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二萬三百十一 疾 |
|
二質·疾 詐 疾 【李元剛厚德錄】:曹彬攻金陵,垂克,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餘之病,非藥石所愈。惟諸公共發誠心自誓,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共焚香為誓,明日稱愈。及克金陵,城中皆按堵如故。曹翰克江州,忿其久不下,屠戳無遺。彬之子孫貴盛,至今不絕,翰卒未三十年,子孫有乞丐于海上者。 【宋鑒長編】:太宗時,姚坦為益王府翊善,好直諫,王每有過失,坦未嘗不盡言規正。宮中自王以下,皆不喜。左右乃教王稱疾不朝,上使醫視之,逾月不瘳。上甚憂之,召王乳母入宮,問王疾增損狀。乳母曰,王本無疾,徒以翊善姚坦,檢束王起居,曾不得自便。王不樂,故成疾耳。上怒曰,吾選端士為王僚屬者,固欲輔佐王為善爾。今王不能用規諫,而又詐疾,欲使朕逐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未知出此,必爾輩為之謀耳。因命至後園,杖之數十。召坦慰諭之曰,卿居王宮,為群小所嫉,大為不易。卿但能如此,無患讒言,朕必不聽也。 天疾 【谷梁傳】:有天疾者,不得入於宗廟。 癘疾 【周禮】:四時皆有癘疾,又大劄,則令邦國移入。注,大劄,疾疫也,移人避災也。又,春官小祝,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彌災兵,遠疾。 骨蒸疾 【新唐書】《方技傳》: 許胤宗,累進散騎侍郎。關中多骨蒸疾,轉相染,得者皆死,胤宗療視必愈。 骨髓疾 【劉子】《貴言篇》: 桓侯不采越人之說,卒成骨髓之疾。注,越人,扁鵲也。于時來入齊,見桓侯有疾,曰,公疾可理。公曰,老醫欲以不患者為已驗。扁鵲出,明日又見,告桓公曰,君疾可治。桓公曰,無疾可治。後日來,見桓公乃走。扁鵲去後,公患差人尋覓扁鵲,欲使理病。扁鵲則來見,桓公謂曰,我前不患,君欲理病。今者既患,君何棄而去?扁鵲曰,初見君病在皮膚,針炙可差。次見君病在肌血,湯藥可差。後見君病在膏盲之下,此病不可治,我故走去。桓公曰,此善良醫,以禮發。桓公於是卒也。 腸癢疾 【倦遊錄】:傳舍人忽得腸癢之疾,至劇時,往往對眾失笑,吃吃不止,此疾古人之所未有。 蛤精疾 【太原故事】:北齊右僕射徐之才善醫術,時有人患腳腿腫痛,諸醫莫能識之。窺之曰,蛤精疾也。得之當由乘船入海,垂腳水中。疾者曰,實曾如此。為割之,得蛤子二個,如榆莢。 心腹之疾 【國語】:吳王夫差既許越成,乃大戒師徒,將以伐齊。申胥進諫曰,昔天以越賜吳,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踐,恐懼而改其謀,舍其愆,令輕其征賦,施民所善,去民所惡,身自約也。裕其眾庶,其民殷眾,以多甲兵。譬越之在吳也,猶人之有心腹之疾也。夫越王之不忘敗吳其心也,戚然服士以伺吾間。注,間,隙也。今王非越是圖,而齊魯以為憂。夫齊魯,譬諸疾疥癬也,豈能涉江淮而與我爭此地哉?將必越實有吳土。 【戰國策】:秦王謂公子他曰,日者秦楚戰于藍田,韓出銳師以佐秦。秦戰不利,因轉與楚,不固信盟,唯便是從。韓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將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韓,韓必懼,懼則可以不戰,而深取割。王曰,善。詳趙。 【史記】《伍子胥傳》: 吳王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伍子胥諫曰,勾踐食不重味,吊死問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吳之有越,猶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務齊,不亦繆乎?吳王不聽,大敗齊師于艾陵。詳本傳。 《商君傳》: 鞅說孝公曰,秦之與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並秦,秦即並魏,何者?魏居嶺扼之西,都安邑,與秦界河,而獨檀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今以君之賢,國賴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齊,諸侯畔之,可因此時伐魏。魏不支,秦必東徒。秦因據河山之固,東鄉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 【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元年,十二月,姚崇既為相,紫微令張說懼,乃潛詣岐王申款。他日崇對於便殿,行微蹇。上問有足疾乎?對曰,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上問其故,對曰,岐王陛下愛弟,張說為輔臣,而密秉車入王家,恐為所誤,故憂之。癸醜,說左遷相州刺史。後晉《齊王紀》: 帝既與契丹絕好,數召吐谷渾酋長白承福入朝,宴賜甚厚。承福遣其部落還太原,畜牧于嵐石之境,部落多犯法。劉知遠與郭威謀曰,今天下多事,置此屬於太原,乃腹心之疾也,不如去之。 【關尹子】《九藥篇》: 金玉難捐,土石易舍。學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執之。是可為而不可執,若執之者,腹心之疾,無藥可療。 【宋蘇轍集】《上皇帝書》: 陛下厲精而察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膏肓之疾 【左傳】:晉侯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病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盲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公曰,良醫也。厚禮而歸之。 【晉史揮塵】:王戎,性好興利,廣收八方園田水,周遍天下,積實聚錢,不知紀極。每執牙籌,晝夜算計,怕若不足。而又儉嗇,不自奉養,天下人謂之膏盲之疾。女適裴顏,貸錢數萬,久而未還。女後歸寧,戎色不悅。女遽還直,然後乃歡。從子將婚,戎遺一單衣,婚訖而更責取。家有好李,常出貨之,恐人得種,恒鑽其核,以此獲譏於世。 【唐柳宗元集】《愈膏盲疾賦》: 晏相於此賦親書雲,膚淺不似柳文,宜去之。或曰,公少作也。景公夢疾膏盲,《左傳》,成公十年,晉景公事。尚謂虛假。命秦緩以候問,遂伏身於堂下。伏身,一作俯狀。公曰,吾今形體不衰,筋力未寡,子言其有疾者,何也?秦緩乃窮神極思,曰,夫上醫療未萌之兆,中醫攻有兆之者。目定死生,心存取捨,亦猶卞和獻含璞之璧,伯樂相有孕之馬。