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軍碑一九四二 | 上頁 下頁 |
五 |
|
這百多名日軍便在那個軍官指揮下,在林地裡分三處集合,正準備散開休息的瞬間,我和柯明華立即扣動瞄準了那幾名軍官的衝鋒槍扳機,霎時將他們打倒在地;與此同時,埋伏在林地外緣那些輕機槍、衝鋒槍、半自動步槍便一齊向日軍開火,並引爆預埋在林空裡的地雷和集束手榴彈,頓時槍聲、爆炸聲響徹雲霄,震撼山林,日軍非死即傷,亂作一團。只有那些在林地邊緣警戒的士兵和沒有中彈的日軍,迅速舉槍反擊,卻相繼被我擊倒。一些倖存的日軍見大勢已去,便相繼逃入林中,我們便以火力追擊。約莫20多分鐘就結束了戰鬥,經查共打死日軍工兵隊長星光少佐、藤田大尉、上村中尉以下107人,傷谷川中尉和吉田少尉以下27人,繳獲輕機槍10挺、騎步槍75支、手槍5支、軍刀140把及其他裝具。開創了緬甸華僑抗日志願隊在緬甸保衛戰初期三戰三捷的不凡戰績,震懾了日軍,鼓舞了盟軍。戰鬥結束後我電告史密斯,擬向象山主峰挺進,迎擊日軍後續部隊,卻被胡敦制止。他電告史密斯:「16旅沒有必要在高加力地區執意堅守到無法撤退的時候。志願隊應隨16旅後退,不必進入敵後,」這樣,我們就作為後衛,掩護16旅於1月23日退出高加力去守巴安。 2月23日,英17師剛剛退到錫當河東岸重鎮莫克貝林,日軍第33、55兩師團跟蹤而至,將其團團圍住,並以強力部隊猛奪大橋,被守橋的約克郡團奮力打退,團長比爾見勢不妙便炸毀了大橋,遂使在莫克貝林困於日軍重圍中苦戰難脫的17師,陷入了絕境。我和派生隨瓊斯由桃吉沖進莫克貝林史密斯指揮所,見他焦急萬分卻一籌莫展,我3人向史建議:必須突圍,不能坐以待斃。經研究決定:由派生和我親自駕裝甲車,率領58輛裝甲車和華僑志願隊,在炮兵集中轟擊下,向日軍猛攻。經一番激戰,終突出重圍,史密斯、瓊斯便帶著部隊從莫克貝林南面利用各種浮具渡到錫唐河西岸,生還者3328人。我和派生也帶裝甲營和志願隊846人,棄車泅渡過河,並帶回了武器和電臺,受到英軍的勳賞。 3月2日,韋維爾來臘戍晉見蔣介石,派我開車接送。在機場上馬丁少將向韋維爾介紹,說我是在錫當河救英軍出重圍的志願隊長。他便緊緊握著我的手說:「你們中國人是好樣的,我和英軍將士衷心感謝你們。」 3月11日,史迪威來緬,調我當他的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林蔚派留日的蔡岳中校統領華僑志願隊。中英聯軍退出緬甸時,溫蓋特接管了華僑志願隊,將柯明華隊派往溫佐以北明京山區、王興漢隊派往八莫附近;陳慶生隊派往撣邦高原,展開敵後遊擊戰。後終因補給不濟,日軍瘋狂圍剿,屢屢受挫,他們三人相繼犧牲。勝利後王興漢的忠骸入葬騰沖國殤墓園,而柯、陳2人的忠骸卻至今沒有找到。 史迪威聽完我的講述,詳細詢問日軍的現狀和可能動向,英軍的士氣、戰力和指揮官素質。並問我對緬戰前途的看法。我告訴他:英軍統帥韋維爾對緬戰的方針及其對中國軍隊的態度,是決定緬甸命運的關鍵;如果韋維爾不作根本性的改變,緬戰必敗。我還提出了自己對緬甸戰局的設想。我們正談著,狄克楊上尉進門來催他動身去上飛機。他一上車就叫我接著談。我說,就戰術而言,英軍新敗,戰力尚未恢復,而中國軍隊主力尚在由滇西來緬途中。現在錫當河東岸的日軍33、55兩師團,雖然只有四、五萬人,但泰緬公路已經通車,其重裝備和增援兵力必將源源而來,他們必將攻取仰光,以圖切斷我之海路。 