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七千五百六 倉 |
|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五百六 十八陽 倉〈洪武正韻千剛切。藏榖廩。又姓。古有倉頡。又倉氏。漢文帝時。倉官之後。又倉庚。鳥名。又倉卒。恖遽貌。又與蒼同。月令。駕倉龍。又見上。許慎〉 〈說文倉榖藏也。倉黃。取而藏之。故謂之倉。從食省口象倉形。凡倉之屬。皆從倉。七剛切。全竒字倉。徐鍇通釋榖熟色。蒼黃也。口音韋。初陽反。顧野王〉 〈王篇且郎切。倉。庾貯也。 並古文倉字。又聦將切。宋重修廣韻亦官名。齊職儀曰。大倉令。周司徒屬官。有廩人。倉人。則其職也。釋名曰。倉。藏也。藏〉 〈榖物也。漢書曰。耿壽昌。奏設常平倉。司馬光類篇又楚亮切喪也。鄭樵六書略倉說文。從食。省從口。會意郭守正紫雲韻詩。倉兄填兮。初亮反。韻不〉 〈收。韓道昭五音類聚七郎切。蒼。色也。楊桓六書統清母倉。榖藏也。以象其圖。起之形足矣。復從亼從良。省注其意。以指之。始明口為倉之形。言其聚〉 〈良以藏之也。良。粟米也。從亼從巨。巨。大也。大亼也。謂榖之多。大亼於此也。並古文。熊忠韻會舉要商次清音。又漢有倉氏。庫氏。皆以官為〉 〈氏。倪鏜六書類釋指事。字溱慱義通作蒼。趙謙聲音文字通倉青岡切。從倉。省下象倉形形兼意。借倉猝。勿遽貌。亦借蒼。史記蒼頡。蒼猝皆用蒼。 〉 〈竒字。但象倉屋形。韻會定正字切清岡。清清千倉〉〈篆書〉〈古老子〉〈並汗簡〉〈古尚書〉 〈王維恭黃庭經見杜從古集篆古文韻海〉〈定陶鼎見楊鈎鍾鼎集韻〉〈徐鉉篆韻〉〈髙勉齊學書韻〉 {{雙行註文|總〈並六書統〉〈隷書〉〈武梁祠〉〈西狹頌碑〉〈禮殿記並洪邁漢隷分韻〉〈堯廟〉 {{雙行註文|碑〈孔廟銘並漢隷字源〉〈行書〉〈米芾〉〈草書〉〈並章草〉〈史游〉〈王羲〉 {{雙行註文|之〈張錦溪〉〈並鮮於樞〉 總敘〈事物紀原倉所以貯國儲也。商有钜橋。漢有成臯敖倉。及常平。隋有黎陽。自古亦無名額。通典食貨篇。隋文開皇三年。華州置〉 〈廣通倉。則倉有名額。此其始也。六帖乃雲吳倉。春申君所造。名均輸。武王發钜橋之粟。孔安國。以為紂所積之倉也。鄭康成注。周廩人雲藏米曰廩。〉 〈然則倉廩。蓋一事也。孟子曰。瞽瞍使舜完廩損階。召康公之美公劉。曰乃積乃倉。則其始。乃見於陶唐之世也。周禮有倉人掌入之藏。禮記月令曰。〉 〈季春發倉廩。賜貧窮。孟冬穿竇窖。修囷倉。管子倉廩實。知禮節。不務地利。則倉不盈。能改齊浸録倉廩二字。蔡邕月令章句曰。榖藏曰倉。米藏曰廩。〉 〈𨿽其義如此。然後世作文者。亦米甞分別而用。如廣韻雲。倉有屋曰廩。蓋此意出於邕後也。王禎農器圖譜倉廩。皆蓄積之所。古有定制。重民倉也。〉 〈次而囷京。下而害竇。世所共作。俱榖藏去聲類也。然又各有切要。以從省便。凡欲儲貯。務儉德者。當取為法。至於始終出納之用。尤不可闕。故以嘉〉 〈量繼之雲。又曰。今國家備儲蓄之所。上有氣樓。謂之敖房。前有簷楹。謂之明廈。倉為總名。蓋其制如此。夫農家貯榖之屋。𨿽規模稍下。其名亦同。皆〉 〈係累年蓄積所在。內外材木。露者悉宜灰泥塗飾。以辟火災。木又不蠹。可為永法。書敘指南倉曰倉廥。史平凖。又曰敖廥。李晟。又曰京。淳於意。又曰〉 〈倉庤。羅藝。倉廩實。曰京庾流衍。左思魏都。倉空乏。曰倉無見榖。粟錢乏。曰倉府空。蔔式。〉 神倉〈禮記月令。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注雲。天子籍田千畆。故曰帝籍之收。籍田所收之榖也。神倉倉也。藏祭祀之榖於神〉 〈倉。重粢盛之委也。〉籍田倉〈禮儀志注。漢舊儀曰。種百榖萬斛為立藉田倉。〉太倉〈羅必路史後紀炎帝神農〉 〈氏。豫若天令。正氣節。審寒暑。以平早。晚之期。謂人之生。太倉為主。而太倉榖為主。一天下萬物。無以易於榖。於是揉木為耜。撓木為耒。𧿳窮髮跋艽〉 〈野。制畮清甽。分龍斷而戒之耕。然後六榖䑋。以供粢盛。而給軍國。詳本紀。漢書髙帝紀。七年。蕭何治未央宮。立太倉三輔黃圖太倉。蕭何造在長安〉 〈城外東南。文景節儉。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漢書武帝之初。民給家足。太倉之粟。陳陳相因。漢會要食貨志西漢武帝之初。國家亡事。太倉之粟。〉 〈紅腐而不可食。西漢書百官公卿表。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凖。都內。籍田。五今丞。漢書律歴志。龠合升鬥斛。職在太倉掌之。水經注洛陽地紀〉 〈曰。大城東有太倉。倉下運舡常有千計。魏志曰。𡊮渙為魏國郎中令。及卒。太祖為之流涕。以榖二千斛。一教乙太倉榖千斛賜郎中令家。一教以垣〉 〈下榖千斛與曜卿家。外不觧其意。教曰。乙太倉榖者官法也。垣下榖者新舊也。相臺志臨彰縣在鎮東南七裡。魏所置。今其窖尚在。晉志武帝紀。鹹〉 〈寧二年。於城東起太倉。於東西市起常平倉。晉鹹和中。蘇峻反。王師連敗績。時大倉惟有燒餘米數石。以供禦膳。太倉在苑城內。亦曰苑倉。乾道中。〉 〈趙公彥端。廣濟新倉記雲。圖記獨稱吳苑倉。在苑城內。於晉為太倉。餘無聞焉。此蓋未考也。洛陽志河南府太倉。在建春門內。杜預曰。翟泉在太倉〉 〈西南。南北史北齊司農寺掌倉。正統太倉。隋書百官志。隋司農寺。統太倉典廩。唐會要德宗。正元十四年六月。以乆旱。榖貴人流。出太倉栗賑給京〉 〈畿諸縣。九月。以𡻕飢。出太倉粟。三十萬石出糶。十九年十月。太倉奏請。依六典。置太倉令二貟。丞六貟。監事十貟。支計官。驅使官。三人。興六人。府史〉 〈六人。從之。 憲宗元和九年四月。詔出太倉栗。七十萬石。開六場糶之。並賑貸外縣。待百姓秋熟徵納。便於外縣。收貯以防水旱。 十二年四月。詔〉 〈出栗二十五萬石。分兩街降估出糶。 長慶四年。勑出太倉陳米三十萬石。於兩街出糶。北京府志太倉在寅賔南薰二坊。設監支納一貟。大使一〉 〈貟。副使一貟。攢典一名。洪武四年二月設置。其所屬各州縣倉分。設大使副。使。各一貟。攢典一名。唐李義山集太倉箴。險哉太倉。險若太行。彼懸〉 〈車東馬。為陟髙岡。此禍胎怨府。起自鬥量。無小無大。不可不防。澄陂萬頃。不廢汪汪。火烈人畏。不廢剛腸。曷若寬猛。處於中央。果榖之地。勿言容易 〉 〈貪夫殉財。有死無二。禦黠馬禦。不得不利。下或諛我。過人之聦。是人甘言將欲相聾。我或誇我。秋毫必暏。是人甘言。將欲相瞽。長如欲載。莫捨強弩。〉 〈長如獲禽。莫忘縳虎。衆人之言。有訛有眞。如彼五味。有甘有辛。口自甞取無信他人。天生五色。有白有黑。目自別取。無為人惑。而況乎九門崇崇。近〉 〈在墻東。天視天聽。惟明惟聦。問龠合鬥斛。何以用銅。取寒暑暴露不改其容。亦象君子。介然居中。終日戰栗。猶懼或夫。銜用何利鍜之以清。虎用何〉 〈縳。挼之以明。弩用何射。發之以誠。俾後來居上。無由以生。有餘不足。無由以爭。心為凖槩。何憂乎不直不平。各敬爾職。一迺心力。倉中水外。人馬不〉 〈食。陶母及魚。以之歏息。豈無他粟。豈無他芻。薏苡似珠。不可不虞。倉中役夫。千逕萬途。桀黠為炭睢盱為㷾。應事成象。無有定模。緣私指使。慎勿以〉 〈呼。賔朋姻婭。或來燕話。倉中酒醴。慎勿以貫。海翁忘機。鷗故不飛。海翁易慮。鷗乃飛去。是以聖人。從微至著。不遺忠恕借借貸貣。此門先塞。須防蒼〉 〈蠅。變白為黑。鳴呼。孰慮孰圖昔在漢家。倉令淳於。致少上訴。無辜陷身。至是不亦悲乎。敢告君子。身可榖。道不可渝。 又地名太倉。蘇州志在崑山〉 〈縣。抽分竹木場。本處設置元顧世名梅山集太倉道中二首。 露氣侵衣月滿舡。夢回依約五更天。枕間聽得鳴鷄犬。知在誰家村上眠。 江煙漠〉 〈漢。暮天昏。且把扁舟繫樹根欲問村中沽酒處。家家風兩不開門。 官名。太倉今 見後倉職下。〉醴源倉〈經世大典至元〉 〈二十五年。光祿寺屬省部。始置醴泉倉。掌受香莎。蘇門等酒材糯米。人鄉貢麴藥。白麫成麴。以供上醖。及𡻕以賜諸王百官者。秧從六品。置提舉大使。〉 〈副。各一貟。今定置。 提舉一貟。 大使一貟 副使一貟。此係大都醴醴倉。至元二十五年。始置掌受大都轉輸米麴。並醖造。車駕臨韋次舍。供〉 〈億之酒。秩從九品。置大使。直長。各一貟。大使一貟。直長一貟。此係上都醴源倉〉常平倉〈羅泌路史。後紀黃帝桓常審乎〉 〈地利。以為常平。注。地官之職。官雲為廩者。於是地獻草木乃述耕種之利漢制叢録戰國時。李悝為魏文侯言。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 〈農傷則國貧。故甚貴甚賤。其傷一也。善平糴者必謹觀𡻕有上中下熟而糴。使民適足。價平則止。小飢則發小熟之所歛大飢則發大熟之所歛。而〉 〈糶之。故𨿽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取有餘以補不足也。行之魏國魏國以富強。漢興至宣帝世。大司農中丞耿壽昌。請藥常平倉。此亦李悝〉 〈平糴之遺意也。文獻通考漢宣帝築常平倉。後漢明帝置常滿倉。晉又曰常平倉。自此後無聞。梁亦曰常平倉。而不糴糶陳因之。後魏大和中𨿽不〉 〈名曰常平。亦各令官司糴貯。儉則出糶隋曰常平倉。唐武德中置常平監官以均天下之貨。市肆騰踴。則成價而出田嗇豐美則增糴而改。觸類長〉 〈之。後省監署常平署令一人掌倉糧管鑰出納糶糴凢天下倉廩和糴者。為常平倉。正租為正倉。地子為義倉事物紀原宋會要曰。淳化三年六月〉 〈京畿大穰物價至賤。遣使於京城四門置場。增價糴。令造倉貯之。名曰常平𡻕歉減價以糶。用振貧民。景德三年正月。上封者請諸路皆置。宋朝太〉 〈子記講義熈寧四年。鬻廣惠倉田呂中雲為常平本故也。