然臣之遇疾,如泥之處埏,張雲,埏,屍埏切。地有八埏,又和土也。疾之遇臣,如金之在冶。雖九竅未擁,四支且安,膚腠營胃,腠音湊,營胃一本作脘胃。外強中乾,精氣內傷,神沮脈殫,以熱益熱,以寒益寒,針炙不達,誠死之端。巫新麥以為識,果不得其所餐。桑田巫也,出《左傳》成公十年。公曰,固知天賦性命,知彼暄寒。短不足悲,修不足歡。哂彼醫兮,徒精厥術。如何為之可觀?醫乃勃然變色,攘袂而起,子無讓我,我謂於子。我之技了,如石投水,如弦激矢。視生則生,視死則死。膏盲之疾不救,衰亡之國不理。巨川將潰,非捧土之能塞。大廈將崩,非一木之能止。斯言足以喻大,子今察乎?孰是,愛有忠臣,聞之憤怨,忘寢廢食,擗感歎。擗音辟。摽,婢小切。生死浩浩,天地漫漫。綏之則壽,撓之則散,善養命者,鮐背鶴髮成童兒。鮐音台,魚名也。老人背有鮐文。善輔弼者,殷辛夏桀為周漢。殷,辛,紂也。非藥曷以愈疾,非兵胡以定亂。喪亡之國,在賢哲之所扶匡。而忠義之心,豈膏盲之所羈絆。音半。餘能理亡國之弊。元刂,五官切,專刂也。愈膏盲之患難。君謂之何以醫曰,夫八之外,音宏六合之中,始自生靈,及乎昆蟲。神安則存,神喪則終。亦猶道之紊也,患出於邪佞,身之憊也,憊蒲拜切疾生於火風。彼膏盲之與顛覆,匪藥石而能攻者哉。因此而言曰,予今變禍為福,易曲成直,甯關天命,在我人力。以忠孝為干櫓,以信義為封殖,拯厥兆庶,綏乎社稷,一言而熒惑退舍,宋景公事,詳見貞符注。一揮而羲和菲昃。羲和,日禦也。魯陽公與韓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曰,為之反三舍。出《淮南子》。桑穀生庭而自滅,野雉鼎而自息。句隹,古候切,事並見貞符注。誠天地之無親,曷膏盲之能極。醫者逐口噤心醉。噤,臣京切。斂茫然。,音局,投棄針石,匍匐而前。匍扶,蒲,二音,匐音伏,又蒲墨切。吾謂治國在天子,謂治國在賢,治一本作活。吾謂命不可續,子謂命將可延。詎知國不足理,疾不足痊,佐荒淫為聖主,保夭壽而長年,皆正直之是與,庶將來之勉旃。 重月追之疾 【書林事類】:傳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遘,於是有沉溺重之疾。 清癇之疾 【類說】:袁質舊之少子,風力俊美,不墜家聲。始逾志學之年,便有清癇之疾,昔見其筆勢遒勁,與父畫不殊。 霜露之疾 【事林廣記】:答人間疾曰,霜露之疾。漢公孫弘病篤,上書願乞骸骨。上報曰,君不幸,懼霜露之疾,何恙不已。今事少間。君其存精神,止念慮,輔醫藥以自持。因賜告牛酒雜帛,居數月有瘳。音抽,視事。 霧露之疾 【東漢書】《皇后紀·序》: 任重道悠,利深禍速。身犯霧露,於雲台之上。注雲,霧露謂疾病也。不可指言死,故假霧露以言之。靈帝時,中常侍曹節,矯詔遷太后于雲台。謝弼上封事曰,伏惟皇太后,援立明聖,幽居空宮。如有霧露之疾,陛下當何面目以見天下。 禿鬢之疾 【抱樸子】《內篇》: 劉俗卷,若子言不恃他物,則宜搗肉治骨,以為金瘡之藥;煎皮熬發,以治禿鬢之疾耶。 郤克之疾 【鄭氏譚綺】:郤克之疾,謂跛也。 無妄之疾 【易】:無妄: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程傳曰,以九五之無妄,如其有疾,勿以藥治,則有喜也。詳妄。 屍媚之疾 【太平廣記】:葉法善有神術。蜀川張尉之妻死而化生,複為夫婦。法善識之曰,屍媚之疾也。不速除之,張尉死矣。投符而化為黑氣焉。迷 罔之疾 【列子】:有迷罔之疾,饗香以為朽。 偕生之疾 【莊子】:有偕生之疾,與體俱長。 精思致疾 【桓潭新論】:余少時,見楊子雲之麗文高論,不自量年少新進,而猥欲逮及。嘗激一事而作小賦,用精思太劇,而立發疹。子雲亦言,成帝上甘泉詔,召作賦。卒暴,及倦臥。夢其五藏出在地,以手收內。及覺,大少氣疾,一歲而亡。 杯蛇致疾 【風俗通】:應邵之祖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請主簿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疾,雲,蛇入腹。後郴使宣於故處設酒,杯中複有蛇,因謂宣,此乃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怡懌。 【冊府元龜】:樂廣,字彥輔,為侍中,河南尹,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廳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複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複有所見不?答,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客豁然意解,沉頓愈。 【羅泌路史發揮】《關龍逢篇》: 弓影致疾,一事也。 《風俗通》以為杜宣,《晉史》以為樂廣之客。 食蛇致疾 【宋史】《黨進傳》: 進為忠武軍節度使,一日歸自外,有大蛇臥榻上寢衣中,進怒,烹食之,遇疾卒。 因拜致疾 【隋書】《列傳》: 元德太子昭煬帝長子也。大業元年,帝遣使者立為皇太子。明年,朝於洛陽。後數月,將還京師,願得少留。帝不許,拜請無數,體素肥,因致勞疾。帝令巫者視之,雲,房陵王為祟所憑,未幾而死。 夢虎致疾 【天寶遺事】:周象者,好畋獵,後為汾陽令。忽夢一乳虎相逼,驚而睡覺。因茲染疾。後有僧海寧者,因過象門,謂鄰叟曰,此居有妖氣,久則不可救也。鄰叟遂聞於象,象召僧令視之。僧曰,當與君禳之。遂擇日設壇,持劍禹步,誦咒自大門而入,至於寢所,繞患人數篇而叱之,忽於床下作一虎聲。家人悉驚奔散,周象亦不覺自床下伏死於地。僧以水之,須曳如故。 燎丹致疾 【新唐書】《武宗賢妃王氏傳》: 帝稍惑方士說,欲餌藥長年,後寢不豫。才人每謂親近曰,陛下日,燎丹。言我取不死,膚澤消槁,吾獨憂之。俄而疾寢劇。 七情致疾 【淮南子】:原道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許慎曰,怒者,陰氣,陰為堅水,積陰相薄,故破陰。喜者,陽氣,陽升於上,積陽相薄,故曰墜陽也。薄氣發,驚怖為狂,憂悲多恚,病乃成積,好憎繁多,禍乃相隨。 酒色致疾 【和靖言行錄】:先生赴堂食,坐中有說召澤民尚書,以酒色過度致疾者。先生曰,近時措大讀書,而不知孝。澤民不是不讀書,豈不知《孟子》謂事親以守身為大,不能守身則不能事親,不能事親,則便是不孝。 《孝經》言,孝之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今以口體之欲,以致廢疾,則其毀傷也,孰大焉? 愧恨成疾 【資治通鑒】:唐代宗廣德二年,李光弼在齊州,擁兵不朝。諸將田神功等不復稟,畏光弼,愧恨成疾,已酉死。 驚懼成疾 【資治通鑒】:唐穆宗長慶二年,三月戊申,李光顏所將兵,聞當留滄景,皆大呼西走。光顏不能制,因驚懼成疾。已酉上表固辭橫海節,乞歸許州,許之。哀毀成疾 【溫州府志】:周忠輔,永嘉人,性至孝。母葉氏嘗病癰,竭力醫治,葉必親嘗,衣不解帶。及母亡,哀毀成疾。 居廬成疾 【元史】《孝義傳》: 邵敬祖,父喪廬墓,母歿不克葬,殯於城西。