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15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六五


  對於羅榮桓的為人,他的老搭檔陳光最有發言權。山東軍事領導班子調整後,陳光奉命赴延安參加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臨行前,他誠懇、坦率地對身邊工作的戰友們說:「幾年來的實踐證明,羅榮桓同志是正確的,希望你們今後在他的領導下,搞好團結,好好工作。」

  中央的決定已不可能再更改了,羅榮桓自然也就不再提休養的事。他忍受著病痛,挑起了領導山東共產黨抗日武裝的重任。

  §陳光走了

  山東的統一領導問題解決後,為了便於羅榮桓開展工作,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山東分局部分人員的工作進行了調整,決定調陳光和朱瑞到延安黨校學習。

  1943年3月,遵照黨中央的決定,陳光調離115師,到延安學習並參加黨的七大。這樣陳光就離開了他工作了15個年頭的老部隊,離開了與他共事多年的老戰友。

  在115師,與陳光共事最長的人當然是羅榮桓。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他們已經在一起工作了5年。羅榮桓對這位並肩戰鬥的老戰友,有著深厚的友誼。他很瞭解陳光,認為陳光作戰勇敢,指揮果斷,治軍嚴格,性格直爽。陳光也有自己的缺點,比如也有驕傲、急躁、固執等毛病。在工作中,羅榮桓很尊重陳光,特別是在作戰指揮上,總是支持陳光的正確決定。對陳光的缺點,他也常作誠懇的交談,善意地提出批評。陳光要調走,羅榮桓依依不捨。他們二人雖然也有過分歧,但更多的是多年結下的友誼。

  由於當時處在極為艱苦的戰爭環境中,陳光調延安學習和參加黨的七大的事還是嚴格保密的,因此,不能組織歡送活動。但對陳光回延安的各種保護性措施,羅榮桓還是進行了精心安排。他選派了11名精幹人員,護送陳光及其夫人史瑞楚和兒子東海回延安。他還給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交待,要他保證陳光安全通過鐵路封鎖線。115師政治部主任梁必業到駐地同隨行人員開會,把他們組成臨時黨支部,指定史瑞楚為支部書記,規定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證陳光路上的安全。

  臨出發前,陳光和史瑞楚將衣物、文件等都作了清理,全部換上便衣。史瑞楚打扮成農村婦女模樣,把頭髮挽成髻,騎一頭毛驢。挑夫一頭挑著衣物,一頭挑著放在筐裡剛滿兩周歲的陳東海。

  陳光心情非常沉重,他太捨不得離開115師這個老部隊了。從1928年初湘南暴動後參加紅軍起,除1936年到紅軍大學學習半年外,他從未離開過這支英雄的部隊。他在這支部隊中經歷了大小百餘次戰鬥,10次負傷。他在這支部隊中,從一個普通的農民,鍛煉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名高級指揮員。在這支部隊裡,還有他多年並肩戰鬥、同生死共患難的老戰友。

  陳光一行於4月中旬從莒縣的鬍子村出發,一路向西北行進。他們經過湖西、冀魯豫、冀南軍區,越過津浦、平漢鐵路封鎖線,於8月到達位於太行山區的八路軍總部。在那裡休息了半個多月,遂同黨的七大代表羅瑞卿、劉志堅、薄一波於10中旬到達延安。

  1944年5月,陳光所在的中央黨校一部黨小組,通過了《對陳光同志的歷史總結》。在這個總結中,對陳光過去的工作進行了公正的評價:

  「陳光同志自農民出身,領導濟南戰爭始到現在,已成為我黨有數的軍事人才之一,亦看出他一貫忠心耿耿,為黨為階級事業虛心學習、聯繫群眾的優良品質。在指揮作戰中,機智英勇,曾創造出不少有名的戰鬥範例……」

  陳光走了,離開了他魂系夢繞的115師。他一生中最光輝的時期也到此為止。

  陳光是115師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在全國有影響的共產黨著名抗日將領之一。陳光離開山東後,直到他去世,再也沒有回到過這裡。1945年大反攻的時候,本來他要同林彪一起回到山東的,但因後來中央決定調山東八路軍的主要力量去東北,林彪改道從河南直接去了滿洲。陳光與羅榮桓再見面的時候,已是1945年10月底,地點是瀋陽。

  §第一把「火」

  山東八路軍統一領導問題解決後,羅榮桓成了名副其實的第一把手。新官上任三把火,當時的工作千頭萬緒,第一把火該「燒」什麼呢?