常平所積。盡散而為青苗。不惟常平之法壞。而廣惠倉賑濟之意。亦壞矣。蘇東坡萬言書〉 〈曰。常平之為法也。可謂至矣。所守者約。而所及者廣。借使萬家之邑。止有千斛。而榖貴之際。千斛在市。物價自平。一市之價既平。一方之食自足。無〉 〈操瓢乞丐之弊。無裡正催驅之勞。通鑑長編范景仁曰。常平倉。始於漢之盛時賤則貴而。歛之。恐傷農也。貴則賤而散之。恐傷民也。最為近古。𨿽唐〉 〈虞之政。無以易也。鶴林玉露廬陵羅氏曰。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司馬溫公雲。此三代聖人之法。非李悝耿壽昌所能為也。陳止齋曰。周禮以年之〉 〈上下出歛法。蓋年下則出。恐榖貴傷民也。年上則。歛。恐榖賤傷農也。即常平之法矣。孟子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殍。而不知發。檢字一本〉 〈作歛。蓋狗彘食人食。粒米狼戾之𡻕也。法當。歛之。塗有餓殍。㐫𡻕也。法當發之。由此而言。三代之時無常平之名。而有常平之政。特廢於衰周耳。真〉 〈非耿李所能為也。製錦管見常平義倉。本給鰥寡孤獨疾病不能自存之人。每𡻕仲冬合勒裡正。及丐首括數申縣。縣官當𠫇點視以給蓋防妄冐。〉 〈然裡正及丐首藉是以求賂。有賂。非窮民亦得預。無賂。𨿽窮民不得給。文振初來永豐。時會𡻕連饑。仲冬點視丐者。給米矣。殆數日出郊。偶見饑餓〉 〈而狼狽於道者。俱不得預。始牓示諸鄉。許無時自陳。旬日間。攜抱輻湊而來者二百餘人。乃真饑餓鰥寡孤獨疾病不能自存者始知向以無賂。不〉 〈得給耳兼由丐首括數而得給者。徃徃先與丐首約。當給米時。則分其半。疾病孱弱者不能行履所給或盡為丐首席捲以去不然。亦裒常例。而丐〉 〈者所得無幾矣夫丐首強壯亡疾病。一家率數人蠶食於常平。而又強掠如是。其弊可不革哉。要當嚴禁其乞覔不公之弊。遇初冬散榜。令窮民自〉 〈陳。庶幾常平不為虛設。為政九要公侯之職。隨𡻕豐儉。所收分科糧另置常平倉。以備㐫荒。濟貧之本也。二三分收不科。五分收科三分。六分收至〉 〈十分。各降一分科。朱子語録因論常平倉曰。某自典二州。知常平之弊如此。更不敢理會著。南康自有五六萬石。漳州亦六七萬石。盡是浮埃空殻。〉 〈如何敢挑動這一件事。不知做甚麽令殺。某在浙東甞奏雲。常平倉與省倉。不可相連湏是東西置立。令兩倉相去逺方可每常官吏檢點省倉。則掛〉 〈省倉其號牌子。檢點常平倉。則掛常平倉牌子。只是一箇倉。互相遮瞞。今所在常平倉都教司法管。此最不是。少間太守要侵支。使一司法。如何〉 〈敢拗他。通判𨿽管常平。而其職實管於司法。又所在通判。大率避嫌。不敢與知州爭事。韓文公所謂例以嫌。不可否事者也。且如經總制錢。牙契錢。〉 〈倍契錢之類。盡被知州瞞朝廷奪去。更不敢爭。僴嶺外代答常平米斛見存無幾所在皆是也。廣右諸郡。唯靜江常平米。止支諸司人吏俸米。自餘〉 〈諸郡。不以軍糧不足。借支不還。則以乆不賑發。腐損耗失。軍糧不足而借之所至皆然。非獨廣右。且廣西米鬥五十錢。榖賤莫甚馬。夫。其賤。非誠多〉 〈榖也。正以生齒不蕃。倉榖不多耳。田家自給之外。餘悉糶去。曾無乆逺之積。富商以下價糴之。舳艫衘尾。運之番禺以罔市利。名曰榖賤。其實無積〉 〈貯。爾州郡乆不賑發。一連遇大㐫年。米鬥僅至二百錢。則人民巳有流離之禍。州縣拱手無策以處之。然則榖賤之果不足恃也如此。若夫以新易〉 〈陳。在州郡所得為之事。曰歛曰散。曷不於樂。𡻕廣糴以為之備乎。清波襍志常平俻㐫荒。立法甚嚴。而米斛有以陳易新之條。州郡恃以借兊。先人〉 〈任信幕。後守不償前欠。一旦漏底。官吏並送鄰州勘鞠。先人亦坐失於催促撥還。科公罪笞。不理。遺闕。二十年後。因同時坐累該改秩。為銓曹留難。〉 〈索案至朝廷。時宗袞益國公叅大政。從容見語。近見先文常平。伏辯既不曾僉書。何亦被鞠。輝因言州郡刑獄冤濫。有司以被朝。命。𨿽知不曾著字。〉 〈蓋亦行三問。豈容不承。罪及無辜。大率類此。退而思之。先人尚無恙。或陷深文。固可雪理於今日矣。自昔初除執政。例薦所知三兩人。建康王元樞〉 〈初得政。首以先人名聞。乃自臨安管庫除江東漕司幹官。見次一任。屢更使。長。皆欲發文字力辭之。竟終於。選。調。𠕋府元龜夫。𡻕有㐫穰。故榖有貴〉 〈賤。令有緩急。則物有重輕。始自列國李悝起平糴之法。至於漢世壽昌建常平之制。裁之得宜。馭之有道。𨿽復天災流行。水旱作殄。而榖有常價。民〉 〈無飢色。其後迫於群議。乃從中輟。永平之𡻕。遵用舊典。市糴益賤。廩庾充積。既而罷焉。晉氏之後。南北更王。或建置有初。或評論靡決。名稱之際。因〉 〈革或殊。經制之方。損益小異。訖于隋室。復有義倉社倉之名。唐祚延乆條式鹹著。朱梁五代。干戈未息。楊榷奏議。亦頗及之。原其立法之意。誠以均〉 〈節貨幣之髙下。防虞稼穡之豐歉。調盈虛而禦國用。謹聚散而濟民命。管子所謂多則賤。寡則貴。散則輕。聚則重。其得治財之術哉。夫。為邦者。不可〉 〈以不務也。西漢會要宣帝即位。榖石至五錢。農民少利。時大司農中丞景壽昌。奏言故事。𡻕漕關東粟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糴三輔〉 〈弘農河東上黨太原郡榖。足供京師。可以省關東漕卒過半。蕭望之奏壽昌未足。任。上不聴。事果便。壽昌遂白令邊郡皆築倉。以榖賤時。增其價而〉 〈糴以利農。貴時減其價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帝迺下詔。賜壽昌爵關內侯。食貨志。按宣紀。五鳳四年。設常平倉。趙充國傳充國曰。金城湟中。榖〉 〈斛八錢。吾謂景中丞糴三百萬斛。羌人不敢動矣。中丞請糴百萬斛。乃得四十萬斛耳。失此二策。羌故敢為逆。充國傳。西漢書酷吏傳。嚴延年。為河〉 〈南太守。府丞義道。司農中丞耿壽昌。為常平倉利百姓。延年曰。丞。相禦史不知為也。當避位去。壽昌安得權此。師古曰。作此倉。非竒異之功也。公卿〉 〈不知為之。是曠官也。而壽昌安得擅此以為權乎。西漢書食貨志。元帝即位。天下大水。民多餓死。人相食。諸儒多言可罷常平倉。帝從其議。食貨志〉 〈按紀初元五年。罷常平倉。東漢書劉般傳。永平年間。帝欲置常平倉。公卿議者多以為便。般對以常平倉外有利民之名。而內實侵刻百姓。豪右因〉 〈緣為姦。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 山堂考索永平五年。又作常平倉。續後漢書杜預傳。時匈奴師劉猛舉兵反。自並州西。及河東平陽。〉 〈詔杜預。以散侯定計省闥。俄拜度支尚書。預乃奏立籍田。建安邊論。典常平倉。定榖價。較鹽運。制課。調。上皆納馬。冊府元龜晉武帝紀。泰始四年。立〉 〈常平倉。豐則糴。儉則賣。以利百姓。 鹹寧二年。起常平倉於東西市。宋沈曇慶為右丞。時。𡻕有水旱。曇慶議立常平倉以救民急。太祖納其言。而事〉 〈不行。通志略晉武帝欲平一江表。時榖賤而布帛貴。帝立平糴法。用布帛市榖以為糧儲。四年乃立常平食。豐則糴。儉則糶。以利百姓。 宋文帝元〉 〈嘉中。三吳水潦。榖貴人饑。彭城王義康立議。以東土災荒。人稠榖踴。富商蓄米。日成其價。宜班下所在。𨼆其虛實。令蓄積之家。聽留一年儲。餘皆勒〉 〈便糶貨。為制平價。此所謂常道行於百世。權宜用於一時也。又緣淮𡻕豐。邑地沃壤。麥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折其估賦。仍就交市。三吳饑人。即以貸〉 〈給。使彊壯轉運。以贍老弱。未盡施行。人賴之矣。冊府元龜南齊永明中。天下米榖布帛賤。武帝欲置常平倉。市積為儲。六年下詔。兼尚書右丞李珪〉 〈之等參議。出上庫錢五千萬。於京師市米。買綵。綿。綾。絹。布楊州出錢千九百一十萬。南滁州二百萬。各於郡所市糴。南豫州二百萬。市絲。綿。綾。絹。布。〉 〈米。菽麥。江州五百萬市米。胡麻。荊州五百萬。郢州三百萬。皆市絹布米。大小豆。大胡麻。荊州米兼粳粟。湖州二百萬。市米布蠟。司州二百五十萬。西〉 〈豫州二百五十萬。南兗州二百五十萬。雍州五百萬。皆市絹綿布米。南兗州兼大麥大豆。使臺傳。並於所在市易。後魏孝文太和十二年。詔群臣〉 〈求安民之術。有司上言請折州郡常。調九分之二。京都度。支𡻕用之餘。各立官司。豐年糴貯於倉。時儉則加𥝠之一糶之於民。如此民必相力田。以〉 〈買絹積財。以取官粟。年登則常積。𡻕㓙則直給。帝覧而善之。尋施行焉。自此公𥝠豐贍。𨿽時有水旱不為患也。二十年十二月。置常平倉。東魏孝靜〉 〈天平。中常調之外。遂於豐稔之處。折絹糴粟。以充國儲。於諸州緣河津濟。皆官倉貯積。以擬漕運。自是之後。倉庫廩之實。𨿽有水旱㐫飢之處。皆仰〉 〈開倉以振元元之衆。後周太祖初為魏相。創制司倉。掌辦九榖之物。以量國用。國用足。蓄其餘以待㐫荒。不足則止餘用。用足則以粟貸人。春頒之。〉 〈秋歛之。開皇三年。陝州置常平倉。京師置常平監。 仁壽二年九月。置常平官。唐髙祖武德元年。置常平監。五年廢之。唐志曰。倉部以常平備㐫。置〉 〈令丞監事。出山堂考索。太宗貞觀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詔於洛。相。幽。徐。齊。並。秦。蒲等州。置常平倉。粟藏九年。米蔵五年。下濕之地。粟五年。米三〉 〈年。著於令。見會要。 髙宗永徽六年。大兩。道路不通。京師米價暴貴。出倉粟糶之。京師東西二裡。置常平倉。舊唐書。 顯慶二年十二月三日。京西〉 〈常平倉置。常平置官貟。 玄宗開元二年九月。詔曰。天下諸州。今年稍熟。榖價全賤。或慮傷農。常平之法。行自徃古。苟絶欺詐。利益寔多。宜令諸州〉 〈加時價三兩錢。糴不得抑歛。仍交相付領。勿許懸欠。