敬祖露宿風雨,不去前後,居廬六年,兩髀俱成濕疾。 奉使得疾 【文昌雜錄】:元英昨充元豐五年賀北朝正旦國信使,行至神水驛,苦風眩昏亂不記省,隨行小史輩環坐以泣,通一昔方稍安。是年正旦,接伴使杜刑部,至深澤縣界中浴,幾不可救,劉右司執充賀同天節接伴使,沿路病傷寒,至滑州增劇。然艾數百,肩與以歸。後累月方安,一歲中奉使者,皆得疾危甚,殊可怪也。 嗜酒得疾 【後山談叢】:秘書丞張鍔,嗜酒得奇疾,中身而分。左常苦寒。雖暑月中,襪袍絝紗綿相半。 喪女感疾 【新唐書】《長孫無忌傳》: 無忌族叔順德喪息女,感疾甚。太宗薄之,謂房玄齡曰,順德無剛氣。以兒女牽愛,至大病,胡足恤。未幾卒。 憂父之疾 【淮南鴻烈解】:說林訓,憂父之疾者,子治之者醫。 《論語》曰,父母惟其疾之憂,故曰憂之者子。 棄官侍父疾 【宋史】《顏術傳》: 術嘗仕後晉,為河陽三城節度副使檢校,左庶子,知州事。居半歲,得家問,父在青州有風痹疾。術不奏,棄官去侍疾,不復有仕宦意。歲余,父疾不能起,術親自掬矢,未嘗少倦。 圭刂股愈母疾 【宋史】《蕭服傳》: 服字昭甫,廬陵人,第進士,調望江令,治以教化為本。訪古跡,得王祥臥冰池,孟宗泣筍台,皆為築亭。又刻唐縣令鞫信陵文于石,俾民知所響也。已而邑人朱氏女股愈母疾,人頌傳之,以為治化所致。 【金史】《溫蒂罕幹魯補傳》: 幹魯補年十五,居父喪,不飲酒食肉,廬於墓側。母疾,股肉療之,疾愈,詔以為護衛。 心痛知母疾 【南郡新書】:張志安,居鄉閭稱孝,差為裡正。在縣忽稱母疾,急白縣令。令問,志安曰,母有疾,志安亦病。適患心痛,是以知母有疾。令拘之,差人覆之,果如此說。尋奏高祖,表門閭,尋拜散騎常侍。 侍太子疾 【西漢書】《王褒傳》: 宣帝時,太子體不安苦忽忽善忘,不樂。詔褒等,皆之太子宮虞侍太子,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乃歸。詳本傳。 問婦人疾 【禮記】《坊記》: 婦人疾,問之不問其疾。注,嫌媚略之也,問增損而已。 家居侍疾 【續後漢書】《汜粲傳》: 粲子喬,以父粲陽狂不言,乃與二弟並絕人事,侍疾家庭。粲沒,居喪毀瘠,服闋,亦不出裡邑。後一舉孝廉,八薦公府,再舉清白異行,又舉寒素,一無所就。 看友人疾 【世說新語】:荀臣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視士卒疾 【事文類聚】:蓋寬饒為衛尉司馬,躬按行士卒廬室,視其飲食居處。有疾病者,身自撫循臨問,致醫藥遇之甚恩。 曾子有疾 【論語】: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伯牛有疾 【論語】: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包曰,牛有惡疾,不欲見人。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昭王有疾 【存心錄】:魯哀公六年秋七月,楚昭王有疾,蔔曰,河為祟。王弗祭。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祭祀,不越望江漢,睢漳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乎?不穀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 聲子有疾 【冊府元龜】:褚師聲子,衛大夫。衛侯為靈台於籍圃,與諸大夫飲酒焉。聲子襪而登席,古者見君解襪。公怒,辭曰,臣有疾異於人,足有瘡疾。若見之,君將殼之。殼,歐立也。 晉侯有疾 【白氏六貼】:晉侯有疾,叔向問子產曰,寡君疾病,蔔人曰,實沉台鮐為祟,敢問何神也?子產曰,實沉,參神也。台鮐,汾神也。二者不及君身。君身則出入飲食哀樂之事,山川星辰之神,又何為焉? 李廣遇疾 【冊府元龜】:李廣字弘基,范陽人也。文宣天寶初,欲以為中書郎。遇疾,資產屢空,藥石無繼。廣雅有鑒識,度量弘遠。坦乎無私,為士流所愛。歲時共贍遺之,賴以自給,竟以疾終。 韋陟臥疾 【類說】:韋陟有疾,房尚書使子弟問之。臥內悉籍茵毯,襪而登階,侍婢皆笑。 季孫不疾 【家語】:子貢問郴學大成,孔子適,季氏康子,晝居內寢。孔子問其所疾,康子出見之。言終,孔子退。子貢問曰,季孫不疾而問諸侯,禮與?孔子曰,夫禮,君子不有大故,則不宿於外。非致齊也,非疾也。則不晝寢於內。是故夜居於外,吊之可也;晝居於內,雖問其疾可也。 庾袞無疾 【書林事類】:庾袞,字叔褒。咸寧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複病,癘氛方盛,父母諸弟皆出於外,袞獨不去。父母強之,袞親自扶持,晝夜不眠其間。又撫柩哀號不輟,十餘旬,疾勞消渴,家人乃反。毗疾差,袞亦無疾。 稱疾不行 【史記】《鄭世家》: 鄭子,往會高渠彌,相從祭,仲稱疾不行。所以然者,子自齊襄公為公子之時,嘗會關相仇,及會諸侯,祭仲請子無行。子曰,齊疆而厲公居櫟,即不往。是率諸侯伐,我內厲公,我不如往。往可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於是祭仲恐齊並殺之,故稱疾。子至,不謝齊侯。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高渠彌亡歸。 稱疾不朝 【西漢書】《吳王濞傳》: 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殺之。於是遣其喪,歸葬吳,吳王慍曰,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複遣喪之長安葬。吳王由是怨望,稍稱疾朝。詳本傳。 稱疾不起 【兩漢蒙求】:黃瓊,字世英,延熹二年,梁冀既誅,瓊首居公位。舉奏州郡,素行貪污。至死徒者十餘人,海內由是翕然望之。尋而五侯擅權,傾動內外。自度力不能斥,乃稱疾不起。四年,以寇賊免。 【續後漢書】《潘濟傳》: 濟,字承明,漢昭烈領荊州,以濟為治中從事。及入蜀,留典州事。孫權殺關羽,並荊土,將吏皆歸附,而濟獨稱疾。遣人以床就家與致之,濟伏面著床不起,涕泣交橫,哀哽不自勝。權慰勞與語,呼其字曰,承明,昔觀丁父都俘也,武王以為軍師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此二人,卿荊國之先賢也。初雖見囚,後皆擢用為楚名臣。卿獨不肯降,意將以孤異古人之量邪?使親近以手,巾拭其面。濟起下地拜謝,即以為治中,荊州諸軍事,一以諮之。 【東觀漢記】:王良以疾歸,一歲複征至滎陽,疾篤,不任進道,乃過其友人。友人不肯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煩也。遂拒之。良慚,自後連征輒稱疾。 稱疾不出 【事文類聚】:程子儀,三人翰林,意望入兩府,頗不懌。稱疾不出,朝士問候者繼至,詢之雲,虛熱上攻。石中立在坐,雲,只消一服清涼散。意謂兩府始得用青涼傘也。 稱疾去職 【晉書】:鄧攸為吳郡太守,稱疾去職。吳人歌曰,鄧侯挽不來,謝令推不去。 