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0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四六


  §第7章 決勝沙場外

  晉綏根據地,東與晉察冀邊區相連,西與中共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隔黃河相依,東南面緊靠晉冀魯豫。它是延安的屏障,也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與敵後各抗日根據地聯繫的唯一交通要道。日軍與蔣介石集團都對此地區虎視眈眈,以政治、軍事、經濟等綜合手段妄圖毀滅中共的戰略樞紐。

  1940年1月中旬,北風呼嘯,天寒地凍,皚皚白雪覆蓋著晉西北大地。賀龍、關向應率120師主力回師晉西北以後,開始處理「十二月事變」後遺留下的種種難題。這時,中共中央發來指示:要求「賀、關將整個晉西北及綏遠,南起汾離公路,北至大青山脈化為鞏固的根據地,建立西北與華北的戰略樞紐。」賀龍、關向應等人明白,這是中共中央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晉綏地區地位重要,把它建設成鞏固的根據地,意義重大。於是,賀龍、關向應等人認真分析了晉西北地區的基本形勢。然而,他們面臨的卻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局面。

  作為晉綏抗日根據地主要部分的晉西北,是八路軍最早開闢的敵後根據地之一,然而,在結束「十二月事變」之前的近兩年半時間裡,是一種統一戰線的局面。閻錫山採取種種陰謀手段,使各級政權、財權大多為國民黨所掌握,群眾的動員和組織,人民武裝和抗日政權建設,都受到嚴重的限制和破壞,中國共產黨和進步的抗戰組織的活動,經常遭到干擾和破壞,因而根據地的許多建設工作,此時幾乎還要從頭做起。

  同時,日軍在晉西北周圍駐以重兵,配置有第二十六師團和3個獨立混成旅團的部隊以及一批偽軍。他們正在準備發動大「掃蕩」,擴大佔領區,而120師主力轉戰晉察冀,長期作戰,兩期整軍計劃都未完成,亟待休整;留晉西北部隊在閻錫山「餓死、困死、趕走八路軍」的陰謀活動中,減員嚴重,新358旅主力714團僅有1000餘人,警六團、獨二團等則不足1000人,戰鬥力有所削弱;新軍長期以來以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武裝的面目出現,人多槍少,成員比較複雜,閻錫山發動「晉西事變」以來,思想上問題不少,極需整訓。

  財政經濟問題更是困擾根據地建設的嚴重障礙。晉西北處在西起黃河,東至同蒲路,北到長城,南抵汾離公路之間的黃土高原上,東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西鄰陝甘寧邊區和國民黨軍控制的神木、府谷地區,南面為閻錫山統治的晉西南,北接綏南遊擊根據地,南北長約270公里,東西寬約160公里,幅員比較狹窄,而且沒有擴大發展餘地。這個地區內有30多個縣,但抗日政權管轄下的人口僅一百幾十萬,地瘠民貧,其北部更是山西有名的貧困區域。以本地資源供應眾多軍隊和地方脫產人員,支持長期戰爭,人力、物力、財力都十分不足。抗戰以來,由於日寇的摧殘,戰爭的破壞,連年的天災,加上閻錫山數十年的殘酷盤剝,晉西北人民生活已極其困難。

  「十二月事變」期間,閻軍對晉西北又作了一次洗劫,把本已不多的財富擄掠一空。晉西北勞動力銳減,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據調查,到1940年初,農業勞動力比戰前減少了三分之一,騾驢減少十分之八九,羊減少十分之六;許多土地荒蕪,耕地面積僅達戰前百分之八十四,糧食產量降低三分之一以上,棉花總產量只及戰前的百分之三;工礦、手工業大部分被毀,本來不發達的手工紡織業更是百分之百地停頓了。吃飯、穿衣成為最嚴重的問題。糧食極度匱乏。部隊很難籌措到足夠的食用穀物,只能以黑豆充饑。這種黑豆,本是用來喂牲畜的,現在卻成了人們的主糧,而且就是這種黑豆也供應不足,有時部隊只能喝黑豆煮的稀飯。

  賀龍、關向應他們也和大家一樣。他們把黑豆皮去掉,將其碾成小顆粒,煮成乾飯,其味苦澀。當地把這種做法叫做吃「黑豆糝糝飯」。師副官處怕賀、關天天吃黑豆影響身體健康,想設法給他們弄點白麵、小米來調劑一下,但是,賀龍不允許,他說:「大家能吃,我們為什麼不能吃?」關向應也笑著說:「比起我在國民黨監獄,這種伙食太好了。」有時候,續範亭等領人來,120師招待他們的也是黑豆糝糝。在穿著上,許多部隊的衣被鞋襪皆無著落,新軍幾乎完全沒有被子。

  閻錫山統治山西,有著自己的一套方式和辦法。他並沒有把蔣介石政府真正放在眼裡,蔣介石為了控制全國經濟和財政,曾明令各省不得自行發行紙幣,然而,閻錫山對蔣介石卻玩起了陽奉陰違的把戲。他一面向蔣介石政府要錢裝滿自己的腰包,一面私自發行鈔票,坑害百姓。閻錫山怕蔣介石干涉,以晉興出版社作掩護,在山溝裡秘密印刷他的紙幣。由於印刷質量不佳,人們把這種紙幣叫做「大花臉」、「二花臉」。初發行時,每1元可買小麥1.5公斤,兩年後,由於發行過濫,屢屢貶值,以致1元錢買不到0.5公斤小麥。

  閻錫山在晉西北留下了幾千萬元「大花臉」。「十二月事變」之後,這種鈔票一夜之間成了廢紙,使晉西北人民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也給120師的財政帶來嚴重危機,為此,賀龍、關向應向中共中央和北方分局報告說:「我軍保存的大多是『大花臉』,故『大花臉』打倒給了我們以嚴重打擊。」抗日政府真可謂一貧如洗。部隊那一點點生活津貼一連六七個月發不出來,連買冬衣的錢也沒有。進行經濟建設,面臨著資金嚴重短缺的重重困難。

  賀龍、關向應迎著這樣的困難,開始了領導建設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工作。

  賀龍、關向應首先決定,成立晉西北根據地的領導機構。1月26日,在賀龍、關向應回到晉西北以後召開的第一次軍政民高級幹部會議上,著重討論了成立晉西北政權機構及制定施政綱領問題。2月1日至3日召開的第一次行政會議上,宣佈成立山西省第二遊擊區行署(這是為了便於進行統一戰線工作,沿用的閻錫山政權機關的舊稱,1941年8月1日改稱晉西北行署)。由續范亭任主任,牛蔭冠任副主任。行署成立以後,很快任命了各專員公署的專員。續范亭、牛蔭冠等在建設晉西北抗日民主政權,支持革命戰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月7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由賀龍、關向應、滕代遠負責,將晉西南、晉西北兩個黨委合併,成立晉西區黨委,由原晉西南區黨委書記林楓任書記,原晉西北區黨委書記趙林任副書記,領導晉西南、晉西北兩區黨的工作。2月24日,遵照中共中央1月23日指示,成立了晉西北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晉西北黨政軍各項工作,賀龍為書記,關向應為副書記。為了統一協調動用各種力量,還由各界代表組成了晉西北軍政民聯合委員會,由賀龍任主任委員。在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下,逐步展開了建設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工作。

  抗日民主政權成立後,一場「擴兵、做軍鞋、獻金、獻糧」的「四大動員」運動在晉西北大地蓬勃開展起來。

  淳樸而正直的農民們,從共產黨、八路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於是,把最優秀的青年送進了部隊。陽光下,院落裡,姑娘、媳婦們熱情地為部隊做著軍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