蠶麥時熟。榖未必貴。即令減價出糴。豆等堪貯。熟者亦宜准此。以時出入。務在利人。江嶺淮浙〉 〈劎南。地皆下濕。不堪貯積。不在此例。其常平所湏錢物。宜令所司支料奏聞。並委長官專知。改任日遞相付受。且以天災流行。國家代有。若無糧儲〉 〈之備。必致飢饉之憂。縣令親人。風俗所繫。冝隨當處豐約。勸課百姓。未辦三載之糧。且貯一年之食。每家別為倉窖。非蠶忙農要之時。勿許破用。仍〉 〈委刺史及按察使檢校覺察。不得容其矯妄。舊唐書食貨志。開元七年六月。勑關內。隴右。河南。河北。五道。及荊。楊。襄。夔。綿。益。彭。蜀。漢。劎。茂。等州。並置〉 〈常平倉。其本。上州三千貫。中州二千貫。下州一千貫。每糴具本利與正倉帳同申。天寳間。天下常平倉糧。總四百六十萬二千二百二十石。唐會要〉 〈玄宗開元十年九月十五日。廢河陽栢崖垣縣等倉。十六年十月二日。勑。自今𡻕普熟。榖價至牋。必恐傷農。加錢收糴。以實倉廩。縱逢水旱。不慮阻〉 〈飢。公𥝠之間。或亦為便。冝令所在以常平本賤。及當處物。各於時價上。壘加三錢。百姓有糶易者收糴。事湏兩和。不得限數配糴。訖具所用錢物。及〉 〈所收糴得物數。具申所司。仍令上佐一人專勾當。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九年。制曰。本置倉儲。用防水旱。朕每念黎庶。常憂匱乏。承前有遭損之州。皆〉 〈待奏報。然始賑給。近年亦分命使臣與州縣相知處置。尚慮道路應逺。徃復淹滯。以此恤人。何救懸絶。自今已後。若有損處。應須賑給。冝令州縣長〉 〈官與採訪使。勘會量事給乞奏聞。朕當重遣使臣。宣慰按覆。新唐書宇文融傳。 宇文融。下詔以客賦所在。並建常平倉。益貯九榖權發歛。官司勸〉 〈作農社。使貧富相恤。凡農月。州縣常務。一切罷省。使趍刈稪。唐會要廣德二年正月二十五日。第五琦奏。每州置常平倉。及庫使司。商量置本錢。隨〉 〈當處米物時價。賤則加價收糴。貴則減價糶賣。新唐書韋丹傳。宙為永州刺史。州負嶺轉餉。艱險每饑。人輙莩死。宙始築常平倉。收榖羨餘以待〉 〈乏冊府元龜德宗建中元年七月。勑。夫常平者常使榖價如一。大豐不為之減。大儉不為之加。𨿽遇災荒。人無菜色。自今巳後。忽米價貴時。冝量出〉 〈官米十萬石。麥十萬石。每日量付兩市行人。下價糴貨。三年九月戶部侍郎趙賛。上言曰。伏以舊制置儲粟。名曰常平。軍興巳來。此事浸廢。因循〉 〈未舉。垂三十年。其間或因凶荒𣴑散。餒死相食者。不可勝紀。古者平凖之法。使萬室之邑。必有萬鍾之蔵。千室之邑。必有千鐘之蔵。春以奉耕。夏以〉 〈奉耘。𨿽有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人者。蓋謂能行輕重之法也。自陛下登極以來。許京城兩市置常平。官糴鹽米。𨿽經頻年少兩。米價不復騰貴。此乃〉 〈即日明驗。實要推而廣之。當軍興之時。與承平或異。事湏兼儲布帛以備時須。臣今商量請於兩都。並江陵成都楊汴蘇洪等州府。各置常平。輕重〉 〈本錢。上至百萬貫。下至十萬貫。隨其所冝。量定多少。唯貯斛㪷疋叚絲麻等。常候物貴。則下價出賣。物賤。則加價收糴。權輕重以利疲人。從之。賛於〉 〈是條奏諸道津要都會之所。皆置吏。閲啇人財貸。計錢每貫稅二十文。天下所出竹木茶漆。皆十一稅之。以充常平本。時軍用稍廣。常賦不足。所稅〉 〈亦隨得而盡。終不能為常平。憲宗元和元年正月。制。𡻕時有豐歉。榖價有重輕。將備水旱之虞。在權聚歛之術。應天下州府。每年所稅地子數內。〉 〈冝十分取二分。均充常平倉及義倉。仍各逐穏便收貯。以時糶糴。務在救人。賑貸所宜。速湏聞奏。𠕋府元龜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六月。中書舍人張〉 〈文寳。請復常平倉。 四年九月。左補闕張昭逺。奏。切見今秋物價絶賤。百姓隨地畆紐配錢物。名目多般。皆賤糴供輸。極傷農業。既未能減放。則請〉 〈加估折納斛鬥。稍便於民。又國朝已來。備凶年之法。州府置常平倉。飢𡻕以賑貧民。請於天下最豐熟處。折納斛鬥。以倉貯之。依常平法出納。則國〉 〈家常有粟。而民不匱也。䟽奏不報。 長興元年五月。右司郎中盧導。奏請置常平義倉。以備凶𡻕。五代史漢𨼆帝乾祐二年。太子詹事曹允昇。上言〉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時或水旱為災。䖝蝗害稼。既無九年之蓄。寧救萬姓之飢。天災𣴑行。古今代有。而前代縱逢災歉。免至𣴑亡。蓋以分災恤〉 〈民。素有儲備。臣請依古法置常平倉。請於天下京都州府租賦斛鬥上。每鬥別納一升。別倉貯積。若㐫災之處。出貸貧民。豐年即納本數。庶幾生聚。〉 〈永洽綏懷。宋會要太宗淳化三年六月。詔京畿大穰。物價至賤。分遣使於京城四門置場增價以糴。令有司虛近倉貯之。命曰。常平。以常參官領之。〉 〈𡻕歉減價以糶。用賑貧民。以為永制。 眞宗景德三年正月。上封官請於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兩浙。各置常平倉。惟㳂邊州郡則不〉 〈置。以遂州戶口多少。量留上供錢一二萬貫。小州或二三千貫。付司農寺係帳。三司不問出入。委轉運司。並本州選幕職。州縣官清幹者一貟。專掌〉 〈其事。每𡻕秋夏加錢收糴。遇貴減價出糶。凡收糴。比市價量增三五文。出糶減價亦如之。所減仍不得過本錢。以三年為界。所收錢榖。羨利止委本〉 〈寺專掌。三司及轉運司不得支撥。事下三司詳定。請如所奏。乃命禦史知雜事王濟。判司農寺。孫崇諫同判。 三月。以都官貟外郎喬希顔。知開封〉 〈府開封縣。太常丞晁諒。知開封府浚儀縣。仍兼監常平倉。判司農寺王濟等所舉也。 四月司農寺。言諸路州軍。當河路通舟船。及𨿽不當大路河〉 〈道。而人戶繁會。可以運粟贍他處者。望並令多糴。其或僻在山險之處。止約本處主客戶收糴。貴無枉費。應收糴斛鬥之時。官吏敢受行人請求。髙〉 〈其價直者。許人紏告。嚴行區斷。告者給賞錢百千。並從之。 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分遣使臣出常平倉粟麥。於京城四面開八場。減價以糶。 四月〉 〈詔司農寺。京師所糶常平倉粟。前詔𨿽已減價。可更鬥減五錢。五年正月二十六日。詔京城常平倉。所置七場分糶糧米。如聞趨市者衆。遂至壅〉 〈溢。其令分為十四。以便於民。六年十一月。三司言司農寺。請以開封祥符兩縣常平倉。併為在京常平倉。其在京及諸路常平倉斛鬥。若經二年。〉 〈即支作軍糧。以新者給還。請並如所奏。從之。 八年五月。詔常平倉所糴斛㪷。夏色限至八月終。秋色至次年正月終。 七月。判司農寺盛度言諸〉 〈路州軍常平倉斛㪷。如於元約數外增糴。及一倍巳上者。其當職官。並與理為勞績。從之。 九年十二月。詔。江南淮南諸州軍榖價稍貴。民頗闕食。〉 〈令本路轉運司。以常平倉斛㪷。減價一㪷已下。零細出糶。 天禧元年二月一日。詔災傷州軍常平倉斛㪷。減價出糶。止以元糴價為凖。 十二日。〉 〈詔在京常平倉。合計度斛㪷。並令三司擘畫。或許人中。無使擾人。 二年正月。詔諸州常平倉斛㪷。其不滿萬戶處。許糴萬碩。萬戶巳上。不滿二萬〉 〈戶。糴二萬碩。二萬戶巳上。不滿三萬戶。糴三萬碩。三萬戶已上。不滿四萬戶。糴四萬碩。四萬戶已上。糴五萬碩。六月三司言勘會司農寺。於左蔵〉 〈庫封樁市米錢五萬貫。自今如有宣㫖須索。及諸友遣望以其錢充給。候諸處納到旋補其數。從之。 四年五月。判司農寺張士遜。言諸州常平倉〉 〈斛㪷。自今每遇出糶。望委本州通判。每日在倉提舉。多方約束。以絶姦倖。使貧下闕食之人。市糴不至艱阻。從之。 八月六日。詔益。梓。利。夔州。荊湖〉 〈南北。廣南東西路。並置常平倉。 仁宗天聖二年十一月。司農寺言舊制在京。並府界縣分。及諸州府軍監常平倉。如有糶糴。即供月帳。如無糶糴。〉 〈只供季帳。今諸州所供。多不如式。有煩徃復會問。欲望自今不以有無糶糴。並作季帳供申。從之。 是月。都官貟外郎劉厚載。言自置常平倉以來。〉 〈每年司農寺轉運司。遍下諸道州府催糴夏秋斛㪷。蓋不知外方時價。貴賤不同。一例行遣。其外處官吏人。不能平凖物價。但務多積以為勞効。欲〉 〈望自今遇賤即糴。當貴則糶。若麥粟兩色。可以乆積。其他並令減數從之。景祐元年正月二十五日。臣僚上言。伏覩滄州糧倉。白米數少。小豆萬〉 〈碩甚多。饑民就賤。多糴小豆。欲乞以常平倉白米五萬碩。易糧倉小豆出糶。詔河北轉運司依奏。 七月二十五日。臣僚上言。常平倉所管錢斛。乞〉 〈降敕下司農寺轉運司。選差幕職州縣官。或京朝官。兼監常平倉。詔開封府界提點諸路轉運施行。九朝紀事本末。景祐元年七月。天下常平倉〉 〈置已乆。領於司農寺。至是月壬子。始詔諸路轉運。使。與州長吏舉所部官。專主常平錢粟。既而淮南轉運副使具遵路。言本路丁口百五十萬。而常〉 〈平錢粟才四十餘萬。𡻕飢不足以救䘏。願自經晝。增為二百萬。它無得移用。許之。樞宻直學士杜衍。亦甞建議曰。𡻕有豐㐫。榖有貴賤。計本重委。散〉 〈滯取贏。冝究其術。若官以法平之。則農人有刹。粟有所洩。今豪姓蓄賈。乘時賤敢。而拙業之人。旋致鏧竭。水旱則𥡴伏而不出。須其朔踴。以牟厚利。〉 〈而農民貴糴。九榖散於穰𡻕。百姓困於凶年。𨿽勸課官家至日見。亦奚益於事哉。蓋常平倉制度不立。有名而無實。謂量州郡逺近。戶口衆寡。時其〉 〈飢熟。取賤出貴。嚴以賞罰。課責官吏。出納無壅。增損有宜。公糴未充。則禁爭糴。以規利者。糴畢而儲之。則察其以供軍為名。而借假者。未香象珠幾。〉 〈乆蔵府庫。非衣食之急。若州郡闕毋錢。願斥賣以賜之。補助其乏。杜衍傳。常平議在衍為中丞後。今掇出附見。衍為中丞。乃明年二月也。 康定元〉 〈年十二月丙戌。