稱疾遲留 【李翰蒙求】:晉唐彬,與王渾王濟代吳。彬據衝要,為眾軍前驅,自巴陵汙口以來,諸賊所聚,莫不震懼,倒戈肉袒。彬知孫皓將降,未至建鄴二百里,稱疾遲留,以示不競。既而先至者爭物,後至者爭功,識者高彬此舉。 稱疾請留 【五代歐史】《李愚傳》: 魏王繼岌伐蜀,軍行至寶雞,招討判官陳又稱疾請留。愚厲聲曰,陳又見利則進,知難則止。今大軍涉險,人心易搖,正可斬之以徇。由是軍中無敢言留者。 引疾臥家 【言行高抬貴手】:張公壽事高宗時,秦檜當國。言事不從,即引疾臥家。 王后稱疾 【兩漢蒙求】:孝平王皇后,太司馬莽女也。莽即真以嬰為定安公,改皇太后,號為定安公。太后時年十八矣,為人婉有節操。自劉氏廢,常稱疾不朝會。莽敬憚傷哀,欲嫁之。乃更號為黃皇室主,令成新公孫建世子礻象飾,將醫往問疾。後大怒,笞鞭其傍侍禦,因發病不肯起。莽遂不復疆也。及漢兵誅莽,燔燒未央宮,後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 閉門稱疾 【續後漢書】《劉巴傳》: 巴至益州,劉璋見之甚喜,諮訪政事。璋遣法正迎昭烈,巴諫曰,備雄人民,入必為害。若使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巴閉門稱疾,昭烈攻成都,令軍中曰,有害巴者,誅三族。昭烈定益,巴辭謝,昭烈不責。 上封事稱疾 【續後漢書】《董扶傳》: 永康元年,日食,詔舉賢良方正之士,策問得失。左馮翊趙謙等舉扶,扶以疾不克詣,遙于長安上封事,遂稱疾篤,歸家。前後宰府十辟,公車三徵,再舉賢良博士有道,皆不就,名稱尤重。 軍敗稱疾 【資治通鑒】:高宗永隆元年,中書令檢校,鄯州都督李敬玄,軍既敗屢,稱疾請還。上許之,既至無疾,詣中書視事。上怒,貶衡州刺史。 累表稱疾 【資治通鑒】《後周紀》: 樞密使王峻,性輕躁多計,數好權利,喜人附己。因見帝進用舊時將佐,心嫉之,累表稱疾,求解機務,以洞帝意,帝遣左右慰勉,令視事。 恃才托疾 【東漢書】《符融傳》: 漢中晉文經,梁國黃子艾,恃其才智,托臥養疾,無所通接。洛中士大夫好事者,承其聲名,坐門問疾,猶不得見。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詢訪之,隨所藏否,以為予奪。融察其非真,乃到大學並見李膺曰,二子行業無聞,以豪傑自置。遂使公卿問疾,王臣坐門。融恐其小道破義,空譽違實,願特察焉。二人由是名論漸衰,賓徒稍省。旬日之間,慚歎逃去。後果為輕薄子,並以罪廢。融由此益知名。 親老托疾 【東漢書】:謝該,字文儀,仕為公車司馬令。以父母老,托疾去官,欲歸鄉里。會荊州道斷,不得去。 惡弟托疾 【晉書】:王戎族弟敦,有高名,戎惡之。敦每候戎,輒托疾不見。敦後果為逆亂,其鑒賞先見如此。 之官辭疾 【東漢書】《楊倫傳》: 陽嘉二年,徵倫拜太中大夫,因出補常山。王傳病不之官,詔書敕司隸催促發遣,倫乃留河內朝歌,以疾自上曰,有留死一尺,無北行一寸。刎頸不易,九裂不恨,匹夫所執,強於三軍,固敢有辭。帝乃下詔曰,倫出幽升高,寵以藩傳。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從,苟肆狷志。遂征下廷尉,有詔原罪。 上疏辭疾 【事文類聚】:晉皇甫謐自號玄晏先生,有風痹之疾,不應辟召。後武帝下詔敦逼。謐上疏力辭曰,臣抱勞床蓐,軀半不仁,十有九載,竟不仕。 累表辭疾 【資治通鑒】:居懿宗鹹通五年,嶺南節度使韋宙,且知康承訓所為以書,白宰相。承訓亦自疑懼,累表辭疾,乃以承訓為右武衛大將軍分司。 辭疾不起 【新唐書】《崔胤傳》: 崔胤居華時,為全忠數畫醜計。全忠引兵還屯河中,胤迎謁渭橋,奉觴為全忠壽,自歌以酹酒。會茂貞殺全誨等,與全忠約和。帝急召之,墨詔者四,朱劄三,皆辭疾。 辭疾不入 【石林燕語】:國初貢舉法未備,公卿子弟多艱于進取,蓋恐其請托也。范杲魯公之兄子,見知陶谷竇儀,皆待以甲科會。有言世祿之家,不當與寒俊爭科名者,遂不敢就試。李內翰宗諤已過省,以文正為相,唱名辭疾,不敢入。亦被黜。文正罷相,方再登科。 伏羲制疾 【羅泌路史後紀】:伏羲察六氣,審陰陽以齎之身。而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類,於是嘗草治砭以制民疾,而人滋信。 趙王避疾 【兩漢蒙求】:魯丕,字叔陵,拜趙相。趙王商,嘗欲避疾,便時移住學宮。丕止不聽,王乃上疏自言。詔書下丕,丕奏曰,臣聞禮,諸侯夢于路寢,大夫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學宮傳五帝之道,修先王禮樂教化之處,王欲廢塞,以廣游燕,事不可聽。詔從歪言,王以此憚之。管輅占疾 【續後漢書】《管輅傳》: 注,華城門夫人者,魏故司空涿郡盧公女也。得疾連年不差。華家時居西城下,南纏裡中,三廄在其東南。輅卜當有師從東方來,自言能治。便聽使之,必得其力。後無何,有南征廄騶當充甲卒來詣盧公,言能治女郎。公即表請留之,專使其子將詣華氏療疾。初用散藥,後複用丸,治尋有效,即奏除騶名,以補大醫。 醫生咒疾 【羅泌路史發揮】:伊尹無廢立事篇。世有醫生善咒疾者,語人曰,吾能易爾腸胃,更爾系絡,則疾可為也。然人無肯致其身,其難信也。 石虔愈疾 【書林事類】:桓豁,字石虔,為人勇壯。時有患瘧者,呼桓石虔以怖之,疾者多愈。 醫和視疾 【國語】: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和視之,和,醫名。出曰,不可為也。為,治也。是謂遠男而近女,遠師傅,近女色。或以生蠱,惑於女,以生蠱疾。非鬼非食,惑以喪志。疾非鬼神,亦非飲食,生於淫惑,以喪其志。良臣不生,天命不祐,祐,助也。良臣,謂趙孟。不生,將死。若君不死,必失諸侯。趙文子聞之曰,武從二三子,二三子,晉諸卿。以佐君為諸侯盟主,於今八年矣。內無苛慝,諸侯不二。苛,煩也。慝,惡也。子胡曰良臣不生,天命不祐?對曰,自今之謂。從今以往。和聞之曰,直不輔曲,明不規暗。言文子不能以明直規輔平公之暗曲,使至淫惑。木不生危,拱木,大木也。危,高險也。松柏不生埤,埤,下濕也。以言文子不久存。吾子不能諫惑,使至於生疾。又不自退,而寵榮也。其政。八年之謂多矣,已為多也。何以能久?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止其淫惑,是為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官猶職官文子曰,子稱蠱,何實生之?對曰,蠱之慝,穀之飛,實生之。慝,惡也。言蠱之為惡,害于嘉穀。穀為之飛,若是類生蠱疾。物莫伏於蠱,蠱莫嘉于穀。伏,藏也。嘉,善也。谷興蠱伏,而章明者也。穀,氣起,則蠱伏藏。穀不朽,蠱而人食之,章明之道也。故食穀者,晝選男德,以象穀明。選擇有德者而親近之,以象人之食穀,而有聰明也。宵靜女德,以伏蠱慝。靜,安也。伏,去也。言夜當安女之有德者,以禮自節,以去已蠱害之疾。言蠱害穀,猶女害男。今君一之,一,晝夜也。是不響穀而食蠱也,蠱,喻也。是不昭穀明而皿蠱也。皿,囂也。為蠱作器而受也。夫文蠱皿為蠱,吾是以雲。文,字也。文子曰,君其幾何?對曰,若諸侯服,不過三年。不服,不過十年。