因此,我主張中英聯軍應「示敵以弱,以驕其氣」,主動後退,於卑謬、同古之線拒敵,乘敵分兵來攻之機誘其一部孤軍突出到同古,予以包圍殲滅之,再收拾其主力,乘勢收復仰光,整備態勢,迎擊其後續兵團。總之,緬甸這一仗必須打勝,藉以振奮盟國的民心士氣。我只顧開車,無法看到他的表情,也不知他的想法。沒想到他下車後,把我叫到他面前,又是以手撫我肩頭笑容可掬地說:「我的孩子呀!你說的很有道理,也很有見地,我會記住你的。」這的確使我受寵若驚,心情很激動。目送他的座機漸漸從視線中消失,我仍呆呆地站在那裡,望天沉思。沒想到我這天同史迪威僅僅幾個小時的接觸,卻為日後被他指名調去當他的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做了鋪墊。 5.盟軍「四巨頭」首聚梅苗 只有梅裡爾和我不同意大家的上述看法和主張。我們認為,日軍第15軍的2個師團,既然已經輕易地從英軍手中拿下勃固和仰光,他們必然會乘勝北上,企圖在曼德勒附近捕捉中英聯軍的主力;只要日軍開始北犯,也必然會以1個師團沿仰光至曼德勒的鐵路線進攻,而以另1個師團沿伊洛瓦底江東岸向北進攻,這樣日軍就會出現兵力分散、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只要我軍善於抓住戰機,引誘敵沿仰曼鐵路進攻的師團,孤軍深入到同古附近,由200師運用火力與奇襲,極大地消耗其有生力量,迫使其攻勢受挫,立即集中第5軍主力和第6軍一部,從同古東西兩側斷然反擊,將敵軍包圍于同古以南、錫當河以西殲滅之,然後與西線英軍前後夾擊該方向的日軍,乘勝收復仰光,整備態勢,迎擊向緬甸增援前來的日軍後續兵團。 總之,必須竭盡全力打贏緬甸這一仗,重振盟國的民心士氣,狠狠打擊日軍的兇焰。為此,英軍應派出至少500輛汽車迅速接運華軍入緬,另以500輛汽車供華軍進行戰場機動;同時要求英軍全力保障華軍的後勤供應;並加強防空防諜,確保作戰軍的安全;對緬甸鐵路應由中英聯合實行軍事管制,確保軍運暢通;加強民防以保後方安全,防止緬奸破壞。 在大家爭相發言時,史迪威在一旁注意聆聽,並親自筆記其要點,卻一言不發。會議進行到8時30分,他要格魯伯領著大家繼續研討,叫梅裡爾、費裡斯、費爾德和我隨其前往英軍總部會見亞歷山大和緬督史密斯。這時,侯騰已陪著商震、林蔚來到紅樓。史迪威站在門前等候,隨即登車出發。 梅苗(Maymyo)是緬甸的避暑勝地,素有夏都之稱。位於緬甸故都曼德勒東北67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四周都是海拔在1600至1800米以上的高峰,中間有一塊方園數十裡的平地,平地中還有湖泊,這裡海拔也有千米,其實是在高山之頂。從曼德勒來此,一出市郊便得爬山,梅苗東北面的喜雀山(在農基奧至叫脈之間)同西保附近的彬坡山相接,這山連著那山,形成湯彭山脈(在瑞麗江南岸,從畹町經南坎、累倫、蒙米特至抹穀)的支脈;其南麓隔著南渡河和米丁格河(兩河相連)與撣邦高原相鄰,構成了梅苗得天獨厚的特殊地理條件。故氣候特別涼爽,而且景物宜人,綠草如茵,繁花似錦,萬木蔥蘢、佛塔崔巍,別墅林立,怪不得人們稱之為「世外桃源」,「靈山仙境。」梅苗市中心有一座巍峨堂皇的西式大樓——梅苗市政廳,寬闊平整的柏油馬路由此處向四方伸展,沿著馬路兩旁則是鱗次櫛比的商店;在四面山坡上盡是各式各樣的別墅群,掩映在由蒼松、翠柏、橡樹、油加利樹所構成鬱鬱蒼蒼的林蔭之中,其旁邊遍植五彩繽紛的花卉,清香瓢逸,美不勝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