詔司農寺以常平錢百萬緡。助三司給軍貴。自景祐末。不許移用常平。數年間有餘積矣。而兵食不足。故降是詔。 慶曆二年八月〉 〈壬申。詔河南府。孟。鄭。滑。陳。許。頴。蔡。鄧。唐。隨。等州。發常平倉粟。以賑貧民。慶曆四年正月。詔陝西榖價翔貴。其令轉運司。出常平倉米。減價以市貧民。〉 〈九朝紀事本末。慶曆四年正月。陝西榖價翔貴。丁醜詔轉運司。出常平倉米。賤糶貧民。七月。先是范仲淹。以災異數見。請行數事。其三曰。今諸道常平〉 〈倉。司農寺管轄。官小權輕。主張不逮。逐處提點刑獄。多不舉職。盡被州府借出常平倉錢本使用。致不能及時聚糶。每有史沴。及遣使安撫。𨿽民委〉 〈溝壑。而倉廩空虛。無所賑發。徒有安撫之名。而無救䘏之實。又國家養民之政。本在務農。因民之利而利之。則朝廷不勞心而民自養。臣請選輔臣〉 〈一貟。兼領司農寺。力主天下常平倉。使以時聚糴。以防災沴。並詔諸路提點刑獄。今後得替上殿。並先進呈本路常平倉斛㪷數目。方得別奏公事。移。〉 〈仕者。亦湏依此發奏。後方得起離。仰司農寺常切紏舉。及委轉臣等。速定勸農賞罰條約。頒行天下。七月二十九日。詔天下常平倉。本備救濟貧〉 〈民。不得別有支借。遣者以違制論。其收積年深者。許依舊條兊換。母致損惡。 八月二日。詔令司農寺下遂路轉運。使提點刑獄朝臣等。今後得替〉 〈上殿。先具本路常平倉斛㪷數目進呈。移任者。凖此發奏。方得起離。本寺紏察之。 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司農寺言天下常平倉。自景德中起置。自〉 〈後承凖條約不少。乞將降到勑箚參定。為一司條貫。乆可遵行。從之。六年二月三日。中書門下言向以臣僚上言川峽中國。初無常平倉。自康定二〉 〈年。益州路提刑司擘畫創置。訪聞州縣收糴。多為約欄入場。或分配人戶。遂致物價踴貴。人民艱食。遂令司農寺下益梓利三路州軍。罷常平倉。見〉 〈管錢斛。撥係省倉庫帳管。夔州路因亦不置。而司農寺復上言。川峽四路。既罷常平倉。萬一川峽水旱阻飢。何以救濟。乞依舊帳管。不得別用。儻飢〉 〈歉之𡻕。可備賑貸。詔四路轉運司。如所請施行。 皇祐三年十月十八日淮南兩浙路。體量安撫陳升之等。言災傷州軍。乞出糶常平倉斛㪷。詔逐〉 〈倉初糴。並當豐年價賤。如依元價出糶。緣置埸差官收糴積貯。鋪襯折耗。廢用不少。冝令淮南。兩浙。江南東西。荊湖南北等路提刑司。勘會元糴價〉 〈上。每㪷量添錢十文。至十五文。足出糶。升之復言如添錢。即非恤民之意。乃詔依元糴價出糶。九朝紀事。皇祐三年十二月癸巳。詔天下常。平倉。其〉 〈依元糴價糶。以濟貧民。母得收餘利。以希恩賞。至和二年三月五日。知益州張方平。言益梓利夔路。賣戶絶莊田價錢。欲乞下四路轉運司。盡撥入〉 〈提刑司。添糴常平倉斛㪷。今後並令依此。從之。嘉祐四年七月十日。詔天下常平倉。多所移用。而不足以支凶年。其令內蔵庫。與三司共支錢一〉 〈百萬下諸路助糴糶之。神宗熈寧元年九月十四日。司農寺言常平倉之法最切要。伏見諸路年𡻕豐㐫。榖價貴賤。自來並無關報。乞下府界提〉 〈點。及諸路提刑司。今後夏秋責轄下州縣。供析豐荒的實分數。文狀類聚以聞。降付本寺。所貴糴糶。不至失時。從之。二年二月八日。三司言天下〉 〈屯田省莊。皆子孫相承。租佃𡻕乆。兼每畆所出子㪷。比田稅數倍。及戶絶田。巳撥入廣惠倉者。並乞不計賣。其餘沒納莊田。願買者聽。從之。 九月〉 〈三日。詔出內蔵庫錢百萬緡。分賜河北諸州。增糴常平倉榖。 五月。制置三司條例司。言乞令河北。京東。淮南路轉運司施行常平廣惠倉。移那出〉 〈納。及預散之法。委轉運司。及提舉官。每州於通判幕職官內。選差一貟專管勾。令知通點檢在州及諸縣錢斛廣惠倉斛鬥。除依例合支老疾貧窮〉 〈乞丐人。據數量留外。其餘並令常平倉監官。通管一般轉易。其兩倉。見錢。依陝西出依青苗錢例。每於夏秋米熟以前。約逐處收成時。酌中物價。立〉 〈定預支。每㪷價例。召人戶情願請領。又言今欲將常平廣惠倉。見在斛㪷。遇貴量減市價出糶。就賤量增市價收糴。其可以計會轉運司用苗稅。及〉 〈係省錢就便愽易者。亦許計會兊換。仍以見錢依陝西青苗錢例。取人戶情願預行支給。令隨稅送納。斛㪷內有願請本色斛㪷。或納時價貴。願納〉 〈見錢。皆聽從便。務在優民。如遇災傷。亦許於次料收熟日送納。兼初措置非一。欲量逐路州軍錢物多少。選官一兩貟分頭提舉。仍乞於京東淮南〉 〈河北三路。先行此法。俟成次第。即下諸路施行。並從之。宋續通鑑長編。神宗熈寧三年己未。條例司。言天下常平倉榖。元價貴者。乞令入中省倉。易〉 〈錢以充青苗支用。從之。閏十一月二十三日。又言乞體量鄜延環慶涇原三路斛㪷。價髙也處。權住收糴常平斛鬥。其已糴下者。兊充軍糧。所有〉 〈封椿在京。鹽院見錢三十萬貫。即令轉運司及管勾常平倉官。兊便到本州軍。二十四日。又言昨乞賣諸路見管廣惠倉田。為河北河東京東陝〉 〈西四路常平糴本。尋凖詔諸路。熈寧元年以前。見管斛㪷。並令變轉見錢金銀紬絹。充河北河東陝西三路糴本。緣已差諸路提舉常平廣惠倉官。〉 〈若悉令變轉。移之三路。則諸路卻闕斛㪷。恐不為便。詔淮南等路。前詔更不施行。所積斛㪷。並只留本處。能改齋漫録。神宗熈寧二年。天下常平錢〉 〈榖。見在一千四百萬貫石。諸路各置提舉常平廣惠倉相度農田水利。差役利甞二貟。以朝官為之。管幹一貟。以京官為之。路共置二貟。開封府界〉 〈一貟。凡四十一人。三年正月。又言訪問河北。河東。陝西。州軍少闕省錢。多不坐倉收糴。欲乞三路如闕見錢。許提舉常平倉司。坐倉收糴。以備俵散。〉 〈如合留充軍糧。即卻令撥兊和糴。或入中。從之。二十三日。詔諸路常平廣惠倉。給散青苗錢。本為農種之時。惠䘏貧乏。元令取人戶情願。今慮諸〉 〈處當職官吏。不體朝廷本意。不問民間願與不願。輙行追呼。或即均配。飜為搔擾。今仰諸路提點刑獄臣僚。體量覺察。如違。即一面禁止。具官吏姓〉 〈名以聞。當議重行朝典。如敢阻抑人戶情願請領。亦依此施行。 三月。制置三司條例司。言奉㫖以臣僚累言。常平新法不便。蓋未喻朝廷之意。令〉 〈本司明諭中外。凡今所患。盡是州縣官吏弛慢。因緣為姦。不可歸於法。請委按察官。謹繩官吏。而朝廷嚴督按察官而已。今具畫一言者。謂國家無〉 〈所利於人。今河北乃取息三分。周禮民之貸者。取息有至於二十而五。今如俵青苗價錢。但約熟時。酌中物價。若熟時物貴。即許量減市價納錢。然〉 〈則未定合納實數。故約束河北不得過三分。京西陝西等路。不過二分而巳。所以防遏納時價貴。恐虧損百姓。爾就諸路。惟河北最多。尚不過三分。〉 〈又非定取。若物價低平。即有合納本色。不收其息。或只取一二分時。多少相補。比於周官。巳不為多。況近令若遇物價極貴。亦不得過二分。且周禮〉 〈國事財用。取具於泉府之官。振貸之息。今則不領於三司。專以振民乏絶。言者謂上三等戶。及城郭有物力家。素患兼併。今又許貸借。況河北每保〉 〈湏要上三等戶一名。則終不免為貧戶代陪。又提舉官峻責州縣。如人戶不願請。即結罪申報。若選官曉諭。卻人戶願請。即別作行遣。官吏懼此。亦〉 〈因有貧戶浮。浪願請之人。或湏行散配。本司案鄉村上三等。及城郭有物力戶內。亦有闕乏之時。就人取債豈皆是兼併家令貸貧民。有餘則以俵〉 〈之。免就𥝠家取倍息。乃是抑兼併意河北每保湏要上三等者。蓋關防浮浪之輩。若官吏抑勒州縣。自違元法。況今年開封諸縣。甚有上三等願請。〉 〈以近驗逺。事理可知。如提舉官約束州縣。正防避事壞法之人。或急於功利。諷州縣抑配與人。即諸路各有安撫轉運提刑。委任皆在其上。若有官〉 〈吏或設新法。或曲徇提舉官意。抑勒百姓。首言者。謂百姓有本戶稅賦。及買絹紬。又生出一重。則愈不易。本司按逐路承例科歛。名目誠多。然當闕〉 〈乏時。不免𥝠家舉債。常出倍息。此貧者愈困也。今貸與常平本錢。迺濟其艱急。又令約熟時中價例納斛㪷。至於時物價貴。乃納見錢。比元本不得〉 〈過二分。即是免出倍息於兼併之家。何至不易。言者謂但躬行節儉。撙節浮費。則國用足。何必四出興利之臣。以疑逺近。今案先王之政。未甞不以〉 〈食貨為始。張官置吏。大抵多為農事也。近世以來。農尤困苦。朝廷但有徭役加之。而無𡻕時補助之法。自京畿陂防溝洫多有不治。都城側近。至棄〉 〈數百里為汙萊。骨肉𣴑離失業。況四方遐僻。從可推知。一方水旱。則餓死者相枕藉。而𣴑移者填道路。如前𡻕河北一饑。不免漕江淮之米以救之。〉 〈然未有補於𣴑亡也。或不免就人彊借錢物。以至典質田産。以供暴令。此亦可謂國用乏矣。至於差役困苦。尤使失職。今置此官。正為憂此。即非朘〉 〈削百姓。以佐人主𥝠費。亦豈得為興利之臣而致疑也。言者謂今常平。千餘萬緡。散在民間。將須不返。常平舊法。自合古制。而無失陷之弊。今新法〉 〈兼存舊法。但以舊法儲蓄抑兼併。振貧弱之方未備。又無專領官司。致糶糴之時。百端姦弊。貴價糴入。經數十年後。出糶不行。無補振救。故湏約周〉 〈禮賖貸。增立新法。專置一司。即非違舊制也。言者謂新法不當示之條約。明言利息。本司案周官貸民。明言以國服為息。聖人於天下。取之有道。非〉 〈以為𥝠。於理何嫌。而不可明示條約。言者謂坊郭人戶。既無青苗不可貸借。本司案常平舊法。亦糶與坊郭之人。今散農民有餘。仍不許坊郭貸借。〉 〈是令常平有滯積餘蔵。而坊郭之人。獨不被賑救乏絶之惠也。周禮貸民之法。即無都邑鄙野之限。今乃約周禮太平已試之法。即非專用陝西豫〉 〈俵青苗條貫也。 先是禦史中丞呂公著。翰林學士司馬光。諫官孫覺。李常。禦史張戩。程顥等。皆言常平新法不便。或謂且召 大名府韓琦。乞罷〉 〈諸路提舉官。上以琦等所奏。付制置司令申明法意。布諭諸路也。 五月四日。詔莫霸。保雄安肅。廣信。順安。信安。乾寧保定軍。為係極邊沿塘泊。及〉 〈西山軍人戶。苦無田疇。可罷支散青苗錢。 