諸侯服,則專於色。過是,晉之殃也。過十年,荒淫之禍及國。是歲也,趙文子卒,諸侯叛晉。叛晉從楚。十年,平公薨。 太后視疾 【遼史】《聖宗紀》: 統和元年春,正月丙寅,荊王道隱有疾,詔遣使存問。是日,皇太后幸其邸視疾。 公主不視疾 【類說】:幽閒鼓吹。宣宗萬壽公主駙馬鄭尚書之弟凱有危疾,上使日之回,問公主視疾否?曰,在慈恩寺看場戲。上曰,我怩店大夫不與我為親,良有以也。召主責曰,豈有小郎病乃就看他處乎?立遣歸宅。 遣醫視疾 【宋史】《範純仁傳》: 純仁患目疾,徽宗遣中使賜茶藥,後又許歸養疾。帝每見輔臣,問安否,乃曰,範純仁得一識面足矣。遂遣上醫視疾。 乘驛視疾 【東漢書】《宗室傳》: 永平元年,東海恭王疆病。顯宗遣中常侍,鉤盾令,將太醫乘驛視疾,詔沛王輔,濟南王康等,俱詣魯視疾。 穿壁視疾 【續後漢書】《呂蒙傳》: 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獲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加減,權為之慘戚。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于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權哀痛甚。 馬上視疾 【遼史】《方技傳》: 直魯古,吐谷渾人。初太祖破吐谷渾,一騎士棄橐,反射不中而去。及追兵開橐視之,中得一嬰兒,即直魯古人也。因所俘者問其故,乃知射橐者,嬰之父也,世善醫,雖馬上視疾,亦知標本意。不欲子為人所得,欲殺之耳。 隔紗視疾 【遼史】《逆臣傳》: 迭裡特,字海鄰,神於醫。視人疾,若隔紗親物,莫不悉見。 求入視疾 【澠水燕譚錄】:嘉祐中,仁宗已不豫,久不禦殿。宰臣亦不得見。富文忠公求入視疾,內侍以公未有詔旨,止之。公叱之曰,安有宰相一日不見天子。遂趨入見,因乞監侍祈禱,留宿殿中。自是事無巨細,皆白執政而後行,上下晏然。 辭帝視疾 【晉書】《杜夷傳》: 元帝以夷為祭酒,夷辭疾,未嘗朝會。帝欲詣夷,夷陳萬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帝乃與夷書曰,吾與足下,雖情在忘言。然虛心曆載,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甯論常儀也。又除國子祭酒。 樂正子春視疾 【公羊傳】:昭公十九年,樂正子春之視疾也,複加一飯,則脫然而愈。複損一飯,則脫然愈。複加一衣,則脫然而愈。複損一衣,則脫然而愈。 外舍視疾 【東漢書】《和熹鄭皇后紀》: 後有疾,特令後母兄弟入視醫藥,不限以日數。後言于帝曰,宮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內省,外舍,外家。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譏,下使賤妾獲不知足之謗。上下交損,誠不願也。帝曰,人皆以數入為榮貴,今反以為憂,深自抑損,誠難及也。 帝親視疾 【西漢書】:蕭何疾,惠帝自問雲,君若不幸,誰可代君?何舉曹參。 【書林事類】:張禹每疾,輒以起居聞。車駕自臨問,上親拜床下。禹頓首謝恩。於床前拜少子官。禹曰,臣有一女,愛甚於男。遠嫁張掖太守蕭育,不勝父子私恩,願與相從。即徒育為私農太守。包鹹為大鴻臚,以《論語》授帝。後病,親輦賀視之。 【漢制叢錄】《翟方進傳》: 注引漢舊儀雲,丞相有疾,皇帝法駕親至問疾,從四門入。蕭何病,傳雲,上親自臨視何疾。張禹病,傳雲,車駕自臨問之,以此。 【東漢書】:桓榮為帝師,後病。帝視問,入門下車,執經趨拜,修弟子禮。 《宗室傳》: 時更始降於赤眉。祉乃奔洛陽。是時宗室唯祉先至,光武見之,喜甚。建武二年,封為城陽王。十一年,祉疾病。上城陽玉爾綬,願以列侯奉先人祭祀。帝自臨其疾。祉薨,諡曰恭王。 【續後漢書】《曹真傳》: 真病還雒陽,帝自幸其第省疾。 【北史】:魏安定王休寢疾,帝幸其第,流涕問疾。中使醫藥,相望于路。 【新唐書】《封倫傳》: 太宗立倫,拜尚書右僕射,實封六百戶。貞觀元年,遘疾,臥尚書省。帝親臨視,命尚輦送還第。卒年六十,贈司空,諡曰明。魏征疾甚,帝視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後複與太子至第,征加朝服拖紳。帝悲懣,拊之流涕,將以衡山公主降其子。時主亦從,帝曰,公強視新婦。 【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 建成與元吉謀行配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襄邑王神符傅》: 神符貞觀初再遷宗正卿,後以疾辭職。太宗幸其第問疾,賜以縑帛,每給羊酒。 《岑文本傳》: 文本,加銀青光祿大夫,為中書令時,太宗將伐遼,凡所籌度,一皆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頓竭。言辭舉措,頗異平常。太宗見而憂之,謂左右曰,文本令與我同行,恐不與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親自臨視,撫之流涕,尋卒。 【宋朝類苑】:邢嘗被疾,請告,真宗親臨問,賜藥一奩,銀器千兩,彩千匹。國朝故事,非宗戚將相,問疾臨奠,帝不親行。惟與郭贄以恩,特用此禮,儒者榮之。邢止問疾,郭止複臨喪。 【續通鑒長編】:仁宗天聖二年丁酉,再幸資聖禪院,視申國大長公主報慈正覺大師疾。天聖三年,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冀國公王欽若,既兼譯經使,始赴傳法院。感疾亟歸,車駕臨問,賜白金五千兩。仁宗慶曆六年,東平郡王德文晚被足疾不能朝,然天性畏謹,疾革,仁宗親臨視,以太醫所調藥進之。 登閣望疾 【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一載,李林甫時已有疾,憂懣不知所為。巫言一見上可小愈,上欲就視之,左右固諫,上乃令林甫出庭中,上登降聖閣遙望,以紅巾招之。林甫不能拜,使人代拜。 賜詔問疾 【類要】:李衛公李靖疾,唐太宗賜親詔曰,有晝夜視公疾,太老嫗令一人來,吾欲熟知公起居狀。權文公視此詔,常泣曰,君臣之際,如是耶? 【新唐書】《舒王誼傳》: 誼初名謨,時尚父郭子儀病篤,帝臨軒遣謨持詔往視。謨冠遠遊冠,禦絳袍,乘象輅,四馬飛龍士三百,國府官皆絝褶以從。子儀手叩頭謝恩。謨宣詔已,乃易服勞問還。 鑿牆問疾 【新唐書】:房玄齡疾甚,帝命鑿苑牆,以便候問。 酒肉問疾 【小說蒙求】:宋孫述矯偽庸劣,每食先拜,而後就坐。食畢,複拜。將寢,則拜床;睡覺複拜。乘馬不施禦勒,垂釣不設餌,凡所為,種種類此。從子俁得疾危篤,父彥節,母蕭氏,對之泣下。述候之,命左右取酒肉,令俁進之。人莫識其意,或問之,答曰,禮不雲乎,有疾,飲酒食肉。 枉駕問疾 【趙希循會心錄】:張侍中耆以王府之舊,聲勢赫奕。夏英公竦,時居相位。耆移疾在告,竦白於上,枉駕問疾。 