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崔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譯者的話

  本書作者B·A·崔可夫(1900—1982)是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兩次蘇聯英雄。1918年參加蘇軍,畢業于莫斯科軍事教官訓練班、伏龍芝軍事學院等。1929—1932年任紅旗遠東特別集團軍司令部處長。1938年任步兵第五軍軍長和第四集團軍司令員,指揮集團軍參加了白俄羅斯西部的解放進軍。蘇芬戰爭中任第九集團軍司令。1940年12月至1942年 3月任駐華武官、軍事總顧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先後在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頓河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內任職,從1942年5月起,曾任預備隊第一集團軍司令員、第64集團軍戰役群司令、第62集團軍(1943年改稱近衛第8 集團軍)司令員,參加了許多著名的戰役,特別是率部從斯大林格勒一直打到柏林,戰功卓著,他的部隊先後17次受到最高統帥部通令嘉獎,他本人兩次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戰後,他先後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副司令、第一副總司令、總司令,並兼任蘇駐德軍管局總指揮和對德管制委員會主席。1953年任基輔軍區司令。1960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61年兼蘇聯民防司令。1972年任蘇聯國防部總監。從1952年起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1年起為中央委員。著有《集體英雄主義的集團軍》、《戰火中的 180天》、《本世紀之戰》、《第三帝國的末日》、《時代的文件》等書。

  作者在這本戰爭回憶錄中,以親身的經歷、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目擊者提供的情況,具體地敘述了他自1942年9月受命指揮第62集團軍(後改稱近衛第8集團軍)參加斯大林格勒會戰起,直到攻克柏林的整個戰鬥歷程;生動地從一個側面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百萬大軍鏖戰的壯觀場面,以及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國徹底覆滅前垂死掙扎的情況;滿懷激情地讚頌了蘇聯軍隊從將軍到士兵以至人民群眾的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績,抒發了作者作為戰役指揮員在戰場上的感受,內容豐富,情深意切。

  本書共分四篇。作者重點地在第一、四篇裡描述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柏林進攻戰兩大戰役。在保衛斯大林格勒的決定性戰役中,他是在戰役進入極其艱巨和嚴峻的時刻,肩負防禦斯大林勒格中部和工廠區的重任。率領集團軍與其它大部隊一起,堅持在伏爾加河兩岸和斯大林格勒市里,浴血奮戰,遏止了優勢敵人的狂猛攻勢,粉碎了希特勒妄圖一舉佔領斯大林格勒的罪惡計劃。以斯大林格勒會戰為轉折,蘇軍由防禦轉為進攻,他的集團軍和其它大部隊乘勝西進。

  作者在第二、三篇裡記述了解放頓巴斯、紮波羅熱、敖德薩以及強渡維斯瓦河和奧德河等幾個在現代戰爭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的戰役。然後,較全面地描述了1945年4月攻打柏林的戰役。在衛國戰爭中這個規模最大的城市進攻戰中,他的集團軍身負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主要方向實施主攻的重托,歷盡艱辛,突破了德軍在塞洛高地的堅固防禦,在攻克柏林的決戰中又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書對我們瞭解蘇聯衛國戰爭的史實很有幫助。

  特別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書中從戰役指揮員的角度,對如何實現最高統帥部的戰略意圖,如何洞察敵人的奸計,如何在方面軍編成內組織和實施大城市的防禦戰和攻堅戰,指揮部隊創造性地運用推廣種種有效的作戰方法,克敵制勝,都有所敘述或詳細地總結,這對我們瞭解和研究蘇軍的戰役指揮和作戰方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加本書翻譯的還有:蔣素琴、楊林同志。

  另外,本書在譯文的編輯過程中,得到韓桂蓮、吳德如同志的熱情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由於水平有限,難免有錯誤或不妥之處,敬希批評指正。

  1988年11月

  ◎作者序

  回憶……它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你既不能對它發號施令,也不能拒之不理。它時常會在你腦海裡重現你曾目睹過的、曾經歷過的、簡直會使你心頭緊縮、冷汗淋淋的情景。這種情形白天或晚上都會出現。有時,你會因為回憶到某些往事而深深地自責,雖說現實距那些經歷已經很遙遠了。是很遙遠了,但回憶卻使你重返過去,遙遠的事情又一幕一幕的掠過眼前。

  ……城市上空,數百架轟炸機盤旋俯衝,炸彈傾瀉、炮彈橫飛;城市裡,一片片房屋燒成灰燼,一座座廠房化為瓦礫,大地掀翻了個,空氣中充滿了子彈和彈片的呼哨聲;在你腳下,折斷的鋼筋、扭曲的電車鋼軌、碎石和殘磚、彈坑和陷阱比比皆是;在你前方,在目力所達之處,是集團軍指揮所,它設在一個小丘頂上。去那裡,要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你去吧,去接受指揮中央防禦和城市廠區防禦的命令;你去吧,忘掉一切危險,去思考怎樣才能阻止和消滅潮水般湧向城市的一個個德軍師。