十八日。詔今後諸路常平廣惠倉。出俵青苗錢。委轉運府界提點提舉。每年相度。留錢斛凖備非時賑〉 〈濟出糶外。更不限定時月。只作一料支俵。或卻作兩料送納。以便本處人情。如願分作兩料請者。亦聴。 七月二十八日。賜京東預買紬絹。並所得〉 〈息錢五十萬貫。與本路常平倉。 九月一日。同判司農寺呂惠𡖖。言淳化中。都下初置常平倉。賤糴貴發。至景德中。差開封府浚儀知縣監倉事祥〉 〈符六年。始以兩縣常平倉。併為在京常平。其斛㪷經二年。即支充軍糧。貨易新好。充見在數。其法實為利民。而其後。糴糶之政乆不行。文字本末。隨〉 〈亦廢墜。今常平有封樁米。至五十二萬碩。但寄積在京倉界。唯據逐界每月具見數申寺。而朝廷初無發。歛之政。甚可惜也。欲乞遇價貴即出之。賤〉 〈即以其錢糴之。如淳化中故事。於是中書請以司農見樁管米指射新好者貨易。仍與開封府界斛㪷。通融支用。從之。 十月七日。京東路提舉常〉 〈平廣惠倉司。言本路州軍。例少見錢支俵青苗。轉運司有熈寧元年朝廷借賜納絹收買軍糧除巳還外。餘錢一十四萬貫。欲乞借支用。候三年內〉 〈依數還內藏庫。從之。 十一月十九日。河北路提舉河北常平廣惠倉司。言大名府等處州軍。今秋薄熟。人戶不易。乞依舊條作兩料支散青苗錢〉 〈及許令災傷州軍。欲行支俵。詔從所請。仍令諸路所散青苗錢料次。今後令提舉官體量施行。 二十四日。詔諸路給青苗錢斛官司。諸色公人取〉 〈受人戶錢物。𨿽巳依歛掠。乞取差點人夫錢物條約。慮未稟。懼今後應諸色公人。因給納常平倉等錢斛取受。杖罪。送隣州編管。徒罪以上。刺配本〉 〈州牢城。並許諸色人陳告。杖罪支賞錢五十千。徒罪一百千。先以官錢給賞。後以犯事及幹係人家財充。或無可送納。官吏保明除破。 四年正月〉 〈六日。詔出賣天下廣惠倉見管田。仍令府界及諸路具年終所賣錢。申司農寺。為三路並京東常平倉本錢。其合賑濟。即以廣惠常平等倉。所貯粟〉 〈麥給之。 二月八日。詔內藏庫。借錢六十萬貫。付淮南江東均給兩路為常平倉糴本。其錢令淮南發運司。將合撥河東陝西。折斛錢兌還。 六月〉 〈十二日。河北提點刑獄王廣廉。言乞將廣惠倉錢斛。入常平倉。從之。十月十六日。賜絹七十萬匹。為陝西常平糴本。仍許自京召入供抵當。賖買〉 〈於本路送納見錢。十一月二十八日。司農寺言。乞將諸路出賣到戶絶田土錢。從本司移助諸路常平糴本。從之。 七年十月二十二日。詔三司借〉 〈上供糧十萬碩。與淮南西路提舉常平司。凖備出糶。或借支用。續通鑑長編。神宗熈寧七年。司農寺。請下廣西安撫司。依涇原等五路。置常平倉從〉 〈之。九年正月九日。詔司農寺。自今兩經𠋣閣常平錢人戶。更不得支借錢斛。八月六日。詔陝西等五路提舉常平倉司。具降指揮。令諸常平。存留一〉 〈半錢。過斛㪷價賤。許趂時收糴。後至今夏。糴到是何斛㪷。及實數目以間。十二月三日。詔開封府界。諸縣人戶。見欠今年秋料常平錢斛。並緩急錢〉 〈米。除官戶外。並與展限。至來年隨秋料送納。 十二日。詔中書門下諸路提舉管。勾常平倉官。自來未有明降著令。畫一職守。致轄下官司。不知適〉 〈從。凡有舉動。輙與轉運司一例申稟。提舉司亦多不問。是與不是。本管職事。便為行遣。或有聞奏朝廷者。上下煩勞。弊害頗甚。冝參詳前後指揮間〉 〈奏。 十年二月十五日。詔諸路熈寧十年合散常平錢斛。並勘會州縣內有數少支散不足去處。於隣近州縣有餘處借支。卻令元散州縣認數催〉 〈納。即不得令人戶隔逺。州縣請納。有妨農作。其鄉民有因災傷全戶逃移者。名下舊欠常平錢斛候歸業日。從提舉司相度料次送納。 三月二十〉 〈七日。提舉兩浙路常平倉司。言本路累年災傷。死損人口至多。見存人戶少欠官中錢物。尚送納不辦。又為攤填迯絶戶名下請過錢物。顯見難為〉 〈送納。所有攤填熈寧九年以前。逃絶戶請過青苗錢斛。乞候送納本戶數足。向去豐熟日。理納外。更有全甲人戶死絶。除依條將本家財産填納外。〉 〈如目下尚有少欠。一甲內死絶數多。只有一兩戶見在。貧闕難為攤納者。更乞別立條法。從之。元豐元年正月二十二日。詔司農寺。應常平留一〉 〈半錢糓糶糴數。𡻕終類聚。春季點檢。仍開逐路以聞。閏正月十三日。詔河北路。以常平米賑貸鐖民。 二月四日。京東。東路體量安撫黃廉。言西〉 〈路及徐州淮陽軍良田百餘萬頃被水。若退遲。麥種不入。秋田失期。乞於淮南路㳂流豐熟州縣。借常平錢十萬緡和糴。或於去年折納糧內借十〉 〈萬碩。依元折價。計數為所借錢。水運赴京東以備賑糶。聴司農寺移用。詔京東淮南東路提舉官。於界首會議以聞。四月十九日。詔開廢田。興水〉 〈利。建立隄防。修貼圩垾之類。民力不能給役者。聴受利民戶具應用之類。貸常平錢榖。限二年兩料輸足。𡻕出息一分。 二十二日。詔麟府豐州。見〉 〈欠熈寧七年至九年振貸米。人戶不以等第。與展限分秋夏納。五月十七日。詔常平錢榖。願以榖及金帛。凖市直中價。計二分息折納者聴。 七〉 〈月八日。環慶路經略司。乞以本司及常平錢帛。乘秋成廣糴。如將來別無支用。即依糴價兊與轉運司。從之。九月十四日。詔諸路提舉司。與轉運〉 〈司兊換糧。並以錢物對交撥。諸官戶欠常平錢物。第四等以上。𨿽經災傷。母得展限依閣。 二年二月六日。詔河北東路提舉司。借常平錢四萬緡。〉 〈分給大名府澶州糴軍糧。四月十二日。詔河北東路提舉常平倉司。依散■滄州饑民食至五月上。九月二十四日。詔以永興路常平倉榖十〉 〈九萬碩。給鄜延路九將守禦之用。餘令轉運司以漸計置。 以鄜延路言𡻕計軍食一十七萬餘碩。而常平無餘故也。 十月六日。權發遣司農寺〉 〈都丞吳雍。言淮浙連𡻕豐稔榖賤。乞借逐路積剩免役坊場錢。就並河州縣鎮。增償糴粇米。常與別司倉儲兊換。如後去價稍髙。兊充上供。下司農〉 〈寺請如雍議。先以常平所留之半。並散不畫錢充糴本。次以坊場免役餘錢。坊場錢留半。免役錢留二年。從之。 三年四月四日。眞定府路走馬承〉 〈受黃誥。言本路差禁軍採泥城沾草。有妨教閲。及蹂民田。詔市以常平倉頭子錢。 六月十三日。詔司農寺。於永興軍等路。給常平倉榖十八萬碩。〉 〈充環慶路將下守禦。及緩急漢蕃弓箭乎關乏借貸。 八月九日。賜常平米二萬碩。坊場錢三萬緡。付梓州路轉運司。應副夷事。 二十七日。詔令〉 〈於近便州縣。以常平司錢留三萬貫。米五萬碩。以待瀘南夷事支費。 同日。詔開封府界諸路提舉司。於要會州縣指占空閑地。或空營。蓋造常平〉 〈倉。 同日。權發遣司農寺都丞吳雍。言淮浙連𡻕豐稔。 甞乞存留楊州轉般倉充。浙淮常平都倉。欲乞委提舉司辟官一貟專主管。每年廣謀收。〉 〈糴。除年計外。常積萬碩。及受納兩浙轉般糧斛。與發運司上供額斛鬥兊換。從之。十二月二日。詔瓊管州軍皆有常平。若推行如法。自無人戶倍〉 〈稱出息之弊。據朱平等所奏。措置海南事不少。並不及常平事。令具析以聞。 四年六月十七日。詔諸路提舉官。散歛常平錢。比較增虧。中書立法。〉 〈五年二月二十四日。知泰州呂公孺。言經畧司常平錢斛法。以救恤屬蕃弓箭手之類。今所在甚少。望特權借提舉司錢斛。相兼支俵。仍展至三月。〉 〈詔借錢斛五千貫碩。 三月二十七日。詔頴昌府三縣災傷。特支常平倉米二萬碩。十月二十一日。賜梓州路轉運司。常平等米十萬碩。 以本路〉 〈應副瀘南軍。前放閣運糧夫稅致闕乏故也。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詔陝西河東路常平倉糴價。不得過轉運司。河北諸司糴價。不得過措置糴便〉 〈司。 二十六日。尚書戶部。言凖朝㫖諸路提舉官。散歛常平物。可自行法。至今酌三年之中數。取一年立為額。𡻕終比較增虧。今以錢。榖帛。貫碩。〉 〈匹兩。定年額。散一千一百三萬七千七百七十二。歛一千三百九十六萬五千四百五十九。元豐三年。散一千三百一十八萬六千一百一十四。歛〉 〈一千五百萬四百二十二。比較散增二百一十四萬八千三百四十二。歛增一百三萬四千九百六十三。元豐四年。散一千三百八十三萬七千七〉 〈百三十六。歛一千一百九十七萬八千九百九十四。比較散增二百七十九萬九千九百六十四。歛虧一百九十八萬六千五百一十五。詔三年四〉 〈年。散多歛少。及散歛俱少處。戶部下提舉司。分析以聞。 八月二十七日。賜涇原路經略司。度僧牒千道為常平錢。禮部言巳給遇所立年額。於是〉 〈特給。 七年三月十七日。尚書戶部言提舉京東路常平等事燕若古。乞州縣積欠錢斛。對移令佐催督看詳。欲下提舉常平司。具可以權對。移職〉 〈位姓名關吏部。從之。 八月七日。詔戶部支常平積剩錢二十萬緡。賜秦州計置糧草。從經略使吳雍請也。 十四日。詔洛州水災糧料不足。許借〉 〈鄰近州縣常平倉米麥小豆共五萬碩。限三年還。 二十一日。中書省言。聞令𡻕廣西秋稼大稔。粒米狼戾。正冝蓄積。詔廣南西路提舉常平司。乘〉 〈時廣糴。 二十九日。詔支常平積剩錢五十萬緡。付熈河籣會路經制司市糧草。十月十一日。尚書吏部言經制變運川峽路常平積剩錢。所增〉 〈息錢二百三十二萬緍。乞推恩詔。李元輔遷兩官。史君俞。張茂。先候改官日。各遷一官。減二年磨勘。劉何虞仲荀減磨勘年有差。 哲宗元祐元年〉 〈四月二十二日。三省言諸路旱災處。已降指揮賑濟外。按常平條遇榖貴則量減錢糶。不得虧本。賤則量添錢糴。昨臣僚言淮南米鬥。直百七十文。〉 〈慮官司拘執。量減市價之文。致民不霑實惠。欲令府界諸路闕食處。其常平榖價。但不虧元本。並許出糶。仍委州縣嚴加覺察。不得與興販之人。從〉 〈之。 二十六日。三省言提舉官。累年積貯錢物。委提點刑獄司主之。依舊常平倉。其常平倉。每年春秋歛散。及𡻕成收糴。𡻕饑出糶。以陳易新。與省〉 〈榖交兊。及饑饉賑貸。主司並合依法推行元條。貸常平錢榖絲麥。豐熟。許隨夏稅先納所輸之半。願併納者。止出息一分。從之。八月五日。詔府界〉 〈諸路提點刑獄司。自今後常平錢。令州縣依舊法糴糶。其青苗錢。更不支俵。十一月二十七日。