手詔問疾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六年,特進魏征有疾,上手詔問之,且言不見數日朕過多矣。今欲自往,恐益為勞。若有聞見,可封狀進來。征上言,比者弟子陵師,奴婢忽主,下多輕上,皆有為而然,漸不可長。又言陛下臨朝,常以至公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橫加威怒。欲蓋彌彰,竟有何益。征宅無堂,上命輟小殿之材以構之,五日而成。 遣太子問疾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四年三月,蔡成公杜如晦疾篤,上遣太子問疾,又自臨視之。及薨,上每得佳物,輒思如晦,遣使賜其家。 【類要】:馬周病消渴,彌年不瘳。時駕幸翠微宮,敕求勝地為周起宅,召醫中使相望不絕。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為調藥,皇太子親臨問疾。 遣使問疾 【北史】《程駿傳》: 駿病,孝文文明太后遣使者更問其疾,賜以湯藥。 【隋書】《高穎傳》: 上幸並州,留類居守。及上還京,賜縑五十匹,複賜行宮一所,以為莊舍。其夫人賀技氏寢疾,中使顧問,絡繹不絕。上親幸其第,賜錢百萬,絹萬匹,複賜以千里馬。 《宇文述傳》: 述于江都遇疾,中使相望。帝將親臨視之,群臣苦諫乃止。遂遣司宮魏氏問述曰,必有不諱,欲何所言。述二子,化及,智及,時並得罪於家。述因奏曰,化及臣之長子,早預藩邸。願陛下哀憐之。帝聞,泫然曰,吾不忘也。及薨,帝為之廢朝。贈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班劍四十人,車前後部鼓吹,諡曰恭。 【續通鑒長編】:仁宗天聖元年,馮拯罷為武勝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判河南府。拯自還京,疾益甚,仁宗遣使諭以亮陰不克問疾,賜白金五十兩,拯叩頭稱謝。 奏請問疾 【宋史】《程頤傳》: 帝嘗以瘡疹不禦邇英累日,頤詣宰相問知否,且曰,上不禦殿,太皇不當獨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請問疾。 臨候問疾 【晉書載記】:高瞻,光熙中調補尚書郎。永嘉之亂,還鄉里,與叔父隱,率數千家北徒幽州,乃依崔毖。毖與三國謀伐也,瞻固諫,毖不從。及毖奔敗,瞻與眾降於,署為將軍,瞻稱疾不起。敬其姿器,數臨候之。撫其心曰,君之疾在此,不在餘也。今天子播越,四海分崩。蒼生紛擾,莫知所系。孤思與諸君匡複帝室,翦鯨豕於二京,迎天子于吳會。廊清八表,侔勳古烈,此孤之心也,孤之願也。君中州大族,冠冕之餘。宜痛心疾首,枕戈待旦。奈何以華夷之異,有懷介然。且大禹出於西羌,文王生於東夷,但問志略如何耳,豈以殊俗不可降心乎?瞻仍辭疾篤,深不平之。 庾亮問疾 【晉書】《吳猛傳》: 庾亮為江州刺史,嘗遇疾,聞猛神異,乃迎之,問已疾如何。猛辭以算盡,請具棺服,旬日而死。形狀如生,未及大斂,遂失其屍。識者以為亮不祥之征,亮疾果不起。 將佐問疾 【資治通鑒】:昭宣帝天祐二年九月,楊行密長子,宣州觀察使渥,素無令譽,軍府輕之。行密寢疾,命節度判官周隱,性蠢直,對曰,宣州司徒,輕易信讒,喜擊球飲酒,非保家之主。餘子皆幼,未能駕馭諸將。廬州刺史劉威,從王起細微,必不負王。不若使之權領軍府,俟諸子長,以授之。行密不應,左右牙指揮使徐溫,張顥,言於行密曰,王平生出萬死,冒矢石,為子孫立基業,安可使他人有之。行密曰,吾死瞑目矣。他日將佐問疾,行密目留幕寮嚴可求。眾出,可求曰,王若不諱,如軍府何?行密曰,吾命周隱召渥,今忍死待之。可求與徐溫詣隱,隱未出,見牒充在案上,可求即與溫取牒,遣使者如宣州召之,行密以潤州團練使王茂章為宣州觀察使。 親朋問疾 【呂東萊辨志錄】:世間大有病人,親朋故舊交遊來問疾,其人曾不經一事,未讀一方,自騁了了,詐作明能,談說異端。或言是虛,或道是實,或雲是風,或雲是蠱,或道是水,或雲是痰。紛紜謬說,種種不同。破壞病人心意,不知孰是。遷延未就,時不待人,剡然致禍,各自散走。是故大須好人,及好名醫,識病深淺,探賾方書,博覽古今,是事明解者,看病不爾,大誤人事。孫思邈《千金方》。 懷金問疾 【韓非子】《說林》: 張譴相韓病將死,公乘無正,懷三十金而問其疾。 坐門問疾 【東漢書】《符融傳》: 時漢中晉文經,梁國黃子艾,並恃其才智,炫耀上京,臥托養疾,無所通接。洛中士大夫好事者,承其聲名,坐門問疾,猶不得見。詳本傳。 募醫問疾 【吳中舊事】:朱沖微時家貧,後生理,日益進以行不檢,兩受徒刑。既擁資交結權要,然亦能以濟人為心。每春夏之交,即出錢米藥物,募醫官數人,巡門問貧者之疾,從而調之。 敕醫問疾 【王性之默記】:晏元獻自西京,以久病請歸京師。留置講筵。病既革,上將臨問之。甥楊文仲謀,謂凡問疾大臣者,車駕既出,必攜紙錢。蓋已膏盲,或遂不起,即以吊之。免萬乘再臨也。遂奏,臣病稍安,不足仰煩臨問。仁宗然之。實久病,忌攜奠禮以行。然後數日,即薨,故歐公作神道碑言,明年正月疾作不能朝,敕太醫朝夕視。有司除道,將幸其家。公歎曰,吾無狀,乃以疾病憂吾君。即奏,臣疾少聞行愈矣。乃止。丁亥以公薨聞,上以不即視公為恨,蓋此意也。 內臣問疾 【元史】《鐵歌傳》: 奉命詣萬安寺祀世祖,感疾歸。皇太后令內臣問疾,鐵歌附奏曰,臣死無日,願太后輔陛下,布維新之政,社稷之福也。 皇帝問諸王疾 【政和五禮新儀】:前期有司于受勞間者之第,大門外設使者次,又於庭中,望闕設受勞問者位。使者位於受勞問者之左。使者至,贊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勞問者皆公服。贊者引使者立于門西東向,引受勞問者立于門東西向,史二人以案奉詔書立于使者之南,贊者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贊者引受勞問者入就望闕位,立史捧詔書案前行,使者從之,入就庭中位。贊者贊使者笏取詔書,執笏,加詔書於笏上,史以案退,使者稱有詔,受勞問者再拜,使者宣詔書訖。受勞問者又再拜。贊者引使者及受勞問者,少前相向各俯伏跪笏,使者以詔書授受勞問者訖,各執笏。受勞問者加詔書於笏上,各俯伏興復位,贊者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贊者引使者歸次,受勞問者乃入。若受勞問者疾未聞,不能親受,則子弟代受,如上儀。 皇帝問帝姬疾 【政和五禮新儀】:以內給事一人為使者,前期有司于受勞問者之第,大門外設使者次,又於寢庭望闕,設受勞問者位。使者位於其前,少北南向。使者至,內侍引入次,使者服公服,女侍引受勞問者朝服,出詣望闕位,立,內侍引使者出次,給使二人以案奉詔書前行,使者從之。入就庭中位,內侍贊使者笏取詔書,執笏,加詔書於笏上,給使捧案退,使者稱有詔,內侍曰,拜。受勞問者再拜。宣訖,又再拜。女侍進詣,使者前受詔書,退授受勞問者訖,內侍曰,拜。受勞問者再拜,內侍引使者歸次,受勞問者乃入。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能親受,則以女侍迎攝受詔書如上儀,以所受詔書詣寢閣授之。 