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奇幻小說 > 銀河英雄傳說 下 | 上頁 下頁
二九


  §第五章 混亂、錯亂、惑亂

  Ⅰ

  在宇宙曆七九九年、新帝國曆一年的後半年裡,整個宇宙情勢發生了劇烈改變,在這些歷史性的變化產生之前,是否已有人已經正確地預料到了呢?隨著在這一年的五月裡,“巴拉特和約”的訂定,以及六月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的正式加冕、登上至尊的皇位,長達兩個半世紀的戰亂大致上都已經平息了,而整個宇宙也應該在新秩序的統治之下恢復和平。儘管如此,若有人將眼前的秩序視為永久不變的和平,那麼這免也太過於樂天了,不論“新王朝目前正專心致力於體制的整備,而同盟在這個時候還無法恢復復仇的實力。無論如何這幾年應該能為世人帶來短暫的和平吧,儘管這和平只是表面上的──”這種見解倒也不是俗論而是常識。即使是皇帝萊因哈特或楊威利,都無法脫離常識的地面,而遨遊在自己獨自構想與虛無的夢想所構成的宇宙中。

  帝國的軍務尚書奧貝斯坦元帥一直被視為這個歷史劇場的演出者之一,他回答菲爾納準將的疑問說道──自己只不過是用心地看著整個情況所產生的急劇演變,然後加以利用而已。

  “不過,對於我所說的話,相不相信是你的自由。”

  在宇宙曆七九九年後半年所產生的混亂狀況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或許是這場混亂明顯地是人為的,但是所有相關的人卻都主張“自己不是主導者”,甚至是以最大限度的積極態度來進行所有行動的人,即使承認自己的確是舞臺上的演員,但也會否認自己是監製人或編劇。毫無條件地相信神明或是命運的人,大概會歎歎氣說聲“這是神的旨意”或者“命運的捉弄”,然後逃進停止思考的溫室裡去就算了。不過,如果像是楊威利這種曾經當著眾人面前公開說過“如果從明天開始,退休金突然增加十倍的話,那麼就算叫我去信神也可以啊!”這種應該要遭天譴的無神論者,就會為了在人類理性和思維的範圍內找出解答,而頻添了不必要的辛勞。每當他提到與神相關的一些言論時,他新婚的妻子總是會很出乎意料地重新再看看他的臉,她的丈夫這一番將神明與通貨膨脹視為同一件事的言論,讓她不得不多少感到有一些不安。

  楊的結論是“最後這一場混亂的歷史劇場,是由死去的編劇家和活著的演員雙方共同創作的作品”,不過當有人問到真正的編劇到底是誰的時候,或許楊就不知要如何回答也說不定。儘管如此,他卻可以很明顯地指出那個“相信自己的編腳本的編劇”的演員姓名。那個人就是菲爾姆特·雷內肯普──帝國派駐在同盟的高等事務官、一級上將。

  雷內肯普之所以出任這個職務,固然是因為皇帝萊因哈特的安排,不過他並不是在閱讀過整個劇本內容之後才決定角色分配的,當然也就因此留下了一個憤怒與悔恨的結局。

  雷內肯普現年才卅六歲,僅僅比楊年長了四歲,不過從外表看起來卻好像有將近二十歲左右的差距。那是因為楊是那種從外表上看不出他在戰場上歷經過辛勞的那種軍人,凡是可抗拒風雪的那種剛毅、或是千錘百練出來的精悍,這些隨軍記者所喜歡的形容詞,這輩子大概都和他無緣了。楊的外表看起來讓人感覺他好像是一個資淺而沒有氣魄的菜鳥,過去曾經因為他的緣故而一敗塗地的舒坦梅茲在見到楊的時候,曾經悵然地喃喃自語地說道:“我真的是敗給了那樣的人嗎?”

  當然,舒坦梅茲絕對是明白從外表來判斷一個人是非常愚蠢的,不過或許自己這樣的一種想法與自己失敗的原因是共通的也說不定,舒坦梅茲這麼地想著。

  雷內肯普一直無法摒除他那狹小拘泥的心胸,“藝術家提督”梅克林格也曾經指出過這一點,不過,如果說雷內肯普是唯一應該要負起所有責任的人,那麼像是華爾特·馮·先寇布這種善於挖苦的人,恐怕會說:“那傢伙有那麼了不起嗎?”

  一些微小而不負責任的謠傳,便是事情發生的開端。

  “梅爾卡茲提督還活著。”

  像這種謠言就是導致紛亂的起源,在這種話的後面往往會接著“聽說好像是──”這樣的字眼,而當追問到謠傳的發起人或是根據的時候,回答總是含糊不清,甚至比酒後亂性者的記憶還要曖昧不明。羅嚴塔爾和米達麥亞之所以置之一笑,就是因為這種謠傳屬於這一類的。

  梅克林格在私人的記錄當中這麼地寫道:“雖然沒有多久之後,就證實了這項謠言真的是事實,不過第二個事實到現在還沒有真相大白,到底是誰刻意地散佈這個謠言,目的到底在哪?”