臣僚言朝廷罷俵青苗錢。今諸路提刑司委豐熟〉 〈州縣廣糴。意欲常有儲蓄。而戶部乃請令轉運司。更不收糴。年計。止將常平斛㪷兊糴。失朝廷養民之意。欲乞諸路轉運合糴年計。並先糴。次令常平〉 〈倉糴。若轉運司不預備本錢。過時占糴。致與常平倉相妨者。委提刑司覺察以聞。從之。九朝紀事本末。哲宗元祐元年。八月丁亥。司馬光箚子勘會。〉 〈熈寧之初。執至以舊常平法為不善。更將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置提舉官以督之。豐𡻕則農夫糶榖。十不得四五之價。凶年則屠〉 〈牛賣肉。伐桑賣。薪。以輸錢於官。錢貸愈重。榖直愈輕。朝廷深知其弊。故罷。提舉官令將累年蓄錢積榖財物。書椿作常平倉錢物。委提點刑獄交割〉 〈至管依舊常平倉法施行。今𡻕諸路除有水災州軍外。其餘豐熟處多。令欲特降指揮。下諸路提點刑獄司。乘有此糴本之時。委豐熟州縣官貟。體〉 〈察在市斛鬥實價。多添錢數。廣行收糴。如闕少倉敖之處。以常平倉錢添蓋。仍令少糴麥豆。多糴榖米。其南方及川界卑濕之地。有鬥斛難以乆貯〉 〈者。即委提點刑獄相度。逐州縣合銷數目。拋降收糴。纔候將來市物貨價比元糴價稍增。即行出糶。不得令積壓損壞。仍令州縣各勒行人將十年〉 〈以來。在市斛鬥價例比較。立定貴錢酌中價例。然後將逐名價分為三等。自幾錢為中等價錢。幾錢以上為上等價錢。幾錢以下為下等價錢。令遂〉 〈處臨時斟酌加減。務在合冝。既約定三等價。仰自今後州縣。每遇豐𡻕斛鬥價賤。至下等之時。即比市價相度。添錢開埸收糴。凶年斛鬥價貴。至上〉 〈等之時。即比市價相度減錢開場出糶。若在市見價。只在中等之內。即不糴糶。更不申取本州及上司指揮。免有𥡴滯失時之患。仍委提點刑獄常〉 〈平提舉覺察。若州縣斛鬥價及下等。而不收糴。價及上等。而不出糶。及收貯不如法。變轉不以時。致有損壞。並監官不逐日入場。致壅滯糴糶人戶。〉 〈並取勘施行。若州縣長吏及監官。能用心及時糴糶。至得賛時酌中價錢。與斛鬥通行比折。與初到任時增剩。及十分中一分以上。許批書上曆子。〉 〈候到吏部日。與陞半年名。次及二分以上。許指射家便差遣一次。所貴官吏。各各用心。州縣皆有儲蓄。𨿽遇薦饑。民無菜色。又得官中所積之錢。稍〉 〈稍散在民間。可使物貨流通。其河北州縣。有糴司鬥斛見多。緣邊州縣轉運司見糴軍糧處。更不糴常平倉斛鬥。若今來指揮內有未盡未便事件。〉 〈委提點刑獄司。逐旋擘劃申奏施行從之。其後王巖叟言。臣伏覩昨降朝㫖。文𨿽詳而未通。四方來者更言其未便。臣按常平舊法。但遇年豐物賤。〉 〈即於市價上添錢收糴。如年歉物貴。即相度在市實直價例。特減錢出糶。此所以為常平。今既限以價錢。至下等方許收糴。貴至上等。始得出糶。乃〉 〈是必待豐歉十分而後行。法稍不及等。即官司拘文束手坐視。而不敢糶糴。臣恐乆之。天下救災之備寡。而傷農之患深。失常平本意逺矣。臣乞依〉 〈舊法不分立三等。仍更不申取本州及上司指揮外。餘約新降朝㫖。別行修定頒降。 戶部尚書李常建言。伏見今常平坊場。免役積剩錢共五千〉 〈餘萬貫。散在天下州縣。貫朽不用。利不及物。切緣泉貨流通。乃有所濟。平民作業。常苦幣重。方夏蠶畢工。秋稼初歛。絲帛米粟。充滿㕓市。而生賈富〉 〈家。巧以賤價取之。曾不足以酬其終𡻕之勁。而未免寒飢之患。良可湣也。臣愚欲乞命有司議於天下州縣。谷置平糴一司。以選人領之縣欲只今〉 〈主簿兼管。倣古常平糶糴之法。於夏蠶秋稼之時。就其直加數分而歛之。及其價騰也。裁數分而出之。但無虧元價。靡有嬴息。無事酬賞。唯以利農〉 〈桑之民為務。庶乎泉貨𣴑通四海蒙福。三代之仁澤也。 十一月辛巳。臣僚上言朝廷罷俵青苗錢今諸路提刑司。委豐熟州縣。廣行收糴。意欲常〉 〈有儲蓄。而戶部乃請令轉運司更不收糴。年計止將常平斛鬥兊糴。失朝廷養民之意。欲乞諸路轉運司。合糴年計並先次。令常平糴買。若轉運司〉 〈不預俻本錢。過時占糴。與常平倉有妨者。委提刑司覺察以聞。從之。 二年六月九日。戶部請應常平榖價。比市價不虧。或𨿽虧。而貴賤通計不及〉 〈一分者。移轉運司兊充和糴。或止二稅。聽人戶從便納錢。虧及一分巳上。即不以年限兊轉運司新榖。若三年已上。虧及三分。亦許糶。或曉諭人戶〉 〈願請者聽。仍從夏秋納願納錢者。依糶價。並免出息。從之。九朝紀事本末。四年七月丙申。右司諫劉安世言。臣聞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 〈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蓋先生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則可以有十年之備。故堯湯之水旱。至於累𡻕。而無捐瘠之〉 〈民者。用此道也。三代而下。井田廢缺。利民之法。無善於常平。由漢迄今。莫能變易。唯自近世有名無實。凡所以養民之具。月計不足。豈議三年之蓄〉 〈哉。是以𡻕或不登。民輙菜色。強者轉而為盜賊。弱者不免於餓殍。保民之術。如此其踈。臣等竊謂自罷青苗錢後來。天下州縣皆有積鏹。朝廷𨿽更〉 〈立常平之制。條目甚詳。而上下因循。未甞留意。既無統屬。以紏其乖繆。又無賞罰。以為之勸沮。加之轉運司。苟紓目前之急。多端借貸。日朘月削。殊〉 〈無償足之期。非有懲革。將不勝弊。伏望聖慈特賜睿㫖。取今日以前。應幹常平。杖令嚴責近限。專委戶部刪為一書。付之有司。悉俾遵守。仍先行指〉 〈揮。將天下見在常平錢。乘今秋豐稔之時。令五路糴粟一色。其餘路分並相度逐處。可以乆留斛鬥。廣行收糴。仍以本司錢修蓋合用倉廩。將一路〉 〈所有錢袞同應副。一路之中。不得偏聚一州。一州之境。不得偏聚一縣。各隨戶口之多寡。以制糴之大數。每遇㐫歉。依法出糶。糴糶之法。常比市價〉 〈增減。如此。則官本常存。而物價不能翔踴。或遇旱乾水溢之災。則民有所濟。不致𣴑散朝廷之惠澤可繼。而無乏絶之患。相固日乆。漸至九年之蓄。〉 〈太平之策。莫大於此。惟陛下推至誠惻怛之意。明詔執政。協力施行。所有官吏殿最。亦乞參酌修定。將來頒降之後。或有違犯。州縣委監司。監司令〉 〈戶部禦史臺覺察奏劾。庶使二聖恤民之仁。不為徒善之政。傳之萬世。天下幸甚。 詔戶部指揮諸路提刑司。下豐熟州縣。依條量添錢廣行收糴。〉 〈仍覺察違慢。六年七月辛巳。禦史中丞趙君錫。言伏覩元祐編勑文。諸常平錢斛。州縣遇價賤量添錢糴。價貴量減錢糶。仍申知提刑司。又條諸州〉 〈縣長吏。及監糶官。任內如能用心。及時收糴。據用過錢本等第酬奬。臣切謂元祐初年。懲散歛常平錢斛之弊。專用糴糶為常平法。然自更制之後。〉 〈州縣官吏多熟視詔條。恬不奉行。故自二聖臨禦。𨿽恤深切。蠲除賦歛。尤多以理論之。當漸蘇息。然比𡻕以來。物力彫弊。甚於熈寧元豐之間。至人〉 〈心復思青苗之法行。而不可得。豈非諸路錢貨在官者。大抵亡慮數千萬貫。錢常壅滯不發。舊法𨿽未盡善。逐年猶有錢貨千百貫。𣴑布民間。糴糶〉 〈之法。𨿽善而不行。則民間錢貨。無從而得。所以艱難用匱。反甚於前。無足怪也。欲望聖慈指揮尚書戶部下諸路提刑。令州縣先次計置倉敖。今後〉 〈每遇物斛收成月。廣行收糴。逐年終具本並支出糴到色額數目。價例髙下。畫一申尚書戶部。點檢類聚聞奏。仍關牒禦史臺照會。內有豐熟州縣。〉 〈當職官不能用心收糴。致榖賤傷農。並闕食之際。無以備出糶濟助人戶者。並從本臺紏奏。嚴賜黜責施行。仍乞下有司。改修元條賞格。務令優厚。〉 〈及添入紏奏黜責一節。所貴勸沮兩立。上下盡心。如此。則泉貨𣴑布。民力紓緩。倉廩充實。公𥝠皆獲利濟。可以副聖政敦本厚生。富而後教之意。取〉 〈進止。紹聖元年正月辛醜。戶部言淮東提刑司奏。乞於本路戶部封樁並續收到坊場錢內。撥賜五十萬貫。充常平錢。應副乘時收糴斛鬥。欲依所〉 〈乞撥三十萬緍充常平糴本支用。除助役錢外。於所乞坊場錢內撥賜。從之。 紹聖元年九月十二日。詔府界諸路罷廣惠倉。其戶絶田土。並行出〉 〈賣。並本倉見管錢斛。撥入常平倉收管。所有賑濟合行事件。令戶部檢舉元豐敕令。立法以聞。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戶部奏自元祐以來。諸處官〉 〈司借用常平等錢。習以為常。乞今後他司並不許奏乞借用。從之。其朝廷封樁錢。凖此。續資治通鑑長編。元符二年五月辛亥。淮南兩浙察訪孫傑。〉 〈言被命按察兩浙路監司職事。體訪得偏逺州縣。多有提舉常平官。不曾到處。臣詳提舉司。所總常平免伏農田保甲等。乃先朝復古之法。所以為〉 〈民之意至厚。條令委曲纖悉。在提舉官躬親講究。開諭州縣。以次推行。姑可布宣惠澤。乞自今提舉官。𨿽與監司互分廵歷。並𨿽本司官二年。徧所〉 〈部州縣。 元符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前京東西路提刑鄭僅。奏頃𡻕河北災傷。𣴑民至齊鄆。去𡻕河北又饑。𣴑民徧及京東。今常平有折納之法。而〉 〈未甞折納。有糶糴之法。而多不廣糴。欲民不𣴑。不若多積榖。欲多積榖。不若推行折納糶糴之法。視民口多寡。使縣常有三五萬斛。州常有三五萬〉 〈斛。小饑則平價糶與下戶。中饑則糶及中戶。而貸下戶。大饑則糶及上戶。而貸中戶。甚則貸及上戶。官不虛費。而民實受惠。自不流徙。仍依和糴用〉 〈實價折納。無和糴處。比市價量增。庶於民戶無所虧損。從之。 徽宗崇寧五年。正月七日。太府少𡖖張綬。奏請依元豐舊制。復置江湖淮浙常平都〉 〈倉。乘榖甚賤時。𡻕額外。糴榖百萬貯之。且受納兩浙轉般所輸。與發運司上供額斛。相易以待那用。從之。 大觀二年。八月十四日。戶部侍郎李孝〉 〈稱。奏諸路軍州秋稼十分豐稔。所可慮者粒米狼戾。復置傷農。巳蒙朝㫖。