中宮問諸王疾 【政和五禮新儀】:以內給事一人為使者,前期有司于受勞問者之第,大門外設使者次,又於庭中設受勞問者位,北向,使者位南向。使者至,贊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勞問者皆公服,贊者引使者立于門西東向,引受勞問者立于門東西向,給使二人以案奉令書立于使者之南,贊者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贊者引受勞問者入就庭中位,給使捧令書案前行,使者從之,入就庭中位。贊者贊使者笏,取令書,執笏。加令書於笏上,給使捧案退。使者稱有令,受勞問者再拜。讀訖,又再拜。贊者引使者及受勞問者,少前相向各俯伏,跪,笏使,者以令書授受勞問者訖,和氣妨笏。受勞問者加令書於笏上,各俯伏,興,復位。贊者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贊者引使者歸次,受勞問者乃入,若受勞問者疾未聞,不能親受,則子弟代受如上儀。 中宮問帝姬疾 【政和五禮新儀】:以內給事一人為使者,前期有司于受勞問者之第,大門外設使者次,又於寢庭少北設使者位,南向,受勞問者位,北向使者至,內侍引入次,使者公服訖,女侍引受勞問者朝服出,詣庭中位。內使者笏,取令書,執笏,加令書於笏上,給使以案退。使者稱有令,內侍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讀訖,又再拜。女侍進詣使者前受令書,退授受勞問者。內侍曰,拜。受勞問者再拜。內侍引使者歸次,受勞問者乃人。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能親受。則以女侍迎攝受令書,如上儀,以所受令書詣寢閣授之。 東宮問諸王疾 【政和五禮新儀】:前期所司于受勞問者之第,大門外設使者次,又於庭中設受勞問者位,西向,使者位東向。使者至,贊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勞問者皆公服,贊者引使者立于門西東向,引受勞問者立于門東西向,史二人以案奉令書,立于使者之南,贊者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贊者引受勞問者入就庭中位,立,史捧令書案前行,使者從之入,就庭中位。贊者贊使者笏,取令書,執笏,加令書於笏上。史以案退。使者稱有令,贊者曰,拜。受勞問者再拜。使者讀訖,受勞問者又再拜,贊者引使者及受勞問者,少前相向,各俯伏,跪,笏,使者以令書授受勞問者訖,和氣妨笏。受勞問者加令書於笏上,各俯伏,興,復位。贊者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贊者引使者歸次,受勞問者乃入。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能親受,則子弟代受,如上儀。 東宮問帝姬疾 【政和五禮新儀】:以內給事一人為使者,前期有司于受勞問者之第,大門設使者次,又於寢庭西階下設使者位,東向,受勞問者位,西向。使者至,內侍引入次。使者公服訖,女侍引受勞問者朝服出,詣庭中位立。內侍引使者出次,給使二人以案奉令書前行,使者從之至庭中位。內侍贊使者笏,取令書,執笏,加令書於笏上,給使以案退。使者稱有令,內侍曰,拜。受勞問者再拜。讀訖,受勞問者又再拜,女侍進詣使者前受令書,退授受勞問者訖。內侍曰,拜。受勞問者再拜。內侍引使者歸次,受勞問者乃入。若受勞問者疾未間,不能親受,則以女侍迎攝受令書,如上儀。以所受令書,詣寢閣受之。若皇太子于諸王帝姬疾,從家人親屬之禮,遣近侍勞問,則受勞問者侍之,亦從家人之禮。不拜迎,拜送,與授受之儀。 問宗戚大臣疾 【宋會要】:國朝之制,諸王公主,宗室將軍以上,每疾,皆乘輿臨問。如小疾在假,或乘輿幸其第,有至三四者,其宮邸在禁中,多不時而往。惟宰相,使相,駙馬,都尉疾,亟幸其第,或賜榮加禮,及非此例者,皆備載之。太祖建隆元年,五月八日,幸宰臣魏仁浦第視疾。七月十四日,幸宰臣範質第視疾。賜黃金器二百兩,銀器千兩,絹二十匹。八月八日,再臨視,賜錢百萬。乾德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幸駙馬都尉高懷德第,問燕國長公主疾。六年,四月一日,建雄軍節度使趙彥徽,來朝有疾。帝幸其第臨問,賜錢五百萬。開寶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幸侍衛親軍馬軍都虞侯,彰國軍節度使。張廷翰第視疾。十一月三日,鎮甯軍節度使張令鐸,來朝被疾,帝幸其第臨問,賜帛五千匹,銀五千兩,又賜其家甚厚。十二月十日,幸中書視宰臣趙普疾。三年,三月十九日,幸趙普第視疾,賜銀器五千兩,絹五千匹。又賜其妻和氏,銀器二千兩,衣著二千匹。先是正月,幸普第視疾,至是再幸馬。四年,四月六日,幸永興軍節度使吳廷祚第視疾。七月三十日,以建武軍節度使何繼筠,來朝疽發背,帝幸其第,賜齎甚厚。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幸皇第開封尹光美第,以足疾臨視。十三日,再臨視。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以殿前指揮使楊信久病,忽能言,帝異之,遽幸其第,厚加賜齎。四年,八月二十七日,幸武功郡王德昭第視疾。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幸淮海國王錢第視疾。賜白金萬兩,錢百萬,絹萬匹,黃金千兩,子惟濟,惟治,白金各萬兩。六年,八月一日,彰德軍節度使,滄州總管李漢瓊,被病召還京師,帝親視之,賜白金萬兩。十一月八日,樞密使楚昭輔以足疾請告,帝幸其第臨問之。觀所居湫隘,賜白金萬兩,令以市宅。昭輔被病,周歲家居。亦不求解職。會郊祀罷,為左驍衛上將軍。八年,四月三十日,幸區密使石熙載第視疾。端拱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幸宰相趙普第視疾。淳化元年,三月二十一日,以西京留守趙普被疾,不任朝謁,帝臨省之。十一月十五日,幸涇國西元宮視疾。十八日,幸許王元僖宮視疾。三年,六月六日,天雄軍節度使劉延翰被病,表求解官,肩與還京師,帝臨幸其第撫問之,賜白金萬兩。至道二年,三月一日,幸晉國公主第視疾。咸平元年,六月九日,幸駙馬都尉王承衍第視疾。十二月五日,幸許國長公主第視疾。二年,閏三月四日,再臨視。二年,閏三月四日,幸左武衛將軍德願第視疾。五月二十四日,幸樞密使曹彬第視疾,賜白金萬兩,手和藥以賜之。十二月二十四日,車駕駐天雄軍,幸宣徽北院使周瑩屯所視疾。三年,正月六日,幸樞密副使宋所居視疾。扈從駐天雄軍得疾,特憂恤之。仍令先還京師,賜禦衾褥一副,又遣內侍護送供帳優厚,至澶州而卒。三十日,幸太子太保呂端第視疾。端以久疾罷相,居京師,帝思之,故臨問焉。十月十七日,幸雍王元份宮視疾。