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15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六七 |
|
羅榮桓夫婦經常留羅生特在家吃飯,相處如同一家人。他同羅榮桓的孩子東進混得很熟,東進稱他為「大鼻子叔叔」。 羅生特畢業于維也納大學,曾因參加反法西斯鬥爭而被捕,在獄中被法西斯暴徒打斷了兩根肋骨。來山東後,羅榮桓對他非常關心。前線繳獲的煉乳、咖啡等罐頭,羅榮桓都吩咐送給他吃。然而,限於條件,有時羅生特也得啃煎餅。常常寄養在老鄉家中的羅東進吃慣了高粱煎餅,稱之為「嘎崩」,啃起煎餅來,也是津津有味。羅生特學著東進的話說: 「這個嘎崩很香。」 羅榮桓回到山東不久,就在8月間,朱瑞奉命回延安準備參加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9月,羅榮桓被任命為山東分局書記。這樣,羅榮桓的工作又加了一碼。 自羅榮桓主持分局和軍區的領導工作後,山東根據地完全實現了党的一元化領導,軍隊和地方的一切工作,均在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的統一領導下行動。這時的山東分局,由羅榮桓、黎玉和蕭華組成。到1944年下半年,又增加了舒同為委員,擔任分局的秘書長。他們四人組成的山東分局形成了統一領導山東鬥爭的核心。黎玉在領導山東人民武裝起義、建立山東縱隊和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時,他除了兼任山東軍區副政委以外,主要是分管地方黨政方面的工作。他積極支持羅榮桓,做了大量的工作。 羅榮桓會做別人的思想工作,又善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凡遇重大問題,別人有不同意見時,他從不獨斷專橫,總是廣泛聽取意見,集體討論決定。他常常把與自己共事的幾位領導幹部,形容為他的「三頭六臂」。他自己也經常對人講: 「我自己能有多大本事?還不是依靠大家的努力!」 1943年以後,山東共產黨的領導出現了空前的團結一致,大家的心情也比以前愉快多了。說來也奇怪,羅榮桓的病也再沒有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內部出了叛徒 就在山東八路軍忙於應付李仙洲進入山東的緊張時刻,從冀魯邊區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1943年6月30日,冀魯邊軍區司令員黃驊被刺。 黃驊被刺不是國民黨幹的,也不是日本人幹的,而是八路軍內部自己人幹的。這對羅榮桓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因為在此之前,115師在這一地區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山東6個大戰略區中,1942年和1943年處境最困難的就數冀魯邊區了。1938年8月,蕭華率343旅機關部分人員和小量部隊進入這一地區,與當地的抗日武裝匯合,組成了擁有2萬人的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開闢了擁有14個縣政權的根據地。由於這一地區直接威脅天津、德州、滄州、濟南等戰略要地,可以說處於日軍的肘腋之間,因此日軍對華北「掃蕩」,這裡就首當其衝。加之1939年災荒嚴重,大部隊難以在此活動,1939年9月下旬,蕭華奉命率部隊轉移到了魯西,只留下一部分部隊堅持冀魯邊區的鬥爭。以後,由於日軍加強對津浦路的封鎖,冀魯邊和魯西的聯繫基本上被切斷。 蕭華調任115師政治部主任後,出席了115師的桃峪會議,報告了冀魯邊區的工作。隨後,羅榮桓、朱瑞、陳光和蕭華等人深入研究了那裡的形勢,作出了打通冀魯邊區與清河區聯繫的決策。此前,由於日偽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嚴密封鎖,地處小清河一帶的清河區同老黃河以北的冀魯邊區長期被割斷聯繫。清河區地處小清河兩岸平原,擁有壽光、廣饒、青城、鄒平等十幾個縣,人口達400余萬,因受膠濟路沿線日軍的進攻和封鎖,小清河以南地區逐漸被分割。他們便向黃河入海處的利津、沾化一帶地區發展。這裡雖然人煙稀少,但地區遼闊,遠離城鎮,很便於生存。如果冀魯邊區與清河打成一片,可以互相支援,互相策應,擴大機動餘地。