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七四


  早六時至七時,中共曾派七條炮艦至海戰水域撈救中共落水人員、物品。若非
  中共損失如此多之艦艇,它將不會派七條艦艇來撈的。當我「丹陽」、
  「信陽」號趕抵金門時,中共艦艇已打撈完畢返航,但我艦仍撈獲兩件中
  共海軍的救生衣、防風帽,上面均有「海軍後方勤務部」制發字樣,號碼
  為5618213、5621012。

  匪雖有什麼大艦隊小艇隊,在臺灣海峽活動頻繁,企圖截斷我海上補
  給線,但經過海上健兒的海上試探,它們每次都是粉身碎骨海底,葬於魚
  腹。匪制海權失掉了,共匪的快艇、魚雷艇,剩下的都龜縮在沿海的小港
  內而不敢露面。

  從歷次的海戰情況和我們所得的情報來看,匪所謂強大海軍,只是一
  種不攻自破的虛言,在大陸沿海,匪根本沒有什麼大的艦隻存在,也沒有
  什麼強大的海上火力,共匪之見我艦艇,不啻耗子見了貓。所以到今天,
  我不但保持了海上制海權,而且我海軍船艦仍是風雨無阻的在大陸沿海執
  行其巡邏任務。

  共匪之不敢進攻外島,海軍力量薄弱是其原因之一。「九·一」之後,

  共匪的所謂「魚雷快艇」,遭我擊毀者,共達三十二艘之多。

  在臺灣出版的《金門戰況紀實》中,9月2日的記載是:

  晨零時三十分,在我軍增援金門途中,于金門料羅灣外七裡,發現共
  匪魚雷艇八艘希圖進襲,我海軍四艦艇立即予以攻擊,激戰十二分鐘,共
  匪再派四艇增援,結果匪艇被我擊沉十一艘,餘一艘亦在海面消失,匪艇
  全軍覆沒,我艦一 〇四號亦在激戰中受傷。

  12:0,國民黨海軍大獲全勝,創下世界海戰史上也堪稱罕見的「奇跡」。

  這一比分已作為無可置疑的定論赫然廣見於臺灣史書甚至世界軍事論著。

  大陸方面的報道甚少,且零散而蒼白無力,大概確實打得不咋樣,使人愈發堅信臺灣公佈的權威性、準確性。

  偏偏有一個喜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書呆子,不怕到處碰壁地去查閱早已無人問津發黴長毛的紙片典籍,他無意對雙方士兵的精神戰技進行比較評估,他只想像中世紀歐洲有個叫哥白尼的癡人一樣,探究一下類似地球與太陽到底誰圍著誰轉圈子人類居住的星體是扁的長的方的還是圓的等等有關事物真面目的有趣問題。

  9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閱讀到當年海軍關於「九·一」海戰敘之甚詳的若干「戰報」,總算對一場撲朔迷離的戰鬥有了一個完整清晰的瞭解。我以為,時隔三十餘年,早已沒有了將這段史實繼續鎖入保險櫃的必要,公之於眾是其時矣。

  對照「戰報」,查閱當年公開的戰況報道,勝彰而負隱、褒我而貶敵的技術性處理痕跡相當明顯。雙方仍在交戰狀態中,宣傳不能長敵之志氣滅己之威風,此情有可原也。然「宣傳」非「史」,「宣傳」往往把「史」的光彩面拿來示人,「史」只有與「宣傳」徹底脫鉤才是立體的透明的。

  我讀到了宣傳中一向「百戰百勝」的我魚雷艇隊的失利。

  1958年9月1日16時30分,我海軍雷達觀通站發現並判明敵「美堅」號中型登陸艦在「維源」號、「沱江」號、「柳江」號三艘獵潛艦護送下,自馬公駛往金門輸送人員和物資。

  東海前指即下決心,以魚雷艇第一大隊103、105、174、177、178、180魚雷艇六艘、 巡邏艇第三十一大隊556、557、558三艘75噸高速炮艇,及四艘50噸炮艇,在海岸炮兵兩個連的掩護下,于料羅灣正南5海裡以外海域,對敵護航運輸船隊實施攻擊,力求擊沉「美堅」號登陸艦。