十二月十二日,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六年三月十八日,景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二年正月七日,三月十八日,五月十二日,六月七日,七月二日,七日,二十四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八月一日,再臨視。四年,正月八日,幸殿前都指揮使,河西軍節度使范廷召第視疾。六年,二月十九日,幸北宅右羽林將軍德閏院視疾。三月二十五日,幸安定郡公惟吉宮視疾。大中祥符九年九月二十日,二年七月十六日,十二月十五日,二十四日,三年五月一日,再臨視。四月十九日,宰臣呂蒙正,暴中風眩,帝即時臨問,賜白金五千兩。真宗景德元年。六月六日,幸魯國長公主第視疾。賜錢百萬,繒彩二千匹。又幸北宅視右羽林將軍德欽疾,賜白金三百兩。七月四日,幸宰臣李沆第視疾。二年,正月二十四日,幸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繼隆第視疾。三年,二月一日,幸北宅視樂平郡公德恭疾。五月十六日,再臨視。九月二十三日,幸甯王元宮視疾。大中祥符元年,九月十一日,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八年三月五日,天僖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二十九日,四月二十四日,閏四月十一日,十四日,二十日,五月一日,再臨視。十二月二十四日,幸北宅視右羽林將軍德鈞疾。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幸舒王元稱宮視疾。九月二十四日,大中祥符元年四月十日,十二月二十四日,三年六月十八日,八月六日,四年四月九日,五年正月十四日,六年四月二十四日,九月一日,十一月二十四日,七年三月十九日,二十六日,再臨視。舊制每歲三月,金明池習水嬉以備遊豫,帝以元稱疾,特罷臨賞。大中祥符元年,五月十八日,幸南宮視右羽林將軍惟能疾。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幸晉國公主第視疾。十月十七日,十一月十八日,再臨視。三年,閏二月二十八日,幸韓國長公主第視疾。三月四日,九月六日,再臨視。三月十六日,幸駙馬都尉石保吉第視疾。前一日保吉疾亟,帝將臨視之。會翌日大忌,輔臣言於禮非便,遂遣內侍以論保吉,至是始臨省焉。六月二十五日,幸翰林侍講學士,禮部尚書刑第視疾。賜白金千兩,帛千匹,名藥一奩。又召其子太常博士知東明縣仲寶,國子博士知信陽軍仲恩視疾,並許馳驛赴闕。以舊恩,故特用此禮,儒者榮之。九月二十日,幸資聖院,視吳國公主疾。四年,五月十八日,幸產宅視右羽林將軍德存疾。賜白金五百兩,錢五十萬。八月五日,幸南宮,視左千牛衛將軍惟敘疾。九年,四月二十七日,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陳堯叟,以足疾屢請告,帝臨視之。五月十日,幸南官,視資州團練使以便憲疾。天禧元年,七月二十三日,幸駙馬都尉魏鹹信第視疾。九月十一日,幸太尉旦第視疾,賜白金五千兩。旦命家人還獻所賜,作奏畢自益四句雲,益懼多藏,況無所用。見謀散施,以息咎殃。亟令舁至,內闥有詔不許及門。旦已薨雲。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馬知節以病足,久在假,帝臨視。賜白金五千兩。三年,七月十三日,幸殿前都指揮使,忠武軍節度使曹璨第視疾。仁宗天聖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幸參知政事魯宗道第視疾。留賜白金三千兩。八年九月十五日,幸極密副使薑遵第視疾,賜錢帛有差。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幸馮翊郡公德文第視疾,賜錢百萬,絹五千匹。明道二年,七月十三日,幸駙馬都尉柴宗慶第,視楚國大長公主疾。景祐五年八月三日,幸駙馬都尉李遵勖第視疾。慶曆三年,十二月八日,荊王元儼疾,帝幸其第,親臨臥內,手自調藥,屏人語久之,所對多忠言。賜白金五千兩,辭不受。再三敦諭,又固辭曰,臣羸憊不能支且死,重廢國家不為少。帝嗟泣從之。六年,五月二十二日,東平郡王德文有疾,帝臨視,親以太醫所調藥進之。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參知政事明鎬疽發背,帝謂鎬忠亮有勞,欲及其未亂,一往見之,既至,惻然曰,方賴卿謀國事,而遽有此疾。鎬氣已索,猶能頓首稱謝。十月六日,幸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用和第視疾。皇祐二年,七月十一日,再臨視。皇祐三年,正月十二日,幸魏國大長公主第視疾。初主病,日遣內侍,挾太醫診視,為禱之法無不至。自皇后貴妃以下,偕至第候門進拜,用家人禮,奉藥進主甚恭。車駕臨幸,侍者掖主迎立。帝命主先坐,設御座於西,主固辭,乃移榻東南鄉,因親舐主目,左右皆感泣。帝亦悲慟。複顧問子孫所欲,主曰,豈可利母病而邀賞邪?齎白金三千兩,辭不受。帝因謂從臣曰,太主之疾倘可移於朕,亦不避也,因命寢門垂薄,使從臣問候。又募天下能醫者,授以官秩,賜禦書金字大悲千手千眼菩薩。又賜玉石金字太宗諡,皆以祝疾祈福也。嘉祐元年五月七日,幸樞密使王貽永第視疾。時貽永以疾求退。手詔存問,遣太醫診視,車駕臨問,頒禁中珍藥及面,取糜粥以食之。貽永自言寵祿過盛,願罷樞密使兼侍中還第。帝冀其愈,乃聽罷侍中,改彰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而樞密使如故。神宗熙寧二年四月九日,幸參知政事唐介第視疾。閏十一月四日,幸楚國大長公主第視疾。哲宗紹聖元年,二月十四日,幸徐王第視疾。徽宗崇寧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幸隸華宅視陳王疾。真宗景德三年,七月十一日,忠武節度使高瓊病,亟將幸其第省視。輔臣曰,瓊雖又掌禁兵,備守宿衛,然未嘗臨戎破敵,非威名將也。且車駕臨門,國家異禮,所以待功臣也。施之於瓊,恐無以視甄別。乃止。仁宗慶曆四年,五月十六日,汝南郡王母,潤王夫子李氏病甚,車駕欲臨省之。詔問禮官,以夏至大祠致齊,不宜問疾,乃止。神宗熙寧七年,十二月十八日,詔頒新式。凡臨幸問疾者,賜銀絹,宰臣及樞密使,帶使相者,使侍中充樞密使,同年章事。二千五百兩疋,樞密使使相二千疋,兩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一千五百兩疋。今書樞密院事,同今書樞密院書,宣徽使七百五十兩疋。殿前指揮,使一千五百兩疋,駙馬都尉,任使招以下者,賜。高宗皇帝紹興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車駕幸大師,尚書左僕射,益國公秦檜第問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