  這是1942年9月12日。這一天,我被任命為第62集團軍司令員。那時,第62集團軍和第64集團軍一起挑起了保衛斯大林格勒的重擔。

  ……柏林的大街和廣場,正是在這裡燃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兇險的火焰,如今就象堆滿廢金屬和殘磚碎瓦的垃圾場。到處是折皺的頭盔、翻倒的火炮、沒有炮塔的坦克。空無一物的房屋露著燒焦的窗戶,煙薰火燎過的牆壁上掛滿厚厚的灰塵,空氣中充滿嗆鼻的梯恩梯炸藥味。我的指揮所裡,光線昏暗,更襯托出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那張慘白的面孔。他是前來就柏林停火條件進行談判的。但他得到的答覆是:「沒有任何條件可談,只能無條件投降……」

  這是1945年5月1日前夜。在柏林,在我近衛第8集團軍指揮所裡發生的事情。

  ……從斯大林格勒到柏林的路程,按今天的概念來看並不算長,乘坐現代化的渦輪噴氣飛機,不過幾個小時。但是,如果要冒著槍林彈雨,闖過無數的地雷場,穿過敵人構築的一個個防禦區,越過一條條江河障礙,用你的雙腳徒步走完這段路程,那麼你會為那些經歷過無數次浴血戰鬥、用兩年多的時間走完這段路程的蘇聯的神奇的勇士們而感自豪。

  我已經80歲了,在這個年紀裡,忘記一點什麼,或是因為年代久遠而遺漏些什麼細節,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與保衛斯大林格勒戰役有關的事件,與近衛第8集團軍從伏爾加河到施普雷河的戰鬥道路有關的事件,與攻打柏林有關的事件,都在我腦海裡留下深深的痕跡,就象發生在昨天,而不是發生在50年以前。

  當然,我著手寫《從斯大林格勒到柏林》這本書時,是憑藉那個時期的一些文獻。我也總結了在歷次的防禦和進攻戰鬥中、我所指揮的集團軍所屬各師、團的戰鬥經驗。沒有文獻作靠山,沒有目擊者的證詞,我就不可能進行這項工作,就象不能建造沒有基礎的樓房一樣。

  但是,應該著重指出,除了記載在文獻上和學術專著上的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以外,今天的諸者應當瞭解,在過去那個非凡的年代裡。那些曾參與各種事件的人的思想、情感、感受、疑慮和喜悅。為此,依我的想法,這本書不僅應該有助於提高讀者對歷史知識的興趣,而且應該幫助讀者形成堅強的意志,幫助讀者錘煉世界觀。如果衛國戰爭中的目擊者、有戰鬥經驗的人和在各種條件下都經受住了考驗的人,能用生動的語言將所回憶起的鮮為人知的事實都描述出來,那麼,這樣的坦率態度應該受到鼓勵,他們的回憶應該收藏到社會的精神寶庫中。

  我思考的主線,是第62集團軍(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改編為近衛第8集團軍)的戰鬥道路。我將盡可能詳細地敘述這支部隊所經歷過的、包括攻打柏林在內的光榮的戰鬥經歷。我思考的基礎,是我的活生生的記憶,它使我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從今天的立場來理解那些曾經歷過、曾目睹過的種種事件。

  我們國家的銅牆鐵壁是人。令人信服的證據是,我們的軍人在任何時候,甚至在幾乎毫無求生希望、處處都是死神影子的時候,仍然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念。這一點,對於希特勒的戰略家們來說始終是個不解之謎。這種精神上的力量,正如那些意識到自己對時代、對人民擔負著責任的人的智慧一樣,是不能用普通尺度衡量的。只能以他們所創造的業績來評介。望眼欲穿的日子終於來到了,我們經受住了一切,我們開始向西挺進,我們打到了柏林!

  在我們這樣一個沒有地主和資本家的國家裡,人民早已當家做主,正是對這樣的人民所具有的無限創造力的列寧式的信任,成為並將永遠成為我軍的戰鬥力,成為我軍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的能力的取之不盡的源泉。這一切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敵人註定不能理解的。我們為此自豪,我們為此感激我們的共產黨。是党在蘇維埃政權建立的最初日子裡,就開始在每個人心中建造這樣一座精神堡壘,就開始培養鍛煉我們去為我們的後代而經受嚴峻的考驗。

  偉大的列寧曾經預言:懂得為什麼而戰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我們懂得為什麼而戰,所以我們勝利了!讓那些反對我們的國家、敵視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的人懂得這一點吧:誰去策劃新的狂妄的戰爭冒險計劃,誰就將遭到第三帝國的罪魁禍首的1945年5月所遭到的命運!

  在我的回憶和思考中所要談的,就是從伏爾加河打到施普雷河的近衛軍軍人在炮火中戰鬥與生存的本領,就是他們在炮火中形成的那種頑強的戰鬥精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