從1941年春天開始,115師冀魯邊區部隊連續進行了幾次東進作戰,開闢了黃河北岸瀕臨渤海的魯北遊擊區,山東縱隊的清河部隊也在反擊頑固派以後,控制了利津、沾化一帶墾區。兩區部隊終於粉碎了頑固派對八路軍的長期封鎖,打通了冀魯邊與其他地區的聯繫。 為了加強冀魯邊區的工作,羅榮桓從115師抽調了幾批幹部到那裡。蕭華調走後,任命周貫五為冀魯邊軍區副政委(政委是王卓如)。1941年夏天,又派黃驊去冀魯邊區,任教導6旅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為了加強冀魯邊區本地幹部與外來幹部的團結,發揮本地幹部的作用,1942年春,山東分局與115師決定把1939年從冀魯邊區調出的邢仁甫調回,任教導6旅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司令員。與此同時,羅榮桓又抽調盧成道、王文模、黃榮海等一批幹部到冀魯邊區擔任領導工作。 然而,由於日偽軍多次進行「治安強化運動」,這一地區形勢越來越嚴重。到1942年下半年,區內的日偽據點林立,90%的老百姓被迫向日偽軍繳納租稅,多數的地方政權是表面上應付八路軍,而實際上是服從日偽軍,八路軍和共產黨在當地的日子很不好過。當時,沿津浦路以東,以德州為中心的南北各縣,基本上為日偽所控制,八路軍不能入境,回旋餘地越來越小,根據地已完全變為遊擊區。加上敵人實行殘暴的掠奪政策,邊區人力、物力損失嚴重,糧食困難。部隊不得不換穿便衣,長期分散活動,得不到休整,傷病員也得不到安置,處境非常困難。就在這時,山東軍區的一項決定成了黃驊被刺的導火索。 1943年3月11日,在實現山東軍事領導一元化時,山東軍區任命黃驊為冀魯邊軍區司令員,調邢仁甫去延安學習。邢仁甫卻認為是山東分局故意拿主力部隊的幹部壓地方幹部,心裡就憋了一股怨氣。 邢仁甫是舊軍人出身,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領導本地抗日武裝起義,1940年調離邊區,擔任過115師政治部的軍區工作部部長。因為他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到1942年春,山東軍區就又把他派回了冀魯邊區。邊區有很多人是他的老部下,由於他平時喜歡拉拉扯扯,經常給一些人小恩小惠,這些人受了他的籠絡,就跟著他屁股後面跑。為此,當時任軍區副司令員的黃驊經常幫助他,他卻非常反感,反而視黃驊為「眼中釘」。當他接到去延安學習的命令後,便認為是黃驊把他擠出了邊區,奪了他的權。他離開機關,帶著電臺和一部分部隊住在小島上,在暗地裡設計自己的陰謀。1943年6月30日晚,黃驊和盧成道等人正在新海縣趙家村學堂召開邊區偵察工作會議。突然,軍區手槍隊長馮冠魁帶了四五個人闖到室內,向黃驊等與會人員開槍射擊,黃驊和盧成道等5人當場犧牲。 馮冠魁系土匪出身,當過偽軍,後來被爭取過來,仍匪性不改。這次刺殺黃驊,就是由邢仁甫策劃,由馮冠魁實施的。 刺殺黃驊的事件發生後,邢仁甫頻頻地向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發報,表示自己的「忠誠」,根本不承認此事與他有關。同時,還挑撥拉攏一些人,要把部隊拉出來,跟他「開創一個局面」。 當時,由於山東軍區尚未掌握邢仁甫刺殺黃驊的確實罪證,所以羅榮桓等人決定繼續對他採取挽救的方針,但也沒有重用他。 到了1943年年底,邢仁甫覺得這樣呆下去遲早要暴露的,所以就投降了國民黨,由天津到了洛陽。他拿到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蔣鼎文給他的「挺進第一縱隊司令」委任狀,從洛陽趕回原來盤踞的小島時,跟著他的那部分人早已回到了軍區的懷抱。最後,他又在天津投降了日本人,被委任為「六縣剿共司令」。日本投降後,他又當上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直到1949年天津解放時,邢仁甫才被捕歸案,押到鹽山縣就地正法。 黃驊被刺後,以羅榮桓為首的山東軍區和山東分局下決心整頓冀魯邊區,決定將冀魯邊區與清河區合併為渤海軍區,由楊國夫任軍區司令員,景曉村為區黨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王卓如任區黨委副書記。為了紀念黃驊,決定將他被害的新海縣改為黃驊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