將人戶輸納。並積欠增價折納。仍以本司見在錢數。於㳂𣴑州軍收糴。尚〉 〈慮無拋降錢數。所糴未廣。檢會崇寧四年指揮。取今年巳前五年中一年。通一路所糴最多之數。加一倍收糴。欲乞下諸路提舉常平司。今秋並依〉 〈前項巳得指揮。加倍收糴。糴本闕處。即便借支諸色係官並封樁錢應副。所貴便於公𥝠。從之。 三年四月十一日。詔常平所糴斛鬥。多是本倉合〉 〈幹人巧為名目弊倖。自行收糴。甚非神考立法之本意。可嚴行止絶。除依常憲外。重立配法。仍增賞典。許人陳告官吏。凖此。 十月八日。戶部奏淮〉 〈浙。每年起發常平榖三十三萬石。上京以備賑糶支用。所起斛鬥。綱運少欠。合依條於押綱人名下追理。及兵稍請給內尅折。緣自來未有拘催補〉 〈發條限。欲乞令提舉常平司。將欠數置籍拘管。候年終具數關轉運司。據所尅合納之數。次年撥還。仍令提舉常平司。將追尅到數。盡行起發。以補〉 〈年額之數。從之。 十五日。尚書省言知江寧府曾孝序。奏江寧府界。夏秋相繼亢旱。民間髙田一例不熟。諸縣人戶。例皆訴旱。巳差官檢放。向去必〉 〈大闕食。決至𣴑移。除巳出糶常平米榖。稍平物價。及依條措置賑濟。凖備將來貸給外。契勘民間種田稻種每𡻕於收成之時。各據地叚廣狹存留〉 〈凖備春種。今既𡻕旱。不以充口食。欲將常平司見存諸色錢。諸司封樁錢。趂時收糴稻種。候將來春種。出糶與力田之人。不惟抑兼併厚邀髙價之〉 〈弊。庶使被災下戶。來𡻕無曠土之患。或人戶無錢趂糴。有情願借貸之人。仍許官司量度逐戶田畆。稅數多寡借貸。並依常平歛散之法。候秋熟先〉 〈次帶納。庶幾稍寬民間嗣𡻕之憂。詔依所奏。疾速施行。四年。二月一日。提舉京西北路常平等事韓嚮。奏比年累降朝㫖。令諸路提舉司。加倍收〉 〈糴。及增例折納斛㪷封樁。於㳂𣴑處計置起發。或朝廷特降指揮。別作支用。竊謂常平等錢。本以視年榖豐凶。散歛糴糶。以平物價。而抑兼併。今持〉 〈糴折到斛㪷。起發支用。深恐常平錢日朘月削。非立法之本意。欲應提舉司錢物糴折斛㪷。更不封樁起發。依舊存留本路。庶無妨闕。從之。 六月〉 〈二十三日戶部奏常平錢物。非緣役事輙用。若佗司陳乞借支者前後敕條申明。非不詳備。蓋以示天下。使曉然知之。又以示佗司。無復借用之理。〉 〈形之詔書。發乎宸翰。委曲丁寧。固冝有司所當𧆛奉。而比年以來。復有官司陳乞借用。乃曰不以諸般違礙。仍免執奏。又有權免再得㫖。奏知不行〉 〈者。如此類非一。條法殆為虛文。今罪法非不重。禁約非不明。尚欲申嚴。無以加矣。欲乞詔自今官司。尚有陳乞或借用者。請依條執奏不行外。仍許〉 〈本部關報禦史臺彈劾以聞。從之。 政和元年。三月十一日。戶部奏諸路常平斛㪷。本以待。歛散賑濟之用。法禁擅支甚嚴。比來州縣。徃徃擅將支〉 〈用。欲乞自今來指揮到日。州縣如有擅支常平錢數等物。責限十日。經常平司自陳。依前降指揮特與免罪。從本部量多寡責限撥還。限滿不自陳〉 〈並仰提舉司按罪以聞。仍依擅支法。罪貴有以懲誡。從之。仍限一季撥還。二十一日。臣僚言常平錢物。擅支借移動。禁約甚嚴。近京西漕臣違法。申〉 〈請借撥。若不禁止。一路不已。徧於天下。侵蠹之弊。可勝道哉。乞詔三省。務遵成憲。如違。禦史臺奏劾。從之。 十二月十八日。前知汝州慕容彥達。奏〉 〈常平之法。唯納欠多寡。最見推行之實。欲乞應散歛常平錢榖。逐𡻕於令佐印𥿄內批書。納欠分數。候三考滿日。別立殿最之法。庶知所勸沮。罔或〉 〈偷隋。從之。 三年。五月二十八日。詔逐路提舉司。所糴二麥加倍斛㪷。並收買綿帛。合用本錢。若取撥封樁錢不足。許用本司不係封樁錢貼數收〉 〈買。即不得有妨𡻕計支用錢。依已降指揮。餘路依此。 七月十七日。河北東路提舉常平司。言承朝㫖。諸路今𡻕二麥收成。當乘時取撥諸色封樁〉 〈錢。加倍收糴。仍於常平。所糴一倍上。更加一倍。約計合糴十六萬餘碩。訪聞二麥不可乆貯。若少候秋熟。收糴粟豆。委得經乆。詔依。餘路更有似此〉 〈去處。依此。 五年。七月二十四日。詔人戶青苗錢。折納到斛㪷。遂路常平司係帳收管。其餘斛㪷。提刑司封樁。八月二十日。尚書省言。勘會今𡻕秋〉 〈苗大豐。竊慮一併上市。價賤傷農。詔諸路豐熟州軍。令常平司將諸色積欠錢物。見合催納者。並許依在市價直。用斛㪷折納。只就本處倉送納。每〉 〈月具數申尚書省。如願將未合催舊欠。亦行折納者。仍於市價上增一分。並不得抑勒。 六年。正月二十日。詔提舉司折納斛㪷。兌糶到價錢。並歸〉 〈提舉司。其提刑司封樁指揮一節。更不施行。餘路依此。 二十一日。臣僚言常平之法。天下之利。而比者州縣。憚於出給文移之勞。𨿽遇榖貴。不即〉 〈經畫出散。及朝廷訪聞。亦已後時。乞令州縣。常斟酌民間闕食。隨時賑救。仍令常平司。具有無出糶。申戶部以考勤惰。從之。 十月二十七日。詔常〉 〈平錢物。充俵散賑貸。並顧役支酬之費。豈可輙將他用。有司妄行剗刷。全失㫖意。自今如奉禦筆。並除本司支用外。方得取撥。違者。以違禦筆論。〉 〈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手詔應日前諸路他司借支常平錢物。並特除破。與免撥還。今後仰遵守元豐紹聖敕令。敢有陳乞借用者。以大不恭論。 八〉 〈年。禦筆。常平歛散法。利天下甚愽。而比年以來。諸路欠闕。至未及散。而遽收之。甚失神考制法之意。今常平司恪遵條令。歛散必時。違者。以大不恭〉 〈論。 宣和元年。六月二十一日。詔神考常平之政。一年之上下制榖價。以𡻕之豐耗為興積。儲蓄盛多。兼併無所牟大利。比年官失其守。他司移用〉 〈殆盡。糴本既竭。儲蓄一空。利歸兼併。民受其弊。仰諸路提舉常平司。檢詳前後詔條。令州縣官審度年𡻕。遇賤必糴。遇貴必糶。不許他司輙有移用。〉 〈𨿽奉詔支借。亦湏執奏不行。每𡻕春季。提舉司具前一年部下所糶所糴及所收息數。申尚書省。取㫖賞罰。若糴糶失時。及有欺弊。官以違制論。人〉 〈吏決配千里。 八月二日。都省言奉詔常平法。在元豐中諸司不敢請用。守官者不敢擅支。在處儲積豐盈。比年以來。有司輙行申請。執奏殆成空〉 〈文。仰三省疾速措置取㫖。今恭依措置常平司。除本司常平錢。依本法審度糴買外。仍許將本司管朝廷諸色封樁錢。免役坊塲剩錢。並樁留舊顧〉 〈耆戶長壯丁剩錢。除合用數外。並應副乘時計置收糴。其糴到榖。並依元窠名樁管。遇本司常平斛㪷闕用。即許逐旋以常平錢。依元糴價樁錢兊〉 〈撥。今後官司有擅支過錢物。按察點檢官。到輙移兊。或改易敖庫牌額。妄指別色錢物應數者。加本罪二等。按察點檢官。知而不舉。各與同罪。諸州〉 〈縣如有違犯者。委廉訪使者。按察以聞。他司破條宛轉。因事陳乞支借移用。𨿽奉特㫖。亦執奏。如再得㫖奏知。方行。違者。以違制論。詔依擬定。 十〉 〈一日。詔常平提舉官。任非其人。法令日以弛廢。比覧奏牘。有一年之間。一縣施欠常平免役坊塲等榖錢。至數萬貫碩。並逃亡詭名失陷本息者。不〉 〈可勝計。或人吏冐稅戶姓名。未納拖欠。或當職官容縱知情。冐請錢榖以新蓋舊。如此甚衆。其前項違法官吏等。中書省候案到。將上取㫖。重行竄〉 〈責。仰諸路提舉常平官。徧行取㫖。點檢違法廢令去處。按劾以聞。具所部有無拖欠。及失陷本息。今後給納俵散。如申狀不實。若公吏人並命官之〉 〈家。詭名假冐。卑㓜𥝠請。並兩經𠋣閣。或年終有欠。輙行給散。若公吏人緣給納受訖。或將新蓋舊。抑勒留難。一切違法。當職官及主管官。不檢察。提〉 〈舉官不按劾。仰漕憲並廉訪使者。互察聞奏。當議重行黜責。仍許人戶越訴。先是臣僚言神宗皇帝理財之政。莫大於常平之法。比來借支擅用〉 〈蓄積糴本。既已兩耗。又吏緣為姦。邀阻百端。民不肯市。去年諸路水災。常平司錢榖。遂不足以賑救。致截撥上供。望申戒諸路提舉常平。檢詳前後〉 〈詔條。舉行如初。𡻕徧歷所部。精加𥡴察。繕修倉廩。本錢欠闕。那移應副。州縣官常切依法審度糴糶。其糶兊不行處。依法相度。革邀阻之弊。使民樂〉 〈市。母令兼併復擅厚利。仍每𡻕縣以舊積所糴收息。各若干數申州。州申提舉司。提舉司類逐州數申戶部。戶部總天下數。申尚書省。尚書省度大〉 〈小。以最多寡處。取㫖賞罰故有是詔 二年三月十三日。戶部侍郎虞奕等。奏常平封樁錢物。本以待朝廷支用。昨緣諸路侵借總計七百餘萬。大〉 〈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詔三限十年撥還。今年限已滿。所還未及三分之一。欲將大觀二年八月以前限滿未還之數。自今年為始。再限五年均還。〉 〈其追欠約束。並依已降指揮施行。從之。八月二十四日。詔諸路今𡻕豐熟倍常。令常平司。依條廣行收糴。 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手詔。常平之法。所〉 〈以惠天下。垂後世。其澤甚厚。自熈豐迄今五十餘年。財用之在有司者。詔令具存。比年官失其守。侵耗殆盡。時有水旱。民或流亡。則截上供。發內帑。〉 〈常平所積。殆闕如也。甚非熈豐之㫖。如潼川路昌州。失陷常平錢一十三萬。儻諸州類此。則所失豈可勝計。除已行根治外。仰諸路常平提舉官。考〉 〈究見在實數。或官司移用。開析聞奏。 其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提舉潼川府路常平鄭庭芬等。具常平見在錢物等。四十六狀。並五𠕋聞奏。詔曰。〉 〈前違法侵支。移兊施欠失陷等。並他司借出錢物。並限一月改正。追理撥還。內轉運司。限一季。未得歸著數目。令常平司疾速根究。見緣違法等取〉 〈勘去處。疾速取勘。依條施行。其不可存留之物。變轉出賣抵當。下誥敕度牒。立限收贖。不管占壓本錢。民間見欠錢物。依條催理。如常平官。奉行違〉 〈戾。當議重行黜責。 五年。八月四日。詔常平係熈豐成法。不可加損。今後官司妄有申請。意在侵漁。