未找到真正一體化軍隊的辦法之前,人們能夠想出的上乘戰法。只是這一可貴思想的局限性在於:它的起點和終點都落在了武力戰的層面,而沒能將「聯合」的視野,擴及到人類可能產生對抗行為的所有領域。這種思想上的缺陷在二十世紀行將結束、廣義戰爭的端倪已然露頭的時刻,顯得如此醒目,以至於如果沒有美國陸軍在1993年版《作戰綱要》中提出「全維作戰」的概念,我們簡直就會對美國軍事思想界的「貧血」感到驚訝。 【⑥詳見美《海軍學會會刊》,1998年1月號,霍夫曼中校題為《改革不會一帆風順》的文章。】 這份被第13次修改後的綱領性文件,極富遠見地洞察到了美軍在今後若干年間可能面臨的種種挑戰,首次提出了「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嶄新概念。正是由於有了這一概念,才使人們認識到進行全方位戰爭的可能性,也就便美國陸軍得以為自己的作戰理論找到了一個非常大氣的新名字——「全維作戰」。有意思的是。主持修訂美國陸軍1993年版《作戰綱要》並表現出強烈創新精神的,正是在海灣指揮第七軍時被人們指責為作戰保守的弗蘭克斯將軍。如果不是後來發生的事情改變了美國人的思維走向,這位戰後初任的陸軍訓練和條令司令部司令差點就讓美國軍事思想史產生一次歷史性突破。 雖然在此版《作戰綱要》中,弗蘭克斯將軍和他的條令編寫組的軍官們,沒能理清「在整個戰區實施太空作戰支援下的統一的空中、地面、海上和特種作戰」與「在戰爭和非戰爭行動的各種可能行動中運用所掌握的一切手段,以最小的代價去果斷地完成受領的任何任務」這兩句話之間的巨大差異,更沒能發現在作為軍事行動的戰爭之外,還存在著遠為廣闊的非軍事戰爭行動的可能性,但它起碼指出了「全維作戰」應具有「全縱深、全高度、全正面、全時間、全頻譜、多手段」的特點,而這正是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作戰方式最具革命性的特徵⑦。 【⑦(1997世界軍事年鑒》對「全維作戰」有詳盡介紹。(P291-294)】 很可惜,美國人,準確地說是美國陸軍,過早地中止了這次革命。在一片反對聲中,曾在弗蘭克斯將軍麾下任團長、後擔任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聯合兵種司令的雷爾德,對其老上司的創意詰難最甚。此時的霍爾德中將己不是戰場上那個衝勁十足的霍爾德上校,這一回他扮演的是陸軍中保守傳統的代言人。他的看法是,「那種認為非戰爭軍事行動有一套自己的原則的想法,在作戰部隊中並不受歡迎,很多指揮官都反對把非戰爭行動與本義上的軍事行動區分開來」。在霍爾德的身後,「陸軍中已形成這樣一種共識,即把非戰爭行動區分出來單獨對待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他們認為,如果把「非戰爭軍事行動」寫入基本條令,將會沖淡軍隊的尚武特徵,還可能導致軍隊行動的混亂。事情走到這一步,弗蘭克斯將軍的革命歸於流產就不可避免了。 在後一任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司令哈佐格將軍授意下,霍爾德將軍和98年版《作戰綱要》的修訂小組,以「一組單一的原則涵蓋陸軍所有類型的軍事行動」為基調,終於對新綱要做出了重大修正。他們的做法是不再區分非戰爭行動與一般軍事行動,只是將作戰行動劃分為:進攻、防禦、穩定、支援四種類型,把原本已歸到非戰爭行動裡的救援、維和等任務,重又裝回作戰行動的老套,以使其能納入統一的作戰原則之下,而對「全維作戰」的概念則乾脆放棄⑧。表面上看,這是一次正本清源、刪繁就簡的舉動。而實際上,這是一次美國版的買櫝還珠。因為修訂後的新綱要,在消除尚未成熟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概念所帶來的理論混亂的同時,也順手遺棄了他們不經意間採摘的頗有價值的思想果實。看來在跳進一步退兩步的舞蹈時,所有的民族都無師自通。 【⑧據美《陸軍時報》1997年8月18日肖恩·內勒的文章《新版〈作戰綱要〉草案的變化》。】 不過,指出美國陸軍的短視,並不等於說「全維作戰」理論已無可指摘。剛好相反,這一理論從其概念的外延和內涵兩方面都存有顯而易見的缺陷。誠然,「全維作戰」已比此前任何軍事理論對作戰領域與方式的認識都寬泛了許多,但就其本質來看,依舊沒有脫逸出「軍事」的範疇,比如我們在前面提出的「非軍事戰爭行動」這一比軍事性戰爭行動含義更廣泛、起碼可以與其並駕齊驅的作戰領域和方式,就被排除在了美國軍人的視野之外——可恰恰正是這一大片領域才是未來軍人們和政治家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空間——因而也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維」。更何況「全維」一詞在美國陸軍那裡,還沒理清究竟是指幾何學上的空間維度,還是與戰爭相關的各種要素,亦或是二者兼指。就是說,它還處在語焉不詳、混沌不清的狀態。而如果理不清全維是指什麼,各維間的關係又是什麼,當然便無法充分展開這一原本極富潛力的概念。 事實上,沒有人能在360度立體空間加時間再加其它非物理要素的全維度上展開一場戰爭,任何具體的戰爭總會有所側重,總是在有限的維度中展開,又總是在有限的維度中結束。唯一不同的,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軍事行動將不再是戰爭的全部,而只是全維中的一維,甚至加上弗蘭克斯將軍提出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也還其不上是全維。只有再加上除軍事行動以外的一切「非軍事戰爭行動」,才可能實現完整意義上的全維作戰。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思想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的所有美軍軍事理論研究中,都不曾出現過⑨。 儘管「非戰爭軍事行動」、「全維作戰」這些充滿創見的概念,已經相當逼近從軍事技術革命開始的軍事思想革命,可以說,它已經來到了崎嶇山路的最後一塊懸岩之下,距離大徹大悟的峰巔還有一步之遙。但就在這裡,美國人停了下來,一向在軍事技術和軍事思想兩方面都領先於世界各國的美國兔子,開始在這裡發出沉重的喘息。無論海灣戰後沙利文或弗蘭克斯們在多少篇軍事論文中發出「兔子跑吧」的呼喚,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烏龜都甩在它的後面。 【⑨大概只有安圖利奧·埃切維裡亞的文章「一場軍事理論上的革命:戰爭各維的互動性」,指出了戰爭中的「各維」不應是幾何學及空間理論中所指的長、寬、高等,而是指與戰爭密切相關的政治、社會、技術、作戰、後勤等因素。但可惜他還是圍繞軍事軸心來觀察戰爭,並沒有對戰爭的外延形成突破。】 現在,或許該是倫奈·亨利中校⑩這些對別國的軍事革命能力提出質疑的美國人捫心自問的時候了: 為什麼沒有發生革命? 【⑩1996年4月,在美國陸軍軍事學院召開的戰略研討會上,陸軍中校倫奈·亨利作了題為《21世紀的中國:戰略夥伴……或對手》的報告,結論是:「中國至少在下個世紀頭25年裡不可能進行一場軍事革命。」(見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外軍資料》,1997年第6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