  在群眾的心中,永遠存在一種心理形態就是“但願英雄永遠不死”,雖然梅克林格這麼地斷言,卻也感受到以“命中註定”這個詞句來形容主君的誘惑倍感強烈。

  梅克林格發揮了他的自製心,寫成了這樣的文章。

  ***

  無論如何,從這一年的六月起,那謠傳就好像是漂染在宇宙當中的稀薄的物質群似地,在人與人之間散佈流傳著。而使得這樣的謠傳更加繪聲繪影的,是七月十六日那一天發生的事情。那一天,按照計畫要在雷薩維庫星域進行爆破、解體的同盟軍軍艦一千艘,竟不知被何人給強奪了。

  執行這個計畫的負責人是馬斯喀尼少將。其實,如果只是艦艇被搶走的話,那麼他大可若無其事地閉口不提。不過在艦艇被搶的同時,竟然有四千名的士兵和搶奪艦艇的犯人一起銷聲匿跡,這當然就不可能把責任轉嫁給單純的作夢或是幻想了。

  在統合作戰本部的審查會接受偵訊的時候,他極力為自己辯解,全身幾乎被汗水濕透。

  “當時我方眾人,正根據巴拉特和約裡所定下的條件,打算對那些已經被放棄所有權的戰艦和宇宙母艦進行爆破作業。不料,突然出現了大約有五百艘來路不明的艦艇──”

  這個數字當然是太過於誇張了,不過在士兵當中,竟也有宣稱“來路不明的艦艇有五千艘之多”,所以相對的馬斯喀尼所說的話就被當成了較為客觀的證詞。而根據這個較為“客觀”的證詞,當時那些艦隊是在經過通信聯絡之後,以支持爆破作業的姿態大搖大擺地出現的。因為戰爭已經結束了,所以絲毫沒有會遭敵軍欺騙的警戒心,而且對方艦艇的外型也與同盟軍的沒有什麼不一樣,所以便安心地迎接他們過來。哪知那些“卑鄙而且令人冷不防的”槍口竟然威脅地在他們面前擺開來,而且強奪了那些原本要接受爆破的艦艇群。當時擔任爆破作業的旗艦被搶劫集團當作人質(也就是馬斯喀尼提督被押作人質),而其他的艦艇在一旁也使不上力。這個“強盜集團”自稱是反抗帝國專制的義勇兵集團,並且透過通信設備呼籲與他們有志一同且無後顧之憂的人加入他們的行列。而當時竟有四千人左右的“牆頭草”與他們共同行動,跟著他們一起消失了。

  這個事件之後,人們也頗有興趣地猜測到底是誰在指揮那個“強盜集團”。“八成是梅爾卡茲提督吧”,這樣的說法雖然是沒有根據,不過卻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如果真的是梅爾卡茲提督的話,那麼當時他以楊威利軍事幕僚的身分參加“巴米利恩會戰”以後就宣告失蹤一事,也一定是在楊的理解之下作成的──

  整個謠傳的過程,只有這個部分不管是事實上或是理論推理上都是正確的。當然楊也一定聽過這個謠傳,不過他並沒有妄下任何的評論。

  Ⅱ

  或許楊威利並沒預料到這個對他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謠傳竟然會這樣子廣為流傳吧。

  不過,如果按照他的說法,大概會說“即使事先預想到的話,也不能避免事態這樣的發展”吧。要他將梅爾卡茲當作是犧牲的羔羊交給帝國來處置,當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這一次要他逃走之後,楊也不可能就此和梅爾卡茲斷絕關係。事先沒有預想到整個事態只因為一個沒有事實根據的謠傳而產生波動,或許也有些太過天真了。但無論如何,楊畢竟不是全知全能的。

  卡介倫夫人就曾經對楊的妻子菲列特利加這麼地說道:“雖然楊年紀輕輕就被賦予了崇高的地位,不過這是因為戰爭所使然。如果是在和平時代的話,那麼他大概會是一個擔任閒職的職員吧。唉,或許這樣楊還比較能夠滿足,你說是不是呢?”

  事實上菲列特利加也是抱持這樣的想法。根據她對楊的瞭解,楊從不曾將自己看成是一個處於權力集團中心的人,而屬於權力集團當中的人大概也不曾把楊當作是他們其中的一份子吧。楊之所以能夠有今日這樣崇高的地位,並不是因為他的政治力量或是他志在得到絕對權力,而是因為他在整個作戰指揮營運上獨特的藝術般手腕,以及憑著他的手腕所建立累積起來的功勳。

  所謂的權力集團,就那些獨善其身的指導者意識以及對於特權的分配有著共通執著且具有排他性的自大狂集團,所以就算這個權力集團的門為他敞開,楊也不會樂於鑽進那扇門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