  羅榮桓認為,搞好精兵簡政是當務之急。

  還是在1942年,山東八路軍各部隊即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兩次進行精兵簡政。然而由於存在兩個指揮系統,精簡並不徹底。因此,在實行了一元化領導之後,又進行了第三次比較徹底的精簡整編。精簡整編工作的中心,主要是解決主力部隊地方化為重點的統一軍事領導問題。

  1943年3月8日,召開了山東軍區機關幹部大會,進行了關於精簡機構和統一領導的動員。隨後,原山東軍區(即山東縱隊)與115師的各直屬機關即實行合併,改為新的山東軍區。以當時的分局機關為基礎,成立了分局委員會辦公廳,同司令部合併為一個行政管理單位。羅榮桓、朱瑞、黎玉等領導人均在一起辦公。

  主力部隊全部地方化後,新的山東軍區管轄魯南、魯中、膠東、清河、冀魯邊、濱海6個軍區。各軍區共轄16個軍分區。13個兵員充實、領導堅強的主力團,分屬各軍區(濱海:4團、6團、13團;魯中:1團、2團、4團;膠東:13團、14團、16團;魯南:3團、5團;清河:直屬團;山東軍區直轄特務團)。其餘部隊分別編為軍分區、縣、區地方武裝。

  按照新老幹部相結合的原則,經過慎重考慮,羅榮桓提出了各區主要領導幹部配備方案。3月11日,經中央書記處複電批准,以後又在4至9月作了調整。

  山東軍區各區的主要領導幹部是:

  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區黨委書記兼政委林浩;冀魯邊軍區司令員黃驊,區黨委書記兼政委王卓如;清河軍區司令員楊國夫,區黨委書記兼政委景曉村;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區黨委書記兼政委羅舜初;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區黨委書記兼政委王麓水;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榘,區黨委書記兼政委符竹庭。

  精簡整編時,羅榮桓特別注意處理好兩支部隊的關係。在領導班子的配備上,盡可能做到一視同仁,不分親疏。在幹部的使用上,搞五湖四海,堅持任人唯賢。羅榮桓認為,特別是任人唯賢這一點,在戰爭時期更為重要。如果只是根據關係的親疏,或是為了照顧一些人的面子,把一些能力低下的人推上某一領導崗位,最後將會付出血的代價。他經常講,幹革命團結的人越多越好,不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一次會議上,他很透徹地談到:

  「如果因為個人的熟悉不熟悉,決定使用與不使用,領導者就不會使用大量的幹部,容納大量的幹部,只是在熟人的小集團中打圈子,領導者要變動工作,就想把熟人也來一個搬家,必然會造成個人的幹部政策傾向。」他還談到,如果以合乎個人口味為標準,那麼能夠使用的幹部就少得可憐了,甚至可能用些庸俗的吹牛拍馬的角色。

  在精簡整編中,羅榮桓十分注意使新老幹部、主力軍與地方軍的幹部互相交流、加強團結。他認為,紅軍幹部經過長期鍛煉,十分可貴,但數量很少。而本地成長起來的幹部,與當地人民群眾有著血肉聯繫,熟悉本地鬥爭的歷史狀況,所以在整編中,安排了大批本地幹部做領導工作。如林浩、景曉村、張光中等都是各區的領導人。在紅軍幹部中,羅榮桓對紅一、二、四方面軍的幹部也一視同仁,各軍區負責人中,一、二、四方面軍的幹部都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