  彭德清的考慮是: 任何一種類型的戰鬥均只有一次,戰鬥模式沒有雙胞胎。8月24日海戰國民黨吃大虧後,肯定已對我方魚雷艇高度警覺,再靠魚雷艇偷襲制勝恐難以奏效了,必須有新招數。思考良久,決定將魚雷艇和高速炮艇混合編隊,實戰中用炮艇同敵護衛艦周旋糾纏,魚雷艇則以堅決果敢動作殺出,乘勢圍斬「美堅」號。

  整個戰鬥謀劃,與前略有不同,相同的是魚雷艇仍唱主角。

  當日氣象: 晴,夜間能見度15-20鏈。風向東北,風力5-6級,陣風7級。中浪大湧(處於兩次颱風間隙)。

  戰後,關於此日天候是否利於魚雷艇出海作戰的認識始終不統一。但在制定方案時未把天候做為一個作戰要素慎加考慮則是肯定的。

  古人雲:察天官,明時日,乃兵發之要道。

  古代的陸戰尚且重視研究天氣變化是否于己方有利,現代海戰對此就更不容有毫釐的忽視。

  22時03分。鎮海觀通站在方位110°、距離27海裡處,發現敵護航運輸隊成單縱隊向料羅灣方向航行,航速11節。遂下令混成艇隊出擊,爭取在北緯24.14°以南、東經118.24°以東海域對敵艦實施攻擊。不久發現敵編隊先以航向271°、後改215°航行,爾後,敵「江」字號一艘離開編隊駛向西北,距離其編隊5海裡,又改向295°微速前進。因敵艦行動可疑,為察明其真實企圖,岸指命令艇隊停車待命。

  23時,岸上雷達發現敵「維源」號(誤判,實為「美堅」號)出列離開編隊,航向355°、 航速12節向料羅灣航行。據此,鎮海指揮所判斷「維源」號已離開編隊,對我攻殲敵「美」字號運輸艦極為有利,故決定向「美」字號(實為「維源」號)實施魚雷攻擊。

  23時32分,魚雷艇隊成單縱隊,以航向75°、航速35節接敵。鎮海指揮所發現我魚雷艇與敵「維源」號(實乃「美堅」號運輸艦)有相遇的可能,遂令魚雷艇轉向110°避開。

  此一指令大概為全役最大的錯著和敗筆,等於白白放跑了已撈到網裡的大魚。否則,此時「美堅」號正滿載軍火,儼然一座海上火藥庫,中雷一發,都有可能致其起火燃爆,命歸黃泉。6艘魚雷艇、 12條雷,只需十二分之一的命中率呀!吃柿子不揀軟的捏偏找硬的啃,戰後,東海前指上上下下無不扼腕歎息,雷達兵更因誤判而悔恨大哭。

  「美堅」號與上邊的四百余國民黨軍弟兄虎口餘生,命耶?

  23時40分,178艇雷達在左前方40鏈處發現敵視。張逸民下令展開。相距30鏈時,敵艦向我艇群實施猛烈的攔阻射擊,加之海面湧浪太大,艇只逐次掉隊,難以保持隊形。

  23日、748分———51分,我5艘魚雷艇相繼以單艇進入距離3-4鏈以內,此時,靠目視和敵猛烈火力已可判斷,前方敵艦並非「美堅」,而是「維源」,但部隊已經撒開,不可能再收攏兵力轉移攻擊目標了。

  180、178、177、103分別佔領敵左舷40°~50°射擊陣位,105佔領右舷80°、距離5鏈陣位,相繼發射。「維源」靈活規避,艦上2門76炮、1門40炮、5門20炮瘋狂攔阻。魚雷無一命中。

  174向「沱江」發起攻擊,同樣未果。

  23時53分,180退出戰鬥中艙機故障,操縱失靈,高速大旋回撤出。突然174從左舷高速駛來。瞬間,兩艇相撞。180前機艙底龍骨被撞斷裂,前進僅幾十米,艇尾翹起即沉沒,人員落水。

  174前機艙上甲板左舷被撞開一30公分長大裂口,掙扎一段後亦歸於沉沒,人員落水。

  加之前役損失之175,戰功顯赫的魚雷快艇一大隊一中隊3條艇至此全軍玉碎。

  許多海軍老頭說:174、180如果不互撞,可能還有救,不一定沉的了。

  嗚呼,戰爭無情!戰爭的殘忍性、嚴酷性恰在於,你不能企望付出了鮮血就一定收穫勝利,你還得準備抛灑了熱血卻不得不面對無奈的失利。戰爭是個常常按照「不一定」行車走道的傢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