令戶部按劾以聞。六年。閏三月十六日。新差〉 〈提舉河東路常平林積仁。言欲天下州縣。每𡻕散常平錢榖既畢。即具所請姓名數目揭示。逾月而歛之。庶使人戶遍知。苟為假冐。得以陳訴。從之。〉 〈七年。二月一日。詔二麥將登。仰諸路新除常平官。以封樁錢廣行收糴。仍具所糴及價以聞。六日。太宰白時中奏。臣竊以常平之法。元豐成憲。比〉 〈𡻕以來。任非其人。官失厥守。侵紊隳廢。浸失本㫖。或並緣為姦。謂如詭名冐請。官吏同為侵盜之類。或𠋣公市私。謂如以本司錢物獻納之類。或名〉 〈色混殽。用成侵蠹。謂如諸司錢物袞同收貯。致有侵用之類。或徇情假貸。致有失陷。謂如諸司。𥝠相都融之類。或散歛無實。而本息交廢。謂如州縣〉 〈散歛轉息為本之類。或檢察無方。而名實代易。謂如州縣。監司點檢。以有易無。互換諸司錢物之類。遂使良法善治。殆成虛文。願詔執事覈散給之〉 〈實。嚴執奏之令。參𥡴本末。灼見積弊。講畫措置行下。申之以告誡。勵之以賞罰。庶幾前日成効。漸可追復。詔送講議司相度取㫖。 六月十六日。詔〉 〈諸路豐熟州縣。令提舉常平司。據合催今年夏料常平錢物。並依價加一分。取人戶情願折納。亦依此施行。不得輙有抑勒。每月令逐州具數申尚〉 〈書省。 髙宗建炎二年。臣僚言常平和糴州縣。視為文具。以新易舊。法也。間有損失蠹腐而未甞問。不許借貸。法也。間有悉充他用。而實無所儲。詔〉 〈委官徧行按視。紹興九年。宗丞鄭鬲。言乞以常平錢。於民輸賦未畢之時悉數和糴。即詔行之。上因諭宰執曰。常平法不許他用。惟時賑饑取於民〉 〈者。還以予民也。 孝宗乾道八年。知台州唐友仲。言鰥寡孤獨老㓜疾病之人。乞依例取撥常平義倉賑給。上以常平米低價出糶。以義倉米賑濟。〉 〈中興政要釋明策備復常平官。 建炎二年八月。臣僚請復常平官。講補助之政。廣儲蓄之具。從之。後又詔常平之法。𡻕乆多弊頃以紹述為名。𨿽〉 〈知有公私不便。當增損更易者。亦莫敢言。今止為常平本法。所關甚大。非他司兼領。故復置提舉官。尚慮蹈襲前弊。及至害民。可明諭天下。青苗散〉 〈歛法。永勿復行。其餘條制。令葉夢得孫見張溦。討論以聞。聖政。史臣曰。常平之法。榖賤則糴。榖貴則糶。天下之良法也。青苗出於近世。蓋非常平〉 〈之舊。建炎之初。廢青苗以利民。而有司奉行失㫖。至侵耗常平之積。此詔書所以丁寧繼下也。今官存而事寢弛。法具而吏弗𧆛。朝廷仁愛之心𨿽〉 〈至。而責實之政未備。臣故著初詔於篇。願有𥡴焉。 精選常平使者。 三年正月。葉夢得言。朝廷復置常平使者。乞於實歷州縣人內。精選通曉世〉 〈務。習知民事。篤實忠信之人。呂頥浩。乞追還常平司糴本。詔從之。 廣儲蓄。 四年六月。中書門下省奏。行在所仰食者衆。廩粟不豐。今秋成可期。〉 〈冝及時儲蓄。詔廣南東路。令褚宗諤糴十五萬斛。福建路。令魯詹糴十萬斛。各運至福漳泉州。仍以所部年額上供為本錢。又詔宋輝糴之浙西。給〉 〈銀十萬兩。度牒直十萬緍。運至秀州華亭縣。徐康國糴之浙東。亦給銀十萬兩。屬郡錢非茶鹽。及朝廷寄樁者。經制折帛贍學無額之類。皆許以為〉 〈糴本。衢婺州運至越州。運至溫州。越溫台州。皆即其地。儲之諸官司。及統兵官。非有制書而妄取。及所在州妄發與之者皆從軍法。 平榖價。仍勸〉 〈誘優異出糴之家。 紹興元年五月。詔以米價踴貴。細民闕食。令諸路州軍。以常平倉粟量度未糴。仍令州縣勸誘積榖之家。將願糶數。具文曆出〉 〈糶。如及三千石以上。與補守闕進義副尉。六千石以上。進義副尉。九千石以上。下班祗應。一萬二千石以上。進義校尉。一萬五千石以上。進武。校尉。〉 〈二萬石以上者。取㫖優異推恩。已有官蔭者比類別作施行。常平司置罷之由。 九年九月。罷經制司。其諸路常平事。令提刑兼領。始用曾統奏〉 〈也。常平法。起於西漢。𡻕豐則歛。歉則散。後世講之尤詳。秋成則歛。春饑則散。可以平物價。抑兼併。人有接食官無折閲。法至良也。 熈寧初。王安石〉 〈修水土之政。興管榷之利。置提舉官。以常平司為名。當時所行新法。如免役坊場河渡。青苗市易。方田水利。皆俾提領。遂為民患。議者不察。但雲常〉 〈平法可廢。建炎初。遂盡罷提舉官。時諸路苗役羨錢各不下百數十萬緡朝廷草創。多取諸此。次年呂頥浩等言。常平法不可廢。其附益之者。如坊〉 〈場免役等可行。青苗市易等可罷。詔頥浩等詳議。未及行。而言者槩斥提舉官不可復。前議遂寢。其後或隷提鹽司。或隷發運司。或隷經制司。終無〉 〈定論。而兵火焚蕩。戶部及州縣案籍皆廢。財賦多失矣。繋年要録。賑濟。湏及鄉村逺者。 十年十一月。進呈福建路帥漕奏。乞措置賑濟事。上曰。〉 〈賑濟本為貧民下戶。近世賑濟。秪及州縣城郭市井之內。而鄉村之逺者。未甞及之。湏是措置。令州下之縣。縣下之鄉村。𨿽僻逺之處。分委官吏。必〉 〈躬必親。則貧民下戶。皆霑實惠矣。 以常平賑小民。 紹興三十二年十月。詔諸路州縣老疾貧乏乞丐之人。在法以常平米斛養濟。自十一月一〉 〈日起。支至次年三月終。今來切慮奉行滅裂。令戶部檢坐條法。指揮申嚴行下。如法養濟。務行實惠。 恤荒歉。 乾道六年八月。新權發遣衢州胡〉 〈堅常。進對奏廣糴常平。上曰。若州得二十萬石常平米。𨿽有水旱。不足憂矣。𡖖所奏甚好。新福建轉運副使沈樞。進對奏州郡水旱去處。乞留轉運〉 〈司和糴米。接續常平賑糶。上曰。即為施行。 聖政史臣曰。祖宗常平之法。𨿽奉敕支移。許以執奏。今觀壽皇聖訓。屬意常平。以惠窮困者如此。豈非〉 〈我朝之家法歟。 措置得早民不至𣴑離。 七年二月。上曰。晴色甚好。去秋水澇。朕甚以百姓乏食為憂今卻無流移之人。虞允文奏監司守臣。類〉 〈能究心荒政。故米不翔貴。上曰。亦大叚支了官中米斛。梁克家奏。陛下自數年來。常平樁積。極留聖意。不然今日豈有米斛可以那撥。上曰。如此理〉 〈會。尚且堇堇不足。𠃔文等。因奏諸郡守臣若得人。遇𡻕水旱。寧至上勤聖慮。上曰。當擇其有顯効者旌之。更有修圩一事。𡖖等記之。他日當行賞也。〉 〈上又曰。今春雨暘甚調。二麥必好。𠃔文奏米價極平。上曰。此豈州縣勸糶之效歟。克家奏。水旱要不能免。惟先事措置。則用力少而為惠博。上曰。今〉 〈𡻕卻是措置得早。使朕赤子不至𣴑離。卿等力也 嚴遏糴之禁 九年十月甲子臣僚言。伏見浙東諸郡。今𡻕例有旱傷如溫台二州自來每遇〉 〈不稔全藉轉海船運浙西米斛。粗能贍給。近者天臺饑荒陛下軫念。以浙西米數萬石賑糶賑給德澤周溥。惠於困窮訪聞浙西平江秀州。管下邊〉 〈海諸縣。自來凡有他郡客人般運米斛。不放令出海前去。州郡本無約束。亦無法禁而廵尉阻節邀攔。經商客旅。常以為苦。徃徃所在為其滯留。是〉 〈以糴販者稀少在荒歉之處。客米不來。為害甚大遏糴之政。奉法循理之吏蓋所不為。豈容縣道廵尉。輙敢擅行邀阻是法令有所未懲也。欲望持〉 〈降指揮下兩浙轉運司並平江府秀州嚴行禁戢仍令重立賞榜。許人陳告。如有違犯。將官貟奏劾公吏斷配施行若其他有似此遏糴去處。亦乞〉 〈令轉運司行下禁戢。庶幾商賈𣴑通荒郡米價不致騰踴所補不細詔從之。 速降措置賑濟指揮。使百姓早被實惠 十一月。臣僚言。訪聞今𡻕〉 〈旱傷。非特浙東被害。如江西諸州例皆闕雨。禾稻不收而贛吉二州尤甚。江東之太平廣德。淮西之無為軍和州多是先被水患。繼之以旱。目今民〉 〈已艱食。其間州郡。或有諱言境內災傷。不即申陳。致失檢放條限。或有𨿽曾申聞措置賑濟事件。朝廷未與行下。竊緣救荒之政譬如拯溺救焚。勢〉 〈不可緩。若待百姓𣴑離。方行拯救。非徒無益。費且不貲。今欲從朝廷專委逐路提舉官。疾速廵歷災傷去處。從實體訪。如委係失收。不曾檢放。或減〉 〈放不實者。仰將今年苗米。依合。減分數權行𠋣閣。開具供申。令候來年秋熟帶納。其有和糴米斛。拋降馬料及諸色科買。並權與住罷一年。應合賑〉 〈糴賑濟去處。米斛不足。許提舉官。將一路見管常平義倉米。通融撥借應副。其有諸州巳條畫到措置賑濟事件。省部例作常程文字行遣。𥡴遲不〉 〈下。致令郡縣無以憑守施行。今欲上從朝廷斟酌事宜。可速降指揮。庶幾官吏可以奉行。百姓早被實惠。詔從之。 聖政。史臣曰。自昔四方有災。惟〉 〈患言者𨼆其實。小其事。不患其張皇也。其捄災。惟患奉行者。吝於費。緩於備。不患其過當也。元祐中。蘇軾在浙西因𡻕大旱。次年復大水。請於朝。求〉 〈所以賑荒者。臣僚乃或難之。大意謂已賜米斛不少。恐災傷不至如所奏。必欲考察虛實。懲責謬妄。范祖禹歷詆其非。朝廷於是多從軾之請。吳越〉 〈之民。遂免𣴑散。且是時方法仁宗政事。凡有未便民者。悉罷行之。而臣僚忍視一方赤子嗷嗷之急。必令詳奏災傷分數。賑貸次第。若深疑其虛濫〉 〈不實者。豈非𣴑俗之弊每每然耶。賴國家仁厚之積有餘。君子多務忠實惻怛。以承休德。是以外有如軾。內有如祖禹者反復開陳。而上澤不壅矣。〉 〈壽皇矜念淮浙江東西水旱之變。既禁戢遏糴矣。又誡實言荒歉矣。至是又命逐路有失檢放之限。更行體訪諸州應有賑濟之請。無得𥡴遲凡可〉 〈以寬斯民者。無言不行豈非至仁歟 從朱熹所請救荒事。 浙東提舉朱熹朝見。奏論浙東救荒事。上曰連年饑歉。朕甚以為憂次論檢放。上曰。〉 〈州縣檢放。多是不實後時次論勸諭推賞。上曰至此郤愛惜名噐不得。次更乞撥賜未斛上曰。朕於此並無所惜。次乞預放來年身丁錢上曰朕方〉 〈欲此措置寬恤數事寳訓 荒政盜賊分任其責 十四年上謂輔臣曰荒政不可緩。盜賊亦湏関防荒政責之監司守臣盜賊責之帥臣提刑若〉 〈檢放。湏是及時。寳訓〉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五百六 重 録 總 校 官 侍 郎 〈臣 髙 拱〉 學 士 〈臣 胡正蒙〉 分 校 官 修 撰 〈臣 諸大綬〉 寫 書 儒 士 〈臣 吳 仁〉 圈 點 監 生 〈臣 林汝松〉 〈臣 董仲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